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佛學文庫>>禪 宗 篇>>《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忠孝觀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忠孝觀
        2007年12月19日11:23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1327 字體: 繁體

        禪宗五家之臨濟宗

        時間: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點:北港

        聽眾:法師、護法居士(弟子依空記)

        一.世間忠孝的意義   

        二.佛教忠孝觀的理論根據

        三.怎樣盡忠盡孝    

        四.佛教對忠孝的貢獻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感謝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夠來到宗教信仰至為濃厚,聞名于全省的北港,和各位結個善緣。今天我要和各位談的題目是:“佛教的忠孝觀”。

          每一個人都希望聽到別人贊美他是忠臣,他是孝子,甚至是忠孝雙全、舉世景仰的人物。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無非是教導老百姓如何盡忠盡孝,家中如果出了一位忠臣或孝子,全鄉里都感覺無比的光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價值取向的更易,古時候的忠孝觀念,是否應該一成不變的保持下去?什么是忠、孝的真正意義?在今天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對于忠孝的觀念,應該有什么嶄新的詮釋與發揚?這些問題,我從佛教的觀點,分四部份重新對忠孝做一番省察:

          一.世間忠孝的意義 

          在過去的時代,要做一位忠臣很困難,因為忠臣要對君王絕對的服從盡忠,沒有條件的奉獻犧牲,所謂“君要臣亡,臣不亡不忠;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甚至于陷君親于不義不仁的愚忠愚孝,都不能違抗。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中曾提到,這個時代并不需要我們盡忠于君主,但是要盡忠于國家,盡忠于民族,國家的利益所在和全民的幸福所系,要盡全力去維護,而不是對于特定個人的盡忠。那么,我們應該對什么對象竭盡我們的忠誠呢?我們要忠于國家,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滅亡了,個人也就岌岌可危了。我們要忠于領袖,領袖是領導我們全民完成理想目標的能者;我們要忠于主義,主義是我們全民共同的寄望理想;甚至要忠于愛情,忠于夫妻之間生命相托、至死不渝的感情;忠于朋友,忠于朋友之間誠信不欺、肝膽相照的道義;忠于責任,忠于自己對社會、對家庭、對工作、對承諾、對自己的責任;忠于良心、忠于人格,良心人格是對于道德價值不妥協的一份護愛;忠于信仰,信仰是對于真理信念不轉移的一種追求,我們需要盡忠的對象實在太多了。

          所謂“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忠”有下面幾層含義:

          (一)專注的意思:我忠于國家、忠于感情、忠于朋友、忠于信仰,表示我把精神和心意專注在此,投入完全的關懷,甚至獻出整個的生命。

          (二)不二的意思:譬如我忠于夫妻感情,表示我珍惜這份憂戚與共的情誼,不再見異思遷,做第二人想。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君而仕,我忠于領袖,表示我已認定一位賢明的領導者,不再貪戀榮華,背棄他去。

          (三)完成的意思:為了要忠于國家、忠于朋友,乃至忠于信仰,表示我必須去完成彼此之間的一種關系,盡到應有的責任,平時固然要喜樂同享,憂戚與共,臨到最后抉擇關頭,尤其要死生不渝,絕不背信,如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貞”一樣。

          (四)圓滿的意思:既然能夠專注不貳,不計成敗地去竭盡自己的忠誠,完成自己的責任,當下即已圓滿忠貞之行,實踐的本身即是成就。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忠的含義,不僅僅是狹義地盡忠某一個人,或對某種特定對象的恭敬崇拜,忠是更廣義地對大眾的服務奉獻。在家庭里,要忠于妻子兒女,忠于為人夫、或者為人婦的一份職責。在社會上,要忠于團體、忠于公司、忠于主管上司,克盡為人部僚的一份責任。與人相處要忠于道義良心,追求理想要忠于自己的原則立場,在我們的生活里,忠的美德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忠的懿行對我們人格成長的影響至深且鉅。內心忠誠的人,往往是世路的明燈,光照八方。

          在“青年守則”中,開頭第一條就標示:“忠勇為愛國之本”,第二條接著揭櫫“孝順為齊家之本”。忠誠對于我們固然很重要,孝順也不容忽視。談到孝順,一般人以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事實上,烏鳥禽畜尚知反哺,奉養父母只是孝順最基本的一環,除了對父母盡孝之外,更要擴而充之,對宗族盡孝;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門庭增輝,使祖先不致蒙羞。甚至進一步擴大孝道的范圍,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

