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專題欄目>>生死存論>>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四一)
        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四一)
        2007年04月10日10:39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4424 字體: 繁體

        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四一)

        1.6.4.4 佛教消極
        有人提出這樣一種觀點:“佛教只教會人如何消極遁世、逆來順受,而沒有教導人如何奮發向上、自強不息,且沒有國家、父母觀念,如此陰暗愚昧的宗教豈能信受?”
        我說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提出這樣觀點的人必然沒有真正接觸過佛教具體教義、行道法門,而是道聽途說之輩。道聽途說焉能知其真假?欲辯虛實就應當全面接觸,具體了解,據實推斷,深入分析,如此才能知道虛實真假,而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些粗枝大葉之見,誤傳誤導之見。
        佛教屬于消極遁世、安于現狀的宗教,是顛倒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反映,這是我上學時,馬克思追隨者在教科書中寫明的對所有宗教的基本看法。那時我還很小,對老師的言語自然確信不疑——這種敬師而不疑的心態,相信學生時代普遍存在,但是這樣的說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讓我產生了懷疑。在深入探求人生真理路途上,我可能比一般人思考的多些時間,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我就萌生探求人生意義的念頭,但是由于學習繁重,思考的時間是非常少的。從高一開始,雖然仍對學業用心,但是卻有一半甚至更多時間用來思考人生問題——這是與絕大多數學生的思想觀念背道而弛的,因為高中生最主要的問題是用心學習,考上大學或/和找個好工作、人生伴侶——然而這種思考很表淺,因為就沒有一本書能夠把人生意義說清楚,均是人云亦云,與現實社會存在巨大矛盾。到高三時只是明白了人死續存論與所謂的唯心主義、一般有神論是存在很大區別的,不能相提并論的。但這僅僅是朦朧感覺,尚未形成清晰的理念,更加沒有想通如何才能證明出人死續存論是確切的結論。這種求知欲甚至催我放棄高考,用心來解決這個人世最大的懸案——即便是失敗,也再所不惜。
        如今,這都已經過去,但是學生時代的天真,執著的追求并沒有結束,而是形成現在比較清晰的人生理念,這種斷疑幸福掩去了大學之夢夢斷腐敗的失落心情,這或者就是有所失,就會有所得罷。
        我曾經看過許多宗教典籍,但都對人生的許多問題說不清,道不明,而哲學著作對人死之后是有是無都說不清楚,何況其他?人生意義就更加含混了。在日積月累的探求中,對佛教典籍逐漸有了接觸,深思之下,為之興奮,因為從前的許多疑問早已有了答案,只是沒有被人發掘罷了!面對曾前所受的教育,感慨萬分!擁有過學生時代的輝煌,走過曲折的道路,而今建立了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無神論與有神論相結合產物,這是值得高興的事。
        對于佛教是消極遁世之說,純屬片面之見。佛教是講求實踐的宗教,其具體的實踐方法主要是十善、四攝、六度、八正道、三十七品道。這些具體的實踐法門沒有一處可以證明出存在“消極遁世”行為。對于十善,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就不重復了。這里簡單談談四攝、六度、八正道、三十七品道,若想要真正明白十善、四攝、六度、八正道、三十七品道這些佛教具體實踐法門,可以參看本人寫的有關文章。
        四攝是指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照的四種引導百姓向上向善的行為準則,即布施攝化百姓,愛語攝化百姓,利行攝化百姓,同事攝化百姓。布施攝化百姓是指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滿足百姓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通過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幫助,贏得百姓的信任,而后運用百姓對你的信任去引導百姓如你一般追求向上向善的人格魅力。愛語攝化百姓是指時常運用親切關懷的語言、文明禮貌的語言、誠懇切實的語言,贏得百姓對你的愛戴、尊敬,而后引導百姓追求正確的人生信仰并具體實踐。利行攝化百姓是指經常從事有益于大眾利益的事業,時常助成他人善舉,通過無怨無悔的堅貞的益眾善舉贏得百姓的稱贊與肯定,通過百姓的首肯擁護,引導百姓追求理想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為之奮斗終生。同事攝化百姓是指常有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具體行為,走到群眾中去,與百姓打成一片,建立魚水情,通過與百姓之間的平等信任紐帶,引導百姓思善、思強、思進、思富、思智,追求圓滿人生。
        這四攝的具體實踐是否存在“消極遁世”呢?
        六度是指六種追求佛道的具體實踐行為,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具體的作為。這六度內容非常豐富,就是三天三夜也是講說不完的,因此只能有選擇的講說一點。布施就是給予他人物質、精神上的實惠,且不計較任何報酬;持戒就是按照佛教規定的幾百條戒律、幾百條禮節規定具體作為,哪怕犧牲生命也要保持戒律的清白——它既包括世俗間的法律,也包括佛教自身內在規定的行為準則,必須無條件執行;忍辱就是忍受世間的各種苦難,經受住世間中在錯見驅使下形成的錯誤打擊、破壞、引誘、陷害,堅持正道、堅守信仰決不動搖,且對一切打擊、破壞、引誘、陷害的實施者無怨無恨,不思反報;精進就是樹立終生學習的堅定信念,刻苦學習一切知識,鉆研一切未知領域,以懷疑一切的眼光,堅持不懈的努力探求真理,去偽存真,以大無畏的精神面對邪說不動搖、不妥協,在具體行為上,于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決不放縱自己,意志決不頹喪,情操決不丟棄,失敗決不氣餒,成功決不自封;禪定就是時刻具有清醒的頭腦,以靜思冥想為方法,以具體事實為切證,分辨真假虛實,為保持旺盛的體力、腦力,時常靜坐修行,乃至獲得神通成就,進一步認清事物的本質、發展趨勢,從而采取相應的法門解決已經存在、即將發生的矛盾;智慧就是努力通達世間的哲學、醫學、語言語法、水利建筑工程、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數學、政治經濟學、動植物學等一切知識和技術,并且在通曉的基礎上,探求事物的內在規律,最終運用事物的內在規律解釋存在的疑惑,解決復雜的矛盾,采用合適的方法循循善誘百姓共進文明、繁榮、富強、和善、真誠、美好的莊嚴大道。
        這里,佛教的六度法門是否是消極、陰暗的行為?
