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專題欄目>>法華專欄>>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淺釋03
        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淺釋03
        2007年05月29日14:39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2159 字體: 繁體

        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淺釋03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圣城宣化上人講述
         
        優(yōu)樓頻螺迦葉真是太驚訝了。雖然他認為自己是個有功夫的修行者,可是也了解到他究竟比不上佛的境界與神力,所以就帶著五百弟子去皈依佛。當(dāng)他兩個弟弟聽到他已出家成為比丘時,他們也都發(fā)心要出家,與五百弟子同加入僧團里。出家沒多久,三兄弟都證到果位。
         
        6‘舍利弗’。相信大家對舍利弗是很熟悉的。當(dāng)舍利弗未出生時,他的母親時常與她的弟弟(摩訶拘絺羅)辯論,可是每次都是她輸。但是她懷孕后,立刻發(fā)生奇跡,就是她再與弟弟辯論時,弟弟反而輸了。所以摩訶拘絺羅立刻知道他姊姊胎里的小孩一定是很有智慧,為什么呢?他知道他姊姊以前不是這樣聰明,而現(xiàn)在卻如此伶俐,那一定是有個智子在幫著她。摩訶拘絺羅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不夠,將來與外甥辯論時,若輸了,真是太丟人倒架子。于是他就到南印度去學(xué)法,每天晝夜只顧勤奮讀書,以至于沒有時間來修飾邊幅,而留著大把胡子頭發(fā)、長指甲,所以一般人都叫他為‘長瓜梵志’。
         
        當(dāng)他把南印度一切的醫(yī)、卜、星、相、辯論法等都學(xué)熟悉后,就返家去見他姊姊找舍利弗??墒撬㈡⒏嬖V他說舍利弗已跟佛出家了,他即刻大生驕慢,說道:‘我這外甥八歲就登座說法,名震五印度,幾百個論師都被他所論敗,這么聰明的孩子,怎么可以跟一個沙門出家?這實在太可惜了!我要去見見這沙門,看他有何本事?’故摩訶拘絺羅就去見佛。他見到佛,你猜怎么樣?他想盡了方法,使盡了所學(xué)來的知識,也無法辯勝佛,最后他就和佛立了一個宗;佛問他:‘你以甚么為宗?。俊f:‘我以不受為宗,無論你講什么道理,我都不理睬,也不接受,看你有什么辦法?’佛說:‘好,你以不受為宗,那你還受不受你這不受的執(zhí)見呢?’佛這一問,真把他問倒了!如果說受,那就根本沒有這個宗,更與自己相違背。在未辯論之前,他與佛打賭道:‘我若辯論輸了,就把頭割下,你若輸了,就要把我的外甥還給我。’但是這回一辯輸,他就立刻返身逃跑,不想割頭了。跑出沒多遠,又想:‘我是個男子漢大丈夫,講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怎么可以反悔呢?還是回去把頭砍下算了!’故又跑回跟佛要刀斬首,可是佛說:‘在我佛法里沒有這種方法,你既辯輸,也就算了,又何必斬頭呢?’然后佛就當(dāng)場為他說法。一說法,他立刻開法眼,得到法眼凈,知道佛法是奧妙無窮,而自己所學(xué)來的外道法,卻連佛法的萬分之一都不如。所以他不但不搶回自己的外甥,反而也跟著佛出家。這是舍利弗與舅舅摩訶拘絺羅的一段因緣。
         
        舍利弗是梵語,譯為鹙子,又叫珠子或身子。因為他母親叫鹙,眼睛生得如鹙鷺鳥的眼一樣,非常美麗好看,故叫鹙。又他母親的眼睛也好像珠子一般,故也叫珠。又叫身子,就是他母親生出來的一個兒子。‘弗’即子之意。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可是神通也非常之大。有一次,摩訶目犍連和他較量神通;當(dāng)釋迦牟尼佛到別的地方說法時,所有的弟子都跟著去聽法。唯獨這時候,舍利弗在補衣服,摩訶目犍連就去喊他,但怎樣喊他,他只肯補好衣才去,于是目犍連就使用神通令他衣合,舍利弗即將衣置右上說:你舉起來我便跟你去。誰知用盡所有的神通,不但不能把舍利弗拖起來,連舍利弗之衣角也不能動分毫。你看舍利弗之智慧比神通大!本來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的??!但是和舍利弗的智慧相比,卻斗不過他,足見智慧是最重要的,神通是次要的。
         
        7‘大目犍連’。目犍連是梵語,譯為萊菔根,或采菽氏。他的名字叫庇利缽(樹名),因為他的父母向庇利缽樹祈禱求子而生下他,故以此樹名為其名,情形和大迦葉的因緣相同。
         
        目犍連的母親雖然求神,可是不信佛法僧、不恭敬三寶,而誹謗破壞三寶。所以她死后,就墮入地獄里。等到目犍連證得五眼六通,得羅漢果之后,他即遍觀世界,找他母親。看到他母親在地獄做餓鬼,受大痛苦;目犍連悲慟哀絕,急忙拿一碗飯給他母親吃,誰知飯一到其口,即刻化為火焰。為什么呢?因為他母親的罪業(yè)障太深重了,所以無論什么可食的東西,一到她口里都會化成火,而不能下咽。
         
        目犍連雖然是神通第一,如今也無法救他的母親,于是即刻去找佛,泣道:‘我母親墮地獄做餓鬼,我送飯給她吃,但飯一到她口,即變成火。我今求世尊慈悲哀憫,救救我母親?!屽饶材岱鹫f:‘因為你母親誹謗三寶的罪業(yè)太重了,非你一個人的力量所能救度。若想救你母親,應(yīng)該在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時,在這一天設(shè)盂蘭盆(解倒懸)供。先供十方佛、法、僧;在十方僧未吃這東西前,你自己不可以先食,應(yīng)當(dāng)供完佛法僧之后,方可食用。這一天你若供養(yǎng)三寶,你母親就會離苦得樂。’目犍連聽了之后,就依照佛的方法來設(shè)盂蘭盆施供法會,令其母親脫離地獄苦海,而生到天上享受快樂。
         
        所以每年到七月十五日,每個寺廟都設(shè)盂蘭盆法會,超度過去七世的父母和現(xiàn)生父母。但有人問:‘我的父母還未死呢?那我怎么辦?’你父母還未死,但你超度過去七世的父母,現(xiàn)生父母也會得到增福延壽的利益。
         
        目犍連的神通廣大,他是神通第一。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仞利天說法,經(jīng)過須彌山的路上,遇著一只毒龍。這只毒龍很嫉妒佛,想阻止佛到天上說法,于是口吐毒沙要毒死佛。可是目犍連運用神通把毒沙都變成細軟的棉花,真把毒龍氣壞了!這時它又現(xiàn)大身,把須彌山蟠了三匝,但目犍連也現(xiàn)大身,比毒龍的身更大,繞了須彌山九匝。這條毒龍看目犍連比它還厲害,可是它還不肯認輸。‘好!你不肯認輸?!筷B就變成一只小蟲,鉆進毒龍的肚里,把它的腸胃咬得非常之痛。毒龍受不了,也沒有其他的神通來抵抗,所以就馴伏的皈依佛。由此可見,目犍連的神通廣大。
         
