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定真正見性的善知識的重要作用,但善知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不能放下自己的觀照而專為尋求善知識而奔波忙碌。當該把重點放在自心自知與自勵上,只有時時明照自心,處處了知不昧,自勵精進。這樣,自己的智慧開發了,根基也打好了,在因緣時節到來時,自然能遇見善知識。 古人說:座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善知識的確有點撥心靈、啟人妙慧的不可思議之作用,但如果平時不能自知,所行的在十類邪參之內,則縱然遇見善知識,也只如經中所說:“逢如不逢,見似不見?!本拖窳何涞垡娺_摩一樣,不能于言下歸宗,契悟心性。所以惟有在平時依正參而行的人,處處與禪旨不違,時時覺知不昧,如此假使暫時未遇善知識,也在不斷地進步中,因緣成熟,不愁不開悟。 自知之初在于禪文字的正確學習,以理照心,啟開正信,然后才有參學的基礎,否則,盡被瞎眼人所誤、唐損光陰,終不得真實受用。 自知不是知于禪文字,而是知自心。知自心在于時時,而不僅僅在打坐用功時,在自知觀照中,如遇到障難險阻,還應放下一切,精進自勵,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惟以生死大事而參禪悟道,不期望其它一切果報。如此自勵,方能得不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