        八正道是指八種正確的修行、實踐的道路,與(八)邪道相對。我們生活中碰到一些邪教,對其造成的社會危害有所認識,但對于邪教的批判卻是沒有力度的——僅僅從反社會、反人類、反科學的“三反”著手批判,沒有抓住邪教的具體歸向,沒有真正認識邪教的實踐本質、實踐目的,這是遠遠不夠的!這里不適合對邪教進行批判,若是想具體了解我依照佛教內容對邪教十個方面的錯處批判,可以參看本人寫的有關文章。
        八正道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顧名思義就是正確的見解之意。具體說來就是對于對立統一規律、世間的正確知識有清晰認識,對于人死永滅論、人死續存論、靈魂不死、神意志論、唯宿命論、機械唯物主義、唯心論、倫理道德、法律規范等等意識形態的內容能夠區別對錯,對于認識論、方法論能夠知其正確錯誤。
        正志,就是正確的理解、思維思想世間的一切事物變化過程和其內在規律,以事物的本來面貌來認識事物本身,而不以主觀意志認識事物;以客觀的、全面的、正確的類比推理認識事物之理,不以主觀的、片面的、錯誤的類比推理認識事物之理。
        正語,就是純正凈善的語言。具體地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禮貌語、親切真摯的語言,而不是使用假話、損話、漫罵、誹謗、詛咒、惡語、粗話、恐嚇、冷語、欺詐語言、傲慢語言、色情用語、挑撥語言、戲謔語言、火上澆油、栽贓陷害等等語言進行社交活動。
        正業,就是以正當的行為處理生活事務,知道當為則為,不能為則不為。凡強人所難、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腐化墮落、陰謀陷害、沉湎酒色、見死不救、虛假廣告、吃喝嫖賭、欺橫霸市等等行為悉皆遠離。
        正命,就是正當的生活方式,以合乎社會道德、法律允許的職業養活自己——嚴格來說是以符合佛教戒律的職業謀生,因為社會道德、法律允許的職業未必是佛教許可的職業,具體就不多說了。這些正當職業是很多的,比如,公職人員、醫療、經商、運輸、餐飲業、企業、旅游業等等。不正當的職業,如偷竊、殺手、賣淫、男*、走私、販毒、賭博、占卜等等。有了正當職業就該正確履行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敬業精神,而不當玩忽職守、懈怠放任。日常生活中,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簡樸、量力度支、飲食有節、房事有度、不攀不比、適當鍛煉、孝養雙親、尊師敬老、遇疾求醫而不迷信邪理等等。
        正精進,就是用正確的方法、途徑努力實現既定目標,使善長流,使惡永息。也就是對已經知道的過錯、生起的惡念決不姑息養*,盡力糾正;對還沒有形成的過錯要防微杜漸,防范于未然;對已經明確是正確的行為、人生目標,要力克險阻,堅持到底,努力實現、完善,決不半途而廢;對沒有覺醒和建立的有益行為、人生目標,要及早覺醒、樹立之,并努力培養壯大。
        正念,就是正確的記憶、明念正確的理論、思想、信念,而不渾渾噩噩,不給邪思錯見以可乘之機。始終牢記對立統一規律、真善美的處世原則,在單人獨處和與人共處均能保持良好的人格形象,不為利誘,不畏強暴,自始至終都以真理為是。
        正定,就是正確的修習禪定,在遇有心思煩亂、內心躁動、情緒惡劣、草率行事、真假難辯、前途未知等等情況時,能夠端坐身形,收心止念,專心致志,認真分析思慮各種情況,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獲得迎風破浪的身心樂趣,實現真理永駐。
        這八正道是否消極陰暗呢?
        三十七品道內容更加繁多,包括三十七種行道法門,就不繁述了。總之,佛教具體的實踐行為中,并沒有絲毫消極陰暗的地方,否則佛教具體的實踐法門就無法進行有效實踐了,你說呢?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覺,是因為世俗百姓大多由于情場失意、官場失意、商場失意、生活無依、戰火連天等各種“失意無*”情況下選擇出家,而很少有追尋智慧等出家,這從感覺上自然極易形成佛教“消極陰暗”的錯覺。實際上對嗎?如果佛教確實是“消極陰暗”的,而這些人因“失意無*”而選擇出家,那豈非雪上加霜,從而使這些人各個離世棄生?另外,佛教現狀也是一個形成佛教愚昧、消極的客觀原因。從新中國建國之初,到如今的佛教教眾中,大多數是老頭子、老太太,而在這些人當中文化水平多數不高。他們大多數對佛教教義不明了,解說佛法往往志在勸人行善,卻又說不所以然來,這樣自然會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就有佛教愚昧、消極的感覺了。
        對于國家政權組織來說,執政黨、參政黨若能夠按照十善、六度、四攝、八正道、三十七品道具體要求去做,執政黨和參政黨各個黨員必然會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利益,國家就必然是安定、團結、繁榮和發展的局面,社會就必然會形成崇尚道德、敬重法律的大好風氣;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若按照十善、六度、四攝、八正道、三十七品道具體要求去做,自身人格必然是高尚的,社會公德必然不會侵犯,家庭美德必然不會冒犯,職業道德必然不會違犯,而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恐怖活動、分裂行為、封建迷信活動、背理習俗等就將大大減少。——我們雖然不能時刻的、永恒的、完全的、真正的做到十善、六度、四攝、八正道、三十七品道、四無量心,可以要求自己努力的、經常的、持久的、思求的做到十善、六度、四攝、八正道、三十七品道、四無量心,則是應該的!