          儒家的曾子說過:“如果沒有特殊緣故,而隨便殺害一只螞蟻昆蟲,就是不孝;沒有特殊緣故,隨便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曾子把孝道的層次提升到對動物、植物,乃至對一切眾生的愛心,這種無私廣被的慈悲仁愛,就是孝順。曾子能將孝順詮釋得如此圓融,無怪乎日后能成為孔子門人中弘揚孝經的傳人。

          “孝”的意義是什么呢?所謂“孝”,是曾子所說愛心的表現,孝是對國家、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密切關系,在千百年流離顛沛,迷惘失措的時空里,孝維持了長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對生命的摯誠感謝,更是無悔無怨的回饋報恩。如果說忠是與國與民與己的關系,那么孝就是與親與人與生的關系。中國文化主張三綱五常,但是一切人生的重心主要在孝道的闡明,以孝順為中心,擴而充之,對國家的孝順就是忠,對兄弟的孝順就是悌,對朋友的孝順就是義,乃至對眾生的孝順就是仁,如同一雨霖潤百卉,在柳樹就生煙,在桂樹就放香花,在荷塘就成水苗,在芝草就成新芽,在不同的草木花枝上成就不同的胚苗苞蕾。

          孝道的思想,幾千年來深深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從歷代典籍掌故的記載,可以明了中國對孝道的重視。過去為了表揚孝行,有所謂二十四孝的典范,最近有一位立法委員吳延環先生更撰文提倡三十六孝。在傳統倫理道德式微,價值取向日益偏差的現代,有人登高呼吁護孝悌思想,實在是值得欣喜的現象。不久前臺北市曾經舉辦過孝行獎的頒發典禮,各個縣市也競相仿效,電視并且現場轉播,為移風易俗的工作盡一份力量。所頒發的孝行獎取“羔羊跪乳”的含義,提醒現代人返本知源,一來不要忘記父母從前哺育褓抱的恩澤,今日一切成就,皆由從前乳育而來,涓滴之恩當思涌泉以報;二來呢,喚醒現代人愛親尊親的良知,不要以為今日騰達顯赫,博學尊貴,就可以把父母看成卑賤無知的人,這是不對的。子女愛親,當如羔羊跪乳,有極謙恭和睦的心態,在父母面前,子女要極低極低,低到塵埃地面,讓父母順心適意,彌補他們為養育子女而犧牲奉獻的生命時光,撫慰他們為子女承受的卒勞傷痛。因此,孝親之道,除了盡本分如羔羊跪乳之外,更應該積極學習“烏鳥反哺”,常懷親恩,亟思還報,才不失為人子之道。所以提倡孝道就是要如何積極去孝養父母,解決老年的孤苦,甚至解決同胞民族之間的老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過去五代同堂的社會,老人是寶貴的智能財產,隨著時代的易革,家庭結構的改變,同堂的古風逐漸消失,父母子女之間形成了所謂的代溝,甚至于悖逆不孝,不知孝敬父母。佛教有一首詩,道盡了天下父母的慈心,這首詩說:

          “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

           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

          這首詩明白易解,意思是說當初我茹苦含辛將兒女撫養長大,曾幾何時,我的兒女今日也成為別人的父母,要同樣撫兒育女了。我的兒女不肖不知奉養我,讓我忍饑挨餓,我都能甘之如飴;但是千萬別讓我的孫兒也忤逆父母,讓我的兒女遭受饑餓,那將會多么令我傷心呀!有兒女的大眾,不妨將這首詩讀誦給你們的兒女聆聽,讓他們多多深思:不孝順父母是多么的罪過!孟子曾經提到有五種不孝之罪:

          (一)荒怠游戲,不知勤奮上進奉養父母,使父母衣食匱乏,是第一不孝。

          (二)嗜好賭博,貪愛杯中之物,只圖自己逸樂,置父母溫飽于不顧,是第二不孝。

          (三)只知護愛妻子兒女,積聚自己的財富,卻把父母冷落一旁,無關懷請安之情,不能克盡孝道,是第三不孝。

          (四)放縱耳目聲色的娛樂,沈溺欲望,讓父母懸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五)好勇斗狠,愛惹事生非,讓父母擔憂驚怕,使家門不幸,是第五不孝。

