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dòng)明王(梵名Acalanatha),五大明五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稱不動(dòng)金剛明王、無(wú)動(dòng)尊,密號(hào)為常住金剛。依《大日經(jīng)疏》卷五所敘,不動(dòng)尊雖久已">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yè)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kù)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佛學(xué)文庫(kù)>>密 教 篇>>明王部的手印
明王部的手印
2007年11月30日13:12文章來(lái)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wèn)次數(shù):12699 字體: 繁體

明王部的手印
 
不動(dòng)明王
  不動(dòng)明王(梵名Acalanatha),五大明五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稱不動(dòng)金剛明王、無(wú)動(dòng)尊,密號(hào)為常住金剛。
  依《大日經(jīng)疏》卷五所敘,不動(dòng)尊雖久已成佛,但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現(xiàn)奴仆三昧,為如來(lái)僮仆,執(zhí)作眾務(wù),所以又名不動(dòng)使者、無(wú)動(dòng)使者,受行者的殘食供養(yǎng),晝夜擁護(hù)行者,令其成就圓滿菩提。其通常被視為是大日中來(lái)的應(yīng)化身,受如來(lái)的教命,示現(xiàn)忿怒相,常住火生三昧,焚燒內(nèi)外障難及諸穢垢,摧滅一切魔軍冤敵。
  在《勝軍不動(dòng)軌》中記載,本尊的誓愿為“見我身者,得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聞我說(shuō)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由此可見不動(dòng)明王的廣大悲愿一斑。
  ⊙不動(dòng)根本印——獨(dú)鈷印
  雙手內(nèi)縛,兩食指豎合,以兩拇指壓無(wú)名指之甲,亦稱為針印。兩食指為劍,兩拇指、兩無(wú)名指為索之義,或是把兩無(wú)名指、中指為四魔,而以兩拇指傾壓為降伏四魔之義。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一——獨(dú)鈷
  不動(dòng)明王的手印,在《不動(dòng)立印軌》、《不動(dòng)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經(jīng)》等另舉出根本秘密乃至三鈷金剛印等十四根本印。第一根本印為獨(dú)鈷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二——寶山印
  雙手內(nèi)縛,兩拇指置于掌內(nèi)。為磐石座,表不動(dòng)轉(zhuǎn)之義;于《底哩經(jīng)》則作內(nèi)縛,不言將兩拇指置于掌中。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三——頭印
  雙手作金剛?cè)胰觯笕财渖希淮送猓瑑x軌有言,以右或者是左手四指握拇指,而置于頭上,此乃結(jié)發(fā)之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四——眼印
  雙手內(nèi)縛,兩拇指置于掌中,兩食指豎合,印于眼及眉間;表示三部智,或是兩部及不二之智眼。《底哩經(jīng)》、《底哩法》是言發(fā)髻印,翻轉(zhuǎn)此印旁于額即為眼印。諸儀軌各有所異同。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
