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為信不’,釋迦牟尼佛問弟子,你信不信?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 阿難說,佛啊!你何必問這個問題,我對您老人家所講的話,沒有一句不相信。 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 什么理由呢?一切成佛成就的人,他的身口意三業,沒有不干凈的,所以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這是阿難說的話。他說:佛啊!我可以證明,太陽、月亮、地球、宇宙將來也有毀滅的一天。妙高山就是須彌山,等于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真到了大地震時,妙高山也會受地震影響,也會傾塌。他說我絕對信任一切佛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宇宙會有毀壞,佛所說的絕對是真實之言。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阿難說,佛啊!世界上有些人的根性里頭信根不具足。將來你們研究唯識,就有五十一種心所,信根不夠不是不信,而是他的智力、信根不夠,福報不夠,聽聞佛所說的最深秘密行,他反而心里懷疑,為什么佛只教我們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只憑這樣一句、一個佛的名號念啊念的,就真能得到這樣多的功德,*不住吧!等于我們普通念佛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尤其年輕知識份子,嘴里念佛,心里在懷疑,有時嘴里念,心里還在笑,阿彌陀佛,搞什么東西?尤其我看現在的年輕人很怪,這是時代心理,我講宗教心理,從小開始就看見,到現在還如此,青年學生到教堂覺得很時髦、很威風;到廟子上拜拜,心里想拜不敢拜,站在那里半天,看到沒人看見,趕緊跪下去,然后趕快起來,因為怕人家看見說迷信,對不對? 你們都有經驗,到天主教堂,那很威風。我年輕也都跑過,一個禮拜跑好幾個地方,也去作禮拜、聽道,我一出門,唉!耶穌沒道理,你講的沒道理我聽不進去。又跑回教,跑這兒跑那兒到處找,因為我在追這個東西。到了佛寺,看到老太太叫我跪下來拜,我心里早跪下來啦!可是我穿的那個學生服中山裝,實在跪不下來,東看西看,等人家看不見的時候,趕緊跪下去磕個頭就起來了。這種日子我都經歷過。 你看問題在那里?你們諸位出家同學研究看看。所以,今天要復興中華文化,復興佛教,以這種情形復興,你說怎么復興?你到別的廟子看看,到天主教、基督教教堂看看,你比比看,跟人家比就比不上了。 換句話說,到了每個廟子,我看到女的比男的多,老的比少的多,到最后,很多廟子剩下幾個老太婆在那里,七老八十,到處看到的都是她們,在那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后兩個人在那里埋怨媳婦不好、兒子不孝,然后阿彌陀佛。你看這個宗教怎么辦?這是個問題。 所以說,一般人對藥師佛不信,因為信根不足。由此不信,甚至有人生出毀謗,這種心理很可憐。 ‘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長夜就是茫茫的一生,永遠在黑暗中,在愚昧中,這是阿難說的。 今天講到這里,希望各位珍惜保存發給諸位的這份大藏治病藥方,乃至返照自己的行為,不管在家出家,這都是自己修功德,也是自己守戒。 上次我們講到‘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講到這里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只念一個佛的名號,便有如此大的功德。 我們一般人學佛,其實一切眾生學佛,都是作生意的辦法,越多越好,所以佛法里有念八十八佛,甚至千佛的。反正上方佛、下方佛、東方佛、西方佛......一切佛都包圍我,像作生意一樣,一出門就對我生財,就要對我有利。不但學佛的,很多信仰宗教的人,都有這種功利思想和觀念,出少數的本錢,卻想得到無窮的利益。這是相當錯誤的觀念。不過,有沒有好處呢?有一點好處,在佛法來講,只是培養一點善根而已。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要求自己布施出去,不希望求得果報回來;但是因此倒反而有善的果報回來,這就是回向的道理,然而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求這個。 普通人則不然,做任何一件事,都想以很少的勞動,付出很少的代價,卻希望一本萬利的回來。這是凡夫的心理,一般信仰宗教的人,都有這種心理。根據這個心理,所以佛提出來,為什么只念一個藥師佛的名號,就能得這樣大的功德。以佛法來講,有人不但不信,更因而生出毀謗,毀謗佛法,毀謗正法。一切的戒,以毀謗佛法的罪過最大,這是一個問題。 什么叫至心受持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這一段的重點就是八個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種佛法,只要有人做到這八個字,沒有不成功的。所以說,只念一個佛的名號,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什么叫至心?至心等于四書孟子的盡心篇的題目一樣,什么叫盡心?就是說,最誠懇的心達到了極點。這么解釋,大家了不了解?如果講經說法,講教理,就要這樣解釋,最誠懇的心達到最高點,就叫至心。 怎么叫最盡心呢?你形容形容看,你說我了解,你當然了解,我講的中國話,你也是中國人,那還聽不懂啊?什么叫最盡心?譬如我們講最誠懇,什么叫最誠懇?了解不了解?說我對你非常誠懇,是啊!不誠懇不是至心,至心就是誠懇,就是中庸所講的誠。 儒家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現在青年沒看過四書,總聽過吧! 怎么樣叫作誠懇的誠呢?中庸上四個字:‘至誠無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誠無息?學者注解來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經也是注過來注過去。你懂了?我斷定你們不懂。問題在那里?什么是至心?講一件壞事,人到最傷心處,沒有眼淚,哭不出來了,也沒有妄想、雜念,傻了。