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專題欄目>>華嚴(yán)專欄>>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錄04
        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錄04
        2007年06月01日09:18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1796 字體: 繁體

        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錄04
         
         
         
        會性法師講述
         
        民國七十四年農(nóng)歷正月于屏東普門講堂
         
         
         
        后漢,陳實。家境富裕,五代同堂。一日,外出歸來,瞥見賊藏梁上,不動聲色,召子孫曰:‘人不可不自勉,當(dāng)勤努力,不善之人未必惡,偶失心性,流為盜賊,梁上君子是也!’賊聞之,躍下跪而請罪。陳實令家人送布疋助之,從此,改惡向善,影響所及,縣無盜徒。以寬宏胸襟,作機會教育,這便是‘隨順而轉(zhuǎn)’。
         
         
         
        楊震為東萊太守時,商人夜半行賄,震不受,商人曰:暮夜無知者。震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愧而出。有名的楊震四知,流傳至今,無人不曉。為官者若學(xué)楊震,豈會發(fā)生十信弊案?當(dāng)權(quán)者應(yīng)塑彼像,朝夕敬禱,以為楷模,必能平安!
         
         
         
        類此故事,史載甚多,世間君子尚如是,況學(xué)佛人,更當(dāng)勉勵。
         
         
         
        我民國三十七年,親近慈航法師,于中壢圓光寺讀書。慈老有一鬧鐘,從南洋帶來。當(dāng)時學(xué)生九十多人,年長者四、五十歲,少者十四歲,成份復(fù)雜,程度不齊。有一天,鬧鐘不見了,我是侍者也沒發(fā)覺,老法師上課,輕描淡寫說:‘我有個鬧鐘,擺在床頭,有人發(fā)心,親自拿去了,真好!真發(fā)心!東西只一個,你們那么多人,又不知誰需要,該給那位,曉得自己來拿,很感謝,成就我做無相布施的功德’。
         
         
         
        若我們非查個水落石出,決不善罷干休。慈老如此隨順而轉(zhuǎn),學(xué)生因而循規(guī)蹈矩,勝我說得舌敝唇焦多多。
         
         
         
        壬二、征釋分三
         
        癸一、令如來喜故隨順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yǎng)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隨順眾生,即是供養(yǎng)、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有二義,一、諸佛欲令眾生離苦得樂而出世,眾生心喜,圓滿佛之大悲心愿,故佛亦喜。二、眾生皆未來佛,故眾生歡喜,即是令未來諸佛歡喜。
         
         
         
        癸二、增大悲心故隨順分二
         
        子一、正明佛以大悲為體分四
         
        丑一、法說
         
         
         
        何以故?
         
         
         
        為何令眾生歡喜,便是令諸佛歡喜呢?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大悲經(jīng)云:‘若問佛法以何為體?當(dāng)正答:以大悲為體。’慈悲是佛之本懷。悲心從何而生呢?‘因于眾生,而起大悲’;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為愍濟眾生,發(fā)大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丑二、喻說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沙磧’,磧,淺水露出的小沙灘。沙磧有二義:一、沙土之地,草木不生。二、沙漠。
         
         
         
        譬如曠野沙漠,有棵大樹,根若得潤,枝葉花果,皆繁衍茂盛。
         
         
         
        丑三、法合
         
         
         
        喻與法合釋。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fù)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生死曠野,輪回?zé)o依,幸遇妙法,發(fā)大菩提心(菩提樹王),一切眾生,猶如樹根,菩薩如華,佛為果,以大悲水潤群生,則能開花結(jié)果,成就諸佛菩薩般若妙智。
         
         
         
        丑四、重征釋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何以大悲水,能開智慧花?因行者若欲成佛,當(dāng)悲眼視眾生,怨親無別,自他無異,方得成就。悲心為動力,不起大悲心饒益眾生,不能圓成正覺。
         
         
         
        子二、結(jié)成菩提屬于眾生
         
         
         
        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無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故菩提屬于眾生。因此,菩薩視眾生如大恩人。
         
         
         
