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謗圣墮無間獄
一時,佛在王舍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達多的眷屬之一)住在薩呷瑪山,此山環境幽美,鳥語花香,十分僻靜。附近的施主與婆羅門對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經常對他供衣物藥食等。當時,舍利子和目犍連一同游方。(師言:舍利子和目犍連生生世世關系甚密,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也是一對密切的道友,圓寂時也在一起,平時都是形影不離地在一起。)到薩嘎瑪山,他們住在一個寂靜(santi)的山林中。果嘎勒嘎比丘聽說他們二位尊者(thera)到了這個地方,就前往頂禮迎請二位尊者光臨他的住處,并許諾:將供養二尊者一切資具。但二尊者因那里人多不易修習,想到附近一個寂靜的地方安住,就婉言謝絕了果嘎勒嘎比丘的善意。當時,他也遵從了二位尊者的意見,并說:“無論如何二位能在我們附近森林中修習,我本人非常隨喜,二位能在這里住多久,我們可以供養多久。”二位尊者就答應住下來,只對果嘎勒嘎提出一個要求:“請不要告訴任何一個人我們在這里,一旦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的話,那我們會不辭而別的。”果嘎勒嘎比丘也答應了。這樣一來,二位尊者就安住下來了。在很長時間里,果嘎勒嘎比丘也一直供養著二位。一晃多年過去了,二位尊者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任何違緣。
當時,果嘎勒果身邊有一個對他很好的大施主,家里生了一個孩子,孩子稍大,便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信心,跑到果嘎勒嘎那里皈依授一些戒,并請求出家。當時,果嘎勒嘎問他:“你有沒有通過父母同意?”“沒有?!薄霸卺屽饶材岱鸾谭ㄏ鲁黾冶仨毻ㄟ^父母同意,你先回去征求父母的意見,若他們不同意,我可是不敢攝受你的?!惫吕展置靼椎母嬖V這個孩子。他回去請求父母:“我愿在如來教法下出家,請父母同意。”他的父母根本不同意,對他說:“除非我們死了,那是不得不離開你,如果我們在世一天,你別想離開我們。”他只好順從父母,暫時不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對二位尊者供養了多年,大施主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了。一次,果嘎勒嘎比丘準備出游,臨行前,他把弟眾全交給了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位尊者說:“二位,我準備出游,請您們為我的弟眾傳授一些教言,好好地調化他們?!苯桓劳戤?,他便出門了。二位尊者就觀察他弟子們的根基,覺得堪為法器,并跟二位很有法緣,觀察后,二位就顯示神變,給他們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法,他們都勇猛精進,全部獲證了阿羅漢果位。這時,那位大施主的兒子懇求父母同意后,便來到經堂準備出家。比丘們得知他想出家就告訴他:“果嘎勒嘎比丘外出,有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位尊者在這里住持,帶我們聞思修,你若在尊者前得出家,那是很殊勝的?!贝笫┲鞯膬鹤勇犃撕芨吲d,就在尊者舍利子前出家了,尊者為他傳授了一些法要,他證得了預流果,再受比丘戒,更加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得羅漢果后他就對他自己的父母傳法,這兩們大施主也得了圣果。于是他們作廣大的布施來酬報三寶的恩德。
久而久之,二位尊者的德行感動了薩嘎瑪山的天人,天人就告訴本地的居民:“現在,我們薩嘎瑪山上有兩位尊者:一名目犍連,一名舍利子,他們二位是真正的善知識,你們為何不去拜見?”天人們這樣告知后,前來拜見者絡繹不絕,兩位尊者覺得天天很多人來恭敬供養,因瑣事虛耗時光,于自修習無益,便決定離開此山。他們就告訴那些已得羅漢果的果嘎勒嘎的弟子們:“以前在這幽靜的森林中安居非常殊勝,但現在來往的人太多,我們曾與果嘎勒嘎約定,如果人來得多我們就不辭而別,現在,我們打算離開此地,你們最好去王舍城,我們大家各奔東西,都好自辦道?!币罁鹫叩慕萄裕略豪锏娜可?、施主都去了王舍城,二位尊者也另去他方。路途中,天下雨了,越下越大,二位尊者看見前面有個山洞,想進去避一避雨。也看見了先進去了一個牧女又進去一個男人,過一會,那個男人出來走了。兩位尊者未多觀察便走進山洞里避雨。
