總之,我們不能執著自己的身體、受用,尤其是身體,如果太執著的話,有非常大的過失。《三摩地王經》中說:我們對于腐壞的身體、動搖的生命應以如夢如幻來對待,可是愚癡的眾生始終貪著自己的身體,造下了無邊無量的罪業。平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摩擦,實際上大多是由于耽執自己而引起的,如果對自己一點都不耽著,很多摩擦可能不會出現,因此,這方面大家應該值得注意!
縱人戲我身,侵侮并譏諷,
吾身既已施,云何復珍惜?
發了菩提心的人已將身體布施給眾生了,縱然他人對自己百般戲弄輕辱、誹謗挖苦、冷嘲熱諷,也都是可以的。既然我把這個身體已經布施了,現在還有什么必要去執著愛惜它呢?
在座的人可能都已經發了菩提心,過段時間再受持這個儀軌時,大家也會重新承諾:往昔諸佛菩薩如何發菩提心,我也如何發菩提心。那么,諸佛菩薩是如何發菩提心的呢?舍棄所有的財產、受用、善根,全心全意為了利益眾生而發的。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做,光是口頭上說“諸佛怎么樣發,我也這樣發”,實際上是在欺騙所有的眾生和佛菩薩。因此,發菩提心并不是嘴上說說就行了,必須要真正地發自內心,并在實際行動中將身體等布施給眾生,只要眾生歡喜,怎么樣戲弄我的身體,故意把這個身體抬來抬去或耍來耍去,都無所謂。甚至別人譏笑我們,比如自己的身體比較胖,別人故意說:“你的身體特別苗條啊,妙音天女都很羨慕你的身材,見到你都不好意思了。”或者有些人沒有牙齒,別人嘲諷道:“你的牙齒真是潔白啊,天上的月亮都非常羞愧,躲到西山在悄悄地偷看你……”用這種方式來挖苦人的時候,如果你真的沒有牙齒,可能就特別不高興,但作為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人,不管別人怎么樣戲弄我,有理由還是沒理由,我都要安忍,畢竟我早已經舍棄了這個身體。
可見,大乘菩薩戒中所講的許多利他行為,遠遠超越了《別解脫經》中的“沙門四法”。所謂沙門四法,就是別人打我時,我不還手;別人罵我時,我不還口;別人恨我時,我不恨他;別人說我過失時,我不說他的過失。這是釋迦牟尼佛的追隨者都要嚴格執守的,更何況是已經發過大乘菩提心的我們了。暫且不說密宗瑜珈士、證悟者、大成就者的甚深境界,有些人就連大乘菩提心怎么樣受持,發心跟我們的行為有什么關系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我覺得一定要依《入菩薩行論》的精神來衡量,否則,即便是特別小的一些問題,兩個人也能爭得面紅耳赤,這種現象不太好。
其實不管是對身體還是受用,矛盾和痛苦的來源就是執著,修持大乘法門的人必須要斷除相續中的這些執著,你對哪個事物比較貪執,就一定要放棄。龍猛菩薩的上師薩熱哈巴曾說:“相續中若有芝麻許的執著,也會帶來無量的痛苦。”無垢光尊者和華智仁波切也講過:執著越大,痛苦越多。以前龍猛菩薩有一個公案:有次他修持空性本尊(空行母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沒有驗相。他在修法之余,經常擦拭珍藏的一個精美罐子,有一天,他邊擦拭邊欣賞的時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爛了,沒想到第二天就見到了本尊。龍猛菩薩就問:“我修了那么長時間,為什么今天才見到您?”本尊回答說:“假如你對任何法有執著,都會障礙面見我。以前正因為你對罐子特別執著,所以雖然我一剎那也沒有離開過你,但你始終看不見!”以前我在日記里也寫過,華智仁波切由于執著一個木碗,后來也遭到了蔣揚欽則旺波的批評。因此不管是什么樣的人,一旦對某些事物產生執著,必定對照見本尊、獲得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證悟境界有一定的影響。
然而,對大多數的修行人來講,執著利他是非常好的。如果你利益眾生的執著特別強烈,《現觀莊嚴論》中說,這是不會障礙任何修行的。盡管它也是一種執著,但在成佛之前我們不能舍棄。因此, 在所有的執著當中,利他的執著、對佛菩薩生起信心的執著是最好的,而嗔恨心的執著、貪心的執著,則是最低劣、最不好的。有時候到了城市里面,有種感覺特別明顯:世間上大多數人對錢財非常貪執,但更為嚴重的是,他們對感情的執著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今社會上的自殺率越來越高,這些自殺的人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感情問題。人們對異性的執著,無論從言談里或是生活中,都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非常痛苦的!雖然有些人對身體、對錢財有執著,但這些執著中,最嚴重、最可怕的就是對感情的執著。作為一個學習佛法的人,大家應該多方面來對治自己的這種貪執,最好把這些沒有意義的執著放下,不然的話,對自己的修行會有一定障礙。因為一個人的心里不可能放很多東西,如果你對感情、愛情、婚姻特別重視,大多數時間都花在這方面,那是不可能有什么修行的。外面的有些居士特別復雜,他們表面上是在學習佛法,但實際上全是假的,只不過是聽一堂課而已,除了這個時間以外,其余的都是給別人打電話,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很多經歷聽起來非常可惡,這不是很好的。因此,學習佛法的人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這一點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