          羔羊尚能跪乳,烏鴉更知報恩,人若不知孝順父母,進而孝順國家乃至一切眾生,就失去所以為人的尊貴了。

          二.佛教忠孝觀的理論根據 

          有人也許會認為佛教出家遁世,逃避世間,對于忠孝之道無法克盡本份。其實佛教和儒家一樣,非常重視人倫關系、道德綱常,尤其注重忠孝的實踐。在許多經典中,佛陀曾經針對忠孝的問題,諄諄告誡弟子如何去奉行。譬如在《雜寶藏經》中,佛陀曾提出十種譬喻,來說明人民應該如何去盡忠仁王國君;并且進一步告訴執政的人主,應該如何去愛護他的子民,為他們盡忠。佛陀認為理想的忠孝之道,應該是君仁臣敬,彼此互愛的融和關系,而不是上暴下懼、交互爭利的各懷鬼胎。國王為什么值得我們去效忠呢?從以下十種譬喻,可以了解有德的仁王,對人民的重要性:

          (1)國王如橋:仁王好比一座橋梁,為萬民所乘渡,將百姓由貧窮渡至富貴,從困苦渡至快樂,從落伍渡至進步,從煩惱的此岸渡至解脫的彼岸,從憂患的今日渡至美好的明天。

          (2)國王如秤:國王好比秤錘一樣,無私地稱出東西的斤兩重量,明智的君主親疏平等,知人善任,依臣民的才能,給予平等的表現機會,不分階級差別,給予充分的發揮因緣。

          (3)國王如日:太陽普照大地,給萬物無限的生機;英明的國王也如同太陽一樣,將慈愛的光輝照耀世間,百姓能夠蒙受照拂,安居樂業。

          (4)國王如月:國王施行仁政,如同月亮一樣,能夠施給眾生清涼,安然自在,適得其所。

          (5)國王如天:天覆蓋一切,給萬物以庇蔭;國王如天,能做萬民的依怙。

          (6)國王如地:大地載運萬物,成長萬物,國王如同大地,能夠化育眾生,養成百姓。

          (7)國王如父:國王如同父親,能夠護衛百姓免于危難;人君如同父親,能夠教化百姓臻于至善。

          (8)國王如母:母有悲德,憐愛子女;王有慈恩,普濟臣民,自然使百姓衣食無缺,生活和樂。

          (9)國王如火:火具有除寒成熟的功能,能將敗壞邪惡燒毀,并且能夠成熟食物;國王如熊熊烈火,勵行法令,去除國中惡賊,使眾生智能成熟。

          (10)國王如水:國王如甘露法水,能夠滋潤群黎百姓,紓解他們的熱惱饑渴,為民間遍灑清涼風習。

          一國之君既具備如此的仁德懿行,為人臣民自然會竭誠殫智盡忠;同理,君王官員對于黎民百姓也應該盡忠,為對方謀幸福。過去一提到盡忠的軌則,一般人總面露難色,因為盡忠是要為對方乃至國家,做個人的犧牲奉獻,很難竭誠去實踐。其實盡忠非常的平等,是人我之間彼此互敬的關系。國君官員應該如何對他們的部下僚屬盡忠呢?佛經上為我們提出了八點:

          (1)視民眾如親人:對待一切百姓,要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手足至親,人我一如,不起分別,憂戚與共,生死相關。

          (2)視惡人如病子:對待愚頑惡劣的眾生,要把他們當做生了重病的孩子,不嫌棄而包容他,不厭惡而悲愍他,導其向善,重獲新生。

          (3)對貧苦起慈心:對貧病孤苦的眾生,要生起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慈悲心,幫助他、濟度他,以財施助他離困苦,以法施度他登樂城。

          (4)對富樂生歡喜:對于富有發財的人要生隨喜之心,不嫉妒、不障礙。時下一般人有一種毛病,見不得別人得意成功,看到他人飛黃騰達,不但心中妒忌,并且極盡破壞毀謗之能事,心想:那個人怎么發財了呢?那么多錢,來路一定不明白,派人調查他,叫人打擊他等等。一個君王官員不要計較人民有錢,民富才能國強,老百姓愈有錢,表示國力愈雄厚。

          (5)遇政敵常相和:在政治上與我不同立場、不同見解的政敵,盡管常常與我較量爭執,但是更要有容納異己存在的雅量,包容對方,和睦相處。

          (6)遇朋友不相棄:功成名就,聲聞顯赫,對于昔日故交舊友,尤其是窮苦患難朋友,絕不輕言背棄,要珍惜彼此情誼。

          (7)對五欲不貪著:對于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不起貪愛之心,淡泊明志,超然物外。

