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佛學文庫>>禪 宗 篇>>法眼宗傳承
        法眼宗傳承
        2007年10月09日09:38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1276 字體: 繁體

        禪宗五家之法眼宗

        法眼宗傳承

          法眼宗的傳承,在南唐、南越至五代間,據《五燈會元》、《傳法正宗記》資料統計,其傳承約一八三人,據本書末附錄傳承圖統計,則有三百六十余人,法眼文益法嗣中,著名的有天臺德韶、清涼泰欽、百丈道恒、凈德智筠、永明道潛、永明延壽、靈隱清聳,報恩慧明、報慈行言、報恩法安、歸宗策真等。
          (一)德韶得般若真宗
          天臺山德韶國師(891-972),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陳氏子。十七歲,依龍泉寺受業,十八歲納戒于信州開元寺,后唐同光中游方,首詣投子見同禪師,次謁龍牙,屢問玄旨,竟不喻,再請垂誨,牙曰:“道者,汝以后自會去?!焙笥谕ㄐ逶柙〈?,忽省前語,遂具威儀,焚香遙望龍邪禮拜曰:“當時若向我說,今日決定罵也。”歷參五十四位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后于臨川謁法眼文益,文益一見,深器之。一日在回答“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的問題時,文益答“是曹源一滴水”,韶豁然開悟。文益稱贊他“向后當為國王所師,至祖道光大,吾不如也?!睂せ乇镜溃翁炫_,參智顗禪師遺蹤。后止白沙,時忠懿王為王子,刺臺州,向師之名,延請問道。師謂曰:“他日為霸主,無忘佛恩?!焙鬂h乾佑元年(948)王子嗣國位,遣使迎之,伸弟子之禮,并遵師之意,遣使住新羅國繕寫該國流傳的天臺智者之教籍回國,盛行于世,開寶五年(972)六月,卒于天臺般若寺。
          德韶主張超越見聞言句,從腳下親參實悟。其上堂法語說:“大凡言句,應須絕滲漏始得。”批語在言語中轉圈圈的人,“依草附木”,只能“與佛法天地懸隔”?!凹偃舸鹪拻嫒鐟液?,只成得個顛倒知見,若只貴答話揀辨,有什么難,但恐無益于人,翻成慊語。”他指明學人為什么“說道理極多”,疑心不息,聞古圣方便,特地不會?“只為多虛少實。上座不如從腳跟下一時覲破,看是什么道理?……所以古人道:見聞不脫,如水里月,無事珍重!”他之所以強調超越見聞、言語,在于以般若智慧求得證悟。
          關于般若智慧,德韶在般若寺開堂說法有十分深刻的論述。有僧問:“承古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縛。若人不見般若,亦被般若縛。既見般若,為什么卻被縛?”德韶曰:“若見般若,不名般若;不見般若,亦不名般若。且作么生說見與不見?所以古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也。”般若智慧是不立一法,又不破一法,有法皆立,無法不破。也就是說,般若與法身是不一不二,不離不成的。任何執著于名言法身都不能得其真諦。所以,德韶又說:“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無事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昧,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據如今一時驗取。珍重!”這確是得般若真諦之論,亦是禪宗發展達到日益成熟的一個里程碑。自道信、弘忍以《般若》與《楞伽》融通以來,禪宗在以般若智慧指導禪修上,曾出現一些偏差。南北頓漸之爭,一方面固然對禪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以頓悟為究竟),另一方面,徒眾之間,以門派之見,如山水火,則不能說是好事。偏執于一端,排斥異已,當屬偏差,流弊甚多。德韶以不欠、不剩、不有、不無,辯證地處理法身與般若的關系。確實在理論上,實踐上對于禪宗素質的提高,對于叢林的理論建設提供了比較正確的答案。這是應當予以重視的。
