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學(xué)習(xí)園地>>佛學(xué)知識>>初機學(xué)佛決疑04
初機學(xué)佛決疑04
2007年07月02日09:57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1514 字體: 繁體

初機學(xué)佛決疑04
 
 
 
知義法師著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是不是可能?
 
 
 
能是絕對可能,不過要看家是怎么出法才能決定。我們看釋迦佛出家,不僅恩及九族,而且德被十方!其他的地方不說,就以我們中國來講,古今聞法得度的,真是難以計算,這個道理,空口講白話,是難以令人相信?,F(xiàn)在以世間法來說,假如你能顯貴一時,富有四海,你的親友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一定會因此而改觀。同樣的你出家修道,既然有了重大的成就,當(dāng)然可藉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因緣,使他們見賢思齊,而止惡行善,這樣不僅現(xiàn)生吉祥如意,將來往生天界,絕對沒有問題。倘能回向西方,更能永享安樂,壽命無窮!對于已經(jīng)亡故的祖先,只要能依教修行,亦可得度。地藏經(jīng)業(yè)感品,清凈蓮華目如來說:‘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fā)大誓愿,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后,當(dāng)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后成佛果,廣度人天,數(shù)如恒河沙。’由此可以看出修行的好處。
 
 
 
所謂出家,就是修行的意思,并不一定要做和尚。有位居士,叫施文涂,以前受騙信一貫道,后來棄邪皈佛,因為他虔誠精進,不但學(xué)業(yè)大有進步,而且家庭也非常和樂,事事如意,現(xiàn)就讀空軍機校,仍不忘修持。他的祖母以下七八人,都因他的關(guān)系而皈依三寶,用功修持。還有彰化的施錫金,自皈依后,不但自己精進,且能勸導(dǎo)他人,他的母親和姐姐,現(xiàn)在也很用功。這都是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的例證。
 
 
 
出家修行,何必要離塵絕俗,是不是消極?
 
 
 
出家的目的,是以自利為方便,利他為究竟。但想利他,必先自利,為了自利,就要依教修行,要修行又不得不講究方法。而出家人都是從社會各階層走出來的,對塵俗的種種習(xí)氣,也不外行,現(xiàn)在為了修行,對財、色、名、食、睡的追求,像緊急剎車似的一刀兩斷,很不容易,因此就要像孔子說的‘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找個僻靜的地方,‘不見棺材不流淚’,才能專心研究佛法,藉以了解宇宙人生真理,修習(xí)離苦得樂的方法,等到自利功德圓滿,然后才能和光同塵,負(fù)起他的責(zé)任。
 
 
 
老子說:‘今盆水在庭,若澄之經(jīng)日,始見眉睫,濁之不過一撓,即不見方圓矣!’我們的思想,也像一盆混濁的水,很不容易使它澄清,為了避免一撓之害,所以要離塵絕俗,以便收到修行真實效果。這樣就不難看出我們這種作法,是修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至于是不是消極?要看從那方面講,因為我們對增加生死的活計——貪、嗔、癡,是消極的,對了脫生死的方法——戒、定、慧,是積極的。假若你認(rèn)為我說的對,希望你也消極其所當(dāng)消,積極其所當(dāng)積,則前途有厚望焉!
 
 
 
學(xué)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業(yè)?若能,怎么出家人也會有死于非命的?若不能,又何必修?
 
 
 
學(xué)佛修行,能不能消業(yè)的關(guān)鍵,不在能消與否,要問學(xué)了沒有?修了沒有?如果真的學(xué)到行到,絕對能消。經(jīng)云:‘念佛一聲,能消八萬大劫生死重罪!’佛不妄語,由此證明確實能消。
 
 
 
假若有這樣的一位病人,檢查結(jié)果是胃穿孔(宿世惡業(yè)),經(jīng)過手術(shù)治療后,已經(jīng)脫離危險。大夫告訴他不要吃的東西他吃了,護士勸他不要做的事又做了(不如法和犯戒),因此病情惡化,一命嗚呼(死于非命),這是病人不與醫(yī)護合作而引起的意外,并不是醫(yī)療技術(shù)問題。學(xué)佛修行和這道理相同。也就是說,學(xué)了要修,修也要如法,才見功效。
 
 
 
修行人也會死,是必然的,而死于非命則是偶然的。這種意外事件形成的因素很多,我以為宿世業(yè)力是主要原因。好比說,以前我開出一張十萬元的支票(宿業(yè)),以后天天都有存入(修行),因為數(shù)量太少,到時候不夠,因此還是要負(fù)違反票據(jù)法的責(zé)任。即是說,他雖然天天在修行,怎奈宿世業(yè)力太強而早熟,所以遭此不幸?,F(xiàn)在我們修行的目的,一方面凍結(jié)宿世惡因,不讓它有繼續(xù)發(fā)展的機會,另一方面要使今后不再造新的惡業(yè),并且使過去的善因,和現(xiàn)在的善緣加速成長。這是避免意外事件發(fā)生最好的辦法,如見他死于非命,而對修行發(fā)生懷疑,我認(rèn)為是不合理的,因為生死是一切眾生必經(jīng)的過程,如果有人說,既然不免一死,我們又何必為衣食而奔走,干脆餓死算了,你看行不行?假使不生活不行,不修行也不行。其實別人修不修,與我毫無關(guān)系,一般人都說同行是冤家,但站在佛教的立場,剛好相反,不僅希望人人修行,更希望個個成佛,這一點也是佛教和他教最大不同的地方。
 
 
 
什么時間出家最好?在家和出家修行有無分別?
 
 
 
出家與否,完全要看各人的因緣,不能肯定的說什么時間好,什么時間不好,只要道心堅固,因緣成熟,什么時間都好。
 
 
 
一般人的習(xí)慣,把出家分為童年、中年和老年三個時期?,F(xiàn)在客觀的分別說明一下:童年出家,俗習(xí)未染,學(xué)佛易成,可說是最大的優(yōu)點,如果要找缺點,那就是見識不廣,缺乏處理事務(wù)的經(jīng)驗。若事修行來說,還是大優(yōu)點。中年出家的,對世間的五花八門都很熟悉,狂心一息,易于看破,至于能不能放下,那又是另一個問題。談到劣點,除了諸根較鈍以外,所知障也比較重,不易收到教化的效果。但古今來有成就的亦大有人在。老年人出家的優(yōu)點,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自然情況威脅之下,妄想比較少,倘能一門深入,容易成功。談到缺點,那就是諸根暗鈍,且不能擔(dān)任利他工作。其實那也不能算劣點,假使大家都能自利,就用不著利他。
 
 
 
嚴(yán)格的說起來,修行還是越早越好,早日修行,就會少造些惡業(yè),少生些煩惱。如說現(xiàn)在忙,沒有時間修,老了加倍精進,不就行了!當(dāng)然只要能老,老了能修,還是比不修的好。不過到了‘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的時候修,比現(xiàn)在‘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所修的功德,大有區(qū)別,因為修就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好比有人說:‘某某人自從眼睛瞎了以后就變成了好人,你看現(xiàn)在和任何人都處得很好?!襁@種贊美是沒有價值的。
 
 
 
學(xué)佛重在信、解、行、證,不分僧、俗、貴、*,時間也不是主要的問題。至于在家與出家修行,有無分別,以修凈土來說是沒有優(yōu)劣的。因為阿彌陀佛的政策是大慈大悲,怨親平等,只要修行的功夫到家,檢驗合格(一心不亂),絕對不留難,那像一般人找工作,要驗證件,查資料,送紅包,賣人情!那里沒有這一套,盡管放心好了??赡苣阏J(rèn)為戒牒很重要,其實那只是一張受戒的證明書,并不是西方的入境證。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資糧(信、愿、行)具足,沒有也沒有關(guān)系,否則給你一百張也去不了。
 
 
 
我參加兩次佛學(xué)講座,主講說‘金剛經(jīng)和心經(jīng)沒有研究價值,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說,好像兩盆水倒來倒去。’這種說法,我認(rèn)為很不妥當(dāng),請問法師有何感想?
 
 
 
我的感想是你聽錯了,不然,他既設(shè)講座,對佛法多少總會有點認(rèn)識,何致外行到這地步?如真是這么說的,我肯定的說,他是外道或是佛法販子。否則,怎會在大庭廣眾之中,公開的毀謗三寶?他所犯的錯誤,一般人的看法,認(rèn)為像放牛的小孩子罵孔子樣的,沒有什么了不得,其實這是因果的高利貸。
 
 
 
我們要認(rèn)清釋迦佛入世度生的目的,無非是要使一切眾生清凈六根,而后同登彼岸。因機有鈍利,教分漸頓,反覆申述,出自婆心。由于眾生不識緣生性空之理,以致起惑造業(yè),枉受輪回,所以才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妙義,以治其好執(zhí)之痼疾。所謂‘色’,是萬有的現(xiàn)象,‘空’,是萬有的本體。而‘異’是不同;‘不異’是相同的意思。一般人對空、有的看法是執(zhí)有忘空,住空想有,佛的看法是非有非空,亦空亦有,因為空不自空,待緣而空,有非自有,隨緣而有。所以列子說:‘萬物皆出于機(空)而入于機。’如明此義,對空有就不會曲解了。
 
 
 
從空至有,或從有至空,依我們的看法,是有距離的,若以佛眼觀之,剛好相反,為了使眾生縮短這段距離,所以又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種濃縮性的中道義理,是挽救眾生徘徊于空有之間最好的方法。當(dāng)然般若經(jīng)是佛對‘中人以上的’菩薩行者所說的究竟法,‘中人以下’的末世眾生,五欲重重,那能得解?今遭此謗,不足為奇。如說‘金剛經(jīng)’和‘心經(jīng)’不值得研究,難道古今的高僧大德的智慧不如他?連是豈有此理!
 