  兩小指內(nèi)挾,兩無(wú)名指壓于小指之上,兩中指并伸,兩拇指加于各異名指之甲,亦把兩食指加于各中指之甲,將此印置于口。兩拇指是表下唇,兩中指、食指即為上唇,二者之間是為口形。此乃大空三昧之口,伸出之兩小指端則是二牙之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六——心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食指、拇指各為彈指狀。與大慧刀印之說(shuō)同,心印是不動(dòng)尊之乾栗馱心,表示心中之萬(wàn)德。又有說(shuō),中指為佛部不動(dòng),兩食指是蓮金花部、金剛部二部的二使者。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
  雙手虛心合掌,兩中指豎立如幢狀。兩食指支拄中指之初節(jié),兩無(wú)名指成寶形,兩小指、拇指各自散立。印于心、兩肩、喉四處,至于頂上而散印。以此印加持于身四處,成為不動(dòng)身,亦稱為四處加持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八——師子奮迅印
  結(jié)法同前印,但把左食指豎立相離而搖動(dòng),右食指開立是為獅子奮迅之形。獅子乃表勇猛之菩提心。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
  右手拇指壓于中指、無(wú)名指之甲上,食指豎起抵于左掌上,以右食指壓在中指根,即表示以佛大悲之風(fēng),發(fā)眾生之智。《底哩經(jīng)》是以右拇指捻三指背,食指伸展指于左掌,右手五指伸展相離如火焰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報(bào)(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輪止印
  又名制火印、遮火印。握拳名拇指置于食指、中指之間,二拳背相合。拇指置于中指、食指之間,火則自滅,象征以大空之智,滅除眾業(yè)煩惱之火。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
  商佉即法螺,將左右各拇指壓于無(wú)名指、小指之上,兩中指豎合,右食指附于中指上節(jié),而左食指豎立與中指相離。法螺表說(shuō)法之義。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劍印)
  左手食指、中指各自伸展,而以拇指傾壓小指、無(wú)名指之指甲為刀鞘,右手同樣作刀狀,繼之將右手之刀置于左手鞘中。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
  以右拇指加于無(wú)名指、中指及小指三指之甲上,右食指豎指置于左掌,以左掌之中指、無(wú)名指、上指握住,左手姆指相捻如環(huán)狀,此乃表明王所持之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鈷金剛印
  右姆指加于食指之甲上,共余三指各自伸展如三鈷,《使者法》中稱為“無(wú)畏清凈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愛(ài)染明王
  愛(ài)染明王(梵名Raga-raja),密教本尊之一。漢譯有羅誐羅阇、愛(ài)染王等名。raga一詞,原義是彩色、情欲的意思。所以在密教里,此尊為“愛(ài)欲貪染即凈菩提心”的象征,故名愛(ài)染明王。而raja又含有赤色的意義,因此,此尊多以全身赤色來(lái)象征其懷愛(ài)的特德。
  愛(ài)染明王象征眾生的染愛(ài)情欲無(wú)非是清凈體性,染凈不二,而依此修習(xí)凈菩提心,此即煩惱即菩提之義。
  修習(xí)愛(ài)染明王之法,主要是以調(diào)伏、敬愛(ài)與祈福為主,尤以敬愛(ài)法為甚。此法本是臺(tái)密的秘法,后來(lái)東密、臺(tái)密都共同修習(xí)。
  ⊙愛(ài)染王根本印
  雙手為金剛?cè)瓋?nèi)縛,兩中指豎起相交成染,印于心額喉頂,雙手拳是金剛界,內(nèi)縛即胎藏界也。雙手相交定慧合符之義,為自身即本尊,此印為染印。
  [真言]
  唵(1) 摩賀羅誐(2) 縛日路瑟抳灑(3) 縛日羅薩埵縛(4) 弱(5) 吽(6) 鑁(7) 谷(8)
  om(1) maharaga(2) vajrosn1sa(3) vajrasattva(4) jah(5) hum(6) ban(7) hoh(8)
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梵名Yamantaka),音譯為閻曼德迦,意為摧殺閻魔者,故別號(hào)降閻摩尊;密號(hào)為威德金剛。又稱作大威德尊、六足尊。為五大明王或八大明王之一。若擬配五佛,則為無(wú)量壽佛的教令輪身,亦可視為文殊菩薩的化現(xiàn)。
  在現(xiàn)圖曼荼中,此尊位于胎藏界持明院,般若菩薩的左側(cè)。