這時,果嘎勒果出游已經回到薩嘎瑪山,一看森林中的兩位尊者沒了,經堂里的弟子也全部沒有了,他心中既著急又煩惱,東打聽西詢問,結果別人告訴他:“是那兩位尊者把你的弟子、施主等全帶走了?!彼犃笋R上生起了大嗔恨心。又跑到那位大施主家,施主家的兒子也沒有,他問施主:“您家的兒子哪去了?”施主說:“他跟舍利子出家了,現在不知他們一起又跑到哪里去了?!甭牭胶?,簡直是火上加油:不但把自己的眷屬帶走了,還把施主的兒子也帶走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在旁邊添油加醋地說:“當初你倒是對他倆蠻好的,可現在反把你的眷屬全帶跑了……”他越聽越生氣,怒不可竭,,一刻也難以平靜:這樣太不應理了,無論如何,我去把我的弟子眷屬帶回來。打聽兩位尊者的去向后,立刻起身追趕他們,在山洞里追上了,他就強壓心中的怒火,在二位尊者前仍然恭敬頂禮,說了些悅耳的敬語。
先前先進山洞的牧女在里面聽到洞里有三位比丘說話的聲音,就悄悄從山洞深處溜了出來。果嘎勒嘎看到一個行為不規的女子從洞深處走出,心生懷疑,再仔細地觀察那個女子是剛作完不凈行的眼神,心想:洞里只有他們三個人,肯定他們之間有關系(師言:當時,以一般凡夫之見,好象果嘎勒嘎有一個相似的因,后來對二位作誹謗。以后,我們平時在評論定論一個人一件事時,千萬不要以凡夫之見去洞察斷決,一定一定要謹慎!)。他心里生起了邪見(miccha ditthi),再加原有的怒火,果嘎勒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恨,當面對二位尊者惡口辱罵:“你們已經犯了戒,行為不如法……。”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惡語,兩位尊者見他惱羞成怒,也就無言相對不再解釋。
然后,果嘎勒嘎就追去了王舍城,凡見到比丘就他們說舍利子和目犍連是怎樣怎樣地與女人有關系,持戒不清凈等過失……。(師言:我們學院的六千僧眾中,若現量見到他人的過失,要再三觀察是不是自己的眼根不清凈、耳根不清凈、而看錯了聽錯了。若不是管家負責人在很必要的時候,最好不要舉他人之過,否則自背因果。不要說無因誹謗,即便是有因誹謗也要墮入地獄的,佛陀也是無法救度,這里的果嘎勒嘎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現在,在我們學院所有的人,都是發了菩提心的,可以說都是因地菩薩,若是對菩薩誹謗其罪是大于誹謗羅漢的,將不知比果嘎勒嘎之苦要長要重多少倍?所以,各位徒眾,你們為了究竟的自利,千萬千萬莫察他人之過,多觀自心自身自口為要!要‘守身如玉莫妄舉,守口如瓶莫妄言,守意如城莫妄念。’切記!切記!)果嘎勒嘎就這樣在王舍城散布著謠言,對二位尊者妄加誹謗。諸比丘聞之就前往佛陀前請問:“世尊,果嘎勒嘎比丘逢人便說舍利子和目犍連的過失,該怎么辦呢?”佛陀就特意找到果嘎勒嘎語重心常地勸他:“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他們兩個,他們的戒律是很清凈的,不然,你如是誹謗,你自己將來會恒常遭受大苦報的。”果嘎勒嘎執意對佛陀說:“世尊,對您老人家我的信心是很大的,舍利子和目犍連確實是惡性比丘。不是清凈比丘。”他仍然繼續誹謗。佛陀又二次、三次對他說:“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他們的戒律是清凈的,若你繼續如是誹謗,將來恒時遭大苦報?!彼怨虉碳阂妼κ雷鹫f:“世尊,我對您老人家的信心是很大的,但這兩位比丘確實是惡性比丘?!比允钦张f誹謗兩位尊者。
后來,果嘎勒嘎生病了,身上有很多小虱子,先是芥子那么大,再長芝麻那么大,再長到青稞一樣大,再長到碗豆一樣大,最后,長遍全身,口吐鮮血,渾身滾燙,忍不住大喊大叫:“很燙??!我的身上很燙?。 ?譯者:‘很燙’藏文是‘阿察察’。記得小時候,我們那里一個老鄉在文革時期作民兵排長。當時,多芒寺經堂里面全都毀完了,剩下一個好好的空房子,里面放一些牦牛冬天吃的飼料。一天,他悄悄地去把飼料點燃了,整個經常都燒成了灰燼,過了五六年,那個老鄉渾身發燙,燙得他受不了,翻來滾去的,幾十人個都壓不住,大哭大叫‘阿察察!阿察察!’就這樣痛死掉了。他就是這樣現世造業現世受報。)他一邊叫很燙,一邊身上流下膿血,在很大的痛苦中去世了。去世后,馬上墮入最底層地獄——裂如大紅蓮地獄⑴(maha padma)中,身長一由旬,業力顯現的獄卒們拉出他的舌頭當作大地,地上五百農夫拿著燃燒的犁鋤鐵耙等農具在上面耕犁,整個舌頭上燃火,使他痛苦得無法忍受。農夫和耕牛的腳每踏一處都立即燃起火焰,令他整個身體成為一個燃燒的火團,一個身體燒盡了另一個馬上又復活,又受新的痛苦;業力顯現的鐵嘴大獅子、惡狗、大熊、豹子、等大口大口地撕咬他,吃他的肉,還有鐵嘴的老鷹、鴟梟、烏鴉啄食著他,他渾身痛得無法忍受,大哭大叫。(譯者:這里大家想一想果嘎勒嘎現在還在地獄受苦,何時他才能解脫。這是他誹謗二位尊者的果報,所以,若對因果有誠信的人,從現在開始懺悔以前所造的業,注意以后不要再造業,否則,一旦業果成熟,那將會后悔莫及。)