        癸三、結(jié)示隨順成就法供
         
         
         
        善男子!汝于此義,應(yīng)如是解。以于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yǎng)如來。
         
         
         
        普賢菩薩勉善財童子,當(dāng)如上釋之文,了解恒順眾生之義。以平等心視眾生,方能圓成大悲,以大悲隨順眾生,即是依法修行,以法供養(yǎng)如來,恒順眾生就是法供養(yǎng)。
         
         
         
        辛三、結(jié)顯無盡
         
         
         
        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隨順眾生,盡未來際。菩薩道當(dāng)如是,成佛之后,依然如此。地藏菩薩之悲愿,觀音大士之倒駕慈航,皆恒順眾生,無有疲厭,無有間斷之證明。
         
         
         
        恒順眾生,除我執(zhí)障。若主觀強,老是我對你錯,不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著想,固執(zhí)成見,怎能隨順,若常學(xué)隨順,轉(zhuǎn)化我執(zhí),證無生忍,將來成佛,眾生喜見,容易受化。
         
         
         
        佛度眾生有三不能,其中之一是‘無緣不能度’,故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慶幸我等與佛有緣,才知修學(xué),當(dāng)珍惜之,相續(xù)不斷,增長悲心,廣結(jié)善緣,培養(yǎng)平等心。理可頓悟,事須漸修,莫因能說不能行,或聽懂做不到而退心,須步步踏實,慢慢學(xué),只要肯學(xué),必定成就!如心想臺北、美國,影像即現(xiàn),要去,得花時間,費時多寡,則視交通工具而定。
         
         
         
        庚十、普皆回向分三
         
        辛一、牒十愿名
         
         
         
        復(fù)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回轉(zhuǎn)趣向謂‘回向’,將前所修功德,回轉(zhuǎn)趣向三處:
         
         
         
        一、回自向他—將己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使離苦得樂。
         
         
         
        二、回因向果—即回向無上菩提。現(xiàn)在修行為因,將來成佛是果,期功德回向,愿與眾生,共成佛道。
         
         
         
        三、回事向理—即回向真如實際。禮敬、贊嘆、供養(yǎng)等事相上的修行,回向于真如理體,不執(zhí)所修,會相歸性,藉事顯理,同證菩提。
         
         
         
        文中所說,不出這三種。
         
         
         
        辛二、釋行愿相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從第一、禮敬諸佛至第九、恒順眾生,所修功德,普皆回向法界眾生。乃回自向他也。
         
         
         
        回同回,義同,回是俗字。
         
         
         
        回向必含發(fā)愿,發(fā)愿未必有回向,如四弘誓愿,并不含回向,而念佛回向文,發(fā)愿求生西方,二者兼具。
         
         
         
        愿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愿眾生自今始,盡未來際,健康快樂。
         
         
         
        以人道言:假借地、水、火、風(fēng)四大為身,四大不調(diào),四百四病生。地大不調(diào),身沉重;水大不調(diào),身腫脹;口干舌燥,虛火上升,火大失調(diào);氣喘、呼吸不順,風(fēng)大不調(diào)故。略說四百四,詳說不止。愿眾生離諸病苦,身得安穩(wěn)。
         
         
         
        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
         
         
         
        愿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起惡念,仗吾道力護持,滅惡生善,所修十善,速得成就,無有障礙。
         
         
         
        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wù)贰?/DIV>
         
         
         
        關(guān)閉造惡諸緣,不墮三惡道。開示眾生植眾善根,入佛法海,守五戒十善,生人天,修四諦、十二因緣,證聲聞、緣覺,廣修六度菩薩行,親證如來大涅槃。不論凡圣,皆須行正路。此之涅槃,含二乘果位。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yè)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明代苦義。
         
         
         
        眾生因積聚諸惡,感墮三涂重報,不論何種苦,悉愿代之,令早學(xué)佛法,速成正覺,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乃菩薩難行能行之偉大處。
         
         
         