  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金剛則是無(wú)上密最高的本尊之一。與此尊相關(guān)的修法很多,其主要的作用大都是降伏、除魔與對(duì)治閻羅死魔等,是無(wú)上瑜伽部中,即身成就的主尊。在日本密教中以大威德明王為本尊的修法,為數(shù)亦不少。通常都用于戰(zhàn)爭(zhēng)時(shí)祈求勝利,及調(diào)伏惡人等。
  ⊙大威德根本印——棒印
  雙手內(nèi)相挾作拳,兩中指豎立,指端相合,槊形即表示為根本印,亦將此印命為棒印。
  ⊙大威德一心印
  如前述之根本印,伸展兩食指,彎曲如三戟叉。
  [真言]
  唵(1) 紇哩(2) 瑟置哩(3) 尾訖哩多娜曩(4) 吽(5) 薩縛(6) 設(shè)咄論(7) 曩舍野(8) 塞擔(dān)婆野塞婆野(9) 娑頗吒娑頗吒(10) 娑嚩賀(11)
  om(1) hrih(2) sthri(3) vikrtanana(4) hum(5) sarva(6) satrum(7) nasaya(8) stambhaya-stambhaya(9) sphat-sphat(10) svaha(11)
  ⊙大威德心中心印
  如前述之心印,兩食指直豎。
  [真言]
  唵(1) 瑟置哩(2) 迦攞(3) 嚕跛(4) 吽(5) 欠(6) 娑縛賀(7)
  om(1) stri(2) hala(3) rupa(4) hum(5) kham(6) svaha(7)
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明王(梵名Trailokya-vijaya),漢譯有勝三世、圣三世、月黡尊、金剛摧破者,忿怒持明王尊等名。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擬配五方佛,則為東方阿閦佛的教令輪身(忿怒身)。由于他能降伏眾生三世的貪瞋癡,及三界之主——大自在天,所以名為降三世。
  在金剛界曼荼羅中,呈金剛薩埵之忿怒形,為大日如來(lái)所化現(xiàn),居降三世會(huì)及降三世三昧耶會(huì)之東方月輪中。又,于胎藏界曼荼羅則居持明院中。
  依密教所傳,修習(xí)降三世明王法的主要功能是調(diào)伏,尤其是降伏天魔,如果持誦此一明王的真言,則無(wú)量無(wú)邊魔界立刻會(huì)苦惱熱惱。凡有意干擾修行者的諸魔眷屬,聽到此一明王的真言時(shí),不但無(wú)法繼續(xù)作障,甚至成為修行的仆從。修習(xí)此一明王法,亦能以此獲得打勝仗、除病、得人敬愛(ài)等功德。
  ⊙降三世(大印)
  雙手作忿怒拳,左手為下,右手為上,手背相向,此時(shí)兩小指背向勾結(jié),兩食指亦是背向豎立,左轉(zhuǎn)為辟除,右旋即為結(jié)界。
  [真言]
  唵(1) 蘇婆(2) 你蘇婆(3) 吽(4) 蘗哩訶拏(5) 蘗哩訶拏(6) 吽(7) 蘗哩訶拏(8) 播野(9) 吽(10) 阿曩野(11) 斛(12) 婆誐鑁(13) 縛日羅(14) 吽發(fā)吒(15)
  om(1) sumbha(2) nisumbha(3) hum(4) grihna(5) grihna(6) hum(7) grihna(8) paya(9) hum(10) anaya(11) ho(12) bhagavam(13) vajra(14) hum-phat(15)
鳥樞沙摩明王(穢跡金剛)
  鳥樞沙摩明王(梵名Ucchusma),又作鳥芻沙摩明王、鳥樞瑟摩明王、鳥素沙摩明王;亦稱穢跡金剛、火頭金剛、不凈金剛、受觸金剛、穢積金剛、不壞金剛、除穢忿怒尊等。是密教及禪宗所奉祀的忿怒尊之一,為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輸身。
  據(jù)《慧琳音義》卷三十六所載,此明王的本愿是(左口右敢)盡一切的不凈,具深凈大悲,不避穢觸,為救護(hù)眾生,以如猛火般的大威光,燒除煩惱妄見、分別垢凈生滅之心。由于具有轉(zhuǎn)不凈為清凈之特德,故常置于不凈處供奉。
  以此明王為本尊的修法稱為烏芻沙摩法,多用于祈求生產(chǎn)平安或袪除生產(chǎn)時(shí)的不凈,或是想要驅(qū)逐毒蛇、惡鬼等,亦可修此法。凡持誦此明王之神咒者,可得大功德,不但可得到除病、敬愛(ài)、避難、受福、敵伏等大利益,更可防御枯木精、惡鬼、毒蛇等諸障礙。此外,有所謂鳥萱沙摩明王變成男子法,可使女胎變?yōu)槟刑ァ?/FONT>
  ⊙烏樞沙摩身印