          (8)對自身無我想:古人說為人君主者,應以老百姓的幸福為首要,國家社稷次之,君王的享樂更為次要。為官者要培養無我的觀念,只求百姓能安居樂業,不求自己的舒適安逸。岳武穆曾說過:一個國家如果文官貪財,武將怕死,事事為自己利益計較,離滅亡就不遠了。反之,如果文官不愛財,武將不畏死,則無敵不摧,無往不利。

          在上位者如果具備以上八個條件,就是個愛民敬民,對老百姓盡忠盡孝的好君王。至于如何做好一個公務人員,對人民提供應有的親切服務,經典也提出了十二項要點,我也把它列舉給各位參考:

          (1)不貪污而金錢清楚:當思民脂民膏得來非易,不是為了大眾利益所需,絕不可豪奪巧取一絲一毫。

          (2)不暴亂而性情平淡:處世待物性情溫和,不隨便亂發脾氣,不遷怒于他人。

          (3)不諉過而盡心負責:盡心盡力做好份內工作,有了過失絕不推諉掩飾,甚至轉嫁他人,殃及無辜。

          (4)不乖僻而群處和睦:性情隨和不孤僻,和人容易相處,平易近人,處眾無礙。

          (5)不慳吝而慈悲喜舍:不慳貪吝惜財物,能夠廣行布施,濟助貧苦而不求回報。

          (6)不犯法而守法重紀:有些公務人員本身知法、行法,卻反而鉆法律漏洞,觸犯法網,應該知法、執法,而更能身為表率守法不犯,尊重綱紀。

          (7)不磨人而認真服務:所謂磨人,就是以折磨他人為樂事,人生本來應以助人為快樂之本,但是有些公家機關的公務人員,卻以磨人為得意之事。譬如有人去申辦戶口登記,不明白告知對方應帶的證件,一會兒要他帶身份證,一會兒要他備戶口名簿;一會兒又怪他沒有印章,戶長沒有簽名,極其刁難,對方愈是急得滿頭大汗,就愈是竊竊自喜。一個好的公務人員應該去除磨人的惡習,認真盡責,為對方提供最親切周到的服務。

          (8)不重稅而持法平等:不抽重稅,存財于民眾,執法要平等公正,不放縱惡人,更不冤枉好人。

          (9)不嗜酒而修身凈心:不貪好杯中物,酒既傷身,更能亂性,飲酒喪智,貽害公務莫此為甚。

          (10)不好色而光耀家門:食色雖為人性之常,但是過份貪婪美色,沈溺情愛,私則身敗名裂,家庭失和;公則敗壞風俗,危害社會,多少的不幸事件都離開不了一個色字,不能不戒懼謹慎。

          (11)不自私而去私從公:公務人員所辦理的是大眾的事情,因此要秉持一顆公正無私的心,不可假公濟私,以私情而害了公益。

          (12)不過勞而保其健康:公務人員要盡心盡責做好工作,但是也不可以過度操勞,傷及健康。佛陀指示我們要精進勤奮以對治懈怠掉舉,但是適時適當的休息,也是精進。有了充沛的休息,才有充足的體力在工作上沖刺。現在政府也提倡強迫高級官員休假,為國家保持健康的身體,發揮更大的智能與力量。譬如有些賢明能干的政府官員積勞成疾,不但個人為病痛所苦,國家也失去棟梁,令人多么惋惜。因此各位太太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先生,先生們也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太太,彼此要互相照應,分勞解憂,對自己的身體盡忠,不可沒有限度糟蹋自己的健康。因為一旦生病了,不但不能對他人有所助益;反而增加他人的麻煩,因此大家要遵照佛陀的慈悲開示,不要刻意虐待自己,不忠于自己的健康。

          經典中有關忠貞之道的記載非常繁多,至于孝親之行的纂述更是不勝枚舉。如有名的地藏經、盂蘭盆經、父母恩重難報經等,根本就是闡揚孝道的經典,其它的三藏十二部之中,也經常可看到佛教的孝親思想。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父母章說:

          “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

           慈父恩高如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

           若我住世于一劫,敘述母恩不能盡。

           世間大地稱為重,母恩其重勝過彼;

           世間須彌稱為高,悲母恩高過于彼。”

          天下至高莫過于須彌山,天下至深莫過于四大海,父母養育之恩昊天罔極,世間難比,為人子女累劫累世,甘旨奉養曲意承歡,乃至割肉刺血肝腦涂地,也難以報答哺乳鞠拊之恩。因此經上又說:“若有男子與女人,為報恩慈行孝養,割肉刺血常供給,如是數盡于一劫,種種精勤修孝道,猶未能報暫時恩。”由經文的記載,可以明白父母慈恩的偉大深遠,子女的區區寸草孝行,怎么報答得了父母的春暉之愛!