        眾生各有因果,自作自受,何能代之?菩薩視眾生如獨子,真誠愿代眾生苦,較之父母待子,過千萬億倍,真不能代,仍想盡辦法減其痛苦,清涼國師疏鈔說有數(shù)種,略舉五種共勉:
         
         
         
        一、發(fā)大悲心—常存悲心,愿代眾苦,即菩薩行,所謂‘思地獄苦,發(fā)菩提心’,非見苦方發(fā)。
         
         
         
        二、修諸苦行—不畏艱難,精進勇猛,成就道業(yè),便能利濟眾生,佛雪山苦行,目的在此。菩薩正修時,雖不能代苦,卻已做準(zhǔn)備救助之增上緣。真實修行,能感化眾生,如民初之虛云、印光、弘一諸大師,以身作則,即是代苦。
         
         
         
        三、說法教化—有身教、言教。如古德之言行教化,印祖閉關(guān)普陀,以書信弘法,數(shù)十萬人向佛,文鈔流傳,利益后世,使修善離苦,屬言教,即是代苦。
         
         
         
        四、修同體觀—前云發(fā)大悲心,進而見眾生苦,感同身受,悲心更切,修同體大悲,乃悲心之增上,尤其本品,更重修觀,如前禮敬諸佛等,古人多作修觀解,修觀雖不易,若常修習(xí),亦能代苦。
         
         
         
        五、作諸功德—地藏經(jīng)云:‘聞健自修,分分己獲’,莫待子孫超度,七分得一,六分生者自利。然為人子者,禮請高僧大德為先亡超薦,縱使得一分,總比沒有好,故作諸功德回向,亦能代苦。
         
         
         
        疏鈔云:不退轉(zhuǎn)菩薩,能轉(zhuǎn)眾生定業(yè),代受地獄苦。凡夫初學(xué)做不到,就不說了。但,現(xiàn)在科學(xué)昌明,也有能讓我們略盡棉薄,真代苦的,如捐血,既救人又不傷己。或隨分隨力勸人學(xué)佛,斷惡修善,得生人天,進趣菩提,如代苦般。詳看清涼國師行愿品別行疏。此即回自向他,令眾生得益。
         
         
         
        ‘究竟成就,無上菩提’,是回因向果,兼含回事向理義。
         
         
         
        辛三、結(jié)顯無盡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盡未來際回向,無間斷,不疲厭。
         
         
         
        有人不懂回向之妙,疑減損所修,故吝而不肯回向。其實,回向如點燭,暗室無光,唯我一燭,光弱,他人借火,百燭百光,燈燈互映,己火不減,利益他人,光明更盛,故莫吝惜。功德回向,一毫之善,周遍法界,無窮無盡。地藏經(jīng)說:‘所修歸己,僅三生受樂,回向眾生,福德無量,得大安樂。’故凡所修,悉皆回向,愿共成佛道。
         
         
         
        歡喜回向,將來成佛,國中皆補處菩薩眾。
         
         
         
        十大愿超一切愿,最為究竟圓滿,從初發(fā)心至成佛,悉皆含攝。其中‘常隨佛學(xué)’、‘恒順眾生’尤為重要,上求佛道故常隨佛學(xué),禮敬、贊嘆、懺悔、供養(yǎng)、隨喜、勸請,皆屬之;下化眾生故恒順眾生,統(tǒng)攝一切下化無遺,這兩愿是菩薩道的要件。將九愿功德‘普皆回向’,與眾生共享,同證圓覺。
         
         
         
        他經(jīng)往往將禮敬、贊嘆、供養(yǎng)合為一愿,或請佛住世、請轉(zhuǎn)法輪,兩愿合并,或?qū)⒊kS佛學(xué)、恒順眾生,攝入回向中,故有六愿、四愿、二愿等差別,本想例舉經(jīng)典,一一說明,又覺繁瑣,不研究經(jīng)典者也不需要,故省略。
         
         
         
        十大愿,一一皆愿,故不似他經(jīng)另立愿文,如往生論五念門有禮拜門、贊嘆門、作觀門、發(fā)愿門、回向門。在此則十愿統(tǒng)含。
         
         
         