 
 
他若是真的不懂佛法而造了口業(yè),罪過還算小一點,萬一是為了‘宜其室家,樂爾妻孥’蓄意毀謗,而抬高他的身價,搞他的‘錢不異命,命不異錢,錢即是命,命即是錢’的‘薪金’,那罪過可就大了!談到感想,除了可憐他以外,還有什么可感的?
 
 
 
念名利叫做妄念,念佛何以不叫妄?想財物叫貪,想西方何以不叫貪?
 
 
 
念名利而求之不得,往往會起邪念,產(chǎn)生造諸惡業(yè)的副作用。賣官鬻爵,搶劫走私等等,都是念名利所帶來的后果。
 
 
 
一個神經(jīng)正常,體格健壯的人,如要使他思想靜止下來,是很不可能的事,因此就用佛念來代替妄念。好比關(guān)在籠子里的猴子,總是跳個不停,假若給他一點食物,就會停止一下。我們的思想像猴子一樣的好動,且比它更難管理,因為飽暖了思淫欲,饑寒了就起盜心,所以也要給它一點精神食糧,來制止它的妄動。這種精神食糧,不是‘西廂記’,也不是‘封神榜’,而是念佛法門,這是對治妄念最有效的方法。
 
 
 
我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絕不準(zhǔn)許小孩子玩刀,但是他們的手上現(xiàn)在都拿著一把鋒利的刀,你怎么辦?我的意見是不能打,盡快地拿玩具或糖果來交換,才能避免危險。我們的妄念好比是刀,你反對念佛,等于贊成小孩子玩刀,你忍心這樣做嗎?
 
 
 
念有妄念和正念之別,妄念,念念增加生死;正念,念念了脫生死。念佛目的,是止息妄念,正和用肥皂洗手,旨在去污的道理一樣,因此不能說它是妄。后問與前答之理相同,舉一反三,恕不另贅。
 
 
 
我的女婿為爭財產(chǎn),兄弟打架,幾乎鬧出人命怎么辦?
 
 
 
我總想不通,許多人為什么把財物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兄弟打架且不說,更有殺死父母的,真不知要怎樣說才好!他們有財產(chǎn)可分,還要計較多少,如果沒有可分的,難道就不能活下去?其實錢財是身外之物,祖業(yè)對一個人的生存毫無影響。我沒分享祖業(yè),不是也和一般人同樣的過活?
 
 
 
以前我住在新竹,弟弟住湖口,有段很長的時間,每個星期來看我,走的時候,多少總要給他一點零用錢,后來他去金門。至四十九年底,我已積存了兩萬元,準(zhǔn)備他成家,不幸的是他因公死于車禍,再也沒有給他錢用的機會了!以后每當(dāng)有錢時,就想起他不來拿錢而流淚!可惜一般人都不知道失去父母兄弟姐妹的人是多么的痛苦。
 
 
 
語云:‘同船共渡,前世修來?!F(xiàn)在幸為六親眷屬,來生又不知是什么關(guān)系,希望大家珍惜這一剎那的聚會,彼此互愛互敬,不要為了點瑣碎事故而生仇結(jié)怨。我們都看過戲劇,你看有沒有為個人恩怨在前臺打架的?其實不管是家庭也好,國家也好,乃至世界宇宙,如劇場一樣,是非人我,轉(zhuǎn)眼成空。可惜他們看不透,因此造成許多惡業(yè),演出許多悲??!
 
 
 
地藏經(jīng)業(yè)感品說:‘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困苦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口惡者,說眷屬斗爭報;若遇網(wǎng)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畋獵漁捕者,說驚狂喪命報?!瘡倪@段經(jīng)文看來,我們所遭受的骨肉分離和眷屬不和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現(xiàn)在再不修,將來更痛苦!希望把我這點意思,轉(zhuǎn)告他們,只要能從此息爭,敦倫盡分,永以為好,他們過去一切惡行,我定在佛前代求懺悔,而使他們?nèi)龢I(yè)清凈,福壽綿長。假使他們愿意持齋念佛,必能使子孫吉慶,福增無量!
 
 
 
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心?我們修的是那個心?
 
 
 
真心是宇宙的本體,因為無相,則不生滅,故稱真。妄心是萬有的能源,能生諸法,因有生滅,故稱妄。這樣說,可能你還是不了解。我再補充說明一下:錢好比是真心,如果不用,永遠(yuǎn)還是錢。假使你想開服裝店,就會變成服裝?;騿?,剛才不是說真心無相嗎?用錢比真心,現(xiàn)在錢變成服裝,是不是真心也變成了妄心?這一點要特別注意,錢雖然變成服裝,但服裝仍然含有錢的價值,錢相雖滅,錢性仍在,把衣服賣了,不是又變成錢了嗎?
 
 
 
錢是隨著人們的思想而變現(xiàn)的,眾生也是跟著無明而起惑造業(yè)所成的,相是變了,但佛性未變,只要能依教修行,去一切惡,行一切善,還是可以成佛的?,F(xiàn)在我們修,就是修這個念念生滅攀緣執(zhí)著的妄心,此心滅跡,生死自了。
 
 
 
也許你說,妄心雖然造業(yè),不見得都是惡業(yè)。對!但也不見得都是善的。假使把惡業(yè)當(dāng)作污垢,那么善業(yè)就是肥皂,而肥皂確有去污的功能,如果污垢既除,肥皂若不洗掉,還是不干凈,為了求得真正的干凈,還要把水擦干,擦水的布也要放下。所以六祖教道明要‘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這個道理。所謂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可執(zhí)善,亦不可執(zhí)惡的意思。假使功夫能做到這一步,什么問題都得到解決。
 
 
 
我與外子不和,除了死可能無法挽救!
 
 
 
諸法因緣生,夫妻也是緣生的一種假相,好像演戲一樣,轉(zhuǎn)眼就各自東西,斤斤計較干什么?
 
 
 
你們當(dāng)時是怎么結(jié)婚的?這樣多的男人,又是怎么選到他?客云:‘在婚前他對我確實很好,同時他說有一家百貨公司,還有鐵工廠,看他樣子也不土,就信以為真。后來才知道:所謂百貨公司,是他姑媽開的小百貨店;他自己只有個小門面的鐵匠店,請一個工人,就自稱經(jīng)理,真是個大騙子!’
 
 
 
這樣說來,你說受騙,卻是‘叫化子(討飯的)賣米,自討的。’因為你好貪,以致受騙,因受騙而不和,就嗔恨,由不和而想死,是愚癡。我告訴你:‘死,并不能解決人生的痛苦,好像搬家一樣,你在這里窮,搬到南部去更窮,因為增加了搬家費的負(fù)擔(dān)。若明此理,你就不想死了?!?/DIV>
 
 
 
我認(rèn)為一般不如意的夫妻,好比是犯人,應(yīng)該安心受刑,悔過自新,將來還有減刑和赦免的機會,如果越獄逃亡(離婚、自殺),反而更糟!希望不要想入非非,你認(rèn)為既知今日,他可能也悔不當(dāng)初。挽救的辦法,是互相忍讓,共同努力,只要能合作,生活沒有問題,情緒自然就安定了。雙方倘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會和好如初。以后每天念念觀音菩薩,既能消災(zāi)解厄,又可緩和情緒,但愿誠心誠意地念,定能如意吉祥,幸福無量。
 
 
 
我覺得佛法最好,怎么還有人不信?
 
 
 
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相貌、思想及嗜好等,都不能完全相同,何況全人類有許多父母,他們的思想當(dāng)然是千差萬別,各有千秋,不然,工友誰干?汽車誰開?
 
 
 
宗教信仰,是每個人思想人格的崇高表現(xiàn),學(xué)問在其次,貴*又次之。而六道眾生,由于業(yè)力關(guān)系,死此生彼,非常復(fù)雜,好像走馬燈樣的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所以思想的智慧,相貌的好丑,以及榮辱禍福等,常各有不同,所信仰的宗教亦因此隨著各人的業(yè)力而變異,故難以求其完全相同的。
 
 
 
你知道佛法好,那是你的善根深厚,和家庭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研究,才發(fā)現(xiàn)了這座無盡寶藏!但有些人,沉溺于酒色之內(nèi),徘徊于名利之間,加上邪說的麻醉,對佛法不但不信奉贊嘆,反譏之為迷信,謗之以消極。所謂‘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秉性如斯,我們也不能怪他,若是一聞即悟,佛就不會說:‘其性剛強,難調(diào)難伏’呀!
 
 
 
語云:‘牛不喝水,按不低頭’,對不學(xué)佛法的人,不必勉強他,最好是以行為代替言說,也不可視若敝屣,棄之不顧。老子說:‘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只要種下了菩提種子,因緣成熟,還是會開花結(jié)果的。
 
 
 
上次來的周先生,別人拉他信教不去,他想皈依未允,何故?
 