          從佛陀的教誨中,不難看出佛教對于孝道的重視,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父母,佛陀本身多生多世更是孝道的實踐者。《涅槃經》說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夠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金剛之身,是因為佛陀于無量阿僧只劫之中,恭敬三寶,孝養父母,因此今世才能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經上更說:“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順顏色不相違,一切災難盡消除,諸天擁護常安樂。”孝順父母,不僅今世可以免除災難,為天人所護念愛敬,更可為來生種下圓滿佛道的因緣,怎么能夠不欣喜去力行實踐呢?更何況孝親敬親,本來就是基本的人倫之道,人道若有虧損,妄想佛道有成,實在是癡人說夢,愚昧顛倒!

          三.怎樣盡忠盡孝 

          了解忠孝的重要性,更要實際去履踐完成忠孝之行。談到盡忠,并不是要我們捐棄生命,做無謂的犧牲,只要大家站在個人的崗位,把份內的工作做好,盡到本份應盡的責任,就是盡忠。譬如家庭主婦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幾凈,有條不紊,像樂園凈土一般,就是對家庭盡忠;社會的每一個份子努力工作,不偷懶,不取巧,就是對社會國家盡忠。身為佛教徒、出家人,也要對國家社會盡忠盡孝。佛弟子怎么對國家社會盡忠盡孝呢?佛弟子以佛法來凈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使民風敦厚,就是對國家民族盡忠。佛教寺院的設立,使每一個民眾在心靈上點燃一盞明亮的燈火,祛除黑暗的愚癡無明,重現智能光明,給予心理建設,給予精神武裝,這就是佛教對社會大眾盡忠。佛弟子實踐佛陀的教示,以慈悲來化導邊遠,以忍辱來消除怨敵,以智能來教育頑強,回心向道,這就是佛教對一切眾生的盡忠。

          佛教徒雖然參政而不干治,不直接參與政治的活動,但是佛教徒對國家民族的擁戴忠誠是真摯可鑒的,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朔望之日,佛弟子們在早晚課誦的儀式諷誦之中,都不忘唱念寶鼎贊偈,為國家的千秋萬世,人民的幸福平安而虔誠祝禱。佛教長久以來對于國家公益事業,總是默默而熱心地護持支援,但是佛教卻從未接受過政府實質上的補助。自古以來,佛教究竟如何對國家社會盡忠,要而言之,可歸納成下列十點:

          (1)幫助生產:過去的寺院叢林,林木蓊郁,古樹參天,對于森林的保護最力;中國佛教自百丈禪師提倡農禪生活,不但佛教寺院擁有莊園,經濟上自給自足,對于農產品質的改良,也有很大的貢獻。

          (2)開發交通:佛教徒自古以來對于修橋、鋪路、濬河、設渡等交通開發工作,總是不遺余力去從事,不僅方便許多旅人游客,也開發了社會經濟能力,促進社會的繁榮進步。

          (3)保護生態: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半擁有美好的生態環境,青翠的樹林、潔凈的空氣、靜謐的氣氛,最適合飛禽走獸的生存,加以佛教以慈悲平等視一切眾生,不會濫殺生靈,對于現在日益破壞的生態環境,保留住一塊凈土。

          (4)利濟行旅:佛教在衢道路邊搭建涼亭,讓羈旅在外的行人,有避雨休息的場所;佛教在村野荒郊施設茶水,讓風塵仆仆的鄉客,可以解除饑渴;佛教在幽暗的曲徑,點掛燈火,為迷途的游子點燃光明。佛教對于方便行旅的貢獻,可謂良多。

          (5)文化建設:佛教不論在佛像雕刻、塔寺建筑、亭臺樓閣的格局造型方面,都有很高的藝術內涵,蘊含佛教無比的智能,同時也豐富了國家的文化建設。

          (6)安住軍民:歷代以來,當國家發生戰亂,軍隊沒有地方駐扎,常常暫時借用寺院來安身。抗日戰爭期間,佛教的寺院提供數以萬計的軍隊安頓場所,解決了兵士、難民們的生活問題,安撫動蕩不安的民心。佛教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但是對于保民養息的利行,卻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7)興辦教育:佛教的寺院本來就是教育人才的道場,寺院所教育出來的人才,進而投入社會的教化行列,去教育更廣大的人群。事實上,歷史上有許多賢臣名將,都曾經在寺院苦讀成功,譬如宋朝的要臣王安石、范仲淹、呂蒙正,年輕時代都曾在寺院掛單讀書;就是當代的 先總統蔣公中正,也曾在浙江雪竇寺讀過書。現在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的青年學子,到寺院埋首用功,為前程而勤奮不休。