        己二、結(jié)益令知
         
         
         
        總結(jié)修十大愿之利益。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愿,具足圓滿。
         
         
         
        普賢大士說完十大愿,告善財言:以上是菩薩十大愿,圓滿具足無缺。
         
         
         
        十大愿,他經(jīng)也有,較簡略,如離垢慧菩薩禮佛法經(jīng),說八種,有的說六種或四種,最少則懺悔、回向兩種。開合不同,義理不變,以本品最圓滿。華嚴(yán)以‘十’表諸法圓滿,法數(shù)、功德、愿心等皆圓滿,也表十愿功德,重重?zé)o盡,無量無邊,至此,究竟圓滿。
         
         
         
        若諸菩薩,于此大愿,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義,應(yīng)如是知。
         
         
         
         
        菩薩行者,依十大愿修行趣入,則能成熟眾生善根。為種善根、成熟善根、令得解脫,是菩薩化眾的三部曲,依此而修,能滿自利利他之愿,圓成一切功德。是故行者,當(dāng)如實了知普賢大愿,方得大用。
         
         
         
        丙二、顯經(jīng)勝德分二
         
        丁一、較量聞經(jīng)德
         
         
         
        以布施等,較量聞本經(jīng)之功德,顯聞法功德不可思議。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shù)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yǎng)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jīng)爾所佛剎極微塵數(shù)劫,相續(xù)不斷,所得功德;若復(fù)有人,聞此愿王,一經(jīng)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yōu)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極微塵數(shù)上妙七寶,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赤珠等,布施如是微塵數(shù)眾,供養(yǎng)極微塵數(shù)佛,經(jīng)無量微塵數(shù)劫,相續(xù)不斷,布施供養(yǎng),功德甚多。但若有人,聞此十大愿王,一經(jīng)其耳,植下善根,較前布施、供養(yǎng)功德,前之布施功德百分,不及聞經(jīng)功德一分,千分不及一,‘乃至’略迦羅分、算分、數(shù)分等,優(yōu)波尼沙陀分,也不及一分聞法功德。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故功德不可思議,聽經(jīng)不似聽閑話,聽懂很好,縱然不懂,坐一小時,起碼身、口、意清凈,三業(yè)清凈,便是修行,何況聞法解義,功德更是殊勝。所以,聽經(jīng)也是修行,回想以前講過之法華經(jīng)隨喜功德品可知。
         
         
         
        丁二、顯余眾行德分二
         
         
         
        除聽聞功德外,余讀經(jīng)等,一一各有其勝處。
         
         
         
        戊一、約眾行以彰現(xiàn)報
         
         
         
        現(xiàn)在依教奉行,所得的果報。
         
         
         
        或復(fù)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讀誦,乃至?xí)鴮懸凰木滟剩倌艹郎缥鍩o間業(yè);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shù)一切惡業(yè),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羅剎,若鳩槃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yuǎn)離;或時發(fā)心,親近守護。
         
         
         
        若人以堅定不移的信心,于十大愿受持、讀誦,‘乃至’書寫,十種修行法門只舉受持、讀、誦、書寫四種,余用‘乃至’二字括之。十法行謂:一、書寫,二、供養(yǎng),三、轉(zhuǎn)施(施經(jīng)典),四、受持(執(zhí)持在懷),,五、聽聞,六、披讀,七、開示(演說),八、諷誦(背誦),九、思惟(諦審十大愿之義),十、修習(xí)。前九種為第十之前方便,先讀熟方能依法修習(xí),故十種以修習(xí)為本。
         
         
         
        依教奉行,莫言全部,乃至讀誦書寫一四句偈,能表達全經(jīng)旨意,功德不可思議,‘速能除滅五無間業(yè)’。五無間,見地藏經(jīng)。犯五逆罪,必墮無間地獄,因讀誦受持故,而得解脫。
         
         
         
        仗修持功德,能治‘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似微塵數(shù)一切罪業(yè),皆得消除。
         
         
         