 
 
我們認(rèn)識不久,彼此都不了解,我不知他為何要皈依,他也不知皈依有什么好處。信仰宗教,比選擇職業(yè)還重要,必須有正確的認(rèn)識。如果是隨聲附和,那是盲從,談不上是信仰。
 
 
 
以前我認(rèn)識一個人,因為品德很差,不愿招呼他,但和尚很難做,不管什么人來,總想結(jié)點法緣。有一天他說:‘法師!我很敬佩你這種吃苦的精神,所以我和鄰居說,這位師父很好,你們可以去拜拜?!衣犃艘院?,心里很難過。為什么?他說的是實事,并沒有不妥當(dāng)?shù)牡胤?。要知道壞人說我好,比好人說我壞更糟,你想想,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去宣傳佛教,能說不是幫倒忙?以鮮大王的醬油來說,若是畫個骨瘦如材的人像作商標(biāo),你看所收到的是什么效果?
 
 
 
有的人認(rèn)為皈依的越多越好,我以為要質(zhì)量并重才對。因為他們活動范圍大,影響力強,萬一言行不檢,會使別人遷怒佛教,這樣‘龜玉毀于櫝中’,你說是誰的過錯?我們弘法利生,在理論上固然要做到怨親平等,在事實上應(yīng)注意遠(yuǎn)避譏嫌。法華經(jīng)安樂行品說:‘不親近栴陀羅(屠夫)......諸惡律儀’,根據(jù)這個道理,我就采取彈性任用,因為我沒有護教的能力,凡事盡可能做到不要給佛教添麻煩,這是我的用心,‘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那就算了。
 
 
 
‘白馬非馬,名形離也,孤犢未嘗有母,非孤犢也?!凑埨[之。
 
 
 
說起這個問題,卻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在就讀小學(xué)五年級時,有一天曾聽到家父和他的朋友們討論過。四十九年在嘉義逛書店,買了一本列子注釋,在沖虛至德真經(jīng)第四卷,才正式看見白馬非馬等句,瞑目回思,仿佛還看見他們當(dāng)年把酒論詩的情景,儼然未散。張湛對‘孤犢未嘗有母,非孤犢也’,只說‘此語不可解,近于鄙。’所以我就因此而泄氣,但總覺得可以解,后來于靜坐中,忽緣及此語而有省。
 
 
 
請先聽我介紹一段‘相聲’然后再說。有一主婦,叫她的小孩把線拿來,小孩一見好多線(馬)在一起,不知拿那一種線才對,于是就問什么線?她說:‘藍(lán)棉線’(白馬)。我們知道,線有絲棉之分,色有藍(lán)白之別,既然要藍(lán)棉線,那么其他的線可以不必拿去。線乃諸線的總稱,藍(lán)棉線乃屬諸線之個體,所謂藍(lán)棉線是由分別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取舍也是由分別所決定的行為。宇宙萬有以及人我是非,都是由分別而產(chǎn)生各種現(xiàn)象。公孫龍子因疾名實之散亂,而假物取譬,藉白馬之辯名于時。列子之學(xué)宗于老,亦尚無為,故和之。
 
 
 
所謂白馬之馬,是指某一匹或某一群馬而言的,而藍(lán)棉線的地位一樣,如果光說馬,那就包括了白馬、黃馬、公馬、母馬,乃至海馬。而白馬之馬,因形(色)名(馬)有異,故曰‘白馬非馬’。也就是說,白馬者非諸馬也,并不是說白馬不是馬,是為白馬非馬的真義。
 
 
 
至于孤犢未嘗有母,首先要了解孤與犢的意義。所謂‘孤’,就是單獨的意思,‘犢’,即是小牛。我們都知道牛也是屬于胎生動物的一種,小牛必須藉公牛和母牛的因緣才能產(chǎn)生,這是必然的道理。但有母牛不見得會有小牛,既有小牛,就一定有公牛和母牛,不然小牛從何而來?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因此證明小牛確實是有牛父牛母的。而未嘗有母的原因,可能是小牛出生不久,母牛即告死亡,或是被主人賣給別人飼養(yǎng),而未嘗能夠生活在一起,所以說‘未嘗有母’。
 
 
 
宇宙間所有的動物,可能除了人以外,其他的配偶,都沒有完成明媒正娶的法律手續(xù),同時孟子又說過‘幼而無父曰孤’,這樣就產(chǎn)生孤犢的名詞。其實小牛是有牛父的,因缺乏證據(jù),所以說‘非孤犢也’。
 
 
 
‘白馬非馬’,依佛理解,‘白馬’是‘相’,‘馬’是‘性’,性為相之體,相乃性之用,故曰‘白馬非馬’。但‘孤犢未嘗有母’,若以孤犢喻為眾生,則母即謂之佛。眾生雖迷真逐妄而為眾生,但佛性仍在,故曰‘未嘗有母’。倘能止一切惡,行一切善,到了惡盡善滿,福慧具足時,那就不是眾生,是為‘非孤犢也’。
 
 
 
以上所釋,尊意以為然否?你若喜讀此類文字,除了要多讀儒書,對普通常識也要留意?!釉粚W(xué)而’固稱學(xué)問,但童謠諺語也是文章。只要其心正,則詩無邪。關(guān)于佛法最好是能懂一點,對求解確有不可思議的幫助。最后補充說明一點,我希望你研究佛法目的是求知,而不是想拉你來做和尚。
 
 
 
家母久疾不起,弟子因家累,難免有失敬之處,乞示補救之道。
 
 
 
佛說:‘看病福田,第一福田?!钐镁貌〔黄?,正是你盡責(zé)培福的好機會,幸勿錯過。曾子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潞笞坊诒瘋?,實不及身前兌現(xiàn)的好。
 
 
 
孝親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個‘敬’字,所以孔子說:‘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但諸供養(yǎng)中,求其無愧于心就可以,也不必打腫臉充胖子。且視親恙作示疾想,功德無量;如作冤家債主想,罪不可逭!就算是討債罷,也應(yīng)盡力還清,方無后患。利用機緣,勸親念佛,發(fā)愿往生,極其重要。說明久疾原因,乃宿世惡業(yè)之所致,倘能志心念佛,痊愈有期,萬一報盡命終,亦可往生極樂,永脫輪回。
 
 
 
讀來信,察知居士既賢且孝,殊堪敬佩!暇時代親念佛,回向西方;行有余力,可買物放生,以助正行,此所謂補救之道,勉之!
 
 
 
學(xué)佛的人可不可以看電視?
 
 
 
世出世法,好像麥子和面粉的關(guān)系,本來是一個東西,由于妄心分別,便產(chǎn)生了面粉和許多其他的名稱。
 
 
 
其實電視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如果說有,那是由于我們不善用心所致,還是以麥子來說,雖然含有面粉的成分,如不磨它,怎會成為面粉?也就是說不管它演些什么,只要不錯用心,也許沒有多大關(guān)系。話雖如此,但要做到不動心,當(dāng)然很不容易,為了防患于未然,還是少看較好。
 
 
 
漢書云:‘纖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憂;闡諧嫚易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奮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正誠之音作,而民肅敬;買裕和順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亂!’因此我要向電視、廣播、新聞界諸君誠懇的要求,千萬要尊重職業(yè)道德,不能過分渲染,而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安寧。更希望家長們管制節(jié)目收看時間,凡有危害青少年心理的東西,不要他們看,這樣對管教有很大的幫助。
 
 
 
學(xué)佛的人應(yīng)以修行為重,我們都是凡夫,對于不正當(dāng)?shù)膴蕵罚δ咳荆赡苡杏绊憽B犝f曾有人為了看‘保鑣’而不上殿,像這樣的妨礙修行,我以為還是不看為妙。
 
 
 
見蛇食蛙,即殺蛇而救之,救蛙是否有功?殺蛇是否無罪?
 
 
 
這個問題,只能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答之,堪稱盡美!否則,見仁見智,很難論定。不過我要請問的是,你為什么要殺蛇救蛙?如果認(rèn)為蛇有食蛙而兼毒人之虞,蛙有護稼之助,如此則殺之救之,合情合理。但蛙既有護稼之功,何故殺之為食?蛇食蛙見之即殺,何故人食蛙聞而贊善?同一食也,今譽之為救蛙,實則與蛇爭食。且今蛇之食蛙,猶昔蛙之食蟲,人因食蛙之過,故遭蛇毒耳。
 
 
 
今既以蛇之食蛙毒人之過而賜死,則牛馬雞犬何罪焉?牛馬有耕載駕馳之勞,雞犬有嘶晨守夜之益,既不爭城,且能盡職,何故殺而食之?魚鰲何罪焉?避禍于江河之內(nèi),求生于水土之間,未具害人之謀,更無爭食之過,網(wǎng)之何為?殺之何罪?或煎或炒,以充口腹,造惡業(yè)于今生,結(jié)禍胎于來世!或曰: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何罪之有?所謂萬物者,宇宙之萬有也,故人亦不得居于物外。萬物既用之于養(yǎng)人,則人亦當(dāng)以養(yǎng)萬物,虎狼之食人畜,若人之食牛羊,彼此互養(yǎng),天意如斯,何故以救蛙為功,殺蛇稱過?試觀今之車禍頻傳,戰(zhàn)爭無已,此皆殺生之過,互啖之仇之所招,倘不及時止之,則未來之禍殃,更有甚于今昔!
 