          (8)醫療救濟:佛教做了許多施藥醫療、慈善救濟的事業,譬如施棺、施粥、養老、育幼等善行,佛教徒都能夠施舍捐助,并且成績斐然。在佛光山我們設有佛光施診醫療隊,每星期有五天到偏遠的地方巡回義診,為貧病的人義務施診,我們的信念是把醫療送到偏遠的地方,讓有錢的人出錢給貧困者治病。自從施診以來,現在每天至少有三百多人接受我們的醫療。傳聞北港媽祖廟要興建一所大醫院,我們相信今后對于北港地區的病患,一定能夠提供最大的服務與貢獻。

          (9)財務運轉:佛教對于財務的運轉,有其獨到的智能。譬如今日的當鋪,是佛教最初施行的。佛教寺院當初之所以設立典當,是為了紓解貧困的民眾在經濟上的周轉困難,但是發展至今日,現在的當鋪卻變成放高利貨,變相榨財的幫兇,扭曲了佛教最初的善意。另外推磨米麥的磨坊,是佛教為了服務社會而最早創設的,以花生黃豆榨出油汁,也是寺院首先發明的,佛教惜福培福、善用財物的用心可見一斑。

          (10)科技文學:科學家們發現了原子、電子、中子,使科學文明邁向愈來愈精密的時代。事實上,佛教早已有微塵、極微的思想。佛教認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是極微,既然名為極微,就是無法以肉眼觀之,極為微細之單位,比電子、中子還要微小。現在電視媒介,透過人造衛星的收視轉播,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國際動態,聽到地球那一方的聲音。佛經上說佛陀以廣長舌說法,法音遍滿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科技愈發達,愈能證明佛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及佛教廣大的宇宙觀,提供科學家們遼闊翱翔的思考天空。

          在文學方面,舉凡小說、戲劇、音樂、國音字母等等,都受到佛教巨大的影響,譬如西游記、紅樓夢、老殘游記……,這些不朽的古典名作,都充滿濃厚的佛教思想,甚至現在的拳術、劍術、花道、茶道,都寓含著佛教的精神。佛法豐富了文學的生命內容,也提升了文化生活的層次。

          佛教從以上十方面來對國家社會盡忠,那么佛教又如何對父母眾生盡孝呢?佛教認為孝可分為三種層次:一般的甘旨奉養父母,使父母免于饑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輾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佛教認為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面三點:

          (一)孝必須是長期的,而不是一時的

          孝順父母應該長期不斷、源源不絕的奉養無缺,而不是憑一時情緒的喜惡,偶而給予飲食供養。譬如有人說幾年前我曾經買過兩罐奶粉孝養父母,不是也盡到孝道了嗎?幾年前的幾罐奶粉供養,如何報答父母的劬勞恩澤?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獻出一切,最起碼我們也應該同等付出回報,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侍奉湯藥。

          (二)孝必須有實質的,而不是表面的

          孝順父母要實際上解決父母的需要,衣食住行沒有匱乏,生老病痛有所倚靠,百年喪葬沒有后慮。給予父母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樂,而不是沽名釣譽,表面功夫,做給世人觀看的樣版故事。

          (三)孝順必須能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

          孝順應該從自己的親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漸而擴充至社會大眾,乃至一切無量無盡的眾生。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更要澤被廣大的眾生父母,全心全力解決一切有情的煩惱,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末羅經》上說:“如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以充滿天地,乃至二十八天,那么眾多的珍寶奇玩來拖舍他人,其中的功德都不如供養父母簞瓢之食的功德來得大,供養父母功德之殊勝,由此可以明了。從佛經上對孝道的贊歌、強調,可以確定佛教對孝道思想的重視,只是佛教的孝順觀有別于儒家的注重在家的、世間的孝行完成,佛教主張孝道更應該是出家的、出世的孝心普遍。

          《梵網經》上說:“孝名為戒,亦名制止。”孝順生身父母固然是孝,持戒不犯他人,以法制止身心行為,更是對有情眾生的孝順。因此孝的意義,并不限于對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當然愛由親始,對于父母的孝順是人子最基本的倫常綱紀。《大集經》上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生逢諸佛涅槃的末法時代,要將父母當作佛陀一般來侍奉尊重,因為父母的生養,我們才能得以保有人身,進而去追求佛陀所誨諭的慧命,人身具足,慧命成就,才能圓滿菩提,證得佛道,因此要侍奉父母如佛陀,進而承事一切眾生如如來。