        ‘一切魔軍’,梵話魔羅,此云殺者、殺行者慧命也,有五蘊魔、煩惱魔、天魔、死魔四種,此重?zé)兰疤炷ФN。‘軍’眾也,喻障道因緣多。
         
         
         
        ‘夜*’捷疾鬼。‘羅剎’食人鬼。‘鳩槃茶’,或作鳩槃荼、鳩滿拏,新譯的音較近‘茶’,咒多念茶音,據(jù)密部云:二譯音皆不正,當(dāng)作烏輸曼。究竟如何?無從考據(jù),依字讀便可。鳩槃茶,譯甕形鬼,形似甕故,屬惡鬼。‘毗舍阇’啖精氣鬼,食人精血。‘部多’大身鬼。都是‘飲血啖肉’的‘諸惡鬼神’,具小神通,故稱神。
         
         
         
        受持本經(jīng),少至四句偈,諸魔惡鬼,悉皆遠(yuǎn)離,若親近時,則生善念,發(fā)心護持。
         
         
         
        戊二、約一行以顯三報分二
         
        己一、明現(xiàn)世善報
         
         
         
        是故若人,誦此愿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yīng)禮敬,一切眾生悉應(yīng)供養(yǎng)。
         
         
         
        行者單讀誦十大愿,無論何時何地,一切無礙。我讀誦至今,三十多年,冥應(yīng)不小,往往‘山窮水盡疑無路’,卻‘柳暗花明又一村’,當(dāng)然,仍有許多不如意事,乃宿業(yè)所致。古云:‘善人各有一重天’,誠屬不虛。約善法言,得無障礙,自由自在,惡法則不然。怎樣無障呢?如皓月當(dāng)空,烏云盡除,感諸佛菩薩贊嘆,一切人天禮敬,一切眾生歡喜供養(yǎng)。
         
         
         
        己二、明生后二報分二
         
        庚一、總明等同普賢
         
         
         
        此善勇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dāng)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謂讀誦者‘善得人身’,不虛度歲月,肯修學(xué),假以時日,將來必能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dāng)如普賢菩薩,得微妙色身,華嚴(yán)經(jīng)云:菩薩眾中,普賢菩薩身相最為莊嚴(yán),從頂至足,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庚二、別顯生后二報分二
         
        辛一、得生人天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yuǎn)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yǎng)。
         
         
         
        將來受生人天,種族尊勝,不被輕*。近善知識,善法熏習(xí),除惡道因,不墮四惡趣。能伏外道,導(dǎo)入正途,息諸煩惱,如獅王伏群獸,如是行者,堪受一切眾生供養(yǎng)。
         
         
         
        辛二、得生凈土分二
         
        壬一、愿王導(dǎo)歸極樂
         
         
         
        依此修行,能導(dǎo)歸極樂,最為要緊。
         
         
         
        又復(fù)是人,臨命終時,最后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nèi)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fù)相隨。
         
         
         
        行者臨命終時,最后剎那,古德釋剎那有三:一、舍本有,舍肉身也。二、入悶絕無心位。突然休克昏迷,六識不起作用。三、現(xiàn)中有,醒來已是中陰,若非大善、大惡,死后必經(jīng)中陰,七日一變,四十九日內(nèi)轉(zhuǎn)生。俗之作七,由此而來,為作功德,助生善趣,世人不知,訛傳男人跑得快,須經(jīng)十殿閻君審判等,根本錯誤,死并不一定得向閻王報到。如何幫助亡者,可參閱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后’、飭終津梁等。
         
         
         
        順便回答兩個問題:一、蓋陀羅尼被是否合法?這個問題,我不便說,因用的人很多,上面印有許多佛號、梵咒,依顯教言,不可焚燒經(jīng)典,不用為宜。密宗用,我非修密者,不知其勝處,依密部,須經(jīng)金剛上師加持才有效,現(xiàn)在是印的,沒依法加持,是否有效?不得而知,陀羅尼被不是非用不可。
         
         
         
        二、出家有三衣,在家受戒也有縵衣,壽終后,能焚燒否?
         