          德韶吸取了道家自然無為思想,繼承了僧肇“般若無知”的思辨和慧能歸依自身三寶的思想,對佛法一切現成,修行即無所造作,徹悟本有之性作了卓越的闡述和發揮。他上堂法語說:“佛法現成,一切具足。豈不見道圓同太虛,無欠無余。若如是也,且誰欠誰乘,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為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會取好。諸上座,出家兒合作么生?此是本有之理,未為分外,識心達本源,故名為沙門?!彼€對百千神通妙用,不出般若海中作了論述:
          “百千三昧門,百千神通門,百千妙用門,盡不出得般若海中。何以故?不于無住本建立諸法。所以道:生滅去來,邪正動靜,千變萬化,是諸佛大定門,無過于此?!?BR>  德韶通過般若智慧,徹悟本源,即是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證悟。他上堂說:“吾有一言,天上人間,若人不會,滿目青山。且作么生是一言底道理?古人語須是曉達始得。若是將言而名。于言未有個會處,良由究盡諸法根蒂,始會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會,喚作一言。若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閉目藏睛,暗中無所見,喚作言語道斷,且莫賺會,佛法不是這個道理。要會么?假饒經塵沙劫說,亦未曾有半句到諸上座,經塵沙劫不說,亦不曾欠少半句。應須徹底會去始得。若如是斟酌名方,空勞心力,并無用處。與諸上座共相證明,后學初心,速須究取?!睂τ诜鸱ǖ览?,須通過證悟而通曉,不是一言半句去思維、審慮,了不是閉目藏睛無所見所能知曉的,這種境界十分玄妙,若能達到,就如同到了天上人間,若達不到,則依然滿目青山。
          德韶作為一個深受國主敬重的禪師,既有宗教家循循善誘的品格,又有依附于當政的統治者、并與之協調的能力。他著力發揮佛教“報四恩”的思想,說:“靈山付囑分明,諸上座一時驗取。若驗得更無別理,只是如今,譬如太虛,日明至暗,山河大地,一切有為世界,悉皆明現。乃至無為,亦復如是。世尊付囑,迄至于今,并無絲毫差別,更付阿誰?所以祖師道: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此是靈山付囑榜樣。諸上座徹底會取好,莫虛度時光。國王恩難報,諸佛恩難報,父母師長恩難報,十方施主恩難報。況建置如是次第,佛法興隆,若非國王恩力,焉得如此,若要報恩,應須明徹道眼,入般若性海始得。”他上堂屢祝佛法久住,增益人天壽命,國王安樂,也確實反映了五代末社會動亂形勢下人心思定,人心思治的要求與愿望。
          德韶之弟子甚眾,達五十八人之多,其最著名者,有永明延壽、報恩紹安、普門希辯、五云志逢等。
          (二)清涼泰欽理事圓融
          清涼泰欽燈禪師(910-974),魏府(河北大名)人。生而知道,入法眼之室,海眾歸之。初住洪州雙林院,開堂日,僧問:”如何是雙林境?“師曰:“畫也畫不成。”又問:“一佛出世,震動乾坤。和尚出世,震動何方?”師曰:“什么處見震動?”次住上藍護國院,后又住金陵龍光院清涼大道場。于清涼近一紀(十二年),上堂曰:“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奈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卻?!鄙畣枺骸叭绾问窍葞熚戳说坠??”師便打。僧曰:“祖禰未了,殃及兒孫?!痹唬骸斑^在什么處?”師曰:“過在我殃及你?!敝鲝垺安灰娨环慈鐏?,方得名為觀自在?!遍_寶七年(974)六月示疾。二十四日安坐而終。
          泰欽禪師繼承法眼圓融教禪和活用《華嚴》的思想,主張:“百骸一的,一物百骸?!崩硎聢A融;對于江南國主也相交甚深,時與相論玄旨,宣揚報四恩思想。