          四.佛教對忠孝的貢獻 

          佛教對于忠孝有什么貢獻?佛弟子對盡忠盡孝的倫常有什么具體的成就?當今的西藏政教領袖達賴喇嘛,許多年前,領導全西藏的同胞起而反抗強權的侵略,掀起舉世震驚的抗暴運動,這就是對國家盡忠。對日抗戰期間,太虛大師為了疏通滇緬鐵路,使我們抗戰的資源能夠經過這條鐵路源源而來,不懼危險,領導佛教訪問團到緬甸、泰國等國家去訪問,宣揚我國的精神,終于贏得國際友邦的支援,解除了困局,這就是對國家盡忠。現在安居于永和八十高齡的樂觀老法師,抗戰期間號召出家人,組成僧侶救護隊,出入槍林彈雨之中,為受傷的軍民療傷服務,這也是出家人為國盡忠的表現。

          不只近代的佛弟子為了救護國家奮不顧身,古代的沙門釋子為了國家的安危也不落人后。宋朝遭遇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擄,康王在江南即位,禮聘法道禪師參與軍機大事,籌募軍糧,對于日后南宋江山的保安穩定,有舉足輕重的貢獻。唐安祿山之亂,經濟凋弊,幸賴出家人販賣度牒來資助軍需,才得以平定叛軍,這是佛教在災難亂世對國家的效忠事跡。

          佛光山大智殿設有“宗仰上人紀念堂”,是為了紀念棲霞法脈的一代高僧宗仰上人。宗仰上人在民國締造之前,曾經加入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同盟會,捐助很多的資金,幫助 國父完成革命,當初他與 孫中山先生往來的書信,都被妥善的保存至今。

          除了歷代高僧大德對國家竭盡忠誠之外,已經成就佛道的釋迦牟尼佛本身,憂國憂民的悲懷更甚于一般人。佛世時,琉璃王舉兵侵略佛陀的祖國迦毘羅衛國,佛陀的堂兄弟摩訶男,為了拯救無辜的百姓,請求敵軍將自己沉入海中,等到自己再度浮出水面的這段短暫時間,讓迦毘羅衛國的百姓逃命,琉璃王答應了他。但是摩訶男潛進水中,久久都不見浮出水面,琉璃王趕快派人潛入水中查看,原來摩訶男將自己的頭發綁在海中的大石上,永遠不再浮上來了。摩訶男為了國家壯烈地犧牲了自己,但是釋迦族的許多百姓卻因此保全了性命。

          琉璃王為了報復與釋迦族的宿仇,幾度的出兵攻打迦毘羅衛國,佛陀知道了這件事,當琉璃王的大軍浩浩蕩蕩前進的時候,佛陀為了保衛祖國,烈日之下,坐在大軍經過的大道上,擋住了琉璃王軍隊的過路。按照印度當時的規矩,軍隊遇到出家人是不可昂然經過,甚至挑釁打仗,何況坐在那兒的是世上至尊的佛陀!琉璃王不得已,只好帶領軍隊繞道而行,但是無論走到那一條路,都碰到佛陀端坐在路中央。琉璃王無奈,只好上前向佛陀問訊說:

          “佛陀!太陽這么熾烈,您不要坐在路中間受煎烤,路旁有樹,您可以坐在那兒享受清涼呀!”

          佛陀悲愍無限地說:

          “親族之蔭,勝于余蔭。國家親族就好比我的樹蔭,現在我的國家正遭受戰爭侵略,我的族人面臨滅絕的危機,沒有了國家親族,我坐在樹下享受那短暫虛幻的蔭涼,又如何能止息我內心斷失骨肉手足的哀痛呢?”

