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安心法門03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鐘清泉敬記
凈土安心法門(七)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特別的方法,不是隨隨便便能去的,懂得凈土安心法門可以辦得到,不懂這個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觀經說的凈土三種特別安心法,現在講到第二種‘深心’。觀經說發三種心,即便往生。這三心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愿心。善導大師的注解也不容易了解,所以制成表,比較明白,上次講到深心的第三條‘彌陀大愿,攝眾往生’現在來講第四條。
乙四、釋尊說教絕無虛言
凈土法門,學佛的人不懂,不學佛的更不懂,不懂就是外行,外行就不能生效力。通途法門,斷了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才能成佛,凈土法門不必斷這三種惑就可成佛,這道理誰能懂?既然不懂,就很難對凈土法門起信,不信怎么辦呢?要找證人。外行不能證明,外行開口就是外行話,必得找內行懂局的人來證明,什么人才是內行的?初學佛的人一品惑未斷,還是糊里糊涂。證了羅漢果也還糊涂,因為羅漢只斷見思惑不在生死中輪回,還是不完竟。中乘緣覺比羅漢聲聞高明一些,他也不懂凈土法門。比緣覺還高的菩薩,也不全是內行,華嚴經是特別對高等菩薩說的,菩薩對凈土法門都不能算內行,何況是博地凡夫,有些凡夫說他懂凈土法門,那有這種道理。學佛必須謙恭,孔圣人教誡‘謙受益,滿招損’孔圣人自己學琴于師襄,可不能說我有年紀了,你來教我彈琴吧!即使學生比老師多活二百歲,是學生就得對老師恭敬,現在學佛的人一知半解,甚至連半解都談不上,就狂得不得了,這是得了不治之癥。
這好比種植物結果,種豆子結豆子的果,種蘿卜結蘿卜的果,種西瓜結西瓜的果。蘿卜比豆子大,西瓜又比蘿卜大,佛果就好比最大的西瓜,而我們連豆子都比不上。又西瓜不同于豆子,但是與其他西瓜相同,所以說佛佛道同,成佛就懂佛的果位,才能出來當佛的證人。
成佛的條件是慈悲,慈是對一切眾生都愛護,悲是一切眾生有痛苦都替他解決,要慈悲眾生必得自己先覺悟,有智慧才不糊涂,若自己還糊涂怎么給人當證明?智慧、慈悲是成佛的條件,阿彌陀佛成佛了,就得找佛來證明往生這件事,不是證明其他的結果,其他的果,大家都懂得一點,唯獨往生這回事,大家都講不上來。有生應該就有滅,但是今人難以相信的是往生后卻是不生不滅,能徹底的不生不滅就成佛果了。佛說了往生的道理,一般人聽不明白,得找證人,能替佛當證人的也要證佛果的才算內行。
深心的第四條是‘釋尊說教,絕無虛言’佛有無量無邊,為什么這里只提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老師,我們修行凈土往生都是根據釋迦牟尼佛說的。有人不懂這個道理,誤以為娑婆眾生念阿彌陀佛是念干爹,放著釋迦牟尼佛不念,卻找阿彌陀佛。他不知道,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本來就是老師教我們的,我們照著老師的話做,難道錯了嗎?‘說教’就是將往生的道理說出來,佛說往生的道理‘絕無虛言’絕不是空話。
有人會問,每一尊佛都有智慧慈悲,他們為什么不與阿彌陀佛一般也制造一個極樂世界,把大家接去,這多省事,何必這么麻煩出來當證明?這要多讀書,只讀半刀衛生紙,就說是念了三藏經典,這真是笑話。在釋迦牟尼佛當教主的娑婆世界,一個小世界各有東西南北四大洲,地球叫南瞻部洲,北邊是北俱盧洲,這一洲的眾生什么都有,他們不信佛法,感覺不出有生死的痛苦,你去跟他們講往生的道理,他們聽不懂也不接受,所以說法必得契機,針對他的毛病說什么法藥,他沒這種病,你說法他不接受。譬如現在勸大家不要吃味精,甚至玉米也吃不得,這在五十年前沒這一套,說這個就是廢話,因為那時的味精不加毒藥,所以一個時候說一個時候的話,要對癥下藥。世界是無量無邊的,眾生的心識也千變萬化,若不懂這個而呆呆板板的,當個書呆子那能做什么事情?現在我們吃這些有毒的東西是活該倒楣,但這不是國家的問題,不能一味的責備政府,換你去當總統也一樣辦不了,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所以說話做事必得要看機緣啊!