        目犍連也就是大愿地藏王菩薩,因為看他母視受苦,于心不忍,所以也不忍一切眾生的母親受苦。因此他發(fā)愿要做地藏王菩薩,到地獄管地獄的事,幫助受苦眾生離苦得樂,他的誓愿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8‘摩訶迦旃延’。摩訶是大的意思。迦旃延譯為文飾。他的文章寫得非常生動出色。這位尊者又有個名字叫扇繩;因為他出生之后,父親就死了,他母親想改嫁,可是有了迦旃延這小孩子,就好像一條繩把她拴住,而不能隨意改嫁。他又叫好肩,是他的兩個肩膀生得很好看。又有一個名字叫思勝,是他的思想非常敏銳優(yōu)勝,一般人都比不上他。
         
        迦旃延尊者善能說法,無論同他講什么道理,他都能夠舉出許多道理,令人心悅誠服,所以十大弟子中他是論議第一。有一次,一位專門講斷見的外道遇見尊者,問道:‘你們佛教說人死了還有來世,但我這道則是講人死了就沒有來世。我有理由來反駁你。你說人死了又有來世,又去受苦。但是據(jù)我所知所死去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再回來說一說他受的是什么苦,這怎么會有來世呢?所以我說人死如燈滅,一定沒有來世的?!褥寡哟鸶菜骸换貋淼娜?,就好像犯罪者,被人抓去判刑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他還可以回家嗎?那些墮入地獄的人,即是如此!’外道一聽又說:‘可是人若生到天上去,我也沒有見過他們回來啊?在地獄里不自由不能回來,這還有理可講,但是生到天上是自由的啊!怎么都不見他們回來過?’迦旃延就說:‘生到天上的人就好像人從廁所里爬出來,用清水洗干凈了;他還會爬回廚所里,再滾了一身糞嗎?’
         
        外道這時真是啞口無言。還有,迦旃延繼續(xù)說道:‘忉利天上一晝夜,就是我們?nèi)碎g一百年。你想想那些生到天上的人,是不是要先安排布置一番,等到他休息一五日時間,即是人間三、五百年。那時你早已死去,骨頭都爛了,你還能知道他回來過嗎?’外道至此,乃瞠目結(jié)舌,無詞以對,完全被駁倒。所以迦旃延尊者是論議第一。無論什么道理,都能夠講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令人聽得津津有味。
         
        9‘阿冕樓馱’。這位尊者就是無貧尊者,又叫阿那律。在無量劫以前,他曾經(jīng)供養(yǎng)過一位辟支佛,可是當(dāng)他供養(yǎng)時,他并不知道彼是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的愿力是七天才下一次山,化七家門戶的緣,如果在這七家無人供養(yǎng),他也就不再化緣,而回山去。本來七天以前,他已化不到飲食,而這次也是如此,于是這位辟支佛又要托著空缽回山去。那時候正好鬧災(zāi)荒,家家戶戶的生活都發(fā)生問題,那還有余糧布施給出家人呢?阿冕樓馱在當(dāng)時是個窮農(nóng)夫,每天耕田以勞力來換取生活的安定,而他所吃的米飯乃是最不值錢的粗米。這天中午,他看見老比丘沒有化到緣,于是生出同情心說:‘你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饑荒年,都沒有飯吃,太可憐了。你嫌不嫌這袋粗米飯?若你不嫌棄的話,我供養(yǎng)你。’
         
        辟支佛說:‘你肯布施給我真好,我樂意接受你這供養(yǎng),但你自己吃什么呢?’阿冕樓馱說:‘我今天不吃不要緊的。’于是辟支佛就把這袋米飯吃下。吃完后,辟支佛就顯神通,現(xiàn)十八變,說道:‘我受了你的供養(yǎng),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會貧窮?!媳惹馂樗叵蚝?,阿冕樓馱仍繼續(xù)耕田,不一會兒從田里跑出一只兔子來。兔子奇怪極了!直繞著他蹦跳嬉戲,等一下就一跳,跳到他肩膀上不下來。阿冕樓馱想擺脫它也沒有辦法,故即趕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來,一拿下來,活兔子早已變成一只光耀閃閃的黃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腳剁下,拿去賣換錢,雖然金兔子的前腳被剁下來,但等一下又回復(fù)完整如初。所以從此以后,阿冕樓馱不但在此生成為一個富翁,乃至于九十一劫他都富貴榮華,這是阿冕樓馱供養(yǎng)辟支佛,而得到不貧的果報。
         
        阿冕樓馱最喜歡睡覺,每逢佛一講經(jīng)說法,他就睡著了,鼻息如雷,呼呼大響。所以佛便呵責(zé)他:‘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冕樓馱慚愧無比,乃克心發(fā)奮永不睡眠。七天七夜沒有睡覺,遂瞎了雙目。釋迦牟尼佛憐憫之,教他修金剛照明三昧。不久即得天眼通,而且半頭都是天眼,所以他視三干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故阿冕樓馱尊者在佛的弟子中是天眼第一。
         
        10‘劫賓那’。功賓那的父母到四、五十歲仍沒有兒子,于是到廟里向二十八宿星辰(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之第四星辰祈禱、求兒。心誠所至,感應(yīng)靈驗,不久生下一個兒子,以此因緣,故取名為‘房宿’。劫賓那尊者就是那第四個星宿。在佛的弟子中,他是星術(shù)學(xué)第一。
         
        11‘憍梵波提’。這位尊者他有很奇怪的動作,即是每當(dāng)吃完飯后,總像牛反食嚼草似的,嘴里仍咀嚼不停,故叫牛司尊者,又叫牛王。因為他有這種習(xí)氣迦牟尼佛怕人看見他而生譏謗,是會墮落的。所以佛乃叫他住在天上,受天人之供養(yǎng)。為什么他有這樣的習(xí)氣?就因為惡口之果報。過去無量劫前,當(dāng)他還是個小沙彌時,曾輕慢誹罵一位老辟支佛吃飯如牛嚼草,雖然辟支佛勸他即刻懺悔,但他反而毫無慚愧,更反駁道:‘后悔什么?我反正都不會像你這樣子!’就因為如此的毀罵欺謗,于是死后轉(zhuǎn)生做了五百世牛,以后轉(zhuǎn)復(fù)為人,但總也脫不掉做牛之習(xí)氣形相,飯后仍像牛反食嚼草。這皆是往昔誹謗辟支佛之緣故??!由此看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謹慎小心,檢點反省自己,不是可以隨便誹謗破壞別人的。
         
        12‘離婆多’。離婆多是梵語,二十八星宿中‘室宿’之名,他雙親也是祈星而得此子。他又名‘假和合’,未出家前,他窮困非常,有次到一所荒涼破敗的亭子睡覺。晚間來了兩個一大一小的鬼,拖著一具尸體。兩鬼見著他,即問道:‘喂!你要我們吃這尸體,還是吃你!’離婆多不理睬他們,于是兩鬼商議由大鬼吃尸體,小鬼則撕裂離婆多的每一部份來補上死尸。不久,大鬼吃光了尸體,離婆多的頭目肢軀也全被小鬼拿去補到死尸上。這時,他萬分驚惶:‘我全身已被鬼撕裂了,我現(xiàn)在沒有身子,怎么辦?’
         