 
 
至于欲論功過,當(dāng)視其用心而定。所謂用心,即其目的何在?凡損他利己者,雖救生未必有功,若利他而損己者,縱殺生或當(dāng)無過。世人因惡鼠而畜貓,非憐貓之失所,故不為功,武王為吊民而伐罪,旨在除暴安良,焉能稱過?此所謂用心之道也。
 
 
 
時當(dāng)末法,業(yè)感堪虞,伏望大眾慈悲,共修佛事,倘能戒十惡于娑婆,必感千生于天界,若能念佛回向,求愿往生,如此,則六道自此而長辭,輪回亦從今而永脫,果能如是行去,眾生幸甚!諸佛欣然!
 
 
 
我在感化院住了很久,好苦啊!那里的負(fù)責(zé)人好像沒有—點慈悲心似的,原因何在?
 
 
 
所謂感化院,顧名思義,當(dāng)然不及在家里舒服。請問你為什么到那里去?
 
 
 
客:不是我要去,因為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和不良少年交上了朋友,終日在一起鬼混,就闖下了大禍,直到去年減刑回來。最近看見法師的大作,所以特地來請教。
 
 
 
僧:這樣說,他們并沒有錯,假若你沒有過錯,誰敢抓你?我們的政府,實行的是民主政治,一切都有合理的保障和充分自由。所謂自由,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須做到自他兩利,如果只知自利,而侵犯了別人的權(quán)益,那是自私,當(dāng)然要受法律的制裁,否則好人就不要活了。你也知道別人對你不好,就批評他們沒有慈悲心,難道你過去的所作所為是慈悲的?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有慈悲心的人,絕不侵犯他人的權(quán)益。我再問你,你住過醫(yī)院沒有?
 
 
 
客:我身體沒有病,所以沒有住。
 
 
 
僧:身體沒病,就不住醫(yī)院,那么言行有了病,當(dāng)然要住感化院。醫(yī)生待病人,用藥物苦其口,刀剪切其腹,旨在去病,而非仇怨。你因為有言行不軌之病,所以也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以后才能做好人,行好事;假若那里穿的是奇裝異服、吃的是海味山珍、住的是觀光飯店、坐的是迷你汽車,高起興來,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假如是那樣,誰都愿意接受感化了。你不檢討自己,反而怨嗔別人,是不對的。要知道,法律的手段雖然殘忍,但目的是仁慈的。當(dāng)時對你的惡行,如不及時制止和適當(dāng)?shù)母谢F(xiàn)在更不知又闖下多少大禍!減刑出獄,這是史無前例的德政,希望好自為之,檢討過去,策勵將來,方能對得起政府和自己的良心。
 
 
 
客:我從來就沒有聽過這些道理,今后我決心要做個好人,有機會要常來聽聽佛教的道理。
 
 
 
僧:只要愿意接受勸導(dǎo),當(dāng)然歡迎你來。
 
 
 
有好心人,在出車禍的地方,樹立南無阿彌陀佛的石碑,用以鎮(zhèn)壓,是否有效?
 
 
 
無論什么災(zāi)禍,都是由眾生的業(yè)力造成的。而業(yè)力是由貪嗔癡的妄念(思想)所產(chǎn)生的,當(dāng)妄想發(fā)展到極點時,理智就作不了主,因此就種下了禍根,造成禍?zhǔn)?。?dāng)知車禍?zhǔn)邱{駛與乘客的共業(yè)所感,由于各人業(yè)力不同,因此有死亡、殘廢、輕傷及毫發(fā)受損種種差別,這就叫做別業(yè)。
 
 
 
根據(jù)每次車禍的報導(dǎo),多半是由駕駛疏忽,或是機械失靈和天氣影響造成的。因此有善男信女在發(fā)生車禍的路旁立碑,目的是提高駕駛的警覺,使他的思想恢復(fù)正常,所諸‘胸中正,則眸子(眼睛)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眸子了焉,看的清楚,就不致出事了。乘客倘能時常念佛,亦能消災(zāi)解厄,轉(zhuǎn)危為安,這種不可思議的義理,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曾見有人在墻上寫著「謹(jǐn)防惡犬’幾字,其目的是使行人注意和預(yù)防,而收到不使惡犬傷人的效果。如明此理,有效與否,就知道了。
 
 
 
前些日子,報載某處車禍,把石碑撞毀,因此有人譏為迷信,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如果他能多讀點書,可能就不會藉機興謗的。
 
 
 
說念佛修行,就能所求如愿,有時我也念,怎么沒有效?
 
 
 
念佛修行,能使眾生所求如愿,這是實事,絕對不假,你念的無效,可能不常念,或者念的太少,誠心的程度不夠,更是無效的主因。如果‘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念幾句,效果自然不大。
 
 
 
談到如愿,也要看所求的情形而定。好比說,有人求了平安,就騎著車子,不守交通規(guī)則,在馬路上橫沖直闖,這樣子出了車禍,怎能怪佛不靈?自己長的像‘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又沒有學(xué)識能力,還想討個電影明星做老婆,這種愿怎么能如?求升官的目的,是想利用職權(quán)搞鈔票,如了愿豈不是害了他?求發(fā)財,是為了吃喝玩樂,這個愿還是不如的好,不然,會造下更多的惡業(yè),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對于所求而未能如愿的,時空也有關(guān)系,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课艺J(rèn)為凡事只要盡了自己的心力去做,利害得失最好不必計較,這是避免煩惱最有效的方法。
 
 
 
客:既然這樣,那又何必念,何必求?
 
 
 
僧:念佛功德,難以說盡,簡單的說,不僅現(xiàn)在能消災(zāi)解厄,增福延壽,將來又能了脫生死,得大自在。如因求之不得,而不念不求,實在可惜!要知道大慈大悲的佛菩薩,對于眾生的心愿須做到利害兼顧,可如則如。好比說,你有色盲而考不取駕照,這正是佛菩薩慈悲的加被,應(yīng)作報恩想才對。照我想,凡是所求未能如愿的,想必另有原因,但愿能繼續(xù)修行,雖然失之東隅,必能收之桑榆。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凡是未能如愿的事,以后都證明是對的。
 
 
 
客:我們所求的當(dāng)然是屬于個人或家庭方面的事。
 
 
 
僧:只要合理,都可以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yīng)心念,若有女人,設(shè)欲求男,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灰芤澜绦谐郑匀粫屑酉?,萬事如意,而且懂得緣生性空的道理以后,對于世事就不會妄求(物格),妄想少,神智清明,處事的思考力必定增強,也看得破,放得下(知至),對學(xué)佛就有興趣,信心也更堅定(意誠),又以成佛為期(心正),當(dāng)然殺盜淫妄種種惡業(yè),就不會做(身修),人人如此,家庭必定和樂(家齊),家家如此,社會自然安定(國治),國國如此,世界就和平了(天下平)!
 
 
 
念佛往生,到了那里還是聞法修行,老是那樣,會不會感到膩?
 
 
 
我根本沒有嘗過那種味道,不知道膩不膩。照我想是不會的。好比一個正常人,天天吃飯睡覺,睡覺吃飯,并不感到膩呀!像你每天上班下班,不但不膩,而且還很有勁,因為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維持全家人的生活,那么修行人是以成佛度生為目的,對于修行,自然更不會感到膩了。
 
 
 
以讀書來說,如想得到博士學(xué)位,對所修的課里,一定不會有膩的感覺,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追蜃又员蛔馂槿f世師表,是由‘學(xué)之不厭,誨人不倦’所得來的;宰予因為對讀書沒有興趣而晝寢,才留下‘朽木不可雕也’的趣話。
 
 
 
佛法是‘登高山復(fù)有高山,出瀛海更有瀛?!囊婚T高深的學(xué)問,對世間學(xué)問,以我們有限的生命來說,尚且研讀不完,何況佛法!
 
 
 
客:極樂世界的人民,壽命也是無量的長,天天修習(xí),總有一天會修完哪!
 
 
 
僧:你會下象棋不?別看棋子只有三十二粒,但奧妙卻也無窮。就以一位職業(yè)棋手來說,一生下到老,也不會有步步相同的棋式出現(xiàn),因為雙方的智力不同,所以就有差別。你以為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就代表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佛法,我認(rèn)為不正確。要知道釋迦佛所說的佛法,主要的是應(yīng)此方眾生的根機而說的,到了極樂世界,將會有更精深的佛法以供修習(xí)。我這樣說并不是說釋迦佛說的不是究竟法,以凈土分九品的義理來說,下品下生是方便究竟,論階位只相當(dāng)于四果羅漢,和圓教七信位的菩薩相等,但四果羅漢只斷三界內(nèi)的見思惑,初信只斷見惑,要到七信才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至十信后,破一分無明,證一品三德密藏(法性,實相),而入初住,稱為法身大士,經(jīng)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而入佛位。極樂世界之所以分九品的原因,也是為了應(yīng)機,而使其分?jǐn)喾肿C,等到諸惑全空,花開見佛,才是究竟的究竟!
 