每一尊佛有他教化的世界,他領著那些世界人民的心理,都不一樣,若只拿一個法門,到處教,就忽視了契機。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佛發的愿力還得要正合該處的風俗,在佛經有云,在別的世界修行,修行十年不如在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一年,這話怎么講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叫強難化,意見紛歧,講什么也聽不進去,娑婆世界眾生若肯聽,平心來修,用一天的功夫要比其他世界眾生吃的苦多,所得功德也比他方世界眾生大,他方凈土的人一聽佛法就信受奉行,很容易學。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能在多魔難的娑婆世界修一天,當然就比別的世界修得多,但是有多少人能掃除魔難平心來修呢?
愿力不同,辦法就不一樣,凈土法門為什么叫難信之法?因為修一般法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證佛果,但是凈土法門只要七天就可以成就,一旦往生極樂就可以當生成佛,有人就會懷疑:那有這么便宜的?也有人認為:阿彌陀佛造一個極樂世界,既然是造作的就是假的。其實那一個世界不是造作的,阿彌陀經說得很明白,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佛說得很明白是‘變化’,那不就行了嗎?
乙五、十方諸佛證勸苦心
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證是當證人證明,勸是勸人去干。證明凈土法門七天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證明別的,專證往生一點都不假。勸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勸別的,專勸眾生信受奉行凈土法門。證勸這兩個字一點都不空洞,為何要十方佛證勸呢?為著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大家不信,所以諸佛出來作證明,這是諸佛的苦心。苦就是慈悲的悲,每一尊佛都有苦心,要大家好,至于眾生明不明白佛的苦心,肯不肯照著佛的話做,這佛沒辦法,他只能發這個心。其他世界的佛,他的愿力沒有造一個世界,只有阿彌陀佛有,有這么便宜的法門,你們怎么不去修呢?這是諸佛證勸的苦心。
乙六、依教奉行絕不會錯
凈土法門難懂,難懂就得依圣言量,依著圣言量絕對錯不了,要是經錯了,那就是佛說錯了,佛說錯了,他怎么算是佛呢?怎么算覺悟呢?
學佛的人判斷事情有三量:現量、比量、圣言量。對于現在前境,擺在眼前的事情,用現量判斷,便知真假。至于不在眼前的境界,要認知是什么東西,可以用比量判斷。如果現量、比量都不會用,就依圣言量判斷,經上的話叫圣言,圣人能說欺騙人的話嗎?照著經上佛說的話去做,絕不會錯。
乙七、菩薩智不及佛說法
菩薩有三賢十圣,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賢人,登地菩薩就是圣人了。初地不懂二地的境界,到了五地、六地也不懂佛境界,上頭還要修很長的時間才可以成佛,所以說,菩薩的智慧還夠不上出來當證明,非得佛才能夠出來證明帶業往生。
乙八、聲緣不明往生之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伏惑,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了脫生死必得斷惑,那修凈土法門就不斷惑嗎?要斷,不在娑婆這里斷,在這里斷不了,不但是我們斷不了,這一些老修行也斷不了,為什么呢?仁王護國經云:三賢十圣住果報,唯佛一人居凈土。唯佛一人是斷盡惑的,才到常寂光凈土,除佛以外都還沒有斷盡惑。在彌陀經也有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執持名號念阿彌陀佛,到了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這時念佛人要心不顛倒,才能往生,心里要是顛倒了,就不能去。斷了惑才可以心不顛倒,可見往生的人都是未斷惑,帶業往生的。有顛倒就是惑,雖沒有斷惑,但是伏住惑了。在娑婆很難斷惑,三賢十圣住果報,到了登地還有‘三細’未斷,登地菩薩叫歡喜地,還有歡喜就是俱生執著未斷盡。今天我們只要抓往圣言量信愿念佛就能成功,抓不住圣言量,那就得費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來斷惑,誰能活三大阿僧祇劫啊?不要說三大阿僧祇劫,誰敢說能再活三十年?