        他立刻狂跑到鎮(zhèn)上,見人就問:‘我還有沒有個身體,請告訴我!’可是誰都以為他發(fā)瘋發(fā)狂了。等一會,他遇著一群和尚,又問道:‘你們看我有沒有身子?’和尚里有證果的羅漢,知道可以度他出家,乃說:‘人身本假,而非自有,你若修行證果,得自性光明,那才是真實不假,你有沒有這肉身,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聽了之后,隨著和尚出家,不久就開悟了。因為他被鬼撕裂吃過,悟人身假和合之理,故名‘假和合’。
         
        13‘畢陵伽婆蹉’。這位尊者的名字譯為‘余習(xí)’,因為他仍未去盡多生多劫所染之習(xí)氣。有一次,他要過河,就叫河神停止流水。這河神是個女的,于是他就說道:‘小婢,住流!’因為他是個證果阿羅漢,已有神通,雖然這樣講,河神也不敢不聽他的指使,但是心中極不滿意,敢怒不敢言。這種情形又發(fā)生多次,女河神忍無可忍,就去向佛抗議,說:‘世尊!您有個弟子叫畢陵伽婆蹉,一點也不尊重我。每次到我河邊,就說:“小婢,住流!”這種語氣,太沒禮貌,對人太不客氣啦!’佛就說等他回來,即刻要他向河神道歉認錯。等會兒,尊者回來時,佛乃向尊者說:‘你過恒河時,為什么叫河神“小婢,住流?!边@太不禮貌了,趕快去向她道歉認錯?!谑钱吜曩て捧憔偷胶影哆?,合起掌來,對河神笑嘻嘻的言道:‘啊,小婢,莫嗔!’如此一講,更把河神激得冒火!她就向佛說:‘您看,他當(dāng)著世尊之前,都還這樣叫我?!鹁驼f:‘你不知道??!在五百世前,你是畢陵伽婆蹉的工人,他叫你“小婢”叫慣了,現(xiàn)在你雖然做了河神,可是他的習(xí)氣還沒改。因為你們有這種主仆關(guān)系,所以他現(xiàn)在仍叫你小婢。’河神聽佛這樣一講,也就釋然不再計較了。所以畢陵伽婆蹉尊者,因為多生多劫之習(xí)氣使然,故名‘余習(xí)’。
         
        14‘薄拘羅’。此尊者之名譯為‘善容’,這是他的相貌非常端嚴莊重。薄拘羅尊者在過去無量劫前,專門修‘戒殺’;他精持此戒,不但外表不犯殺,連內(nèi)心也清清凈凈,不起一絲殺念。因為受持精嚴,故感應(yīng)得到五不死報。
         
        他一出生就會言語,喜笑顏開的叫‘爸爸媽媽’,非?;顫娍蓯???墒菂s把他的雙親嚇得魂散九霄,以為他是個妖怪轉(zhuǎn)世。于是他母親狠下心來,把他放到炒菜鍋上,底下燒紅火,想煎熟了他。但是煎也煎不死,他坐在火紅的鍋上,若無其事,仍是嘻皮笑臉的極為好玩。他母親忖道:‘你這妖怪不怕火,可是一定怕水的?!谑怯职阉胚M一大鍋水里煮,水滾燙得不得了,但仍燙不死他。
         
        15‘摩訶拘絺羅’。這位尊者的名字譯為‘大膝’,因為他的膝蓋很大。他就是舍利弗的舅父,未出家前,與佛辯論,打賭道:‘輸了斬頭,贏了帶回外甥?!詈笏q輸了。但佛不要他斬頭,而當(dāng)場為他說法,度他出家。摩訶拘絺羅尊者辯才無礙,能言善道,是辯才第一。他與薄拘羅尊者都是佛的常隨眾(影響眾)。
         
        16‘難陀’。佛有三個弟子都叫難陀:難陀、阿難陀、孫陀羅難陀。這難陀是指‘放牛難陀’,譯曰‘善歡喜’。他因問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足一切智,乃跟佛出家,獲阿羅漢果。他極為聰明,音聲絕妙。
         
        17‘孫陀羅難陀’。此尊者之名是跟著他妻子(孫陀羅)而立名,因為他極愛戀其妻之緣故。孫陀羅譯曰‘好愛’或‘端正’,她的相貌美艷無比,是印度國內(nèi)第一大美女。因之,孫陀羅難陀極愛戀她。當(dāng)佛見彼之因緣已熟,想度他出家(他是佛的親弟弟,同父異母)。可是他舍不得嬌艷的妻子,所以不出家。于是佛就設(shè)一方便法門;有一天,佛到王宮里化齋乞食,要難陀把齋飯送去只桓精舍。難陀是寸步不離其妻,可是又不敢違背哥哥(佛)的命令,于是向?qū)O陀羅解釋要出去的原因。孫陀羅在其手心上吐一口口水,限定他要在口水干前回來,否則她就不準他再進門了。
         
        難陀很有把握他一定在口水干前趕回來,故答應(yīng)其妻之苛求。誰知到了只桓精舍,佛就不準他回家,而要他出家,硬給剃了頭。雖然已出家,可是難陀天天想找機會逃回家去,因為他還舍不得孫陀羅哩!
         
        佛看他時時悶悶不樂、無精打采,故有一天帶他去山上散心。到了山上,見著很多猴子在玩耍,佛就問:‘你比較一下,是孫陀羅美麗?還是這些猴子美麗?’難陀答道:‘當(dāng)然是孫陀羅美麗了!猴子長得這么丑怪難看,怎能和孫陀羅比較呢?世尊您分明在侮辱孫陀羅嘛!’佛說:‘你真聰明,知道美丑之分。好了,該回去啦!’回去之后,思妻益切,雖然時刻想要逃跑,但都沒有機會。
         
        佛見他天天愁眉不展,于是就帶他到天上游覽??吹剿械奶鞂m真是莊嚴華麗,又見到某一個天宮里,有一群美妙絕倫的天女們。佛就問難陀:‘你看是天女美麗?還是孫陀羅美麗呢?’難陀說:‘當(dāng)然是天女美麗了,孫陀羅與天女比較,就好像猴子比孫陀羅一樣。孫陀羅怎可跟天女比呢?’他看見一群天女如此嬌美居然沒有主人,于是就去問一位天女:‘誰是你們的主人?’天女說:‘我們的主人是佛的弟弟l——孫陀羅難陀,他現(xiàn)在已跟佛出家修道,來世則生到此天宮。我們這一些天女都是要陪伴他的?!y陀聽了欣喜若狂:‘有這么多美麗的天女將陪伴著我,我一定要用功修行?!?/DIV>
         
        這回他把孫陀羅完全拋到腦后,不想她了,而只掛念著天女。所以他一反常態(tài),很精勤用功修行,但佛知道他只想修生天做天女的主人。于是有一天,佛乃帶他到地獄去見識見識。到了地獄,真是陰森凄慘恐怖,刀山油蝸火湯以及各種地獄,令人觀之毛骨悚然,全身戰(zhàn)栗!最后來到一所地獄,有兩個鬼守著一油鍋,油鍋底下之火似著似滅,且兩鬼東倒西歪的大打呼呼睡得香沉?!@兩鬼其是懶鬼,連油鍋都不燒滾它,而光睡覺!’于是難陀就叫醒其中一鬼問道:‘鬼大哥,你做工有否人來管你?。磕銈冊趺床慌c,怎可躲懶偷安而不燒滾油鍋呢?’鬼大打呵欠,揉眼答道:‘你知道個什么!受罪的人到這來還要很長久時間咧!佛有個弟弟叫孫陀羅難陀,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家修道,但他只想修天福,期望死后生天。天福享盡后,五衰相現(xiàn),他就要墮入地獄;等他到此油鍋里炸,距現(xiàn)在還有好多年時間,所以我們又何必忙著燒滾油鍋?我們的工作是很輕松的,天天都可以睡覺?!y陀一聽,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嚇壞了!‘槽糕,原來油鍋是預(yù)備給我的,怎么辦?’于是佛乃帶他回人間,為他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門。這時他便真心用功修行佛法,而證得羅漢果。
         