        其傳法弟子有云居道齊,道齊傳云居契環,靈隱文勝、瑞巖義海、廣慧志全、大梅居熙、南明惟宿等11人,文勝、義海又傳延珊等3人。
         ?。ㄈ┣迓栆苑侨》巧後尠闳?BR>  靈隱清聳(?-948),俗姓蔡,福州福清人。初參法眼,不喻旨。后因閱《華嚴》感悟,承眼印可,回止明州四明山卓庵。忠懿王命于臨安兩處開法。后居靈隱上寺,署了悟禪師。上堂法語主張“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F前。……見如今直下承當,頓豁本心,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若離心別求解脫者,古人喚作迷波討源,卒難曉悟?!鄙畣枺骸叭绾问呛蜕屑绎L?”師曰:“亙古亙今?!痹唬骸芭n^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青山綠水。”曰:“見后如何?”師答:“綠水青山?!眴枺骸叭绾问悄υX般若?”師問:“雪落茫茫……非取非舍。若人不會,風寒雪下。”他以“非取非舍”釋般若大義,言簡意賅,頗得要領,與德韶“不欠、不剩、不有、不無”的“般若真宗”的異曲同工之妙。
          清聳的傳法弟子功臣道慈、羅漢愿昭、報恩師智,瀔寧可先、光寺道端、保清遇寧、支提辨隆、瑞龍希圓、國泰德文等9人。
         ?。ㄋ模┑篮悴浑x三句口訣
          百丈道恒(916-991)禪師,出家于洪州百丈夫智院,參清涼文益得法,留充侍者,復司函牘。僧問:“如何是百丈境?”師曰:“何似云居?”問:“如何是百丈為人一句?”師曰:“若到諸方,總須問過?!蹦嗽唬骸皩嵤菬o事,諸人各各是佛,更有何疑,得到這里?古人道,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且作么生是心空?不是那里閉目冷坐是心空,此正是意識想解。上座要會心空么,便且識心,便見心空。所以道,過去已過去,未來更莫笄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三世體空,且不是木頭也。所以古人道,心空見法王。還見法王么?也只是老病僧,又莫道渠自伐好。珍重!”上堂法語說:“古人云:參他不如自參。所以道森羅萬象,是善財之宗師;業惑塵勞,乃普賢之境界。若恁么參,得與善財同參。若不肯與么參,卻歸堂向火,參取勝熱婆羅門。珍重!”他以“吃茶、珍重、歇”為三句口訣,要學人但且識心,但見心空,把“森羅萬象”之“事”與善財宗師之“理”、業惑塵勞之“世間”與普賢境界之“出世間”圓融起來,發揚了文益禪教結合、活用《華嚴》之禪風。
          其傳承弟子有棲賢澄湜、萬壽德興、云門永等3人。澄湜后傳興教惟等3人。
         ?。ㄎ澹﹫蠖骰勖髡廴簭?BR>  報恩慧明禪師(895-975)俗姓蔣,幼歲出家,三學精煉,南游于閩越,莫契本心。后至臨川謁法眼,師資道合,尋回鄞水大梅山庵居。吳越郡內,禪學雖盛,而以玄沙正宗置之閫外,師欲整而導之。尋遷天臺山白少卓庵,整導禪學。后漢乾祐中,忠懿王延入府中問法,王命翠巖令參諸禪匠及城下名公定其勝負,群彥弭伏。王甚贊賞,延居杭州報恩寺,闡揚宗道,其嗣為保明道誠。
          慧明之整導禪學及效果如何,不詳,但他既以“玄沙正宗”為旗幟,當鄧是針對禪林之種種弊端而弘揚正信禪宗者。惜乎法嗣僅道誠一人。
          (六)行言旨在舊處投師
          報慈行言玄覺導師,泉州人,上堂“古人有言,譬如披沙識寶,沙礫若除,真金自現,便喚作常住世間,具足僧寶。亦如一味之雨,一般之地,生長萬物,大小不同。甘辛在異,不可道地與雨有大小之名也。所以道,方即現方,圓即現圓。何以故爾?法無偏正,隨相應現,喚作對現色身,還見么?若不見也,莫閑坐地?!苯蠂鹘▓蟠仍?,命師大闡宗猷。海會二千余眾,別署玄覺導師之號。還說:“林羅萬象,諸佛洪源,顯明則海印光澄,冥味則情迷自惑。茍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則何以于諸塵中發揚妙極,卷舒物象。縱奪森羅,示生非生,應滅非滅。生滅洞已,乃曰真常。言假則影散千途,論真別一空絕跡。豈可以有無生滅而計之哉!”僧問:“遠遠投師,請垂一接。”師曰:“卻依舊處去?!彼J為法無偏正,隨相應現,方即現方,圓即現圓。是以森羅萬像,盡諸佛洪源。主張于諸塵中發揚妙極,依舊處投師,不可以生滅計之。