乙九、異佛見解皆是魔說
我們在學佛這一回事上還都是幼稚園的程度,這是實實在在的話。到了登地,每一地都證不一樣的境界,因不一樣,緣不一樣,果也不一樣,能明心見了本性,這時斷一分無明惑,見一分本性。要明心見性必得了解‘惑業苦’,惑業苦在第八識是分不開的,叫‘三細’。三細是同時具足的,沒有時間前后,與第八識不分隔的。如伊字三點或香爐三足,少一點就不是伊字了,香爐少一條腿也立不起來。登地菩薩雖是圣人,但是上面還有九個階級,這九階級的境界他也不清楚。往生的道理,菩薩多少相信一點,知道凈土宗可以不斷惑而不墮惡道,并不反對,但是智慧還不及佛,還不能夠徹底了解凈土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凈土法門是‘難信之法’。
凈土宗發的愿是‘帶業往生,乘愿再來’乘愿再來干什么?來度眾生。乘愿再來的菩薩怎么個度眾生呢?當高貴的人物,作長官,作總統,不但不墮惡道,連壞地處都不去,一生下來就是高貴的。若生到壞處,先是窮毛一個,經過一番努力而發達的,就不是乘愿再來的,這個道理經上有。下次再繼續講凈土安心法門‘深心’其他項目。
凈土安心法門(八)
現在繼續講凈土三種安心的第二種‘深心’,深心的講義表解有上下兩層,下面七行是解釋上面九行的,現在就來解釋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義。
丙一、一心依佛所教
‘一心’這兩個字十二萬分的重要,是指修凈土法門的功夫。而什么人能一心?假使這一個道場有二萬人聽法,恐怕找不出一個一心的人。‘三萬個人也找不出一個一心的人,那怎能往生呢?’是呀!所以說不能一心,往生就太*不住了。彌陀經上佛說往生凈土的人必須一心,你偏不一心,你盡反對經,往生怎么會成功呢?
彌陀經上說往生要‘一心不亂’,一心歸一心,不亂歸不亂,一心不亂原來是兩回事。一心還有亂的時候,一心也有不亂的時候。怎樣叫不亂的時候?一心以后怎么樣打擾都不搖動,這叫不亂。如果一打擾,你的心就隨著搖動,這就是亂啊!所以彌陀經說:‘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臨死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來了,那不是很好嗎?但還要心不顛倒,顛倒就是亂,心里不顛倒、不亂了,就能往生,心要是顛倒了就不能往生。現在在這里先只講‘一心’,不談‘不亂’。
我們修學佛法是要干什么?要依教奉行。如果把中國的四庫全書都看完了,這個人的學問不少了,但是這個學問一點也沒用處,因為不能把生死大事辦完。大家都會說‘辦了,辦了’果真辦了就清楚了,事實上,人人皆是‘不了之局’,沒有一人辦了的。有人會說:死了就完了。‘死’是真的,但是卻‘沒了’,死而不了哪!這對不學佛的人說,他不會懂的。不論是老修行或是新學佛的人都要講究‘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你個人吃飯你個人飽,不能說:我今天沒時間吃,你替我吃吧。要知人死后生死也沒了結,這一生是人身,下輩子有可能會輪回投生為豬狗牛羊畜生,那更倒楣了。
所以今生來修學佛法,就是要一了百了,從此了脫生死。你查查四庫全書看看有沒有了生死的法子?而我們學佛就重在這個‘了’字,能了生死。會死是因為有生,不生還有什么死呢?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生就不滅,有生就得滅,就得死。要不生就得修行,‘修’是按照法子做,‘行’是日久天長永遠干下去。
要怎樣修行?禪宗祖師說:饑來吃飯,困來眠。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修行,誰不會?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個場子里沒有一個會的,餓了也不會吃,困了也不會睡。有人會說:你說這話不是愈說愈糊涂嗎?其實,不生就不滅,真正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這樣就行了。這番話不淺,要是叫你怎么修就怎么修,像饑來吃飯,困來眠,你只要聽了就信、就依教奉行,不起一絲分別心,那就很簡單了。如果,你想解得明白,就要看完三藏十二部,這簡單嗎?你愿意選擇那一條路?