時有三色三天子一起飛來佛前對佛恭敬頂禮,一位天子稟白:世尊,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一位白曰:世尊,果嘎勒嘎已墮入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二尊者之故。最后一位以偈白佛言: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譯者:本來佛陀具足智慧與神通,無所不知,但為了利益眾生需要這樣的緣起,不請而說的極少。象我們的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對我們學院一切了如指掌,但為了利益眾生,有人向他老人家反映后,才對眾人宣說。)(師言:對惡人不要贊嘆或者不是大德而奉稱大德。對大德不應譏
毀或者以凡夫之心去妄加推進而誹謗。經中有明確的宣講。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自我親近他老人家起,無論任何人對他說功德或過失,他僅僅是應一聲“哦呀,哦呀!”從來沒有隨人而去譏毀他人。我的上師人格是如此的穩重,但為什么他老人家的傳乘弟子中竟出現你們中有些沒有主見的人?簡直象水上的浮萍、墻上的草,隨風飄動隨風倒,無論新來一個什么樣的人馬上圍過去摸頂什么的,這是哪位上師給你們傳下的規矩?你們有沒有頭腦和智慧?我本人于石渠求學六年,除了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諾巴上師和觀音上師以外,再從來沒有依止過任何一個人。我的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對待大成就者心存恭敬一般也不輕意表態的,一次一個成就者的兒子在石渠學院附近打獐子開了一槍,按學院的規矩敲鑼打鼓集眾,對殺生者念經降伏,當時,那個成就者的兒子很害怕,就到上師前懺悔。我心想看看上師對大成就者的兒子是什么態度。就去偷聽,上師只是說:如果你是成就者,我也不敢說不讓你打獵,但若是一個凡夫,殺生沒有意義吧。僅此而已。)(譯者:在漢族四眾弟子(catu parisa)中,有些人頭腦和智慧好象沒有,經常口中輕意奉稱贊嘆惡人譏毀正士,身更是不穩重,這個上師今天依止得‘好好的’,明天丟掉他,又找另一個依止,真象大熊貓抱竹子,抱一個丟一個?!抖幗萄哉摗分惺墙涛覀儜绾蔚姆€重?《格言寶藏論》是教我們怎樣觀察善惡的?真正的圣者教言
注:⑴裂如大紅蓮地獄: 八寒地獄之一。謂受罪眾生因寒苦增極,皮肉凍裂,我身變似大紅蓮花。
依此奉行者極少,隨他人凡夫見而行者反多,就象全知麥彭仁波切⑵說:“于此濁世末法時,若說真實語則無人聽,若說誑語,則反以為真實……?!毕M蠹移綍r多用圣者的教言來熏習自己的三業,不要輕舉妄動,不要人云亦云,要三思而后行。對上師三寶要用心去恒時依止。不但是今日、今生,而是生生世世依止一位上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于安樂,尤其于圣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奔凑f偈畢,三天子都不見了。次日,世尊告之于大眾:“昨晚來了三位天子分別告訴我:‘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他已墮入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之故;另一個以偈曰: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諸安樂,尤其于圣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薄艾F在,你們要知道果嘎勒嘎已墮入地獄受大痛苦,如果你們愿意聽的話,我給你們講一下寒地獄之苦,如‘果薩拉’(印度市名)地方全遍滿芝麻,百年出一粒,取完全部芝麻的時間是最上層具皰地獄的時間,這樣每下一層將增加二十倍,依次類推,到最下一層是裂如大紅蓮地獄,果嘎勒嘎就是墮在這裂如大紅蓮地獄中受大痛苦,若未得如我之境界,則難以了知別人的根基等。所以,大家不要說人過失,如果真正想了知一個人,要通過八種觀察:觀察行為、行境、道友、生活、聽聞、身業和口業。從多方面綜合觀察才能真正了知一個人,切莫一偏概全輕斷善惡。諸比丘,對一般的木頭也不能生嗔恨
心,何況對有情眾生,以后,要多注意這方面,精進修行。舍利子和目犍連聽到后,就到地獄里,想救那個誹謗他們的果嘎勒嘎。在距裂如大紅蓮地獄很遠的地方,就見到他正在受極大苦。當果嘎勒嘎看到他們二們時,還是生大嗔恨心,你們兩個,在人間加害于我,現在,我在地獄里你倆還不放過我,還想對我再作什么?”因他嗔恨心又加強了,所以,所遭的苦就更加猛烈,身上的火更加熾燃。他們兩位見無法救他,就回到王舍城來了。(譯者:大家知道眾生
業力成熟受報時,圣者也是無法救度的,太可怕了!有的人在依止恩師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業障所礙,當時,不能對恩師生起信心,不知懺悔自己的業障,反而對恩師無因誹謗。后來,再求恩師原諒,當然作為一位善知識肯定是不會