         
         
        依佛制,不可。穿著死則另當(dāng)別論。佛制出家人命終,順當(dāng)時所穿,不須更換,不燒的原因是‘惜福’,布施他人。但,現(xiàn)在情形不同,給人未必要,若二十五條衣,質(zhì)料好,或可轉(zhuǎn)施,五衣七衣常穿,欲施不得,可折成長形置棺上,火化時同化,莫置棺內(nèi)。若土葬,埋土內(nèi),恐污法衣,失恭敬,可墓旁焚之。焚化否?視情況而定,須知善巧,有人需要則送,沒人要則焚。這是我的看法,只好如此,否則,無法處理。在家亦然。
         
         
         
        臨欲命終,最后剎那,六根散壞,呼吸停止,人死如虎,無人不怕,一切親眷遠(yuǎn)離。世俗傳說,死于床會做扛床鬼,故見將斷氣,速移至廳堂。事實上,是孝子賢孫怕鬼,死在房間,沒人敢睡,大廳是公家的,無妨。依佛法,隨彼死時睡在何處皆無妨,不須移動,待八小時后,全身冷透再處理,否則,八識未離,動之恐令生嗔而墜落。人死真沒價值,不如豬狗牛,尚值幾文錢,豬狗牛死了,或許還有人煮來吃;人死則不敢多留,棺出不可再入,怕回來,嚇?biāo)廊肆恕?/DIV>
         
         
         
        活時叱吒風(fēng)云,此時威勢何用?若為帝王,輔相大臣、宮邑城廓、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fù)相隨’,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來空去也空,生時赤裸,死亦然,縱使一身綾羅綢緞,實際上也帶不走。明此理,對世間萬物應(yīng)知放下,不執(zhí)著。
         
         
         
        唯此愿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dǎo)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當(dāng)爾之時,唯有十大愿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中,隨即引導(dǎo),在剎那間,往生極樂,蓮花化生。故本品列為‘凈土五經(jīng)’之一,念佛者當(dāng)常持誦。
         
         
         
        壬二、見佛授記證果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
         
         
         
        往生即花開見佛悟無生,多好!中、下品生,蓮花待時方開,唯上品上生,始能如此。
         
         
         
        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yán),功德具足,所共圍繞。
         
         
         
        除見阿彌陀佛外,并見文殊、普賢、觀音、彌勒等諸大菩薩,色相端正莊嚴(yán),種種功德具足圓滿,海會圍繞。
         
         
         
        彌勒菩薩等是法身大士,遍十方界,非僅居兜率天。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往生者自見生寶池蓮中,蒙彌陀導(dǎo)師,親授記別。
         
         
         
        得授記已,經(jīng)于無數(shù)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受記已,得不退轉(zhuǎn),隨阿彌陀佛,往化十方。
         
         
         
        不久當(dāng)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zhuǎn)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shù)世界眾生,發(fā)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不久,坐菩提道場、降魔、成佛、說法利生,能令微塵數(shù)世界眾生發(fā)菩提心,隨眾生根性教化,不隨根性,不能化導(dǎo)。佛世,目犍連度二弟子,久修不得成就,思悔欲退,見佛,佛問:在家作何行業(yè)?出家修何法門?甲答:在家洗衣為業(yè),出家修數(shù)息觀。乙謂:在俗作鐵匠,出家修不凈觀。佛示二人,修法互換,不久,皆證阿羅漢果。因洗衣常見不凈,打鐵拉風(fēng)箱如呼吸,根性相近,故易成就。凡夫度眾,難在不知根性,佛世,只要親近佛,各各得解脫。但,凡夫多作觀察,亦知一二,盡量隨化,熟其善根,究竟成佛。學(xué)佛利生為成佛,成佛為度眾生,盡未來際,廣益無量,非供人瞻仰禮拜而已。
         
         
         
        顯經(jīng)勝德畢。
         
         
         
        丙三、勸囑受持分三
         
        丁一、結(jié)前勝德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眾生若信聞此十大愿王,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所得功德,唯佛乃知,顯功德不思議!
         