又,死有二種,一、分段生死。命死再投生另一道,分一段一段的生命。二、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已了,再斷‘變易生死’。分段生死了結以后,智慧還未完全圓滿,若就此停止,永遠是這個樣子,就是掉入涅槃坑,便不能成佛,因此必得不休息再干事情,而所幸這時已不再輪回了。變易生死每了一次,智慧就開一次,如果一直停在羅漢的階段叫‘愚人’。彌陀經的序分列有十六位羅漢、四位菩薩、無量諸天大眾,這只是舉一些代表,是乘愿再來當老師的代表。他們不休息當教席,教大家,教到沒有世界了才不教,世界存在一天就教一天,這就是為了變易生死乘愿再來的。凡是乘愿再來的,罪低限度得個人身,也有化生天道的;至于入惡道的,那個愿力就不得了,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釋迦牟尼佛往返娑婆已經有八千次了,那就是來作功德。
往生極樂世界,斷了惑就不顛倒,在娑婆斷一品惑如截斷四十里的瀑流,非常難。修凈土宗不必斷惑,伏惑就能往生,往生到凈土的蓮華中,蓮華有的若干天就開的,有的要若干年才開的,全看每個人在蓮華中斷惑快慢,可見往生都是帶惑業的。彌陀經云:‘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兩句話,肯定住修行者的心,叫你修這個法門。佛知道你斷不了惑,只要你伏住惑,往生極樂世界就成功了。所謂‘不必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只憑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就能了生死。有人或許疑問:你說的話,可信否?如果不信,你可以去研究三藏經典,只要研究一半,你就信,至于究竟的道理,即使八地菩薩也不能完全相信。
丙二、決定奉行不變
決是判決,定是定在這個辦法上。還沒修的,就決定用這個法門去修;已經修的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永不休息。時時隨喜一切功德,人家干了好事,心中隨喜贊嘆,我們就得一半功德。其次是時時懺悔,造了惡業,就隨時懺悔。三是時時回向,將一切修行功德,回向眾生。決定就這樣修行,奉行不改變。
丙三、縱使引他經論
‘縱使’是不一定這樣。就算是別的修行人拿出別的經典,說修凈土不好,你仍按照凈土微妙之法,不與他們一樣。但是歸元無二路,后來證果都是只有一個路子。因為人心不同如其面,一個人一個心理,所以方便有多門,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代表一百零八種煩惱,開出去愈開愈多,合起來是一個,這叫萬法歸一。有人問:一歸何處?這個必須用悟,萬法歸一,歸于中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歸于一就是歸于中道。人心不同,說法就要契機,例如禪宗最不贊成‘欣厭’二字,欣是對某一事情歡喜,欲求之。厭是討厭它,不要它。禪宗最反對欣厭,可是‘欣厭’卻是凈土宗全宗的重點,離開欣厭不能往生,所以一個法門一個辦法。
丙四、千萬云不生者
有上千上萬個人說:沒有往生的道理。他們認為有生就有死,往生還是有生啊,有生就該有滅,所以即使往生也不能了生死。但是往生的道理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愿說的,諸佛說的怎能不算呢?若佛說的都不算,那就不必學佛了,整個佛教都*不住啊!這都是錯誤的說法。有人懷疑:佛說萬法皆空,既是萬法皆空,那里還有極樂世界呢?其實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有說: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既然是佛變化的,還是空啊。明末蕅益大師注彌陀經,著重性相不二的道理,以唯識的道理注解時,則處處著相。但是一切相皆由心識所生,也離不了本性。如果說修凈土不能明心見性,怎么在彌陀經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阿鞞跋致是見性的菩薩,補處是等覺菩薩,可見修凈土一樣能明心見性。