        孫陀羅難陀雖然當(dāng)初很愛戀其妻,可是見著比他妻更美麗的天女,就不愛妻子了。一旦知道地獄的苦,才又真正發(fā)心修道。如果不知道地獄苦,他一定不會發(fā)心修行的。這位難陀也叫善歡喜,與前邊那位難陀一樣別號,不過這位難陀是‘孫陀羅難陀’,他是以妻名來作己名。
         
        18‘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譯為‘滿’,是他父親之名,彌多羅尼譯為‘慈’,是他母親之名,整個名意為‘滿慈子’。當(dāng)他出生時,天上雨珠寶到其家,非常吉祥和瑞。他是佛的弟子中,說法第一之阿羅漢。在法華經(jīng)授記品曰:‘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為第一?!?/DIV>
         
        19‘須菩提’。當(dāng)他出生時,家里所有的珠寶都空了,故叫‘空生’。他父親找算卦先生來占算,算出是吉中又吉,故又名‘善吉’,過了七天,家中珠寶又都現(xiàn)出來,所以他又名為‘善現(xiàn)’。于佛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
         
        20‘阿難’。這位尊者是結(jié)集經(jīng)藏之阿難,乃佛之侍者。他叫‘慶喜’,因為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日,是他出生之日,所以他父親很高興,為他取名‘慶喜’,來慶賀佛。
         
        21‘羅侯羅’。是佛之子。佛有幾個妻子?佛有三個妻子,大太太叫俱依,二太太叫耶輸,三太太叫鹿野。羅侯羅是第二太太所生。當(dāng)她生此兒時,惹出很嚴重的是非麻煩——佛已出家六年了,而他這太太卻大起肚子,生下一個嬰孩,所以佛的眷屬非常惱怒,以為她不守婦道,故有人要懲罰她,怒聲沸騰,丑聞遍播全國——‘佛不在六年,而佛的妻子卻有了孕!’雖然宮人向佛之父王保證她沒有越軌,小孩的確是釋迦牟尼佛的,但也無人相信。事實上羅侯羅在他母親肚里住了六年。外緣逼迫之下,耶輸陀羅就發(fā)了個愿:‘若是我不守婦道的話,跳到火坑里,我與我兒皆會被火燒死。若我是清白的,天神應(yīng)該擁護我,縱我跳進火坑也燒不死!’乃造一個大火坑,放柴引火點燃,耶輸陀羅抱著羅侯羅往火坑里跳下,即刻奇跡出現(xiàn)——火坑變成一池清水,且從水里生出一朵大蓮華,托著母子二人。從此之后,大眾悉知是冤枉了耶輸陀羅,國人也了解到此是一件不平凡事,也無人再誹謗她了。
         
        羅侯羅的名字譯為‘覆障’,因為過去生中,彼為小孩子時,曾用木頭把老鼠洞堵塞了六天才打開,所以他今生要在其母親胎里住六年,受那六天之果報。吾人當(dāng)深自警省,因果循環(huán)實在是太厲害了!羅侯羅是佛之子,也不能避免往昔自己所造之惡業(yè),而要在母胎里住六年,故叫‘覆障’。這個‘覆障’又是針對著耶輸陀羅說的,因為懷著羅侯羅,而產(chǎn)生很多麻煩障礙。
         
        究竟佛的兒子是怎樣來的?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親生子?是的。那么釋迦牟尼佛是否也與普通夫婦一樣行為呢?不是的。是怎樣呢?因為耶輸陀羅喜歡要個兒子,釋迦牟尼佛用手一指,她就懷孕了。這種講法就好像神話,但是在佛教里,神話是不勝枚舉。此乃一種不可思議之境界,你若一定要去考證探討,我現(xiàn)在是沒有法子教你懂,只有你用功修道,修到那種境界,即可明徹佛境界是微妙難思議的。
         
        如是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
         
        ‘如是’就是指前邊二十一位大阿羅漢。大眾心里明白是知,眼睛看見是識,心眼俱明白即為‘知識’。知識是對著愚癡來講,愚癡人是不知不識,智慧人是知識??墒堑览硪v兩邊,你若真的不知不識,這才是真正智慧。真正的不知不識,才能真正的無思無慮。能無思無慮,自己的智慧才能顯現(xiàn),此方為真正之知識智慧。
         
        大阿羅漢是受天人之供養(yǎng)——應(yīng)供、殺賊、無生。阿羅漢不但殺賊,連‘不賊’也殺。有人問:‘這豈不是不講理?’你要知道,大阿羅漢是不講道理的。他們有神通變化,你和他們講道理,是沒有辦法的。為何連‘不賊’也要殺?因為在阿羅漢的境界上,認為是不賊;可是在菩薩之境界上,可又是賊了。所以若要回小向大,不賊也要殺。
         
        復(fù)有學(xué)無學(xué)二千人。
         
        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為有學(xué)位,證了四果阿羅漢,方為無學(xué)。在此法華會上,有學(xué)與無學(xué)合起來有二千人。這二千人又表示‘十如是’——十法界始自地獄,終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個如是又變成十,十又變成百,百又變成千,此即表示有學(xué)無學(xué)二千人。
         
        摩訶波阇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千人俱。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眷屬俱。
         
        摩訶是大。波阇波提譯為愛道。這位大愛道比丘尼不只是釋迦牟尼佛的姨母,就是每位佛出世,她都做佛的姨母,撫養(yǎng)保護他們長大。眷屬包括六親、朋友等。大愛道比丘尼與她的六千親戚朋友,同在法華會上。
         
        羅侯羅母——耶輸陀羅,也跟著佛出家,做佛的徒弟,成為比丘尼。比丘尼也具有相同于比丘之三義:乞士、怖魔、破惡。耶輸陀羅比丘尼與許多眷屬,在此法華會上。
         
        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zhuǎn)。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zhuǎn)不退轉(zhuǎn)法輪。供養(yǎng)無量百千諸佛。于諸佛所植眾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嘆。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shù)百千眾生。
         
        ‘菩薩’是梵文,具足乃‘菩提薩埵’?!刑帷怯X;‘薩埵’是有情。覺悟有情的一位菩薩,也就是有情中之一位覺悟者——他以覺悟的方法道理,再去覺悟其他有情。另有二個名稱叫‘大道心眾生’,或‘開士’?!υX薩’是菩薩中之大菩薩,具足七大。
         
        1、具大根基:他的根基極深極大。有多大?他植眾德本。從多生多劫以來,所種下的善根,既深廣且博大,這善根就叫德本——道德之根本。他所栽下的善根有無量無數(shù)那么多,故說‘植眾德本’。又他不只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而是好像在金剛經(jīng)上所說:‘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跓o量無邊百千萬億恒河沙數(shù)那么多的佛面前,皆已種諸善根。
         
        2、具大智慧:這個智慧是怎么個大?他能發(fā)大菩提心廣度一切眾生;雖然普度眾生,可是不著度眾生之相,此即是大智大慧。金剛經(jīng)說:‘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瘺]有一個眾生是佛度的,而皆是眾生自度也。這就是雖然度生而不著度生之相。不像我們?nèi)俗隽艘患檬拢痛笫滦麚P:‘我度了多少人出家,我度了多少人發(fā)心信佛?;蚰衬橙耸俏叶鹊模衬橙耸俏医榻B來信佛的。’這盡是著相。為何著相?就因為愚癡。有大智慧的人,就不著一切相。菩薩應(yīng)離一切相,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離相,即非菩薩。
         
        3、信大法:大法即是大乘之法。你要深信大乘實相法門,深信因果,深信般若。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你缺少信心,即使佛法廣大,也不能度你。華嚴經(jīng)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聘鶑暮翁巵恚烤褪菑男判膩?,從信心所生,所以信乃功德之母親。菩薩摩訶薩深信一切大法、無上妙法,尤其對這部妙法蓮華經(jīng),他是特別深信重視。
         