那個時候,人等于無念,沒有念頭,空白了,那是傷心透頂的至心。 又如我們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這里,乃至我們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沒有第二個心思,也沒有雜念妄想,都空了,這叫至心。你怎么會懂呢?你都沒有經驗過,你傷心也役有到不掉淚的程度。 高興到了極點,七情六欲達到極點,人就無念了,懂了吧!這叫至心,也叫真誠。 你說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薩啊!佛啊!我求懺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動念。這一念真懺悔下去,連我都沒有了,都忘記了。 譬如我們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槍斃,到了法場,連路都走不動了,兩只腳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為曉得下一秒鐘,‘碰’這么一下,就沒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那個時候不是至心,是嚇昏了。反過來看正面,至心真誠,一念真誠懺悔,不管你信那一種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么雜念都沒有,非常誠懇,誠懇到連自己有沒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經是大拜了,這樣叫至心。特別注意啊!大家天天禮佛、拜佛、念佛,有沒有至心呢?至心就是盡心,就是誠懇到極點的誠,所以中庸叫‘至誠無息’。 那么,中國文化常常有一句話:‘心香一瓣’,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說燒一炷香,那是燒香,還是物質的。這個時候是心香一瓣,我們甚至看到古人誠懇到極點,手邊沒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薩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這個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萬塊錢買來的香還要珍貴,因為他至心誠懇。而你卻不一定是誠心,而且心里還在想,你看我,買這么貴的香來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還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萬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經糟糕透了。 所以說,一個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這個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講‘至誠無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臥永遠保持清凈的心境,這才是正信。 如果來拜佛,燒了一炷香,供養了兩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買彩券要中獎,買股票也要發財,樣樣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兩根香蕉最后還吃到肚子里去。這是不對的!至心是至誠無息,心香一瓣。 不生疑惑 ‘不生疑惑’也很難。任何一個宗教徒,不管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什么教,乃至我們在座的佛教徒,問問自己良心,當你作早晚課,當你念佛時,你心中真的相信佛嗎?據我所知,沒有,十個里面找不出半個。往往一邊念佛,一邊在打妄想,甚至就在疑悔:唉呀!剛才都在打妄想,糟糕了,佛都白念了。唉呀!不對,這樣念下來恐怕沒有用吧?都是這樣的心理,對不對? 所以,貪嗔癡慢疑,疑,懷疑,悔,后悔,疑悔是眾生通常的心理,沒有辦法!不疑不悔才是正信。 我們看到很多學佛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前兩天精進得不得了,這下子我從此不悔了;過幾天,又是亂七八糟,煩惱一大堆,又在疑悔中,永遠在那里輪回。 因此,只要這八個字做得到,‘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今生或來生,決不墮惡趣。所謂惡趣就是畜牲、地獄、餓鬼這下三道。如果有人至心受持,不生疑惑,還墮落到下三道的,‘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任何佛法,任何修持,都在這八個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 佛又說: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 佛告訴阿難,上面所講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實際上,一切經典、一切佛法都是多余的話,只要一門深入,念佛也好,乃至以前不信佛,只要心凈,隨時清凈無念,他已經到了,他當然不需要佛,因為他就在佛的境界里,這個道理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的行愿法門。 所以佛叫一聲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深密的道理就在這里。‘難可信解’,一般人很難相信,為什么不能相信呢?因為他理解不到,所以難可信解。 阿難多聞強記 ‘汝今能受’,你現在能夠接受這個道理。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兄弟,同宗親叔伯的兄弟。阿難在佛在世時,多聞第一,學問淵博,記憶力好,佛在那里說的話,他都記得。所有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都是*阿難記憶的功德記錄下來的。但是他在佛在世的時候,沒有悟道,在十大弟子中,只是多聞強記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