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自古就有‘阿伽陀藥’之美譽(yù)!因阿伽陀藥能普療眾疾,而念佛法門亦能普度眾生。
它之能普度眾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眾機(jī),適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蕅益大師是凈宗的第九代祖師,他所著的《彌陀要解》,在佛教界里極具權(quán)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師對(duì)之推崇備至,曾說: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為《阿彌陀經(jīng)》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這部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沒有私毫的錯(cuò)誤。蕅益大師就在這本《要解》里這樣強(qiáng)調(diào):‘唯持名一法,收機(jī)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他所說的‘收機(jī)最廣’之‘機(jī)’,指的就是根機(jī)、程度,世人的根機(jī)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禪宗專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華嚴(yán)、法華接引上、中根人,其他之經(jīng)論亦以專度某一類之人,唯獨(dú)念佛法門,接引各種不同根機(jī)的人,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平等普度,實(shí)在不可思議。
蕅益之前有位蓮池大師,他所著的《彌陀經(jīng)疏鈔》,與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及善導(dǎo)大師的《觀經(jīng)四帖疏》,都是研究?jī)敉磷谛腥朔亲x不可的名著。這位蓮池大師另外有一篇‘普勸念佛文’,可以作為念佛法門‘普契眾機(jī)’的最佳注腳。其文說:‘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xiàn)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yǎng),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里偷閑,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凈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jīng),經(jīng)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看了上面社會(huì)各階層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會(huì)明白,世上無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門也適合一切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