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寺神伽藍
伽藍是“僧伽藍”的略稱,梵文SaAghirima的音譯,亦譯作“僧伽羅摩”,意思是“眾園”,也就是“僧園”、“僧院”。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轉而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內的寺院的總稱;《十誦律》卷五十六:“地法者,佛聽(允許)受地,為僧伽藍故,聽僧起坊舍故。”
舍衛城的須達多,人稱給孤獨長者,他為了請釋迦牟尼到舍衛城說法教化,同佛的弟子舍利弗一同為釋迦牟尼選擇居住的地方。他們選定舍衛國太子祗陀的花園,祗陀索要高價,給孤獨長者如數拿出;這種誠意感動了祗陀,二人決定共同請佛來住。這座園林便稱“勝林給孤獨園”,又稱“祗園精舍”,這是佛教最早的寺院。后來,佛教寺院有伽藍殿,殿中供奉的波斯匿王就是舍衛國的國王,左側供“奉的就是祗陀太子,右邊供奉給孤獨長者,以表示對他們護持佛教的功德的感激和崇敬。伽藍殿廣般位于大殿東邊,屬配殿。
伽藍殿和伽藍三尊在佛寺中出現后,伽藍神的產生就事屬必然了。伽藍神的隊伍據《七佛教》、《釋氏要覽》等書記載,護寺伽藍神有十八位: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嘆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后來,佛教在中國的流傳中,伽藍神的隊伍不斷擴大,新被民間收編進伽藍神隊伍的有明代書法家祝允明;宋代文學家蘇東坡;還有慧感夫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關羽。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縣人,是三國時蜀漢大將,因其赤膽忠心,義薄云天,深得民間崇信,在廣大鄉村往往都設有關帝廟。佛、道兩教都將他收入自己的神仙隊伍,道教將他封為“關圣帝君”,宋徽宗祟寧元年(1102年)追封“忠惠公”;宣和五年(1123年)、封”義勇武安王”;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
在佛教中,關羽的加盟還有一段傳說。據《佛祖統記》卷六載,隋朝開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天臺宗創始人智額來到荊州,想在當陽玉泉山創立精舍;跌坐中遇無數鬼神干擾,智凱不為所動,后來云散月朗,天氣清肅,有二人來向智凱致敬,二人威儀如帝王,長者美髯豐厚,少者冠帽秀發,自稱是關羽、關平父子,死后主此山,因慕大師法力廣大,定力深厚;愿以此山舍給大師作道場,并且永遠護衛佛法。智凱同意,遂在寺院建成后為關羽授五戒。關羽就這樣被法力無邊的佛教收編成護寺隊伍中的一名神祗了。
伽藍神的地位比四大天王、哼哈二將、韋陀等護法神的地位稍低,主要是守護寺院。關羽被列入伽藍神隊伍后,寺院中塑有關羽像供奉,在杭州靈隱寺十八伽藍神旁就另塑有關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