        至于說佛教沒有國家、父母觀念,絕對大錯特錯!這些內容非常繁多,必要以專題破析,這里就只能免去了。有興趣者可以參看本人撰寫的有關文章。
        對佛教的認識,普通百姓往往處于局外而觀,如此品頭論足難免錯誤百出。至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類觀點并不適合用于佛教的評價。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必定是建立在對某一事物了解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沒有具體了解的基礎之上。否則,任何真理、規律、知識、發明創造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局外,我們豈非都能“旁觀者清”哉?!若想真正“旁觀者清”,何不接觸、研究佛教?如此才有可能實現“旁觀者清”啊!
        1.6.4.5 世俗百姓對佛教的幾點誤解
        世俗百姓對佛教有深深的偏見/誤解,這涉及到許多方面。這里主要說幾個與本書有關的問題。
        1、佛法不同于西方哲學上的唯心論
        這一點本書已多次強調。西方哲學自古就有第一性、第二性之爭論,而這在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中根本就不能使用。矛盾的對立雙方豈能爭出個第一、第二來?簡直亂彈琴!
        身心,或說物質與精神是矛盾對立的雙方,如何能顧此失彼?佛教提出的許多思想,比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均是強調身心作為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不能片面強調對立,也不能片面強調統一,更加不能從對立中孤立的取出一方而論說第一、第二。
        因此,佛教與西方哲學根本就是不搭界的文化,且末胡亂混淆和對比。西方哲學中,似乎只有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尚能在佛教中運用,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則根本就不能運用于佛教。——這并非是佛教的過錯,而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本身的過錯所致。
        2、佛教不是神道設教
        許多百姓把佛教看作是神道設教,是與封建迷信過從甚密的宗教。這是極大的誤解。神祇信仰在世界各地各古老民族中都存在,我國亦不例外。比如我國崇奉皇天、后土、雷公、電母、山神、土地、水神、河伯、門神、灶君、谷神、龍王、財神、文曲星、樹神、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南斗、北斗、大仙、真人、仙姑、娘娘……,都一一成了供奉的對象。他們以為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災患,無不由神祇掌管,這樣就形成了“敬之禱之則得福,逆之觸之則得禍”的思想觀念。世人為了求福減禍,于是對神祇祭以三牲之禮,獻以金銀紙箔,以博取神祇的歡心。
        神祇信仰是民間百姓的行為,而不是佛教要求的。神祇信仰從根源上看是神意志論反映。依照唯物辯證法觀點分析,自身的生死壽夭、禍福災患,主要是自身內部矛盾性決定的,而外在的因素——這里就是神祇——只是促進自身內部矛盾發生變化和向前推進的次要因素。正由于如此,正信的佛教徒是不崇奉神祇的。至于以三牲祭祀神靈,以金銀紙箔祭祀亡魂,佛教有不同的看法。佛教認為,以三牲祭祀神靈,是錯誤的祭祀方法,根本不提倡;以金銀紙箔祭祀亡魂,必須就事論事,只有當亡魂確實在餓鬼道中,才有如此祭祀的必要,如果亡魂已經轉生在人、畜生、地獄、天人等道中,就沒有如此祭祀的必要。換而言之,如此祭祀徒費錢財,而亡魂亦不能領受。
        在佛教中,神祇只是一種生命形態,沒有多少特殊的含義。正信的佛教徒對神祇的禮敬,就如同人間尊敬長者、當政者一樣,決不阿諛逢迎而失去自尊。而這一點,恰恰是世俗百姓經常犯的錯誤——尊敬老人、父母、當政者而迷失自我。從某種角度說,世俗百姓對神祇的信仰——迷信——是阿諛逢迎而失去自尊的心態反映,而不是虛幻、顛倒、歪曲的世界觀反映!而且這樣說,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人道有道,鬼神亦有道。鬼神猶如人存在于世一樣,不能創造天地萬物。正如人有主觀能動性一樣,鬼神者亦有主觀能動性。由于鬼神的主觀能動性有時比較突出——如此的客觀原因,才形成民間神祇信仰到信而不疑的地步。
        3、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馬克思說過:“那些屏棄世俗所信仰的神靈的人,并非是瀆神的。只有那些迷信這種神靈的人,才是瀆神的。”這句話用來評論正信的佛教徒是非常合適的。正信的佛教徒雖然知道世俗百姓所供奉的神祇是客觀存在的,但卻從來不迷信世俗百姓所供奉的神祇。在佛教看來,鬼神者既不能創造天地萬物,也沒有脫離生死輪回,更加與人是平等的——天人、人、畜生、鬼神、地獄皆是平等的——不存在誰比誰一切皆優越/高貴。凡事有利則有弊,鬼神與人相比亦不能例外,各有優長與短處。
        世俗百姓迷信神祇,處處皆依賴神祇的力量行事,卻惟獨忘記自己的力量才是最主要的。這種舍本逐末、顛倒主次的做法不是迷信是什么?而佛教則不然,“禍福無門,唯人自招。”這句話廣為傳誦,就已經證明佛教強調內因的決定作用,而不是強調外因。梁啟超說:“吾嘗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信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后,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也表明,佛陀的立場是驅除迷信思想——妄想執著于外境而不能返觀之。迷信是非常介意懷疑的,而佛教則提倡:“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如果佛教是迷信的,如何敢這樣提倡呢!?