 
 
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了脫生死的心太切,念了幾十年的佛,不但不膩,反而覺得念的不夠多。如能往生,在那種美妙的環(huán)境里修行,所謂樂以忘憂,更不會有膩的感覺。而往生唯一的條件是‘一心不亂’,不亂即是定,既然能定,時間觀念當(dāng)然就沒有了,因此就不會感到膩。所謂膩,是由分別心所產(chǎn)生的一種感覺,有這種觀念存在,可說是與極樂世界的距離,永遠(yuǎn)是十萬億佛土。你怕膩,我認(rèn)為是好現(xiàn)象,但愿依教行持,若能往生上品,就不會膩了。
 
 
 
我在歷史上看到有關(guān)宗教的評論,他說梁武帝本是南朝比較出色的君主,可惜因晚年迷信佛法,致有侯景之亂,是真的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有權(quán)編歷史,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別人那管得了。不過他說是也不行,我說非也不行,鹿馬人力可更,是非且待公論,后之善讀史者,必有感于斯言。
 
 
 
現(xiàn)在客觀的用佛法理論,來談?wù)勥@件事的道理好了。一個國家的興亡,是全國人民的共業(yè)所感。是故老子說:‘世治愚者不得獨亂,世亂賢者不能獨治?!驗樗涣私膺@些道理,故作此評。如說梁武帝因迷信佛法而失天下是對的,試問他得天下是迷信了什么法?我以為他若不是晚年信佛,恐怕早就垮了,如認(rèn)為我說的不對,那周之衰,秦之滅,應(yīng)該怪誰?去年有位老先生和我暢談往事,而涉及佛法,他說:‘古有某將,在兵臨城下時,還在屋里念金剛經(jīng),以致大局不可收拾!’這件事可*與否,姑且不談,其目的是為了詆毀佛教,顯其所尚。因此我笑著說你沒有誦金剛經(jīng),怎么弄成今天這種樣子?不談別的,連立錐之地也沒有!我天天念經(jīng),好壞總有容膝之處,弄得他沒有話說。我讀過歷史,但沒有研究,不過我認(rèn)為歷史是民族文化的結(jié)晶,也是國民生活道德的準(zhǔn)則,其作用不僅是贊譽賢良,用彰圣德,亦能貶誅不肖,以誡頑愚。因此我認(rèn)為善作史者,態(tài)度要客觀,事理要分明;是非要公允,評論要確切,不可雜有私人之偏見,更不能屬于權(quán)勢,而一字一珠的寫下,方能稱為歷史,否則就是小說了。
 
 
 
臨命終時,念佛可得往生否?若能,則平時即可為所欲為,作惡亦不足畏;若不能,豈不是騙人?
 
 
 
阿彌陀佛興建極樂世界的目的,就是為救度我們這般苦惱眾生,只要想去,正如佛愿。這就和負(fù)氣出走,流浪在外的小孩(眾生)一樣,父母(佛菩薩)千方百計地求之不得,一旦有信(念佛)說要回家,這是多么令人歡樂的事!所以說,只要在臨命終時,心誠愿切,一定得生。
 
 
 
不過我們修行首先要明因果、信輪回,如果平時不造惡因,自然不會招惡報,若是平時對殺盜淫妄,為所欲為,到了臨命終時,八苦交煎,就想藉念佛逃避因果,算盤打的是不錯,可是到那時是不是知道念佛,大成問題。如能志心稱念,當(dāng)然還有希望,萬一不知道念,那怎么辦?
 
 
 
記得有位老法師和我們在一起閑談:你們說某人不錯,某人如何,都不足為憑,但看將來誰有個好死,才見功過。時隔一年,他從樓上摔下,傷勢極重,我從外面回來,急忙跑到房間去看他,問明原因,馬上拿傷藥給他吃,并勸請念佛。他說:‘現(xiàn)在痛苦的像萬箭穿心,那能念佛??!’看樣子非常危險,所以又去請醫(yī)生,并且日夜守護。到了第三天,情況好轉(zhuǎn)了,他就和我說:‘以前我對生死,好像很有把握,經(jīng)過這次經(jīng)驗,才知道在極度痛苦時,正念是提不起來的,希望你在平時要好好用功,不然,生死是了不了的!’
 
 
 
他是童貞出家,俗習(xí)未染,而持戒亦甚嚴(yán)謹(jǐn),由于宿世業(yè)力,而招此災(zāi),在痛苦時尚且不能念佛,何況業(yè)重如山的凡夫、俗子,那更不用說了。我以為個人的言行,和釘釘子一樣,當(dāng)別人告訴你釘?shù)奈恢貌粚?造諸惡業(yè)),就該馬上停止,拔起來比較容易(念佛往生),如說我有拔釘(臨終念佛),打下去沒有關(guān)系(為所欲為),等到釘?shù)锰?惡業(yè)深重),雖有拔釘,恐怕也沒有辦法。倘明此理,則平時應(yīng)當(dāng)謹(jǐn)言慎行,趁早念佛,到時候才不致像‘下鍋螃蟹,手忙腳亂?!鴮ν羲鞇簶I(yè),更應(yīng)禮念求懺,方為上策,否則不要說佛騙人,而是你自己騙自己。
 
 
 
經(jīng)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倘平時不念,縱然在臨命終時,勉強念得一句二句,功效不會太大。所以希望在平時要能止惡行善,勇猛精進,這樣不但現(xiàn)在如意吉祥,將來往生西方,決無問題。
 
 
 
我父母的思想和我們有很大的距離,以致于有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怎么辦?
 
 
 
你的父母辛辛苦苦地送你讀書,目的是希望將來顯親揚名,光耀門楣,造福社會,利樂眾生,想不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不一致,聽他們的,不就一致了嗎?
 
 
 
當(dāng)然有些做父母的,因為生活環(huán)境所迫,少讀點書,以致思想和當(dāng)前社會環(huán)境,似乎有點脫節(jié),這是事實,另一方面,道德觀念比較濃厚的,比較守舊,也是構(gòu)成上下思想不調(diào)和的因素。無論為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做子女的,務(wù)須做到‘敬順’二字。從前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色難的‘色’字,就是態(tài)度和表情的意思,即是說,不管父母說的對不對,都要無條件的接受,這就叫做敬順。千萬不能表現(xiàn)出不高興,更不能反對,如真有不妥當(dāng)?shù)牡胤?,也要心平氣和的說明理由才對。大多數(shù)年輕人的思想是自私的,更以為自己會算點X加Y,認(rèn)識幾個洋文,以為了不起,稍不如意,就說父母是老頑固。要知道做父母的,是以全家人的福利為福利,而你只顧自己,當(dāng)然會有距離。當(dāng)然,有事弟子服其勞,是說家里的工作,有空也要盡力分擔(dān)一部分,不能貪玩和偷懶。有酒食先生饌中的酒食,倒不一定是指酒肉,凡是好吃的東西,都可叫做酒食,所謂先生饌,要讓長輩們多吃一點,(先生不一定是專指老師)。因為父母物質(zhì)享受的時間比你們少,讓他們多吃點,也算是盡孝。以經(jīng)濟眼光來說,你也不吃虧,你能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才會孝順?biāo)麄兊母改浮?/DIV>
 
 
 
書應(yīng)該是為學(xué)習(xí)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而讀的,并不光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如果不孝順父母的人,保證也升不了官,發(fā)不了財。讀書再多,也不過是個書架子而已,有什么用!
 
 
 
以世間法來說,孝順父母只是講究口體之養(yǎng),佛法的孝順父母除了菽水承歡,養(yǎng)生送死之外,還要使父母能了脫生死。請看‘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和‘地藏經(jīng)’,完全是講孝親之道。所以有人批評佛教消極無性,真是天大的冤枉!有空不妨把這兩部經(jīng)看看,就不會這樣任性了?,F(xiàn)在你感覺你的父母好像不夠資格做父母似的,但愿你將來是模范,不過我耽心你這樣下去,定會一代不如一代!
 
 
 
客:聽了師父的教訓(xùn),我一定改過,想起來我實在是自私。
 
 
 
僧:你能改過,歡喜無量,既然要改就要從心地上著手。關(guān)尹子說:‘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圣人渾之。’所謂渾之,依佛法說,就是不要把我看得太重,須知六親眷屬,皆由宿世業(yè)力因緣而成,務(wù)須敦倫盡分,各盡其責(zé),如有不如意的地方,要忍讓,絕不可存有絲毫敵意。就一般的事情來說,別人幫助了你,你也要報答人家,何況父母有養(yǎng)育之恩,更要盡力報答才對,不然,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從這兩年的觀察,你的本質(zhì)并不壞,‘愛之深,責(zé)之切’,我才力加勸誡,希望你了解,教人為善去惡是我們的責(zé)任,好自為之。
 
 
 
客:我決定改過,絕不辜負(fù)師父的期望!
 
 
 
我任公職,自問工作技術(shù)和效率不比別人差,但升遷不及別人順利,原因在那里?
 
 
 
我不是常說,人生的功名利祿等,都是由過去生中善惡思想言行的反應(yīng)嗎?
 
 
 
僧:你一年收多少稻和葡萄?
 
 
 
客:都沒有種。
 
 
 
僧:因為沒有種,所以沒有收成;那么你過去沒有種善因,現(xiàn)在當(dāng)然就沒有善果。固然王充說:‘處尊居顯未必賢,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钪嫒f物,都各有各的生存能力,別人比你順利,一定有原因。烏龜可說是最無能的動物,不僅行動緩慢,也不會打架,發(fā)現(xiàn)敵情,就把首尾和腳縮到殼里,這樣,它就能活下去。最奇怪的是它喜歡吃燕子,還真能吃到,據(jù)說它想吃燕子時,故意浮在水上,燕子飛累了,以為龜背是石頭,就落下休息,結(jié)果被龜吃了。論能力龜不及燕,論事實,燕負(fù)于龜。想想這道理,也許就坦然了。以佛法來說,他過去培了很多的福,你只修了點慧,雖然他的能力不如你,但比你有福氣,所以你不如他。若以世法來說,也許他會‘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你不會這一套,既無出眾能力,卻有特殊個性,當(dāng)然就不如人家。但是曾子說:‘君子不安貴位,不懷厚祿,負(fù)耜而行道,凍餓以守仁。’我以為不管干那一行,應(yīng)盡力把分內(nèi)的工作做好,何必計較那些?人格修養(yǎng),最為重要,如果‘不義而富貴’,那是造業(yè),不是榮耀。
 
 
 
人生真正目的,應(yīng)以了解宇宙人生真理,求得生死的解脫最為重要,所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因此我認(rèn)為學(xué)佛修行,是人生一大樂事!至于功名富貴和物質(zhì)享受,都是生活上的裝飾品,不必過于認(rèn)真。韓非說:‘子胥善謀,而吳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魯囚之。豈三大夫不賢?乃三君不明也?!梢姂巡挪挥?,古亦有之。這是個人的別業(yè)所感,又何怨!
 