         
         
        丁二、正勸受持
         
         
         
        是故汝等,聞此愿王,莫生疑念;應(yīng)當(dāng)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xí)鴮懀瑥V為人說。
         
         
         
        聞莫生疑,當(dāng)真實信受,受已能讀、能誦,依法修行,行解有得,廣演流通。
         
         
         
        我這經(jīng)本依清朝名家書寫影印,字工整,寫經(jīng)當(dāng)如是,不可草率,書寫目的,在使法寶流通,令眾受持,今印刷便可。
         
         
         
        丁三、重舉勝德
         
         
         
        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行者于一念中,所有行愿速成,福聚無量,為苦海舟航,濟度迷津,往生極樂,究竟解脫。
         
         
         
         
        長行竟。
         
         
         
        乙二、偈頌分二
         
        丙一、標(biāo)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長行說完,普賢菩薩欲重說文義,普觀十方眾生根性,而說偈曰:
         
         
         
        丙二、正說分四
         
        丁一、頌正示行愿分四
         
        戊一、分頌十愿分二
         
         
         
        將十愿分開重頌,但前七愿分頌,后三愿合頌,故又分二段:一、分頌前七愿。二、合頌后三愿。
         
         
         
        己一、分頌前七愿
         
         
         
        今依長文比照,稍異處略釋,不詳說。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凈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愿威神力    普現(xiàn)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fù)現(xiàn)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重頌第一、禮敬諸佛愿。
         
         
         
        晚課八十八佛后的回向偈出于此。
         
         
         
        ‘人師子’佛也。經(jīng)中常贊佛為人中師子。仗普賢行愿威神力,所以能清凈三業(yè),遍禮十方三世諸佛無余。‘一身復(fù)現(xiàn)剎塵身’,一身現(xiàn)無量,‘一一遍禮剎塵佛’,一一身禮無量佛。謂:一身現(xiàn)無量身,每一身皆禮無量佛。
         
         
         
        于一塵中塵數(shù)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于未來一切劫    贊佛甚深功德海
         
         
         
        重頌稱贊如來愿。
         
         
         
        于一微塵中見微塵數(shù)佛,各處菩薩眾會里弘演妙法,無盡法界內(nèi),一一微塵亦如是,我依普賢行愿力故,深信諸佛充滿微塵中轉(zhuǎn)妙法輪,愿以至誠懇切心,在每尊佛前,出無盡妙言詞,盡未來際,贊頌佛無量無邊功德。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涂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yán)具    我以供養(yǎng)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yǎng)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愿力    普遍供養(yǎng)諸如來
         
         
         
        重頌第三、廣修供養(yǎng)愿。
         
         
         
        愿以勝妙花、香、伎樂、傘蓋、衣服、燈燭等,一一皆如須彌山多,仗普賢行愿力故,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三世諸佛,愿遍諸佛前,廣修供養(yǎng)。
         
         
         
        僅重頌財供養(yǎng),證明財供養(yǎng)即法供養(yǎng),故不重說。
         
         
         
        修財供養(yǎng),觀三輪體空,便是法供養(yǎng),財、法并具,不偏一邊,義含在中。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重頌第四、懺悔業(yè)障愿。
         
         
         
        此偈大家甚熟,‘我’或更改為‘往’。往昔無始所造諸惡業(yè),皆因貪、嗔、癡三毒,三毒是造業(yè)根源,身、口、意是造業(yè)的工具,因三毒推動,從三業(yè)造作,而種下無量無邊苦果,今于佛前,求哀懺悔,悉使清凈,不障道業(yè)。
         
         
         
        平常求懺悔,念此四句,至心禮敬亦可。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xué)及無學(xué)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重頌第五、隨喜功德愿。
         
         
         
        十方世界六道眾生,及二乘圣者,不論有學(xué)、無學(xué)乃至諸佛菩薩,所有功德,我皆深心至意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zhuǎn)于無上妙法輪
         
         
         
        重頌第六、請轉(zhuǎn)法輪愿。
         
         
         