  右手之無(wú)名指、小指從左手無(wú)名指背后插入至中指、無(wú)名指中間,以大拇指傾壓右手無(wú)名手、小指指甲,而握住左手無(wú)名指、小指。其次,左無(wú)名指、小指彎曲,左拇指傾壓左無(wú)名指、小指指甲作環(huán)狀兩相勾結(jié),且把雙手食指、中指豎起指端相拄,食指彎曲來(lái)去,又稱為普焰印。
  [真言]
  唵(1) 吽(2) 發(fā)吒發(fā)吒發(fā)吒(3) 鄔仡羅(4) 戌攞播寧(5) 吽吽吽發(fā)吒發(fā)吒發(fā)吒(6) 唵(7) 擾羝(8) 寧囉曩娜(9) 吽吽吽發(fā)吒發(fā)吒發(fā)吒唵唵唵(10) 摩訶么攞(11) 娑縛訶(12)
  om(1) hum(2) phat pha phat(3) ugra(4) sulapani(5) hum hum hum phat phaphat(6) om(7) duti(8) nimada(9) hum hum hum phat pha phat om om om(10) mahahabala(11) svaha(12)
  ⊙烏樞沙摩手印(一)——薄伽梵根本印
  雙手內(nèi)縛,兩小指、拇指豎合,此印名為薄伽梵根本印。兩拇指、小指為獨(dú)鈷之二頭;召請(qǐng)時(shí),將兩拇指立攏,召二次;奉送時(shí),向外彈。
  唵(1) 縛日羅(2) 俱嚕馱(3) 摩訶么攞(4) 訶曩娜訶跛者(5) 尾馱望(6) 烏樞瑟么(7) 俱嚕馱吽嗶吒(8)
  om(1) vajra(2) krodha(3) maha bala(4) hanadahapaca(5) vidvan(6) Ucchusmah(7) krodha hum phat(8)
  ⊙烏樞沙摩手印(二)
  虛心合掌,兩小指彎曲置于掌中,以兩拇指傾壓兩小指之甲,兩無(wú)名指、中指、食指各自豎起,指端相合,各指微微的相去。
  ⊙烏樞沙摩手印(三)
  雙手內(nèi)縛,兩中指豎合,兩食指彎曲如鉤形,各附著于中指背,如三鈷杵之形。
  ⊙烏樞沙摩手印(四)
  右手握拳,拇指豎起壓食指?jìng)?cè),加持五處。
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梵名Kundah),音譯為軍荼利,意譯為瓶。在密教里,瓶是甘露的象征,所以以譯作甘露軍荼利。位列胎藏曼荼羅蘇悉地院。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為南方寶生佛的教令輪身(忿怒身)。
  軍荼利明王是以慈悲方便,成證大威日輪以照耀修行者。并流注甘露水,以洗滌眾生的心地,因此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Amriti-Kundli,阿密利帝明王)。此外,因?yàn)槭粳F(xiàn)忿怒像,形貌又似夜叉身,所以也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Kundali-yaksas)。另外,也有說(shuō)其為“大笑明王”的異稱。
  軍荼利明王法多用在調(diào)伏,或息災(zāi)、增益方面。如果修行者每天在食時(shí)、未食前,供出少分食物,然后念誦軍荼利明王心咒七遍,則不論在任何地方,都會(huì)得到明王的加護(hù)。此外,軍荼利真言也往往用來(lái)作為修持其他密法的輔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
  ⊙軍荼利手印
  此印為以兩手各拇指壓小指指甲,其余三指為三鈷形,以右壓左后交臂。
  [真言]
  唵(1) 婀密哩帝(2) 吽(3) 頗吒(4)
  om(1) amrte(2) hum(3) phat(4)
  ⊙軍荼利三昧耶印
  兩小指內(nèi)挾,兩無(wú)名指并曲壓其間,兩中指并伸,而兩食指彎曲,拄于中指初節(jié)之后,如三鈷杵;兩拇指并伸,于中指間壓無(wú)名指背。
  [真言]
  曩謨(1) 羅怛曩怛羅夜也(2) 曩么(3) 室戰(zhàn)拏(4) 摩訶縛日囉俱路馱也(5) 唵(6) 戶嚕(7) 戶嚕(8) 底瑟吒(9) 底瑟吒(10) 滿馱(11) 滿馱(12) 賀曩(13) 賀曩(14) 阿蜜哩帝(15) 吽(16) 發(fā)吒(17) 娑縛訶(18)
  namo(1) ratna-trayaya(2) nama(3) ascanda(4) maha-vajra-krodhaya(5) om(6) huru(7) huru(8) tistha(9) tistha(10) bandha(11) bandha(12) hana(13) hana(14) amrte(15) hum(16) phat(17) svaha(18)