        我們對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們也就是菩薩摩訶薩。金剛經(jīng)上說:‘乃至一念生凈信,其福德勝過以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氵@一念生凈信之功德,等于以七寶來布施給一切世界,而且如來世尊是絕對知道你這心念,不會令其空過的。所以我們學(xué)佛法的人,個個都要拿出真正信心來,才能得到這種相應(yīng)。
         
        4、解大理:在華嚴經(jīng)上講——信、解、行、證。所以解大理必須依照著信心,首先要信,然后明白,使去實行,而后證得。什么是大理?就是明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也就是六即佛中之‘理即佛’。按著理來說,每個眾生都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成佛。如果不修行,而盡說自己是佛,那是沒有用的。譬如你自封為王,整天自吹自擂:‘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可是有沒有一班文武百官來保護著你?有沒有老百姓來支持?若沒有,你只是個光棍皇帝,有何用?所以按理來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返本還原,認識自己本來真面目。為什么要明白眾生本來是佛?因為實相的智慧,不離眾生心,皆是每個眾生自性所具足的,所以要解大理。
         
        5、修大行:菩薩摩訶薩勤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一)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1、財施又有內(nèi)財(頭目腦髓)與外財(國城妻子)。行菩薩道,是無我相、無人相的,所以菩薩能舍棄種種,布施一切給人。2、法施就是說法利生,為眾生講說佛法?!T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法供養(yǎng)就是為一切眾生宣揚佛法。所以學(xué)佛法的人,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講經(jīng)說法,把佛法介紹給人。我若知道一點,就向人講說一點;知道十分,就講十分。本照自己所知的佛法,為人講說——這即是法施,以法來布施教化眾生。3、無畏施:即是若有人遭遇到飛災(zāi)橫禍,心中非常恐懼憂苦,而正在此時,你去安慰開導(dǎo)他,令彼消除一切的恐懼憂怖感,而心生安寧。
         
        (二)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輕戒、比丘戒(二五○條)、比丘尼戒(三四八條)。
         
        (三)忍辱:忍辱是一個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你若能忍辱,則恰如獲寶也!好像我曾說過一則公案: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于門口掛上一塊匾,寫上:‘我性如灰’,意即他性里亳無火氣,從來不發(fā)脾氣。這老修行晝夜精進用功,性情修得柔和無比??墒谴藭r就來了一位菩薩,試驗他的道行。菩薩到彼門前問:‘這幾個字寫的是什么?’答:‘性如灰?!粫?,菩薩走回來又問道:‘匾額上寫的是什么?我記不得了?!穑骸匀缁??!缡莵砘貑柫藥装俅?,終于把火問出來了。老修行冒火的大聲大嚷道:‘性如灰!性如灰!你這么啰啰嗦嗦,盡來擾亂我的修行,你居心何在?’菩薩言:‘哈!原來灰還有火呢?’說完,即踴身虛空。你道這菩薩是誰?原來是觀世音菩薩來考驗他,結(jié)果修了幾十年性如灰,仍有火氣,考不過菩薩的試驗。觀音菩薩臨走前言:‘你還須修行!二十年后,我將再來?!纱丝梢?,忍辱是極端不易為之事,最要緊是沒有脾氣。我以前為人徒弟時,無論師父在不在面前,從也不敢發(fā)脾氣。我若發(fā)脾氣,他則不食而自責(zé)道:‘我教化徒弟沒教化好?!驗樗先思也怀燥?,故我始終不敢發(fā)脾氣。
         
        那么我有沒有脾氣呢?我的脾氣比誰都大,但是出家修行后就把脾氣改了?,F(xiàn)在到美國新收三個徒弟;美國人未出家前是無脾氣的,但出家后,旁的還未學(xué)會,就學(xué)會發(fā)脾氣冒火。譬如昨晚有二個徒弟到我面前訴說自己發(fā)了脾氣,究竟是誰發(fā)脾氣,我也不管,不過這回我立下一則規(guī)矩:‘發(fā)脾氣的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不準起來大小便、吃飯、喝水、睡覺?!绻悴灰诜鹎肮?,那我就來替你跪。還有,無論誰發(fā)脾氣,三個美國徒弟要一起跪。沒發(fā)脾氣的,照樣跟著跪。‘這有何公道?’就是如此不公道——世間上是沒有公道的。你若是怕,就不要發(fā)脾氣。為何叫你跪,且不準吃、喝、睡?就因為你有脾氣,故要修忍?!@師父真厲害,再不敢跟他出家了!’但你若是怕,不發(fā)脾氣,就無事了嘛!為什么要立下這規(guī)矩?因為以后若徒弟多了,你打我、我罵你,等會兒又全跑到師父面前告狀訴苦,這樣判來判去也判不完的。修道人怎可發(fā)脾氣呢?你若有徒弟,為教化他,對他發(fā)脾氣還情有可原。但若對師兄弟發(fā)脾氣,是萬萬不可之事。所以說:‘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用它,萬事都能了。’
         
        (四)精進:有身精進、心精進。身精進是拜佛、誦經(jīng)、持咒等等。晝夜六時皆精進用功,一時一刻也不懈怠放逸。真正用功不是盡作假面具,掛修行招牌;而是自己真實去用功,不在眾人面前造作賣弄。心精進是時時念玆在玆,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五)禪定:參禪打坐必須要精進來幫助,有精進,則能忍;有忍則能修功德,參禪打坐入定。若不精進,一暴十寒,修行一天,休息十天,是永遠也得不到禪定的。
         
        (六)般若:般若度是最重要的,修行人一定要有智慧。缺乏智慧,是很難修行的。有智慧之人,隨時隨地皆是在用功,看見什么都是智慧——‘翠竹黃花無非般若’。好像我有個徒弟對我訴說道:‘某某師兄一和我說話,就罵我。’罵‘誰’呢?這豈不是愚癡。你若有智慧,就算他罵你,而你不接受此罵,這罵就回去了嘛!譬如有人仰天而唾,唾液不久又再落回自己臉上。或者你可想像彼人在為我唱歌,或說外國語文,如此一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才是具有真正智慧。不要整天懊惱道:‘他在罵我?!烤埂摇质钦l?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還有個‘我’?出家人要把‘我相’趕快扔到太平洋去,不要它。
         
        菩薩還要掃盡三心——過去心、現(xiàn)在心、未來心。過去心:過去已過,故過去心了不可得?,F(xiàn)在心:你若說此時是現(xiàn)在,但它剎那不住,又過去了,故現(xiàn)在心了不可得。未來心:未來還未來,從何去找?未來心也了不可得。你若三心皆了,又有什么可執(zhí)著的,一切不執(zhí)著,就是得到解脫,獲真正自由。
         
        菩薩又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布施:菩薩要存布施心,普遍施給一切眾生。
         
        愛語:菩薩無我相,故對一切眾生常生慈愛心,視彼如己,毫無彼此之分。菩薩自度度他,對每位眾生皆發(fā)和諧之語。
         
        利行:一切眾生欣喜利益,故菩薩常行利益眾生之事。
         
        同事:菩薩化身千萬億,見應(yīng)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度之。當(dāng)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為要度一群鹿,因而化身成鹿去教化它們,此皆是同事之一。
         
        行菩薩道要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難讓能讓。這都是修大行菩薩所應(yīng)具備之條件。
         
        6、經(jīng)大劫:一劫即十三萬九千六百年。一千劫集合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合起為一大劫。那么菩薩要修多少劫?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語,譯曰‘無量數(shù)’。所以作菩薩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須要經(jīng)過三個無量數(shù)的那么多大劫時間,方成為菩薩摩訶薩。
         
