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取經的真實情況
對于人人都知道的玄奘法師,是用不著詳細介紹的了。這一位孤征十七載、獨行五萬里、足跡遍于西域、印度百三十國而且留下一部不朽的游記--《大唐西域記》的偉大旅行家;這一位通達中印文字、洞曉三藏教理、由留學僧而最后主持當時印度最高學府--那爛陀寺的講席,受到了印度及西域各國國王和僧俗人民歡迎敬重的偉大的佛教學者;他以畢生精力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事業,譯出經論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約五十萬頌;他的系統的翻譯規模、嚴謹的翻譯作風和巨大的翻譯成果,在中國翻譯史上留下了超前絕后的光輝典范。他的成就和貢獻不僅在佛教方面,而且在學術方面,都是非常重大的。他不僅比較全面地系統地譯傳了大乘瑜伽有宗一系的經論,而且把空宗的根本大經--《大般若經》二十萬頌也完全翻譯過來;又把小乘說一切有部的重要論典幾乎全譯過來。另外,他又獨得印度一位罕有的佛教天才大師護法菩薩的秘傳之作,如和會空有兩宗的《廣百論釋》和編入《成唯識論》的護法正義,印度都無傳本。由此可見,他實際上已成為印度佛學發展到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故在戒日王為他舉行的十八日無遮大會上,他高踞獅座,陳義立宗,無人敢出而與他對揚爭鋒。因此,大乘學者共尊他為“大乘天”Mahāyānadeva,即“大乘的神”,為祖國贏得了當時兩大文明古國間學術上最高的榮譽。百余年后,日本僧人金剛三昧公元818年前后在華游印時看見中印的僧寺中都畫有玄奘所著的麻履即麻鞋及所用的匙、筋,以彩云烘托,“每至齋日輒膜拜焉”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三及《續集》卷二。可知印度當時佛教界已把玄奘的麻鞋當作佛的足跡一樣敬重、供養了。一個學者在外國享到這樣高的尊敬,除了各大宗教的教主,歷史上尚無第二人。直到現在日本佛教學者仍然認為玄奘法師這樣的人才,只有中國這個偉大民族才能產生出來,玄奘法師確實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