        佛教講求信、解、行、證的修行/實踐過程。信者,信仰之意;解者,解決疑團、困惑、不明之意;行者,具體作為和實踐之意;證者,證明佛教/佛陀所說的一切事實和道理之意。四個方面是相互促進/遞進的,脫離某一個環節都是偏頗的態度,終將難以真正理解/接受佛教。這一點,就是馬克思創立的唯物辯證法這么偉大的思想體系,也沒有這樣苛刻、系統、具體、到位的要求。至于其他宗教,大多數強調信仰——尤其是西方三大宗教更加如此,兼或有部分的行、證過程,而惟獨沒有“解”的過程。這沒有“解”——分別真假虛實的過程,在佛教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可能真正體證到佛教/佛陀所說的一切事實和道理。
        所謂智信者,分別真假虛實是謂智,斷去疑慮而信之是謂信,兩者之綜合是謂智信。西方宗教、民間迷信都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只能固有的保持著疑慮——將疑慮、答案留給上帝/神祇而自己卻不必思索推求——從未反思過去除疑慮之后而信之。這種茫然之信豈能是正信?如此以來,馬克思、恩格斯對宗教——西方宗教——的批判就成為必然,而不是一時沖動之舉。
        4、佛教并非是玄遠、顛倒之學
        許多人都認為佛教太深奧、太抽象,根本不知所云為何。真的如此耶?
        我相信,如此之言論者,必然沒有真正接觸佛教。否則,除非是白癡才會說分毫不能理解佛教教理。
        道理既有簡單,也有深奧;既有直觀,也有抽象;既有具體,也有玄妙;既有易懂,也有難懂。不可能什么道理都是簡單、直觀、具體、易懂,如果那樣,人類的發達的思維能力就成為擺設了!同樣一個道理,對于有些人來說,非常簡單、直觀、具體、易懂,而對于另一類人來說,則是恰恰相反的,他們會認為那些道理是非常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這并不是道理自身的因素——道理自身既沒有簡單、直觀、具體、易懂,也沒有深奧、抽象、玄妙、難懂——而是人的因素。人的理解能力有高下,如果你不能理解某個問題/道理,這就只能說或者證明,你的理解力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而喪失了理解它的機會,但不能因此說道理太過于深奧、抽象、玄妙、難懂。
        佛教具體的教理既有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也有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假如佛教什么教理都是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那佛教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假如佛教什么教理都是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那佛教自始至終豈不是都為小學生的水平,而沒有遞進和提高了?人的一生,若自始至終都是小學生水平,那可就很恐怖了!——不單指文化上的小學。社會大學中,能夠用到書本上的知識——包括大學教科書上的知識,都僅僅是極少量而已。一般情況下,書本上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只有15%以下能用到,甚至是一無用處!——就如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所擁有的知識在生活中毫無用處。”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知識并非書本能夠提供,而必須你親自體驗才能知道。經過社會實踐,就可以很容易發現,即便是你擁有大學以上文化,但對于社會來說仍然只是小學生,甚至只是文盲而已!佛教許多內容都是針對人生的,而在學生時代對于人生的介紹,是什么學科進行了深入探討?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你所學習的許多知識,在佛教里根本用不上!當你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之后,才能真正體會到佛教所蘊藏的真諦!——當然,你若擁有極為廣博的科學知識,能有精益求精的博大志向,具有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擁有見微知著的辨析能力,能有觸類旁通的學才佳識,具有力行實踐的人生坐標,則對佛教教理的理解會更加容易些。
        未上過學的人,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過數學的人,如果要他計算某個簡單的加減乘除,他能夠知道答案嗎?一個小學生是不能理解大學生學習的內容,而大學生也不能理解小學生學習的內容嗎?對于佛教教理的理解也是如此,如果你首先接觸的是佛教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教理,你自然是難以理解的,就如同沒有基礎的人理解小學生知識,或小學生理解大學知識一樣,他當然不能理解。當你確實有了基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諸般知識都是不難理解的。若你對于佛教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教理,有了充分理解且能隨意運用,那你對于佛教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教理,才可能理解。若你對于佛教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教理,都沒有充分理解,又如何能夠理解佛教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教理?不會走,卻想跑,焉能成功!?
        佛教里存在大量簡單、直觀、具體、易懂的教理,這些教理并不復雜。比如佛教四圣諦、《阿含經》,就是很容易弄懂得。如果你連佛教四圣諦、《阿含經》都不能理解,那我可真要懷疑你的智力是否有問題了!當你確實無法理解佛教四圣諦、《阿含經》之后,再說佛教均是深奧、抽象、玄妙、難懂的教理也不為晚!另外,佛教一貫強調,破除顛倒想——一切方面的顛倒想,是佛教徒修行的必經過程。如果佛教是顛倒之學說,難道世上真有不懼任何阻力而主動破除顛倒想之顛倒學說乎?佛教一再強調世人不能成佛,就是顛倒想太多,只有最徹底的破除顛倒想,才能成佛。佛教這個立場與馬克思、恩格斯對待顛倒想的基本看法——徹底打倒虛幻顛倒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5、佛教之“色”非女色之色
        許多人并沒有如何接觸佛教,卻時常看到電視中佛教徒露面。我相信,許多人都對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不陌生,而有些人甚至會大肆嘲諷之。但你——真的理解這句話嗎?
        在佛教中,如果能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那可是不簡單的事情!許多佛教徒終其一生也沒有明白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這決不是危言聳聽!許多無知之輩會認為——這不可能吧!一輩子都不明白?太夸大其辭了!但,實際上,我根本沒有絲毫夸大之處!