        7、求大果:菩薩求什么大果?他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果——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彿。
         
        所以‘摩訶薩’具足這七大之意義。在此法華會上有多少菩薩摩訶薩?有八萬人那么多。這八萬人皆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于此道路只往前進,故說‘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zhuǎn)’。有三種不退轉(zhuǎn):
         
        (一)位不退:大乘菩薩不退回二乘果位上。
         
        (二)念不退:菩薩摩訶薩念玆在玆的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念念之中只有前進,而不后退,從不會想:‘我不行菩薩道了,且作個自了漢算啦!’不會的,菩薩從不起這種念頭。
         
        (三)行不退:菩薩精進不懈,只有前進,沒有后退。
         
        ‘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陀羅尼是梵語,譯曰‘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佛所說的法乃是具無量義)。又名‘遮持’,或‘咒’——陀羅尼是生善滅惡,遮惡持善,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與戒的意思大同小異;不過所持之戒律是要你自己去守持,陀羅尼則是持誦一種咒,咒力能幫助你斷惡生善。陀羅尼有很多種,菩薩悉得之,且又獲樂說辯才;也可以說是得到樂說辯才這種陀羅尼。
         
        ‘轉(zhuǎn)不退轉(zhuǎn)法輪’:什么叫轉(zhuǎn)法輪?菩薩常轉(zhuǎn)法輪即是轉(zhuǎn)不退轉(zhuǎn)法輪。譬如我們現(xiàn)在講經(jīng)說法,或把經(jīng)典翻譯成英文,或把佛法介紹給一切人知道,這些都是轉(zhuǎn)法輪。所有的弘法工作都叫轉(zhuǎn)法輪。故我們身為佛教徒,皆應(yīng)把轉(zhuǎn)法輪這種工作視為己任,勤力盡心而為之。又好像現(xiàn)在是科學(xué)時代,有印刷機、打字機,我們利用此類工具,廣布流通所譯好之英文版經(jīng)典,以令每人皆有一份,這即是轉(zhuǎn)法輪,令佛法川流不息,永遠不斷。我年輕時在東北,學(xué)佛法不久時,最喜歡印佛經(jīng)——幾百幾千部。每逢過年過節(jié),或親戚朋友之生日喜慶,我就送他們一件禮物——佛經(jīng),令其能對佛法產(chǎn)生興趣,這是我以前所作的不退法輪。希望每個入都能努力盡心流通佛法,令法輪常轉(zhuǎn)。
         
        菩薩摩訶薩供養(yǎng)無量劫無量諸佛,凡于這么多諸佛場所,培植眾善德本。培植即是供養(yǎng)三寶,轉(zhuǎn)不退法輪。你能供養(yǎng)三寶,就是在栽培自己的德行根本。所以這八萬菩薩摩訶薩時時刻刻都得到諸佛的稱揚贊嘆:‘善男子!你行菩薩道不退轉(zhuǎn),真好真不錯!’
         
        菩薩摩訶薩以慈悲心教化眾生,并修養(yǎng)己身。他們善能得到佛的智慧,通達獲得最大的智慧,故能到于彼岸。佛慧即是大智,大智即是佛慧。若能得到大智大慧,便能達到彼岸(波羅蜜)。這八萬菩薩摩訶薩的名稱普聞于無量世界,是一切眾生常聞常念常悉知的。在所有無量無邊的世界中,菩薩能度化無數(shù)百千那么多的眾生。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dǎo)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
         
        這八萬菩薩摩訶薩有八萬那么多的名字,如果一一列出,這部法華經(jīng)就太長了,故只把其中為首的幾位菩薩提出作為代表。
         
        代表為首的菩薩有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是梵語,譯曰‘妙德’、‘妙吉祥’。這位菩薩智慧最博大,資格也最老。他在過去早已成佛,名曰‘龍種上尊王佛’,成佛之后,他則隱大示小,行菩薩道教化眾生,助佛揚化。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乃是四大菩薩。文殊菩薩住在中國五臺山,他在此道場所顯現(xiàn)的靈感,是不可勝數(shù),此菩薩的神通妙用也是非常不可思議。
         
        中國近代高僧上虛下云老和尚,曾發(fā)愿朝拜五臺山。他從南海普陀山三步一拜,朝拜山西五臺山,祈求這位菩薩的感應(yīng),令他也得到大智。三步一拜的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長,你說要拜多久才能拜完?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想要詳細知道這事跡,可以閱覽‘虛云老和尚年譜’,或畫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即是虛老拜到黃河時,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黃河邊上,路旁一小攤之空茅棚內(nèi)避雪。一連幾天,大雪漫漫,虛老飽受饑寒,幾乎快死了。這時來一位討飯的叫化子,以圍棚草,烤火煮黃米粥,供給老和尚吃。食后得暖氣,覺得略有精神。虛老問丐者貴姓名及來處。丐曰:‘姓文名吉,來自五臺,人皆識我。’過后這乞丐幫著虛老背衣?lián)欣睿摾先揭话輹r,就方便多了。
         
        路上,他們有時在廟上討住,但廟上的和尚專門欺負這乞丐,又罵虛老:‘你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怎么還叫個跟班?你在擺什么架子?’虛老被人罵,乞丐更是被人罵,甚至不準他在廟上住,被趕到廟外去。乞丐就向虛老說道:‘此處離五臺山已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不久會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谑蔷碗x去了。果然在途中,虛老就遇到一位駕馬車的湖南官人,幫他把行李載到五臺山去,而虛老仍舊三步一拜。等到拜到五臺山,問遍所有的五臺山和尚認不認識一位乞丐叫文吉,但無有知者。后來與一老僧說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薩化身也!’(文——文殊,吉——妙吉祥。)
         
        虛老拜文殊菩薩,感應(yīng)到文殊菩薩來替他背衣單。他和菩薩在一起有很久時間,但也不知道,結(jié)果以后知道是文殊菩薩顯圣,然而已看不見了。故文殊菩薩的妙處是不可思議?因為他妙處故,而化成一乞丐;如果他變成個大富長者,或駕著馬車來幫助老和尚,這也可以嘛!但他不這樣做,他也愿隨著老和尚受苦。所以這是大智大慧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薩,當(dāng)他降生時,有十種祥瑞發(fā)生,此即分別出他是不同于其他之菩薩。文殊菩薩以大智慧而聞名,但你或許會問:‘舍利弗尊者也是以智慧而聞名,他們的智慧有何分別?’文殊菩薩的智慧是‘實’智,大乘智慧,而舍利弗尊者的智慧是‘權(quán)’智,小乘智慧。
         
        什么是文殊師利菩薩降生時,所顯現(xiàn)的十種祥瑞?
         