        ‘世間燈’,佛也。燈能化暗為明,佛教導(dǎo)眾生,能去眾生迷蒙,啟智慧光,如巨夜明燈,照耀漫漫長夜。
         
         
         
        ‘十方所有世間燈’,指十方一切佛。‘最初成就菩提者’,如釋迦牟尼佛于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便前往勸請諸佛說法,利益眾生,使離苦得樂。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愿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重頌第七、請佛住世愿。
         
         
         
        諸佛化緣盡,欲示現(xiàn)入滅,我皆至心懇請,祈佛久住世間,法燈焰續(xù),利樂眾生。
         
         
         
        己二、合頌后三愿
         
         
         
        所有禮贊供養(yǎng)福    請佛住世轉(zhuǎn)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回向眾生及佛道
         
         
         
        此偈前三句,總牒前七愿功德。開頭‘所有’與第三句末‘諸善根’,盡括攝七愿。所有‘禮’敬諸佛功德,所有稱‘贊’如來功德,所有廣修‘供養(yǎng)’功德,并所有‘請佛住世’、請‘轉(zhuǎn)法輪’、‘隨喜’功德、‘懺悔’業(yè)障的功德善根,我悉回向一切眾生,回向無上‘佛道’。令眾生皆擁有善根福德,速成菩提。
         
         
         
        所有善根回向眾生,即恒順眾生,回自向他;回向佛道,即常隨佛學(xué),也是回因向果,回向真如實際,故標(biāo)合頌后三愿。
         
         
         
        戊二、總頌行愿分七
         
         
         
        行、愿合頌。有愿無行,是虛愿,有行無愿,謂盲行,所以,須愿行并具,如鳥雙翼,缺一不可。
         
         
         
        下文可說是合頌常隨佛學(xué)與恒順眾生,兩愿合并,再詳頌之,文長分七,先:
         
         
         
        己一、略頌第八愿
         
         
         
        我隨一切如來學(xué)    修習(xí)普賢圓滿行
         
        供養(yǎng)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xiàn)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愿普隨三世學(xué)    速得成就大菩提
         
         
         
        兩首八句,文淺易明,且長文已說。
         
         
         
        發(fā)心隨十方諸佛修學(xué)佛法,以圓滿普賢大士的種種行愿,等同普賢。愿效法菩薩,供養(yǎng)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天人師’,佛十號之一,為九界獨尊號。佛是九界導(dǎo)師,但三途迷深、修羅嗔重,唯人、天能解、能行,三世圣賢,皆于人道成就,故稱‘天人師’。常隨佛學(xué)的目的在‘一切意樂皆圓滿’,求獲普賢行愿,廣利一切眾生,隨心所愿皆得圓滿。更愿普隨三世諸佛,親近受教,福慧圓具,速證菩提。
         
         
         
        己二、廣頌第九愿分四
         
         
         
        詳細(xì)重頌‘恒順眾生’愿,文分四段。
         
         
         
        庚一、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凈妙莊嚴(yán)
         
        眾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    愿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余
         
         
         
        文有八句,前二句,明佛剎莊嚴(yán),次顯能依眾會。‘十方所有諸眾生’下,正申發(fā)愿,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十方佛剎,廣凈妙嚴(yán),海會大眾,于菩提樹下,圍繞諸佛,恭聆法音。普賢行者,親近如來,恒順眾圭,愿一切群萌,離憂愁苦惱,得涅槃安樂,獲佛法深益,滅除種種煩惱。
        上一篇: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錄05
        下一篇:華嚴(yán)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錄03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污污视频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久xxxx| 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怡红院色视频在线| 国产片欧美片亚洲片久久综合| 免费播放春色aⅴ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aaaaaabbbbb|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爽爽影院在线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一级特黄女**毛片| 雏女强破瓜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欧美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岛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雄y体育教练高h肌肉猛男|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一级片|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狠狠色先锋资源网| 欧美va天堂视频在线|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看黄色免费网站|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精华液| 九九九九九九伊人| 欧美色图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