        本人在這本書中,不打算著重的解釋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含義,因為這與本書主題沒多大關系。我只想指出,佛教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并非是女色之意。而這一點卻恰恰被世俗百姓所誤會,以為佛教所說的色就是女色之意。如果按照世俗百姓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解——女色即是空/沒了,空/沒了即是女色——則非要鬧出大笑話不可了!
        我查了一下詞典對“色”的解釋,則詞典如是解釋“色”:
        1、顏色之意;2、臉上表現的神氣、樣子;3、種類;4、情景,景象;5、物品的質量;6、指婦女美貌。
        如果依照詞典對色的解釋,則六種解釋沒有一種解釋能夠用在佛教上——這下,佛教可慘了!那佛教中,色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  
        在佛教中,色是一個使用率非常高的字/詞,本義是指物質,即色=物質。這一點,猶如唯物主義中存在=物質。佛教的色與唯物主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佛教的色=唯物主義的物質。但佛教所認可的存在與唯物主義所說的存在則含義大大不一樣!因為佛教的存在既包括物質,也包括精神/意識,而唯物主義的存在卻僅僅指物質而不包括精神/意識。如果按照唯物辯證法對存在進行理解,則存在也必然是既包括物質,也包括精神/意識,否則唯物辯證法就會出現自相矛盾/邏輯背謬。但非常可惜,馬列主義一直沒有將唯物辯證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思想體系從唯物主義中分離出去,以至于常常使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替代唯物辯證法的觀點,這是很遺憾的!
        只有當你真正知道佛教所說的“色”的含義,你才可能真正的更進一步的理解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很可惜,望文生義的毛病許多人都有,且時常會作怪。在這里,世俗百姓就滋長了望文生義的毛病。我們只有最大限度的避免望文生義(佛教有個同義語叫做因指見月)——雖然我們不能真正的、時刻的、永恒的、完全的做到這一點,可我們也當努力的、經常的、持久的、思求的做到這一點——如此才能明白詞語、句子、文章、言語的真實含義。本人希望,讀者在對本文進行理解時,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望文生義!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應該能夠發現,世俗百姓對佛教的理解是多么荒唐可笑!我之所以舉出這個例子,是為了給百姓敲個警鐘,切末望文生義,以主觀的理解替代并嘲笑佛教教理所蘊藏的含義,否則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最后,本人建議,以后詞典對色的解釋應該再加上一條,即佛教對色的解釋——色=物質。
        1.6.5 尾聲
        1.6.5.1 主題是與非
        前面,我通過五個角度說明了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在具體說明時,本著事實說話,按照常理推斷,堅決反對主觀態度,然后才敘述。每個角度均對人死永滅論提出異議,指出其弊病癥結所在,雖然有時用詞過激,但不失事實。每個角度均對人死續存論肯定,這種肯定不是建立在本人意志傾向之上,而是建立在客觀事實與正確理論之上,對此我有必要重申。
        人死永滅論是機械唯物主義無限制運用的產物,它與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均風馬牛不相及,是根本錯誤的看法。它既不禁不起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檢驗,也不能勉強用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解釋,與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是根本對立的看法,沒有統一的可能性。因此,人死永滅論根本不屬于唯物論。這與常人意識中的觀點正好相反——人們認為人死永滅論是無神論思想、是唯物主義觀點,其實不然,無論是何種唯物主義觀點均不能證明出人死永滅論。因為沒有一種唯物主義觀點會肯定事物本體絕對泯滅。
        人死永滅論從本質說是現象論,而且是錯誤的現象論,不屬于事物本體論范疇。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都是事物本體論觀點反映,人死之后的看法也屬于本體論范疇。人死永滅論屬于錯誤的現象論,而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都屬于本體論,它們本身就已經存在分歧,再堅持人死永滅論就意味著認假為真,屬于虛幻顛倒的認識論。每個人都應當放棄這個觀點,否則必然自害害人。
        正確的人死續存論是完全符合辯證唯物主義根本立場的,與辯證唯物主義不存在任何矛盾抵牾之處——除了思想頑固不化的人難以接受以及不為你所知使你產生懷疑。正確的人死續存論既不屬于單純的有神論,也不屬于絕對的無神論,它具有雙向性、多樣性特點,不能如常人意識中那樣認為是什么有神論,因為常人意識中有神論與神意志論幾乎是同義語——這主要是西方宗教錯誤思想發生的廣泛流毒作用形成。任何人簡單的認為人死續存論就是神意志論,那么必然是天生盲人、聾子似的人!
        人的物質身體和精神活動形成過程均存在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均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人的物質身體和精神活動發展過程均存在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均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人的物質身體和精神活動死亡過程也均存在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均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在人死永滅論中,為何在人真正死亡之后——是死亡結果而不是死亡過程,反而沒有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沒有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沒有了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沒有了質量互變規律,沒有了否定之否定規律,沒有了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世上哪一種事物存在這樣的發展過程?哪一種事物在形成過程、發展過程、消失過程和消失結果按照人死永滅論的邏輯進行的?請人死永滅論者列舉出來!在正確的人死續存論中,必然堅持人的物質身體和精神活動形成過程、發展過程、死亡過程和死亡結果,均存在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均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這是不容置疑的!這個推理就如同其他事物在形成過程、發展過程、消失過程和消失結果一樣,均存在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歷史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均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很合乎事物發展邏輯規律,沒有絲毫僭越之處!只除了西方宗教和思想界會否定這樣的人死續存論,因為那些宗教和思想都處于唯物辯證法體系之外,而不是在唯物辯證法體系之內。對于東方宗教和東方文化來說,領會這個思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人死永滅論中,精神世界的四種基本要素——感覺感受/情感情緒、思維思想、行為活動、意識生滅,是會絕對的泯滅的。世上存在如此的事實與邏輯乎?世上任何一種事物,只要它“生前”“具有辨證運動規律,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有質量互變規律;有否定之否定規律”,就絕對不會出現永滅!人生前,精神世界完全“具有辨證運動規律,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有質量互變規律;有否定之否定規律”,死后如何會永滅呢?只要人死永滅論能夠提供/舉出——任何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在其“生前”“具有辨證運動規律,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有質量互變規律;有否定之否定規律”,而在“死后”卻又能夠永滅的,即“沒有辨證運動規律,不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沒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沒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沒有質量互變規律;沒有否定之否定規律”——如此例證的,我給他10000億美金!——若我有那么多錢的話,我當高額懸賞之!我想,厚顏無恥的人死永滅論者最終只會說:“精神世界即是如此的事物。”然此是例證乎?你正在證明如此觀點,又如何將之舉出來作證呢?簡直是世上第一大蠢材!