          琉璃王三次進兵,三次都被佛陀的慈悲所阻擋,佛陀和一般人一樣的愛國。因此我經常說:我們出家人雖然出家,但是卻沒有出國,沒有出離國家,不論是在家,或者出家的佛弟子,國家是我們的保護者,國家是我們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將何以附焉?沒有了國家的庇蔭,我們將依賴什么生存?因此愛國報國、保民護民,是我們緇素大眾每一個人不可逃避的責任。

          佛陀不但盡忠,也非常重視孝道。佛陀的父親凈飯王去世了,出殯時佛陀也參加了諸位王子抬棺的行列,親自為父母抬扶棺木。佛陀為了報答母后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三個月。佛陀為了感激姨母大愛道夫人的撫養恩惠,廣開方便慈悲法門,允許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女眾出家,佛教終于有了比丘尼的教團。佛陀為了成就目犍連尊者救母于倒懸的孝心,宣說《盂蘭盆經》,為后世弟子闢出一條孝親的法門捷徑。

          中國歷代高僧也有不少感人的孝親事跡:隋朝的敬脫法師一頭擔荷母親,一頭挑負經典,云游四海,隨緣度眾。南朝齊道紀法師一面躬親侍奉母親衣著飲食、大小便利,一面樂說佛法不倦,有人要代為照顧他的母親,道紀法師卻婉拒說:“生養我的母親應該由我親自來孝順,怎么好麻煩他人代勞呢?”他的孝行因此感化不少的道俗信眾。康朝的子鄰法師由于母親不信三寶,死墮惡道,子鄰法師于是悲泣禮拜阿育王塔,終于使母親得生忉利天宮。唐睦州陳尊宿在黃檗禪師那兒開悟,后來住在開元寺,自己織作蒲鞋,賣給過路行人,以所得薄財奉養年老的母親,因此人人都稱他為陳蒲鞋。出家人雖然割愛辭親,但是出家人對于賜予人身的父母,更能感念他們的恩德,因此出家人的孝親反而超越一般的世人。“永懷親恩,今生有緣今生度;本無罪性,此心能造此心消。”是佛門中對于出家弟子的警策誨訓。

          《雜寶藏經》說:“如果你希望梵天、帝釋、諸佛菩薩常住家中庇佑你,只要孝順敬養父母,諸佛圣賢就會常在左右。”過去有一個不孝的屠夫,對于老母親動輒喝斥詈罵,使母親終日以淚洗面。有一天不孝屠兒聽說南海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很靈感,特地搭船過海去朝拜,但是走遍了前山后山,就是見不到活觀音。正在失望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說明原委,老和尚指點他說:

          “活觀音此刻已經到你家去了。”

          “有這回事嗎?那活觀音長得什么樣子?我如何知道他就是活觀音呢?”屠兒半信半疑地問道。

          “你只要看到反穿衣、倒踏鞋的人,那就是活觀音,你趕快回去吧!”

          屠夫聽了,趕忙披星戴月、水路兼程,連夜趕回家去朝拜活觀音。到了家門,已是三更半夜,大地闇寂,他為了急著見到觀世音菩薩,急促地大力敲著門扉,并且大聲吼叫:

          “開門哪里!開門哪里!”

          熟睡中的老母親被兒子的吼叫聲驚醒了過來,心想不能怠慢,開慢了,說不定要挨不孝的逆子一頓毒打。黑暗中,忙亂地抓起衣服隨意就披上,下得床來,匆匆忙忙穿上鞋子趕來開門。門扉呀地應聲而開,在朦朧的星月光下,兒子抬頭一看,哎呀!不得了,一位反穿衣、倒踏鞋的婦人站立在眼前,這不是活觀音顯現嗎?這個屠夫趕快倒頭就拜:

          “想不到你就是活觀音,菩薩請您慈悲開示弟子。”

          “你在胡說些什么!我那里是什么活觀音?”母親被兒子拜得莫名其妙。

          “沒有錯,老和尚指示我的,你就那位反穿衣、倒踏鞋的活菩薩降世呀!”

          母親聽了,恍然大悟,心想:原來是觀世音菩薩顯圣,慈悲感化我這不孝的兒子,于是福至心靈教訓跪在塵埃磕頭如搗蒜的兒子說:

          “你這個不孝子,平常不知道好好孝順父母,要到普陀山見活菩薩,那里有這么容易的事?堂前雙親你不孝,遠廟拜佛有何功?”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所謂忠孝,都是由我們的內心所激發出來的一種感情、良知,一種愛心和美德,是維系人類關系的倫理綱常,把忠孝的精神發揚起來,我們的社會將會更有秩序,我們的家庭將會更為美滿。希望我們的國家是個人人忠貞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是個人人孝悌的社會,祝福各位平安幸福!

        上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談天說地
        下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厨房娇妻被朋友跨下挺进在线观看|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91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app下载|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麻豆tv入口在线看|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免费涩涩在线视频网| a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欧美第一页| 九九热视频精品|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最近中文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英文|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jizzjizz丝袜老师| 欧美怡红院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牲交大片无遮挡|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