          其法嗣有北禪清皎、云居義能。
          (七)契稠“佛法”即現成
          崇壽契稠(958-992),泉州人,嗣法眼文益禪師。住撫州崇壽院。上常曰:“大眾欲知佛性義,當視時節因緣?!谝涣x現成,何勞更觀?憑么顯明得佛性常照,一切法常住。若見有法常住,猶未是法之真源,作么生是法之真源?上座不見古人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還有一法為意解么?古人有如是大事因緣,依而行之即是,何勞長勞多說?!边@種佛法一切現成,不勞把捉之義是深刻的。
          其法嗣有凈土惟素、資國圓進、云臺令岑、天童子凝。惟素傳凈土惟正。后不詳。
         ?。ò耍┓ò仓荚弧盁o法與人”
          報恩法安禪師(?-967)太和人,為清涼文益法嗣。初住曹山崇壽院。學人云集。上堂說:“夫佛性亙古亙今,未嘗不現前。諸上座,一切時中,咸承此威光,須具大信根,荷擔得起始得。不見佛贊猛利底人堪為器用,亦不他向善,久修凈業者,要似他廣額兇屠,拋下操刀,便證阿羅漢果,直須憑么始得。所以長者道,如將梵位直援凡庸?!苯蠂髡埦訄蠖鳎鹛枖z眾大師。上堂曰:“夫禪宗示要,法爾常規,圓明顯露,亙古亙今。至于達摩西來,也只與諸人證明,亦無法可得與人。只道直下是,便教立地構取。古人雖則道立地構取,如今坐地還構得也無。有疑請問?!遍_寶中示滅于本院。他主張法爾如是,無法可入,直下便是,其法嗣有歸宗慧誠、棲賢道堅。
          (九)道欽主“向衣缽下坐地”
          章義道欽禪師,太原人,清涼文益法嗣。初住廬山棲賢。上堂:“道遠乎哉,觸事而真。圣遠乎哉,體之則神。我尋常示汝,何不向衣缽下坐地,直下參取。須要上來,討個什么?既上來,我即事不獲已,便舉古德少許方便,抖擻些子龜毛兔角,解落向汝。諸上座欲得省要,僧堂里、三門下、寮舍里參取好。還有會處也未?若有會處,試說看。與上座證明?!焙蠼蠂髡埦咏鹆赙娚秸铝x道場,上堂:“總來這里立,作什么?善知識如河沙數,常與汝為伴。行住坐臥,不相舍離。但長連床上穩坐地,十方善知識自來參,上座何不信取,作得如許多難易……諸上座但于佛法中留心,無不得者,無事體道去?!毕蛞吕徬伦?,直下參取,亦是一切現成,頓悟之意。
          其法嗣不詳。
         ?。ㄊ┛镆荨盁o失亦無得”
          報恩匡逸禪師(?-958),明州人,清涼文益法嗣。初住潤州慈云院,后江南國主請居金陵報恩寺,署凝密禪師,上堂曰:“依而行之,即無累矣。還信么?如太陽赫奕皎然地,更莫思量,思量不及;設爾思得及,喚作分限智慧。不見先德云:人無心合道,道無心合人,人道既合,是名無事。人且自何而凡,自何而圣?于此若未會,可謂為迷情可覆,便去離不得。迷時即有窒礙,為對為待,種種不同,忽然惺去,亦無所得,譬如演若達多認影迷頭,豈不擔頭覓頭!然正迷之時,頭且不失。乃乎悟去,亦不為得。何以故?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得失在于人,何關于動靜?”他主張莫思量,離動靜,迷時人不失,悟時也無所得。演若達多以鏡照面,見鏡中影像眉目清秀而喜,想返觀已頭之眉目而不可得,遂大怒,以為是妖摩作怪而狂走。那種妄取幻境為真性卻忘卻真性的做法,正是認影迷頭的迷悟的表現。
         ?。ㄊ唬┙鹆晡乃祀x言句
          金陵文遂導師(915-990),杭州陸氏子,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并加注釋,后謁法眼禪師,師令焚其注文,從此服膺法眼,始忘知解。初住吉州止觀院,遷長慶、清涼、報慈諸寺,金陵國主署雷音覺海大導師。上堂曰:“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對根設教,便有如此如彼,流出無窮。若能依而奉行,有何不可。所以清涼先師道:佛是無事人。且如今覓個無事人也不可得。”可知文遂服膺文益,主張離言句,作個無事人。而不少人隨于是非之中,分彼此,究高低,如何能得清凈自在!