        說人死永滅論是唯物主義觀點,人死續存論是唯心主義觀點,那么符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嗎?在前面,我試圖通過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理論推斷人死永滅論,結果卻是沒有那種可能與必然邏輯關系。這樣如何證明、定性人死永滅論是唯物主義觀點呢?人死續存是事物在發展變化中自然出現的結果,并沒有神的意志參與其中,即沒有因為神意志的作用使得人死續存出現,這一點,幾乎是任何宗教、民間鬼神之說都認可的。雖然在人死后,會因為生前行為的影響而導致神意志論的出現,但并沒有說人死續存也是神的意志決定的。西方宗教中關于上帝造人和末世審判的說法肯定了神意志的作用,但是對于人死續存并沒有明確的說也是由于神的意志決定而出現。當然,按照(神)意志論的觀點也是可以推斷出人死續存與(神)意志有關,但這尚在推斷之列,且是西方思想界獨有的現象。既然人死續存不是神的意志作為第一性而出現的結果——尤其在佛教、印度教、道教、墨家、儒家以及民間信仰中表露的更加明確,我們又如何依照唯心主義的具體定義把人死續存論定性為唯心主義呢?可見,從前關于人死續存論是唯心主義,人死永滅論是唯物主義的論斷多么錯誤!
        1.6.5.2 形式邏輯
        這里以形式邏輯的思辯法則來說明人死永滅論和人死續存論的問題。再談論之前,首先對形式邏輯進行簡單介紹。
        形式邏輯提出三大思維規律:1、同一律(A=A);2、不矛盾律(A≠非A);3、排中律(A或非A)。
        同一律和不矛盾律主要是講,在思維和辯論中,概念、判斷(命題)和推理必須堅持同一性,不能自相矛盾。如果在思維和辯論中,發生自相矛盾的說辭和命題,就意味著發生邏輯謬誤,該說法和命題就是錯誤的。排中律又叫對立律,它主要是強調,在兩個相反的概念或判斷之間,正確的選擇只能是其中一個,而不可能同時選擇兩個概念或判斷。
        形式邏輯雖然是解決思維和辯論中規律的科學,但并不與唯物辯證法中對立統一規律相矛盾。形式邏輯研究的是某種事物的發展“結果”,從而體現出來的概念、判斷和推理規律。唯物辯證法中對立統一規律研究的是某種事物的發展變化“原因”,從而體現出來的規律。一個強調事物發展的結果,一個強調事物發展的原因,因此它們并不矛盾。雖然原因與結果存在間斷與延續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即原因與結果存在間斷與延續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滲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轉化,但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對立——因是因,果是果,因≠果的形式邏輯,因此,形式邏輯與唯物辯證法并不矛盾。許多人對此就很懷疑,以為形式邏輯與唯物辯證法是相互矛盾的思想,因此提出形形色色的悖論佯謬問題——至今沒有很好的解決,這是不對的。這些問題,可以參考本人寫的有關文章,進一步明確之。
        這里依據形式邏輯對人死永滅論和人死續存論進行簡單探討。
        前面,在唯物辯證法具體內容中,運用唯物辯證法三條內容進行說明人死之后的判斷,我已指明,人死永滅論與唯物辯證法三條內容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并立存在,而正確的人死續存論卻完全符合唯物辯證法三條內容。依照形式邏輯來判斷,自然只能證明人死永滅論是錯誤的命題,而人死續存論是正確的命題。在唯物史觀、佛經辯述、世俗思辯、歷史回顧中,也是依照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進行推理和分析,推理的最后結果均否定人死永滅論,均支持正確的人死續存論,依照形式邏輯的三大規律來判斷,也就只能證明人死永滅論是錯誤的命題,人死續存論是正確的命題。這五個方面均是從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與人死永滅論和人死續存論相互印證中,依照形式邏輯規律得出的結果。
        在人死續存論中,存在多種表現形式,比如,佛教人死續存論,道教人死續存論,婆羅門教人死續存論,墨家人死續存論,儒家人死續存論,拜火教人死續存論,摩尼教人死續存論,錫克教人死續存論,明教人死續存論,古埃及人死續存論,古希臘人死續存論,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死續存論,蘇格拉底的人死續存論,柏拉圖的人死續存論,巫教人死續存論,民間人死續存論……我們常常說人死永滅論和人死續存論,或有神論和無神論是對立的(特指絕對對立,沒有統一的可能性存在),那么我想請問,這里的人死永滅論到底與什么樣的人死續存論是絕對對立的?是與它們都對立嗎?知道宗教常識的人應該知道,這些不同的人死續存論之間也存在大量相互對立的思想行為,比如佛教人死續存論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就存在非常典型的對峙。如此則人死永滅論到底與佛教人死續存論對立,還是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相互對立?如果人死永滅論與佛教人死續存論對立,又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對立,而佛教人死續存論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又存在對立,依照形式邏輯來說,人死永滅論應該與什么樣的人死續存論是絕對對立的?因此,籠統的說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是絕對對立的,是錯誤的說法。因為這里所說的人死續存論沒有指明是何種人死續存論,如果籠統的說對立,就會發生形式邏輯上的背謬。
        另外,人死永滅論是沒有本體的一方,即人死永滅論的本體=0,而人死續存論卻是存在本體的,即人死續存論的本體≠0,它們又如何能夠形成對立關系呢?雖然實踐和理論上,0與非0可以存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即0與非0可以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滲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相互轉化,但0與非0都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事物發生變化時抽象上的概括,即0與非0的存在離不開事物本體。不能存在離開本體的0與非0,就是假定存在離開本體的0與非0,那也是毫無意義的!這樣,斷然說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是絕對對立的,是沒有道理的!——在詞典中的無神論與有神論,也同樣無法形成對立關系!