修凈土宗臨終是帶業往生,往生以后就得以不退轉,不在生死中輪回,不用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脫開輪回、成佛,這是難信之法,誰也不信。學凈土宗最重要是三資糧,修凈土不知道信、愿、行三資糧,那就不必修了。這三個字要是會講一個字,就成功了,一個字都不會講,念上十萬年如同唱歌,一點用處也沒有。一般佛經都是講信、解、行、證,先要信,信還不行,還得解,了解還不行,還得照樣如法去行,行之后還要證果做出成績來。凈土宗沒這一套,單講信、愿、行,多了一個‘愿’,別的經都沒提出。凈土宗就是注重愿力,所以阿彌陀佛發四十八愿,佛有愿,你有愿,愿與愿相對照,才合得起來。沒有愿,念上千萬年也是白念,可以證別的果,但與往生無關。后來證果的祖師,把凈土宗的信、愿、行,比喻成伊字三點,不論修那一個字都包括另外兩個字,都可以成功。如同伊字三點,不分上下左右都是伊字。伊字三點原來是天上有一個天人長的三個眼睛,我們沒見過,所以改成爐的三支腳較好懂,三支腳差一根也站不住。因此修凈土首須守住一個信字,不受他人搖動。
千萬人說沒有往生的道理,他說的也有根據,因為各經典說法是應機說法。他不信即使勉強也不行,比如娑婆世界的北俱盧洲人要什么有什么,他們很享福,但不信佛法,你向他們講帶業往生,他們不聽這一套的。佛說在娑婆世界有八難,有人以為生在北俱盧洲是享福,實際是遭難,那里的眾生聽不到佛法,所以祖師說:‘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天堂有無邊的享受,入地獄會受無量的苦,為什么寧愿到地獄去呢?因為聽聞佛名有解脫的機會,不聞佛法就永無解脫的機會,所以說是災難。
丙五、唯增往生信心
有千萬人說沒有往生這回事,他們愈說,愈增加我們修凈土的信心。此時全看我們有沒有愿力,有愿一切就不要緊了,沒有愿力就會隨著走。佛說有一個極樂世界,可以往生,相信圣言量,佛怎么說,我就怎么信,我就怎么愿,我就怎么修,就能成功。至于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如何解釋,愈解釋愈分別,分別是識的作用,不是智慧,這叫虛妄分別,自己遭倒楣。所以他愈毀謗,愈是你的增上緣,愈是幫助你的力量,大家有這種魄力嗎?在中國的論語,曾子說:‘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要有臨大節而不可奪的氣魄,他們愈說沒往生之事,愈要修凈土,這得有毅力,有魄力,還有智慧才行。若是壞事你不改,而認為我就是這樣,那就錯了。
試問:誰得了增上緣了?事實上,我們沒得增上緣。然而什么人才有得到凈土往生的增上緣呢?這需要試驗,光說不行,得遇見事情試驗過才能增長信心;單單試驗也不行,還得一步一步對各種經典知道不少了,知道涅槃有法身、般若、解脫三德,費了很大的功夫,覺悟到要證涅槃三德任何一種都不容易。修行到這種程度,才知道要了生死證涅槃真不容易。我們大家到達這種程度了嗎?那一位有這種覺悟?真正用過功夫去解去行的人,他知了生死成佛果,短時間確實辦不到。這種人一聽修凈土往生就能不退轉,能一生補處,便會生起信心老實去修,禪家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這就是功夫的問題。
丙六、甚至諸佛再來
這句是假說,并不是實在有如此的事,‘甚至諸佛再來’,就是十方諸佛都來說:沒有往生的道理。
丙七、我絕不改此心
‘我絕不改此心’,謝謝他們,我發的愿就是這個樣子,你說你的,我不聽,我要是一改就是失去了愿力。周利槃陀伽是彌陀經列的十六尊者之一,他什么都不懂,佛教他念‘苕帚’,他念了苕忘了帚,念了帚忘了苕,笨到這個樣子,但是他就是相信佛的話,照著佛當初的教誨,一直念苕帚,后來也憑這個證果了。
下次講凈土安心法門的第三種‘回向發愿心’。
凈土安心法門(九)
我們來聽一次經,總要得一點好處,這次先來談念佛,怎樣念可得一心不亂?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聲不亂,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轉珠頭皆不算。’不亂是指有人來打擾時,你打擾你的,我還是得我的一心,不被你打擾,這就叫不亂,有不亂的工夫就不錯了。阿彌陀經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心要是一顛倒,顛倒即是錯亂,就不能往生,所以大家先求‘百八聲不亂’。