        (一)光明滿室:這光明比任何燈光都亮,代表菩薩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凈水是極為不可思議的,可治世間上種種疾病。人如果能喝到它,無論什么生老病死苦,對人毫無威脅。
         
        (三)地涌七珍:七珍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為什么珍寶涌現(xiàn)?因為文殊菩薩已修成極究竟圓滿的六度萬行,所以他到那里,皆感應(yīng)珠寶珍玉從地出現(xiàn)。
         
        (四)神開伏藏:文殊菩薩的大神通力使得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隱伏的寶藏。此與第三之地涌七珍不同,這里是地裂而顯露出寶藏來。
         
        (五)雞生鳳子:此項吉事比前面的神開伏藏更不尋常。其實雞只生雞子,可是因為文殊菩薩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雞孵出鳳凰來。(鳳凰,神鳥也。)
         
        (六)豬生龍豚:此項吉瑞比雞生鳳子更希奇罕見。你若已覺得太不可思議,且再看下面幾項。
         
        (七)馬產(chǎn)麒麟:麒麟,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此獸溫馴祥和之至,呂氏春秋云:‘刳獸食胎,麒麟不來?!茏臃舛U云:‘鳳凰麒麟不來,則嘉谷不生?!?/DIV>
         
        (八)牛生白澤:白澤,神獸名,能言語。它是一種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獸,不像牛,也不像馬。
         
        (九)倉變金粟:你們想這是不是很奇異,有些人認為這太奇異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為你不明白。若你不明白,毫無疑問的,你以前一定沒有聽過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過,這世界是那么大,我們所見所聞極為有限,因此我們?nèi)粑绰犨^一些希異的現(xiàn)象,并不足為奇!當(dāng)這些粟殼轉(zhuǎn)變成金粟后,即不能再當(dāng)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許的金粟,就可換成大批的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們知道大象通常只有兩只象牙。不過,當(dāng)文殊菩薩出生時,大象全現(xiàn)出六只象牙來,你說這是不是很希異?
         
        一位優(yōu)婆塞問:‘為什么象具六牙?’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萬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文殊菩薩降生時所顯現(xiàn)的這十種吉瑞,也表示他說法辯才無礙。文殊菩薩是菩薩眾中,智慧第一,具足勇猛實智,說法圓融無礙,假如你們能聽到文殊菩薩的說法,你們就會不希罕我的講法,因為根本無可比較。你或許會說:‘我們喜歡聽法師講法,我覺得法師說得很好?!墒悄銈?nèi)袈犨^文殊菩薩的講法,將會知道他是無與倫比的。
         
        ‘觀世音菩薩’:這位菩薩的名字,又叫‘觀自在’?!^世音’——觀察世間的音聲。我們都應(yīng)認識這位菩薩,因為他最慈悲。像個慈愛的母親,給予眾生所祈求的一切。故在中國有首名聯(lián):‘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大弟子,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在他左側(cè)為觀世音菩薩,右側(cè)為大勢至菩薩;他們即是西方三圣。當(dāng)阿彌陀佛不作教主時,觀世音菩薩將接任其位,成為教主;然后當(dāng)觀世音菩薩不作教主時,大勢至菩薩再接替教主位。
         
        因為觀世音菩薩能化現(xiàn)無量數(shù)身形來救度眾生的苦難,所以他名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以千眼照見眾生沉溺于苦海中,故以千手護持拔濟眾生脫離苦海,令彼皆至快樂安穩(wěn)處。
         
        法華經(jīng)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專門說這位菩薩的不可思議神力,我們將在這一品繼續(xù)研究。
         
        ‘得大勢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每當(dāng)這位菩薩一舉步,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皆發(fā)生六種震動,這就是他名為‘得大勢’菩薩的原因。什么是六種震動?動、涌、起(以上形變)、震、吼、擊(以上聲變)。這些震動所起的大威猛力量,是我們現(xiàn)代最強烈的炸彈也不能相比的。不過它們并不是像新制武器,會破壞摧毀一切物,這六種震動毫不損傷任何生物器品。
         
        得大勢菩薩又叫作無邊光熾身菩薩,因為誰見到這菩薩一毛孔的光明,就可像見到十方諸佛如來的清凈微妙光明一樣。
         
        ‘常精進菩薩’:‘?!庵^從不退棄。‘精進’有兩種,身精進與心精進。這位菩薩于修行道上,從不停止精進。他勤修萬行來教化眾生,非常勇猛精進。他不像我們有些人,剛開始進行一項計畫,若遇著難題就退縮放棄。常精進菩薩從不睡眠,時刻努力工作。他可能經(jīng)過無量劫這么久的時間,而試著去教化一個眾生,并且?guī)椭浒l(fā)大菩提心。他教導(dǎo)這個眾生無數(shù)法門,費盡力量與時間,或許仍然無法救度他;雖然如此,常精進菩薩從不厭倦或退失毅力。所以我們想要救度眾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位菩薩的榜樣;如果在這一世,度不了某人,我們應(yīng)該發(fā)心在下一世定要度他,或者更下世、下下世也如此發(fā)心,直到成功為止。
         
        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你注意到某人常跟隨著你,試著來教化引導(dǎo)你,你就應(yīng)該立刻奉行彼之訓(xùn)誨,且生出大信心。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常精進菩薩,不畏麻煩愿力,而經(jīng)過生生世世嘗試著教化救度你!你不應(yīng)該再不理他,或不受他的教誨,應(yīng)該聽他的話!
         
        心精進意謂從不畏縮于心,從不想:‘太難了!’并且你也不覺得教化他人是困苦艱辛的。常精進就是不退心的勤勉努力。
         
        ‘不休息菩薩’:你或許想:‘常精進與不休息到底有什么分別?這兩個名詞不是相似嗎?為什么我們需要兩位不同的菩薩名字呢?’
         
        實際上,不知道有多少位常精進菩薩,也無法計算出有多少位不休息菩薩,他們都是無量無數(shù)那么多。換句話說,如果你于修習(xí)佛法道上,時刻常精進,那么你自己就是常精進菩薩。假若你追求研究佛法從不休息,那么你也就是不休息菩薩。在這兒必須明白清楚的是——有不可計數(shù)那么多的這類菩薩。
         
        ‘可是他們究竟有什么分別?’
         
        雖然基本上他們是相同,但假如你要說說他們的不同,那么常精進菩薩是繼續(xù)不斷的入生死流,以救度眾生;不休息菩薩是經(jīng)過廣大長遠的時間,在生死流中而從不疲厭。
         
        ‘不疲厭’意謂他不怕疲勞困倦。如果禮佛,或誦經(jīng),他不會因一點點的疲倦,就去休息舒松。無論做什么,他從也不休息。不休息菩薩總是非常忙碌,但他絕不起懊喪心,或者無人知曉他所作的善行,他仍是精進不休息的繼續(xù)工作。他從來不賣弄自己之功德。
         
        有些居士,常到這里來廣播他的功德,宣揚自己作了多少功德,或出了多少錢,他這種人十足的與不休息菩薩相反。不休息菩薩經(jīng)過如恒河沙數(shù)那么多的大劫,從不休息或懶惰。日積成月,月積成年,年積成百千萬億劫,而不休息菩薩從不休息。
         
        ‘寶掌菩薩’:寶就是寶貝,也就是法寶;掌是手掌。菩薩有以他的行門命名(行門——他修行的法門);有的用他的德行來取名;有的用他的本愿來命名(本愿——他在因地時發(fā)這種愿來取名)。這位寶掌菩薩的手掌有種種法寶。他掌上第一法寶是如意珠,這如意珠是遂心如意,無所不至。第二手是絹索手。第三是寶缽手。第四是寶劍手。第五是跋折手。第六是金剛杵手。第七是施無畏手,他這施無畏手是對一切都無所畏懼。這位寶掌菩薩在因地時,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四十二手眼,所以得到寶掌。因為他的掌里具足一切法寶,故叫寶掌菩薩。
         