        最后,辯證唯物主義與機械唯物主義是對立的,如果辯證唯物主義同時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存在對立,又同時與佛教人死續存論對立,這樣多的對立結果又該說明什么問題呢?按照形式邏輯分析,只能說明機械唯物主義與猶太教人死續存論、基督教人死續存論、伊斯蘭教人死續存論是同盟軍,而不是對立派系,你說呢?
        從形式邏輯三大規律上說,一者證明人死永滅論是錯誤的命題,人死續存論是正確的命題。二者證明從前的籠統說法——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絕對對立的說法——是錯誤的。三者證明人死續存論是唯物主義觀點,而不是唯心主義觀點,準確的說:正確的人死續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錯誤的人死續存論是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1.6.5.3 團結就是力量
        人死永滅論是一切罪惡產生的根源,是社會意識形態中最丑陋的面孔,是第一大迷信。但由于它善于偽裝,識破其真面目者寥寥無幾!人死永滅論披著華貴的服裝——唯物論,卻行邪道,背離唯物辯證法思想,走機械唯物主義的老套,并且對機械唯物主義肆意、無限制的夸大運用,實在令人深惡痛絕!雖就百億人,人具億口,口有億舌,每舌億言,仍不能說盡人死永滅論的過失!
        人死永滅論者為何一貫堅持人死永滅論?主要由下面一些原因形成:
        1、愚昧無知。這類人多半聰明有余,而智慧低下,因此不能認真合理推斷事物內在變化規律。他們僅僅看到表面現象,不做深入思考就匆匆下結論,然后再為了證明這個結論尋找依據——出現理論定論先于實踐之前的先驗論局面。這類人往往會象范縝一樣,形成自以為是的答案,卻不知道錯誤所在。
        這不象人死續存論是實踐在前而理論在后——這其中大部分人就沒有理論基礎、依據,甚至僅憑直覺與間接經驗判斷/確信人死續存論。從辯論上,雖然人死續存論易被人死永滅論打敗,但人死續存論往往也會心不服,口不服,如骨鯁喉,有苦說不出。形成這種局面是有原因的。正是由于他們大多數注重實踐經驗,間接的模糊推斷,沒有形成具體的理論辨證體系,因此在辯論中往往說理說不透,講理講不清。
        2、出于放縱。這類人中不少都是為了給享樂、金錢、女色、權利、腐敗乃至作惡找到充足理由,出于不愿意履行應盡的義務,逃避社會責任和個人責任的目的而形成這種觀念——多半是潛在的內心世界慫恿所致。
        3、思考不深。某些人雖然沒有作惡的基本心理,也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甚至愿意為公犧牲生命,但是思考這類問題的時間非常少,在某些條件下會誘發、形成人死永滅論這種觀念。
        4、盲目跟風。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有許多人并無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在堅持人死永滅論陣營中,此類人占有相當比例,甚至絕大多數人死永滅論者都是如此情形。這類人就象無頭蒼蠅,嗡嗡叫喚卻沒有實質內容——腹中充滿疑惑,嘴上卻大聲喧嘩,想把天震塌下來。
        5、言傳身教。這類情況比較普遍,有許多人從小接受父母等長輩的人死永滅觀念,可謂歷史綿長、根深蒂固。這類人也是從沒有認真思考過人生百年的大事——甚至一輩子都沒有用一刻鐘時間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屬于長輩強行灌輸造成的后遺癥,比較難以根治。因為他們大多數是根本不愿意思考者,是一聽到深入辯論就由于頭疼而反感的人——逆反心理非常強烈,深怕被他人說動放棄從小就接受的思想,自然莫名恐懼。
        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就不列舉了。
        社會思潮中,一方面是百姓無知,認為人死永滅論是正確的,另一方面百姓認可人死續存論,卻又沒有形成正確的人死續存論,反而讓錯誤的人死續存論屢屢得逞。這樣錯綜復雜的局面,處世就應當更加小心!佛教自從在印度創立以來,就一直遭到無恥之徒的利用和破壞。比如,北魏宣武帝時冀北沙門法慶,他自命“新佛”,創“大乘教”,力倡殺人,謂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唯以殺害為事”。中國自宋代以后,依附佛教的宗教組織非常多。如宋金元時代的白蓮教、毗盧教、糠禪、香會,明清時代的羅祖教、聞香教、齋教、黃天教、大乘教、圓頓教、青幫,近代的同善社、先天教、燈花教、歸根道、一貫道等。宗教組織名目繁多,流派愈演愈烈,勢力愈來愈大。在有些地區其教勢遠遠超過正統佛教,如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憨山大師到山東嶗山一帶時,發現當地人已不知有佛教,多信奉羅祖教。自北朝以來,借彌勒菩薩下生說(百姓不知道彌勒菩薩在5.76億年之后才出世),起事作亂的“彌勒教”,唐宋以后不絕如縷。如今的“****”邪教組織也是打著佛教旗幟,卻對佛教肆意漫罵、詆毀,曲解佛教教義,欺騙麻木普通百姓心志。日本奧姆真理教邪教組織制造的日本東京地鐵毒氣攻擊事件,造成五千多人死傷。日本佛教界的曹洞宗吸取各種神祇信仰、民間信仰,以此作為弘傳禪法的內容,如曹洞太源宗真一派主要吸取祭祀火防神的秋葉三尺坊信仰,了庵派則吸取天狗信仰等等,這樣濫開先河的結果導致一批祀神拜鬼之徒混跡于佛教之中。日本“鐮倉時代”親鸞上人創立凈土真宗,其教徒雖然可以娶妻、不受戒,卻依然擁有僧人身份。現今,在我國大陸,亦有人提出類似親鸞上人的觀點。目前日本又興起許多新的宗教組織,在政府登記有案的宗教組織就有18.5萬之多!真讓人咋舌!中國臺灣地區是亞太神佛神棍中心,是許多依附佛教的宗教組織最興盛的地區。韓國等國家也均出現各種名目的依附佛教的宗教組織。
        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人死續存論者該如何自處?