但是,念佛也是有次序的,第一步是‘口念耳聽’,嘴里念佛,自己耳朵自己聽,便知自己念佛時亂不亂,自己聽自己有沒有聽錯,就能字字清清楚楚。只要念得字字清楚,不必多,但念一百零八聲,我們平常用的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顆。念得不專心,一天念幾萬聲也沒用處,但求一百零八聲不亂,一個字也沒錯念了,耳朵聽得分明,一個字也沒掉落。只念一百零八聲所花時間很短,這大家做得到。但是要緊的是后面兩句話,要提醒警戒你念這一百零八聲要‘其中若有一念差’假若一個字沒有聽清楚,‘掉轉珠頭都不算’把念珠頭掉轉過來,前面念的都不算,重頭再來,這是‘口念耳聽’。我現在就是‘口念耳聽’,還是小學階段。
再進一步是‘心念心聽’,這比較麻煩,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念佛憶佛’。這念佛、憶佛怎么講?有人說念佛就是憶佛,沒有不同,然而經典沒這么糊涂的。念佛是念佛,憶佛是憶佛,是兩件事,憶佛是時時刻刻想著他,這個力量很大。圓通章的憶佛就是‘心念心聽’,我本人正在往這條路上走,學著憶佛心念心聽,但還不熟,這是實在話。
再進一步是‘實相念佛’,念佛有四種,其中之一是‘實相念佛’,也就是念而無念。也沒念,也沒想,當下就是念,就是佛,這叫實相念佛。實相無相,到這個工夫,即證涅槃三德的境界,我們學佛注重的就是涅槃三德。因為學佛求的就是成佛,必得證得涅槃三德。至于念而無念的實相念佛,里頭是什么空,是什么假,是什么中,這就是多說了,沒到那個程度,就是說廢話。不但是廢話還怕別人聽了誤解,誤解就會受害,所以五祖對六祖講經,要用袈裟遮圍起來,怕別人聽到,雖沒秘密,但讓不懂的人聽了怕發生誤會,害了自己。現在跟各位講實相念佛,太早說了,但早晚還是要走這條路子。到了實相念佛,什么宗都沒有了,都是一體的。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個,般若是一個,解脫也是一個。諸位回去若能練習‘百八聲不亂’,聽這一場經就不會空空來一遭了。
今天透這個消息給大家,你不懂也不要緊,只要信圣言量,什么都辦得到,若不信就沒辦法了。譬如,凡是學佛的人都說‘別著相’,不著相就是真空,真空則談不上這一宗那一宗,真正涅槃三德就是‘無相’,別的宗要不著相,凈土的金沙布地,鳥樹演法等等可都是相。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佛的三十二相也是虛妄,‘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金剛經是專講不著相的,而凈土宗則專講著相,一般人是不懂的,所以說凈土法門是難信之法。
凈土法門是‘立相住心’,原來沒有相,安上一個相,安一個相要干什么?為了‘住心’。心原是無所住,沒有一定的住所,先叫你的心不往別處跑,心安住在此相上,這是凈土宗的特別方法,別的宗辦不到。假若你聽別人說不著相,你就等三大阿僧祇劫才去成佛吧!若等不及想快成佛,就依凈土宗心安在相上。心不在相上,名叫‘失念’,原來是正念分明,沒有正念叫失念,失念是大隨煩惱之一,常失念就永遠倒楣。
如何把心安住在凈土法門上,有總安心,有別安心二種方法。別安心就是現在所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愿心,總安心是欣、厭二門。欣是歡迎它,厭是討厭這個地方,欣厭兩字相對就是不平等。佛經原來是講平等的,平等是最后的結果,不到時候便聽不懂,故要講方便法。一切佛法只要開口說的,都是方便,唯有一句都不說,才是真實的。別的經典談信、解、行、證四階段,唯有凈土宗沒有‘解’字,為什么沒有‘解’?大家不懂得,所以要注意這‘愿’,有愿即成,凈土宗全*愿力,為什么呢?阿彌陀佛是大愿王,他也是發愿。所以,阿彌陀佛有愿,我們也有愿,愿愿感應就成功。
甲三、回向發愿心
回是把做的種種善事,一下子把它收回來謂之回,收回來干什么?‘向’是找一個對象——收回來不是自己要的、而是贈給對方,這叫做‘回向’。做出來多少善事、好事,就送出去多少。你收回來找個對象送出去,你往外送時,對方接受還是不接受,這是一個問題。你做的好事,他接受,他得好結果,得好報應。你做的壞事,你給了他,他得惡報應。對于這點,外行人不懂,內行人就懂得接受不接受,在佛教里頭,什么事都能回向。
一個名詞若干講法,若只按一個講法就糟糕了。譬如花開花落,落有掉下的意思。也有‘開頭’的意思,例如建房子要剪彩叫做‘落成典禮’,這個‘落’就不是當‘掉下去’解釋。落也有剩下的意思,如做完一件事,落得兩手空空。又譬如,院子叫院落,這個落當‘一切’解。舉這些例子是要大家明白,佛經都是名人翻譯的,不是半通不通的人翻譯的,所以‘回向’兩個字的講法也很多。