 
 
論處人的態(tài)度,對上要恭敬,只要站穩(wěn)自己的立場,不用奴顏婢膝,對下要謙和,雖然大權(quán)在握,切不可高高在上。遇著看不慣的事,要勉強的去看,因為你不是完人,對各種事物的看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就算你才能出眾,但獨木難支大廈。鋼筋水泥雖堅強,若無水和合團結(jié),也不能發(fā)揮其作用。如能做到‘大智若拙,大辯若訥’,必能否極泰來,轉(zhuǎn)憂為喜。
 
 
 
客:出家人真是太偉大了!就像汽車一樣,方便了別人,犧牲了自己。
 
 
 
僧:你太客氣了!弘法利生,是我們的責(zé)任,不能說是犧牲,如說我們是汽車,就要發(fā)揮貨暢其流的功能,而便民利國,若是載運歹徒,害莫大焉!也就是說,我們是以弘法利生為己任,如果仗佛威光,邪命自活(算命、捉妖、經(jīng)商看相、占卜吉兇)這樣不僅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依教奉行,護持正法,才是如來的子孫。
 
 
 
我的婆婆待我很刻簿,無論怎樣順從,總是不討好,師父有什么辦法使她對我好一點?
 
 
 
六親眷屬,都是由宿世業(yè)力所成,絕不是偶然的。地藏經(jīng)業(yè)感品說:‘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前后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韃現(xiàn)受報?!赡苓^去生中你虐待了她,現(xiàn)在就來受報,這是很可能的事。不管怎樣,你把做媳婦的責(zé)任盡到就行,何必計較那些?你只知道媳婦不好做,其實婆婆也很難當(dāng)。
 
 
 
每個人由于宿世業(yè)力、教育程度和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以做事的觀點就不一樣,有了歧見,就有是非,無論如何,你是媳婦,必須孝順公婆,勤勞家務(wù),敦親睦鄰,節(jié)儉樸實,相夫盡禮,教子有方,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說他人長短。萬一遇有不如意的地方,也不能拉長著面孔,‘猴子不吃人,樣子難看’,這樣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以上各點如能切實做到,不但現(xiàn)在是個好媳婦,將來也是個好婆婆。
 
 
 
古今婆媳處不好的多得很,原因就是自私。有的說我從前當(dāng)媳婦好苦?。‖F(xiàn)在對你們這樣寬厚,還不知足?像這種觀念,不合時宜。好比說,她過去燒柴火煮飯,現(xiàn)在用電鍋,不要媳婦上山砍柴,這是時代進步了,那里是寬厚?有的嗔恨心重,認(rèn)為以前受了多少苦,熬了幾十年,才上階有缺,當(dāng)了婆婆,如果不好好的威風(fēng)一下,太吃虧了。還有一種人,對自己的女兒好得很,有好吃的媳婦別想,有難做的女兒沒分。這也構(gòu)成婆媳不和的原因之一。假若她能這樣想,我的媳婦是別人的女兒,我的女兒是人家的媳婦,人家虐待她,我心里會難過,我虐待媳婦,別人也傷心。所以說,不管家庭環(huán)境好壞,待遇一定要平等,這樣彼此間的感情就融洽了。
 
 
 
現(xiàn)在有些年輕的媳婦也太不像話,因為有的在娘家懶慣了,好的不懂,壞的都會。出去打扮的像活妖精,回家就是夜*婆,也難怪婆婆生氣。要想婆媳處得好,雙方必須拿出愛心來,倘能相信因果,持齋念佛,保證會使家庭幸福,生活美滿。
 
 
 
佛教的理想,是希望大家都成佛,如果都是佛,有什么意思?
 
 
 
儒家的思想,最終目的是‘止于至善’,三民主義的最高理想是‘世界大同’?,F(xiàn)以所問的方法來請教你,如果真的能‘止于至善’和‘世界大同’了,是不是沒有意思?以你的職責(zé)來說,是負(fù)責(zé)學(xué)生的管教,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是好學(xué)生,事實不然,合乎標(biāo)準(zhǔn)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說大家都成了好學(xué)生,那就沒有事做,因此該管的不管;該教的不教是不是?
 
 
 
所謂止于至善,必有下善中善和上善之別。下善是上善的方便,上善是下善的究竟。下善是老吾老,幼吾幼,只知自利,而不利他。中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他兩利,推己及人。倘能‘愛屋及烏,民胞物與’才是上善。大同之治的社會局面,是充滿了仁愛的,沒有仇恨,自然就沒有戰(zhàn)爭,那時候不僅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且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巳艘率池S足,養(yǎng)生送死無憾,當(dāng)然就道不拾遺,夜不閉戶,那不是很好嗎?如說大家都成了佛,那有什么意思?等于是說‘止于至善’和‘世界大同’了以后,會造成警察失業(yè),法官改行的社會問題一樣的不智!
 
 
 
一般人是以認(rèn)識‘神’和‘物’的眼光,來認(rèn)識佛和佛土,當(dāng)然免不了會產(chǎn)生種種疑惑,現(xiàn)在用儒家的話加以補充說明,佛的人格是至善的至善,佛的國土是大同的大同。因為佛是惡盡善滿,福慧俱足,不生不滅,大慈大悲的圣人,故稱為至善的至善!佛的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所以說是大同的大同!
 
 
 
佛教的目的,積極的是凈化人心,建立人間凈土,如果人人都能依教行持,思想就不會貪嗔癡,行為那會殺盜淫妄,這樣不僅是家庭和樂,社會安定,國家自然富強了。所謂‘人成佛成’,只要人格圓滿無缺,又能立志學(xué)佛,大家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多么好呢!如說都成了佛有什么意思,等于是說都是好人有什么意思的道理一樣。作如是答,屬於戲論,究何所事,賢者決之。
 
 
 
這次做生意被一位老朋友騙了,現(xiàn)在生活成問題,怎么辦?
 
 
 
依世間法來說,是交友不慎之所致,依佛法的解釋,可能你前生騙了他,事已至此,煩惱也沒有用,只有逆來順受,重整旗鼓,才是辦法。以你的品德和能力來說,還是很有前途的,不要泄氣,錢是人賺來的,只要身心健康,我想很快就可以恢復(fù)過來。既然是老朋友,其中必有原因,不然,他怎不騙別人,你怎么愿意合伙?
 
 
 
現(xiàn)在的社會很復(fù)雜,真教人難以應(yīng)付,不但是朋友不可*,就是父子也不保險。雖然如此,好人總比壞人多,這就要看各人的因緣。交朋友最重要的條件是品德,所謂‘立賢無方’,不必分別是那里人,因為好人壞人,到處都有,不能說那里光出好人’那里光出壞人。我認(rèn)為把利害關(guān)系看淡些,所交的朋友比較可*,若以‘毋友不如己者’作標(biāo)準(zhǔn),那就不合潮流,假使每個人都這樣想,保證誰也找不到朋友了。
 
 
 
凡有詐騙、不道德行為的人,都是由不相信因果造成的,最后絕沒有好下場。這種例子很多,難以說盡。我曾見過幾個人,利用權(quán)勢,弄來些臭錢,然后去開農(nóng)場,買汽車,一個在高雄開餐廳,認(rèn)為今后的享受可以高枕無憂,樂享天年。事實不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強盜遇上賊’,都教別人騙光了,現(xiàn)在沒有權(quán)勢,如同喪家之犬,到處鉆營,也沒人理會。這是他們應(yīng)得的報應(yīng),誰也不愿同情。這是貪取不義之財?shù)膶嵶C,希望作惡者引以為鑒,人與人之間,自然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糾紛,社會也就安定了。
 
 
 
宇宙萬有是否有個主宰作善巧的安排?不然,怎會那么規(guī)律?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主宰嗎?
 
 
 
宇宙的主宰是有;不過不是神,而是心(識心),也可說是業(yè)力。請問某殺人犯,被判處死刑,你說是誰主宰的?
 
 
 
客:是法官。
 
 
 
僧:我說不是,如果他不犯罪,法官敢判嗎?他為什么要殺人?是因為他想達到某種程度的欲望而受到阻礙時,才下此毒手,假若他不作無理的貪求,就不會做這種害人害己愚癡的事來。殺人是因,判刑是果,所以說他被判處死刑的主宰不是法官,而是他自己。再請問你寫信給我,是誰主宰的?
 