        只有也只有團結在一起,牢牢抱在一起,認真學習佛教教義,運用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基本觀點,各個擊破,——既要擊破人死永滅論,又要擊破人死續存論旗幟下的各種錯誤思想行為,——尤其是要與從屬于人死續存論麾下的神意志論、唯宿命論、感應論、大修墓葬、注重超度而輕視樹人、邪教組織等思想行為做英勇斗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佛教以及唯物辯證法發揚光大!若是敢于追求真理者就應當站出來,不畏任何理論與實踐挑戰,把正確的人死續存論發揚光大,并力盡完善!這個斗爭過程可能非常長,也非常艱巨和繁重,佛教徒應當與時具進,做好隨時沖鋒陷陣的準備。在唯物辯證法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與錯誤思想行為作斗爭的事件,這些教訓是慘痛而深刻的。樹立正確的人死續存觀,也會很漫長、艱巨、復雜。
        人死永滅論這一公害深藏不露,若不盡早鏟除,將會如海洛因一般毀滅人類文明!錯誤的人死續存論會嚴重的妨礙普通百姓形成正確的人死續存論,作為正信的佛教徒和辯證唯物主義者就應當樹立、宣揚正確的人死續存論,對錯誤的人死續存論進行批判和糾正,將之導入正軌。依附佛教的各種宗教組織,明目張膽的圖謀不軌,詐財騙色,宣揚完全違背人性、道德、法律、佛教和唯物辯證法思想的內容,作為正信的佛教徒和辯證唯物主義者就應當一手抓宣傳教育,一手拿法律武器,把他們的囂張氣焰壓下去!一切善良的人們應當團結起來,對人死永滅論、錯誤的人死續存論、依附佛教的各種宗教組織和邪教組織進行批判,使真理顯彰!
        附 記
        本書是《科海中沉浮的佛教》系列書籍之一。本書在《科海中沉浮的佛教》中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章節,最初大約有7萬字左右(提綱式文本)。經他人懇請,故而對這篇文章先行整理。整理時間大約花費了將近一年時光。
        在整理過程中,由于工作原因,時斷時續。實際上,間斷的時間累計下來大約有半年,甚至更多。在工作之余,有空閑時間才能進行整理,是非常無奈的事!然而此書的整理,卻不能不為之。原擬待《科海中沉浮的佛教》全部整理出來,再行發表,但恐怕整理時間太久,且與此同時,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物欲橫流面前迷失……出于人類/眾生最基本的情感,就先將之發表出來!
        本書《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人死必定續存而不會永滅》內容比較龐大,綜合概括了有關生死的常見問題,但仍可能掛一漏萬。為便于流通,在佛教徒與人爭辯時,為了說明不同問題,本書可用五名統攝/概括本書思想:
        1、《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人死必定續存而不會永滅》;
        2、《佛教的生死觀——科學的生死觀》;
        3、《佛教的立論基石——唯物辯證法》;
        4、《西方哲學——顛倒之學》;
        5、《人生之路從生死起•樹立科學的生死觀你將不會迷失》。
        此書既可能開你智慧,又能破斥邪說;既可助你深入佛經深義,又可使你深入淺出,不流于玄想。希望佛教徒能廣為流傳!
        我雖然并非正式的佛教徒——既不是僧人,也不是居士——但卻深受佛陀/三寶恩惠,為報佛陀/三寶恩于萬一,只能日以繼夜的思圖報答。此書匆匆整理出來,不知疏忽之處有幾多?!在整理過程中,曾參考某些科普書籍、佛教人士撰寫的文章,且又多蒙善友相助,在此一并致以我衷心的謝忱!哎,人生不滿百,常懷生死憂!希圖此書于共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邊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
        佛道無上誓愿成!
        ——有所助益!
        愿以此公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愿以往今所修諸功德,回向法界如母眾有情。
        障凈資圓不退菩提心,速疾成就諸佛無上道。
        上一篇: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四二)
        下一篇: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四十)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你懂的|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特黄在线|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91国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99re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videos巨大18tee| 好男人手机在线|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性|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国产破处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aa视频在线观看| 男生被男生到爽动漫|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a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 美女啪啪网站又黄又免费| 好吊日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综合|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w| 窈窕淑女韩国在线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字幕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