這里的回向,還有三個字‘發愿心’發愿不就是回向嗎?有人或許會說:你發愿給你自己也是發愿,例如有人發愿發財,有人發愿升官,這不叫回向,這光是回,沒有向。所謂的發愿,都是與他,利他的。愿既然有回向利他的意思,所以信愿行當中若沒有‘愿’就大錯了。愿不是嘴里說說‘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是唱歌,唱得真好,沒用處,愿要由心而發。
凈土安心法門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愿心,這個‘心’字,大家都模糊看過去。這三一種心,是要你打從內心發出來,若不在心中發出不中用。念這一套,心不在焉,這有什么用處?沒有心只發愿,怎算發愿呢?念佛要求一心不亂,發愿也要求一心,怎樣一心發愿呢?發愿時真真實實,不作假,不摻假,不冒充,這就是真心發愿。發愿后心就安住在這個愿上,沒有第二個心,若有第二個心就不能安住不動,變成游魂了。
回向發愿心,回向再加上發愿心,即回向你所發的愿,這里的愿是指發往生西方的愿。你本人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命終時,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要是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發的愿就是白發,你不認得極樂世界在那兒,所以發愿是修凈土法門很重要的一點。別的宗要經歷信解行證,凈土宗只要信愿行,沒有解換上愿,這個愿是專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發的愿,所以凈土法門的發愿回向,特別稱做‘不回向法門’不必回向,不做別的用途,不做二用,專為接引往生西方之用,我們那一個人念佛不做二用?若念佛有二用,根本上心就變了,這就不行。
乙一、過現三業所修世出世善根
你下生直到現在,你做的都是善事嗎?你下生至此做了多少好事,不能說沒做過惡事吧。就算你很好,這一輩子一下生就做好事,但沒這種道理。即使這輩子都做善事,但有三世因果,這輩子何以投生為人?因為前輩子做了好事得了個人身,但上輩子做過壞事,諸位知道嗎?你們那一位知道自己前生做什么?這就很難講了,因為三世的因果,常人不易明白。回向時,過現三業所修世出世善根都要回向,現在的要回向,過去的也要回向,甚至未來的也要回向。有人問,未來的我還沒做,如何回向?未到蓋棺,一切都還未論定,所以過去、現在、未來從身口意三業所做的善業,一律得回向。
‘所修世出世善根’我們道場里的人修的多是出世法,為往生凈土,那修世間法干什么?大家又不出家,出家光坐著吃也不行,也得干事啊,世間事也得干,出世間事也得干。總而言之,都得工作,工作不能停止,既不停止,里頭就有善事,也有惡事。你回向是回向善事呢?或是回向惡事呢?我看你們還好,現在還沒有人回向惡事,怎么說沒回向惡事呢?如你今天偷盜干了壞事,要受罪入地獄,你說:對呀!我求的就是這個,現在大家還不會發此惡愿,大家的心還算好,還沒有回向惡事。其實回向,都是善事,所以說是‘過現三業所修世出世善根’是善根。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你要往生很好,但是差了這兩點,你就不能去。一種是善根,一種是福德,善根是從本性栽培的善根,福德是做世間的好事,善根與福德如鳥之雙翼,有這兩樣,就可以去極樂世界。
難道眾生身口意所做都是善根善業嗎?沒有惡事嗎?這就要說到心性的問題,真如本性不動,一動就是心了,只聽說動了心,沒聽說有動了性的。干好事,干壞事都是這個心動了,才能往外做,如果善根和福德合一,自然就可以斷惑。
有人問:干的事,善惡不易分別,怎樣才算都是善事呢?端看存心。如殺人也是一把刀子,醫生手術也是一把刀子,你說那一個是善,那一個是惡呢?單看存心,你拿著刀子殺人,你存什么心?你若手術割腸時,存什么心?就是這一個存心。我們的心念動時,好比吹一支直管子,一口氣吹進去,頭一口氣若出不去,第二口氣就會被堵在后面也不能出去,這可以查查科學的解釋。所以一時是出不去兩個心的,只能出一個心,心一動非善即惡,非惡即善,不會既善又惡的,這一點不看佛經是不會懂的。心一動非善即惡,所以前生乃至多生以來,善也無量無邊,惡也無量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