 
 
客:因為看見法師寫的這本書,就想通信。
 
 
 
僧:這樣說,書是通信的主宰,其實不然,書只是構(gòu)成通信的助緣,因為也有人看了書而未通信的。再以皮鞋店的老板來說,他應(yīng)該是皮鞋的主宰。你的皮鞋壞了(因),為了要去看朋友(緣),于是就去買,他很自然的給你一雙試穿一下,如果他是主宰,那么他給那一雙你就應(yīng)該接受那一雙才對。事實不然,鞋的大小、顏色、式樣、品質(zhì)和價格,你都有選擇的必要。這么說,你是主宰啊???不對,你雖然選好了,如果他標(biāo)價一千元,你只有八百,還是不行,必須雙方協(xié)調(diào)好了,才能成為交易。由此可知,是互為因緣,互為主宰的。由于雙方分別其利害關(guān)系而作最后的決定,即是所謂善巧的安排。
 
 
 
程子說:‘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無獨’是‘因’,‘有對’是‘緣’,‘自然而然’,即是諸緣和合而生萬物,故曰‘非有安排也’。如說有,試問能安排萬物者是誰安排的?
 
 
 
一般人認(rèn)為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主宰,表面看來是對的,其實只對一半,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緣十方世界受苦的眾生而產(chǎn)生的,好比‘防臺中心’,沒有災(zāi)民,就用不著成立了,至于能去與否,佛也不能完全作主。當(dāng)然佛是希望大家都去,但是有的不愿去,佛也沒有辦法。所以說,能不能去極樂世界,完全操之在我,只要能依教修行,一定可以達到目的。
 
 
 
人死后到那里去了?是否還是變?nèi)耍客渡趺赐斗ǎ?/DIV>
 
 
 
現(xiàn)在我還沒有死過,不知道死后究竟去那里?但我十分的相信隨業(yè)受報的道理,非常正確?,F(xiàn)以就業(yè)的學(xué)生來說,是根據(jù)他們在校學(xué)什么就干什么,這不就是隨業(yè)受報嗎?要知道我們每個眾生,他生平一切的善惡思想行為,等于學(xué)生在校所修習(xí)的課程一樣,學(xué)生是學(xué)以致用,那么人死了是隨業(yè)受報。
 
 
 
至于死后是不是還能變?nèi)?,那要看造的是什么因,如果殺盜淫妄,無所不為,死后還想變?nèi)?,那是萬不可能的!好比貪污判刑的公職人員,出獄后是不能恢復(fù)原職的。其實要想來生變?nèi)艘膊⒉浑y,只要受持五戒,堅固不犯,就能達到目的,你若對學(xué)佛有興趣,希望發(fā)心念佛,求愿往生,做個蓮池海會人,比這里好得太多。
 
 
 
談到投生怎么投法,雖然有證據(jù),但一般人迷信科學(xué),總認(rèn)為不可能,所以不說?,F(xiàn)以我們?nèi)粘I顒討B(tài)來說明一下,但愿能舉一反三,依理推斷,對這問題也許可以解決。
 
 
 
我們把工廠當(dāng)作社會,上班比今生,放假當(dāng)死后,若問放假他們到那里去了?我說是隨業(yè)受報去了。好比歡喜讀書的人就去(投生)圖書館,愛看電影的就進電影院,對球類有興趣的就去球場,也有游山玩水的,……這種種不同的活動,都是隨著每個人的思想行為而成就的。假如去圖書館的人,對讀書的興趣不減,下次放假他還會到圖書館去(變?nèi)?,否則,就會跟著第二興趣去了。
 
 
 
客:這樣解釋是很有道理,思想確實重要。本來我今天應(yīng)該去看朋友,但是為了這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所以就來這里。
 
 
 
僧:眾生善惡的思想行為很多,而惡業(yè)更是多得難以計算,但死后當(dāng)然不能在各處同時受生,必須按善惡業(yè)力的輕重,逐次償報。你今天原定看朋友,但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比看朋友更重要,所以就到這里來了。由此可知,心能造業(yè),也能持業(yè),因此佛說‘回頭是岸’和‘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和這道理一樣,只要誠心向善,必得善報。但是不能說,我先去玩?zhèn)€痛快,以后再修好了。假若所造的惡業(yè)超過善業(yè),那還是要先受惡報的,希望不要冒這個險,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過頭來,又不知是以何面目,來見江東父老!
 
 
 
佛教講慈悲戒殺,植物也有生命,何以不戒?
 
 
 
心佛眾生,本無差別,迷之為三,悟之則一;即一即三,非三非一。
 
 
 
客:既無差別,何須修證。
 
 
 
僧:修乃修其未斷之惑,證即證其已悟之真。佛教戒殺,源于同體大悲。佛與眾生,相雖有殊,體則不異。現(xiàn)以我們的身體來解釋同體。所謂‘我’,是由五官四肢……組合而成,若以五官四肢等物喻為眾生,則我即等于佛,無論任何人,絕不無故的傷害自己身體任何一部分。大家倘能作如是觀,保證不會造殺業(yè)了。
 
 
 
三國時候的魏文帝要殺他的弟弟,命他七步成詩,否則,即殺之。他弟弟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此使他的皇帝哥哥,悟及同體之理,得免于死。如明此義,就知道佛教戒殺的道理了。
 
 
 
至于植物也有生命,佛并不是不知道,否則,怎會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但是為了教化的方便,不得不把宇宙萬有分為有情和無情兩類。動物因有運行和情識的功能,故稱有情,植物則否,乃稱無情。這是依萬有的現(xiàn)象作權(quán)巧的劃分,但體性無二無別。請看易經(jīng)系辭說:‘在天成象(體),在地成形(相),剛?cè)嵯嗤?因緣和合),而生變化(萬有)?!@也是說明從體起用的道理。
 
 
 
客:這樣說,殺害有情眾生固然不對,但砍伐草木也不合理,素食葷食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僧:關(guān)尹子說:‘天地萬物,無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應(yīng)(用),我非我我,不得不養(yǎng)?!逭f:‘食色性也?!纱丝梢?,眾生的色身,需要飲食物質(zhì)才能生存,是自然的。以人來說,肉食固然可以充饑,但吃葉菜也不會餓死,論營養(yǎng)還比肉類好。要吃肉是人為的。不戒砍伐草木,是‘賢賢易色’的辦法,既不影響人們生命的安全,又能維護畜類生存的權(quán)益,達到修行的目的。
 
 
 
你讀過孟子沒?齊宣王不是說:‘何可廢也(不吃),以羊易之(素食)?!倘怂厥畴m然與羊易之目的不同,但理卻很相似。同時我們只要能依教修行,等到有了定功以后,食量就會逐漸減少,或者完全不吃,也不致于餓死。到那時是以法喜禪悅為食,好像停止不用的汽車,不必加油了。
 
 
 
客:我相信有情眾生,依教修行,必能成佛,無情眾生有無佛性?能成佛否?
 
 
 
僧:以前我不信無情有佛性之說,后來才深信不疑。如果無情沒有佛性,生公說法頑石怎會點頭?以前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弟子們思佛心切,就用栴檀雕了一尊佛像,以資景仰,后來佛回來的時候,像亦出迎,佛即為像授記,這就證明無情不僅有佛性,而且也能成佛。關(guān)于草木成佛,天臺宗已有詳細(xì)說明,密宗亦有非情成佛之說。論理,宇宙萬有,都有佛性,論事,情與無情,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怎奈個中的道理太微妙,一般人難以體會,但愿努力如法修行,時間久了,相信比我了解的更具體些。
 
 
 
學(xué)佛以來,待人接物更加小心,總不免有些無謂的是非,怎么辦?
 
 
 
在這世界上,不被別人說是非的人很難得;不說別人是非的人更難得。對付辦法就是‘忍’!別人告訴你的事不要信以為真,自己所見的,裝著沒看到,賢父說:‘是非日有,不聽自然無?!詈眠€能這樣想:可能我過去生中造的口業(yè)太多,今生就來受報,隨他說好了,趁這機會正好磨練自己,將來債也還了,行也修了,豈不是一舉兩得?倘能如此,保證就坦然了。
 
 
 
一般人都是喜歡聽好聽的,其實別人說你好,你不是真好,因果不饒你,說好有什么用?說你壞,你不是真壞,因果不找你,說壞也等于零。遇著這種事,千萬不能用以毒攻毒的辦法對付他,這樣是非將會更多。要想避免別人不說你的是非,首先自己就不能說別人的是非,更要管教子女不說是非,假使大家都能這樣做,以后就沒有是非了。
 
 
 
以前稱搬弄是非的女人為‘長舌婦’,但有些男人的舌頭并不比某些女人的短,我看現(xiàn)在的女人很多都有職業(yè),下班后又要忙于家務(wù),空閑時間少,說是非的機會也少了。也許是現(xiàn)在教育普及,女性的知識水準(zhǔn)提高了的關(guān)系,不愿說人家的是非,這是好現(xiàn)象,希望以后永遠(yuǎn)也聽不到‘長舌婦’那種聲音,不管是個人或家庭,以及社會,定會減少很多無謂的是非和煩惱。
 
 
 
佛教對兩舌很重視,所以列為十惡之一。我們修行最重要的是使身、口、意三業(yè)清凈,將來才能超凡入圣,證無上道,否則,不管怎么修,也是磨磚作鏡,徒費功夫!
 
 
 
客:法師開示的很有道理,但是想做到卻不容易。
 
 
 
僧:修就是要修難做的事,不然,你我早就成了佛。不要怕難,把‘我’看淡些,就不會感到難了。
 
 
 
一貫道究竟是什么教?
 