          其法嗣有齊云慧、雙嶺祥、觀音真、龍沙茂、大寧獎等。
         ?。ㄊ┦厝省盁o汝著眼處”
          羅漢守仁禪師(?-958),泉州人。初住本郡東安興教寺上方院,后遷漳州羅漢院。后遷漳州羅漢院。世稱羅漢仁。上堂:“只據如今,誰欠誰剩?然雖如此,猶是第二義門。上座若明達得去也,且是一是二,更須子細看?!鄙娡韰?,師曰:“物物本來無處所,一輪明月印心池?!北銡w方丈。后住報恩,上堂,僧問:“如何是報恩家風?”師曰:“無汝著眼處?!眴柹骸笆裁刺巵??”曰:“福州來?!睅熢唬骸鞍仙嫒缭S多山嶺,阿那個是上座自己?”亦主張佛法一切現成,無余無欠,修行無著眼無,根本在認取自家本來面目。其徒有龍潭從曉。
         ?。ㄊ┲求蕖爸毕卵勖魇嫉谩?BR>  凈德智筠達觀禪師(906-969),河中府(山西水濟)王氏子。初住廬山棲賢寺,上堂:“從上諸圣方便門不少,大抵只要諸仁者有個見處。然雖未見,且不參差一絲發許,諸仁者亦未嘗違背一絲發許。何以故?炟赫地顯露,如今便會取,更不費一毫氣力。還省要么?設道毗戶有師,法身有主,斯乃抑揚,對機施設,諸仁者作么生會對底道理?若也會,且莫嫌他佛語,莫重祖師,直下是自己眼明始得?!崩詈笾饔诮鹆瓯痹穭搩舻碌缊?,延師居之,署達觀禪師。上堂,“夫欲慕道,也須上上機器始得。造次中下,不易承當。何以故?佛法非心意識境界。……所以諸佛贊嘆,贊嘆不及比喻,比喻不及道。上座威光赫變,亙古亙今,幸有如是家風,何不紹續取,為什么自生卑劣,枉受辛勤,不能曉悟?只為如此,所以諸佛出興于世;只為如此,所以諸佛唱入涅盤;只為如此,所以祖師特地西來?!焙髮肄o歸故山,國主賜以五峰棲玄蘭若。
          智筠似乎排斥“佛語”、“祖師”,強調自己眼明始得,其實是如同惠能“自歸依三寶”一樣,把佛、眾生、自性統一在一起的。他雖然強調上根利器始能頓悟?!霸齑沃邢虏灰壮挟敗?,但“不易”,并不是不可能。因此既倡當下即是,又對機施設,方便接引眾人。這是可取的。
         ?。ㄊ模毸慕B巖重明心
          寶塔紹巖禪師(899-971),雍州劉氏子,吳越王命師開法,署了空大智常照禪師,常欲舍身弘法,每謀自焚,不許;投水又得救,不死。上堂:“山僧素寡知見,本期閑放,念經待死,豈謂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諸方宿德,施張法筵。然大王致請,也只圖諸仁者明心,此外別無道理。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凝然杜默時,參尋知識時,道畔商略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如上所解,盡為魔魅所攝,豈曰明心?更有一類人,離身中妄想外,別認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虛,謂是本來真心,斯亦外道所計,非明心也。諸仁者要會么?心無是者,亦無不是者,汝擬執認,其可得乎?”開寶四年(971)七月示病,謂門弟子曰:“諸行無常,即常住相?!毖杂欟术枚拧?BR>  紹巖對明心有深刻的論述,明心即心中不存妄想,亦不執偏十方世界為平等真心。心無是、無不是,不可執著,即謂明心。
          (十五)策真“覺知只一度”
          歸宗策真禪師(905-979),曹州魏氏子也。初名慧真,謁法眼,言下悟入。住后,上堂:“諸上座,見聞覺知,只可一度,只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么。與諸上座說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僧問:“承教有言,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塵剎則不問,如何是報佛恩?”師曰:“汝若是,則報佛恩。”
          策真之“見聞覺知,只可一度”,也許即靈云志勤禪師“一見桃花悟道”之旨吧!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批評釋氏“見聞覺知只可一度”是認識一次完成論。然而,策真“會了”是“見聞覺知,”是說頓悟是一剎那間的事,但并不排斥平時通過多次是聞覺知而漸修,并沒有把頓悟與漸修對立起來。
        上一篇:五家語錄(法眼宗)
        下一篇:法眼宗禪詩與大乘佛典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国产精品20p|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亚洲人jizz| eeuss影院130020部|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日本理论片2828理论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啊灬啊灬啊灬快好深用力免费| 中文字幕网在线|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直播| 在公车上忘穿内裤嗯啊色h文|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七仙女欲春3一级裸片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日本理论午夜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又黄又爽无遮挡不要vip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福利视频导航网|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男人天堂|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日韩欧美在线不卡| 国产日产精品_国产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在线精品免费播放6|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免费看黄a级毛片| 91欧美在线视频|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