計較的,但是,以后的因果會不會原諒,那很難說。)到王舍城后,他們對眾人如實地宣講了現量見聞到的正在受苦的果嘎勒嘎,人們聽了對因果不虛生起了誠信心,對輪回生起了厭離心,已堪為法器。舍利子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
注:⑵麥彭仁波切: 舊譯寧瑪巴大師,全知麥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1846-1912),祖系屬天族(西
藏貴族種姓)。于藏歷第十四勝生丙午年在多康河(今石渠縣內)旁的雅秋當羌
地方誕生。其叔父喇嘛班瑪達吉,為他取名麥彭嘉措。從小對佛法就極具信心,
尤其具足出離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種性之力,此等皆是與生俱來。早在一千
多年前,蓮花生大士曾授記他將為“弘揚大圓滿的太陽?!痹谘┯虿氐刂T教派共
稱全知麥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全知麥彭仁波切之著作皆收集在藏文版《雪
域語獅子全知大班智達麥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計二十六函。
果、羅漢果;有些得梵天、帝釋天;有些得獨覺、辟支佛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多數對佛法生起了誠信并皈依了佛門。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果嘎勒嘎比丘對二尊者生嗔心作誹謗,死后即墮地獄?唯愿開示,吾等欲聞?!笔雷鸶嬷T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對他們誹謗(pisuna)墮入地獄的因緣。那是很早以前,在無爭城市里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他手下有一位婆羅門大臣,精通世間一切學問,人人對他象羅漢一樣地恭敬。唯時不久,在一個森林中,居住一位有五眷屬的仙人,精通一切學問,因在森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到了無爭城近郊結茅安住,很多人對他們很恭敬,久而久之,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全跑到仙人前供養恭敬。婆羅門大臣得不到以前那樣的名聞利養,也不象以前那樣受人尊重,就生一個惡心,想辦法來害五百仙人。當時,仙人座下有兩大弟子,也精通一切學問,守持凈戒。婆羅門大臣就開始到處造謠說:“那兩位婆羅門持戒不清凈,作不凈行,不是梵凈行者等等……”害得他們也得不到供養。后來,那位仙人去勸婆羅門大臣:‘你不要誹謗我的那兩位弟子,他們的戒行很清凈。’這樣三番五次地勸誡他,他還是不聽,仙人就警告:‘你還這樣下去,以后要墮入地獄受極大痛苦的?!蟪歼€是不在乎。這樣,婆羅門大臣死后就墮入地獄受了很多苦。諸比丘,當時的那位老仙人就是現在現前菩提的我,兩位弟子就是舍利子和目犍連,當時的婆羅門大臣就是現在的果嘎勒嘎比丘。當時他是因為無因誹謗而墮入地獄的,現在亦如此?!?/FONT>
復次,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舍利子日犍連已是羅漢仍受如是誹謗?再愿為說?!笔雷饛透嬖唬骸爸T比丘,一切眾生的業不會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還是在很早以前,俱塵城中住著兩位苦行者,各有五百眷屬,當地居民對他們很是恭敬。距城較遠的森林中居住一位具足五神通慈悲的婆羅門,帶著五百眷屬,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居到城郊,時城民們多轉依這位婆羅門,在他前出家并得了一些神通。此時苦行者覺得自婆羅門來后,供養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二位苦行者為了得到供養就開始無因誹謗他們,他倆還令弟眾一起去城市路口經常對人散布謠言,婆羅門自己覺得此處不是久留之地,就返回森林去了。走后,苦行者的供養又恢復如初。當時的這兩位苦行者就是現在的舍利子和目犍連。因當時說別人的過失死后墮入地獄千百萬劫,從地獄得到解脫后,生生世世都遭人誹謗,以至得羅漢果位,仍受果嘎勒嘎的誹謗?!?/FONT>
諸比丘請問:“世尊,果嘎勒嘎在地獄中受種種的痛苦,被鐵嘴烏鴉獅子等啄食,此因從何而來?”“此是他親口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的果報?!笔雷鹑缡切f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