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梵名Maha-mayura-vidy-rajni)漢譯有摩訶摩瑜利羅閻、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此尊相傳為毗盧遮那佛或釋迦牟尼佛的等流化身。密號(hào)為佛母金剛、護(hù)世金剛。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為本尊而修者,稱為孔雀明王經(jīng)法,又稱孔雀經(jīng)法。為密教四大法之一。
  孔雀明王出現(xiàn)的初始因緣,據(jù)《孔雀明王經(jīng)》所載,是佛陀在世的時(shí)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難當(dāng)。阿難尊者向釋尊稟告之后,佛陀就宣說(shuō)了一種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惡疾的陀羅尼真言。此陀羅尼就是孔雀明王咒,這也是孔雀明王及陀羅尼為世人所知的開始。
  由孔雀尊形像中所顯露的意義,可知此尊具有敬愛(ài)、調(diào)伏、增益及息災(zāi)四種妙德,能滿足一切的愿望。而其以能(左口右敢)食諸毒蠢的孔雀為座騎,更象征了此尊能(左口右敢)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
  在現(xiàn)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將此尊安置于蘇悉地院,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蓮華,坐赤蓮華。三昧耶形是孔雀羽。西藏流傳的形像則呈三面八臂,坐蓮華座,不乘孔雀。
  孔雀明王的法門,對(duì)于護(hù)國(guó)、息災(zāi)、祈雨、除病延壽 安產(chǎn)等世間利益,都極有效驗(yàn)。當(dāng)然最重要的,還是以此尊作為出世間修行的依怙,袪除我們心中貪、瞋、癡、慢、疑等各種煩惱毒害,使我們能圓滿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無(wú)上佛果。
  ⊙孔雀明王印
  兩手內(nèi)縛,左右拇指、小指直豎各相拄。
  [真言]
  唵(1) 摩庚攞迦蘭帝(2) 娑嚩賀(3)
  om(1) mayura-krame(2) svaha(3)
                                 
上一篇:其他護(hù)世圣眾的手印
下一篇:觀音部的手印
我要糾錯(cuò)】【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hào)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diǎn)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0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麻豆成人在线看| 91九色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偷伦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热久久这里只有| www.久久草.com| 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日本91av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欧美最近摘花xxxx摘花| 不卡毛片在线看| 亚洲理论电影网| 国产在线视频不卡| 91爱爱小视频k|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中字| 国产日韩av在线| 欧美一区第一页| 欧美大尺度激情区在线播放|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视频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av女优在线观看 | 亚洲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剧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视频在线看网址| 欧美日韩福利电影| 久久好看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