        ‘藥王菩薩’:聽楞嚴經(jīng)時,還記得在二十五圣各述圓通,其中就有藥王、藥上這兩位菩薩。這位菩薩在佛教里有一段因緣:在往昔有位轉(zhuǎn)輪圣王,他有一千個兒子。一千個兒子一起發(fā)愿出家修行,就是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佛乃賢劫中之第四位佛。轉(zhuǎn)輪圣王另外有個妾妃,又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發(fā)愿要護持這一千個哥哥的法,每一位佛出世,他都要護法。小兒子見他哥哥發(fā)愿作護法,他就發(fā)愿在一千個哥哥成佛時,無論那一個成佛,他都要首先來供養(yǎng)佛;在佛住世時,他都永遠來供養(yǎng)。不是只供養(yǎng)一位哥哥,而是一千個哥哥成佛時,他都去供養(yǎng)。在佛入涅槃之后,到了末法時代,他又發(fā)愿救度眾生,用種種的藥品來醫(yī)治眾生的病。無論火災(zāi)、刀兵、水災(zāi)、瘟疫災(zāi),藥王菩薩發(fā)愿來救度這一切有病苦災(zāi)禍的眾生。所以這是藥王菩薩宿世的因緣。
         
        藥王菩薩專門醫(yī)治眾生的病,他不但醫(yī)治眾生的身病,也醫(yī)治眾生的心病。眾生的身心病都治好了,才能修行。
         
        ‘勇施菩薩’:勇,勇氣;施,布施。布施要有一股勇氣,才能行布施。如果沒有勇氣,就不會布施。在六度萬行中,布施是第一。萬行之中,以六度為主體,六度又以布施為主體。所以我們行布施就是包括六度萬行。
         
        布施要有勇猛心,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你布施的時候,以一種不思議的精神來作布施,所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我們作布施是好的,可是如果又想起自己:‘我這錢若布施給他人,那我自己又怎么辦呢?我這衣服如果布施給他人,我自己又穿什么呢?我這房子布施給他人,那我自己又住什么呢?’這就是沒有勇氣。一想起自己,就不肯布施——‘若我把這飲食給人吃,我自己又吃什么呢?’一旦想起自己,勇氣就消散了,再也沒有布施的精神。可是勇施菩薩他所作的布施是不假思索,不加考慮的。他看某人有困難,就去幫他,送衣送食,自己能布施多少就多少,總是盡力而為。因為勇施菩薩最勇猛于布施,勇于財施、法施、無畏施,所以叫勇施菩薩。
         
        ‘寶月菩薩’:這位菩薩以寶月為名。‘月光菩薩’:這位菩薩以月光為其名,月光能除晚間的一切黑暗。‘滿月菩薩’:這位菩薩功德如十五滿月。以上菩薩精持戒律,所謂:‘嚴持毗尼,宏范三界,能于國土成就威儀。’毗尼即戒律。他們嚴持戒律猶如寶月那么光明、圓滿,能作為三界的大模范、大榜樣。所以三位菩薩是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所以說:‘持戒精進如滿月,身口清凈無瑕疵?!?/DIV>
         
        ‘大力菩薩’:這位菩薩的力量特別大,與得大勢菩薩的力量不相上下?!疅o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二位菩薩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怎么超越的呢?也就因為有大力,因為有無量力。
         
        這三位大力、無量力、越三界菩薩都是修同一種行門——精進波羅蜜行門,向前勇邁前進?,F(xiàn)在由大力、無量力、越三界來證明,這三個名字都是一樣的。大力就是無量力,無量力也就是越三界。他們?nèi)魶]有大力、無量力,也就不可能越三界了。為什么修精進波羅蜜?就因為皆得大力、無量力,得到超越三界的勇氣。所以他們常常精進不懈,總向前邁進,這是三位菩薩名字的由來。
         
        ‘跋陀婆羅菩薩’:‘跋陀婆羅’有三種翻譯法:1、賢守。2、賢首。3、賢護。這位菩薩修禪定波羅蜜。
         
        1、賢守:因為這位菩薩能看守住佛的家業(yè),故叫賢守。2、賢首:這位菩薩是作眾賢之首,在菩薩里是作上座的。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為菩薩之首,賢人之首。3、賢護:他是圣賢中能護持眾生的一位菩薩。
         
        ‘彌勒菩薩’:他又叫作阿逸多菩薩?!畯浝铡g曰慈氏;‘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沒有任何的天魔外道能勝得了他,他住在兜率內(nèi)院。他修慈心三昧,也就是修忍辱三昧,對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心,所以每一位眾生見著他,都會發(fā)出慈愛心。
         
        彌勒菩薩等釋迦牟尼佛不作娑婆世界的教主時,他就來接替佛的教主位。在什么時候他將來接替呢?有一些外道就講:‘彌勒菩薩已出世了?!@簡直是在說夢話!釋迦牟尼佛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在這個世界(賢劫)每過一百年,人的身材矮了一寸,壽命減去一歲,減到人壽十歲止;那時候再增,也就是每一百年身材增高一寸,壽命增加一歲,等到人壽命增到八萬四千歲,然后再減到人壽八萬歲時,彌勒菩薩才出現(xiàn)于世,教化眾生。那時候也就是龍華三會。所以現(xiàn)在這一些外道,不懂佛法,只會亂講亂說。
         
        現(xiàn)在人的壽命大概是在六十至六十五歲之間,那么等到人壽命減到十歲時,你想一想還有多長的時間?然后再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又有多長的時候?然后再減到八萬歲時,彌勒菩薩才出世。所以那些邪門外道盡在說夢話。
         
        ‘寶積菩薩’:這位菩薩積蓄很多寶貴的東西——無量無邊的功德。功德就猶如寶貝、法寶一樣。
         
        ‘導(dǎo)師菩薩’:什么叫導(dǎo)師?導(dǎo),引導(dǎo);師,師父。他作眾生的引導(dǎo)師父,接引眾生,就是引導(dǎo)人歸向正路,歸于佛道。引導(dǎo)什么樣的人?引導(dǎo)墮地獄的人。這人墮地獄了,在那兒受罪受苦,也不曉得要發(fā)菩提心,也不知道懺悔,所以導(dǎo)師菩薩就用種種方便法門去引導(dǎo)他,教他再發(fā)菩提心,走菩提道。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像前面所說的菩薩摩訶薩有八萬人那么多。
         
        爾時釋提桓因。與其眷屬二萬天子俱。復(fù)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
         
        ‘爾時’,當(dāng)爾之時。那個時候,就是釋迦牟尼佛說這一部法華經(jīng)之時。在那時有八萬菩薩同時來到法會道場。這八萬位菩薩都是大菩薩,皆是佛之子。佛為法王,菩薩為法王之子。所以在彌陀經(jīng)上說:‘文殊師利法王子...?!谶@一部法華經(jīng),這些大菩薩都是法王子。
         
        佛有三個子:1、真子:就是菩薩法王子。他們是佛的外眷屬,在外邊護持佛。2、內(nèi)子:一切比丘與羅漢都是佛的內(nèi)子,佛教里邊的眷屬。3、外子:一切凡夫眾生等,也都是佛的子,不過是佛的外子,在佛法的外邊,未學(xué)習(xí)佛法。這也可以指在佛法里邊的外子;他們雖然學(xué)習(xí)佛法,但未證果,仍在凡夫地位上。,還未達到圣賢之地位,故叫外子。
        上一篇: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淺釋04
        下一篇:妙法蓮華經(jīng)序品淺釋02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 午夜精品视频5000|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sao浪美人的激爱之路|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最近中文字幕2019|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porn在线精品视频|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 中文字幕第233页| 日本亚洲黄色片| 晓雪老师下面好紧好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14小箩洗澡裸体高清视频|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大佬和我的365天2在线观看| 吃奶摸下激烈视频无遮挡| 久久免费动漫品精老司机| 高清永久免费观看| 最好看的最新中文字幕2018免费视频 | 天天看天天干天天操|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色视频在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男人都懂的网址在线看片|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