 
 
根據(jù)史料,它是由元朝白蓮教蛻化而成的邪教,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其教名有清水、八卦、一貫道等數(shù)十種,現(xiàn)在又改為寶光、發(fā)一等十八個組,既無公認(rèn)教主,又無真實教義,所印的修身寶鑒,都是東拼西湊的,毫無系統(tǒng),義理更談不上,雖然他們也供奉觀音、彌勒、孔子、關(guān)公,和呂純陽,說什么‘三教合一’,‘五教同源’,曲解佛教的經(jīng)典和史實,且以上天掛號,地府除名的謊言來誘騙世人,以致有些忠厚善良的人認(rèn)為是佛教,而樂于參加。他表面上掛的是佛教招牌,其實別有用心,如認(rèn)為我說的過分,請問凡是參加過一貫道的朋友們,有幾個知道所謂點傳師的真實姓名和住址?為了防止將來出了事,他就可以逍遙法外,讓別人倒楣。
 
 
 
客:我曾經(jīng)參加過一貫道各種活動,那是因為看見他們供有觀音菩薩,才參加的,其實他們是供著「無極老母’,經(jīng)過引保師介紹和多次調(diào)查,然后就宣誓:某某某,今天愿求真理大道,性理真?zhèn)鞯玫酪院?,誠心保守,真心懺悔,若有虛心假意,退縮不前,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老母娘)規(guī),泄露天機,匿道不現(xiàn),不量力而行者,愿受天譴,五雷轟身!’后來點傳師用手在兩眉間裝模作樣的點一下,就說得了道,他給我一本修身寶鑒,大意是說,這個大道,自古就有,以前是單傳獨授?,F(xiàn)在是三期末劫,人心太壞,上天震怒,降下九九八十一種災(zāi)難,但諸仙佛不忍,叩求明明上帝,拯救善男信女,上天開恩,普度三曹。你們的心腸好,才有緣求得天道。究竟你們得了什么道?這道就是關(guān)、訣、竅三件寶貝,‘點了玄關(guān)竅,閻王嚇一跳’,玄關(guān)是生性的門戶,無價之寶,將來死了也不會爛,訣就是○字真言,你們要誠心保守,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兒,也不可向別人說,若遇大難,你就默念,老母娘救命仙佛保佑,而逢兇化吉。印即是手印。這個老母娘是生天地萬物的主宰,世上千門萬教,都是奉上帝的命令傳授證明的,最后上帝要派明師降世,大辦收圓。上帝是我們生性的慈母,她是全知全能的,真正的博愛,我們是她嬌養(yǎng)的愛子,因為我們?nèi)胧酪詠?,受了氣稟所拘,迷昧了天良,失去本來面目,現(xiàn)在你得了道,我就可以為你們上天掛號,地府除名。
 
 
 
僧:請你慢點說,我把這一段略加說明。先說他們的老母娘是生天地萬物的主宰,上帝是他們生性慈母,他們是她嬌養(yǎng)的愛子,請問老母娘是誰生的?他們的父親姓甚名誰?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他們承認(rèn)是她生的,沒有父親的孩子,不覺得難為情嗎?再說老母娘是生天地萬物的主宰,當(dāng)然虎豹豺狼,毒蛇猛獸,也都是她主宰的,就算她有本事,全知全能,為什么要生那些不利于她的愛子的東西?何不生些父慈子孝,三從四德的子女,更不該使他入世以后受氣稟所拘,物欲所蔽,迷昧天良,而失去本來面目。可見上帝是無知無能的,否則何致如此!既已得道,上不傳父母是不孝,不下傳妻兒是不慈(也許是恐怕他們受累),又不能向別人說是不忠(這是保密),這樣怎能說是博愛?要不是他們的仙佛還有點良心,叩求拯救,現(xiàn)在又不知他們受的是什么罪!至于人心太壞,那是上梁不正,管教無方所造成的,她不自愧無能,反而降災(zāi)泄憤,這種作法,太沒道理。至于點了玄關(guān),死后不爛,古今有沒有一個可作證明的?
 
 
 
佛教對宇宙萬有,是以‘一切唯心’,‘緣生性空’的理論為基礎(chǔ)。我們這個世界,是三世(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切眾生的業(yè)力所成,人類在劫初是由光音天遷來的,人本來就是人,既非進化,亦非創(chuàng)造,而今人是前人的因緣而生。至于其他動植各物,也都是因緣而生的,如說萬物皆為上帝所造,那么現(xiàn)在的飛機大炮,電視雷達……也是上帝造的嗎?如說是,凡是現(xiàn)在制造這些東西的人都是上帝,否則就該服從一切‘唯心’和‘緣生性空’的真理才對。
 
 
 
談到人心太壞,是由于不了解緣生性空的道理,而對一切事物認(rèn)為實有,因此產(chǎn)生貪愛,求之不得,就嗔恨煩惱,而造作諸惡業(yè),所謂‘如是因生如是果’,有了惡因,當(dāng)然就有惡果——災(zāi)難。解決的辦法,必須明因果,信輪回,更要止惡行善,否則光憑關(guān)、訣、印,是不能掛號抽名的。六十四年冬天,斗六有個點傳師騎摩托車被貨車壓死的實事,當(dāng)然他點過玄關(guān),也會念口訣,要是真的‘點了玄關(guān)竅,閻王嚇一跳’,他就不該慘死輪下。因此我就說:‘點了玄關(guān)竅,閻王照樣要’。這樣說,并不是我沒有慈悲心,而是可憐他的思想幼稚,死得冤枉!以佛法來說,人生的吉兇禍福,皆由眾生業(yè)力而成,老子說:‘其施厚者其報美,其怨大者其禍深’,他們既不信佛說的因果之理,又不聽老子的話,自作聰明,妖言惑眾,以致害人害己。關(guān)于誓詞,其字不多,其心最毒,可憐那些忠厚老實的信徒們,首先貪圖掛號抽名的小利而樂于參加,以后又怕天譴雷電而不敢退出,只好任聽他們的擺布了。
 
 
 
客:他們吸收信徒很嚴(yán)格,完全以忠厚老誠的中少年男女為對象,首先作身家調(diào)查。品德欠佳,五官不正,老弱殘疾,以及流氓地痞,都不吸收。他們說我的心腸好,才夠資格參加。當(dāng)時聽了這話,心里也很歡喜。后來我問他們的教堂為什么要設(shè)在樓上?他說:‘現(xiàn)在是白陽時期,釋迦退位,彌勒掌盤,自六祖以后,道不在廟寺,道不在出家人,道在平民。我們的道法比出家人高,所以設(shè)在樓上?!賳栃蕹址椒?,他說你記住關(guān)訣印就行,因此就不好意思再問其他。不過心里在想,不對,這樣就能上天掛號,地府抽名?也就是所謂所求的真理大道,和性理真?zhèn)??再回想到誓詞,如果將來叫我從事非法活動而不去,也是匿道不現(xiàn),退縮不前……,把他們不軌的言行,報告地方治安機關(guān),也是不遵佛規(guī),泄露天機嗎?同時他們活動多是利用夜間,鬼鬼祟祟地,把門窗關(guān)起來,所說的話鄙俗得很,后來由一位同學(xué)告訴我一些有關(guān)佛教的知識,又看了幾本佛書,這才知道上了當(dāng),所以立即退出,皈依三寶。
 
 
 
僧:因為你宿有善根,才發(fā)現(xiàn)他們是邪教,而及時脫離,我深深地為你祝賀。他們對老弱殘疾者不予吸收,因為他是以利用價值為出發(fā)點,這是值得重視的地方。至于流氓地痞,雖然言行不檢,但智能卻不比一般人差,他們利用不上,所以不敢收。其實這些人,假使能給適當(dāng)?shù)慕袒?,還是可以使其改過自新,回頭是岸。老子說:‘世之全才難得,自古皆然。工師之求棟梁,能不拘小節(jié),故大材可得;人主之論臣佐,知屈寸而伸尺,則大賢可得矣。蓋人無十全,事無盡美,舍小取大,何功不成?舍短取長,何事不濟?’他對老弱殘疾,不予教化,那里談得上博愛?
 
 
 
總之,宗教的責(zé)任,是勝殘去殺,止惡勸善的,好比醫(yī)生,對象應(yīng)該是病人,不是健康者,醫(yī)生不管對任何病狀的病人,都應(yīng)盡力施救,至于技術(shù)問題,又當(dāng)別論。佛教是本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真理,對事生(胎卵濕化)六道的眾生,都要依法普度,他們只為善良的中少年男女掛號抽名,就不難看出其用心。
 
 
 
談到自六祖以后,道不在寺廟:我們有經(jīng)史可考,不足與辯,如說他們的道法比我們高,何不公開傳授?天機既不可泄露,他們的道法從何而來?信徒們所得的性理就是假傳;如說是真的,他們就泄露了天機,后果如何,毋須我說。
 
 
 
客:他們愚弄信徒,還有一個法寶,說是‘真?zhèn)鳌⒄婵肌⒁娬嫘摹K^真?zhèn)?,?dāng)然是關(guān)、印。真考的名堂可多呢!分天考——記載善惡;魔考——外來的毀謗;官考——訴訟和拘禁;奇考——破家蕩產(chǎn);內(nèi)考——疾病痛苦;外考——他人訕笑;逆考——妻離子散;還有顛倒考——事業(yè)失敗。所謂真心,就是不違背誓言。
 
 
 
僧:這樣說來,反正是要使信徒們永遠(yuǎn)被他牽著鼻子走就是了。迷信一貫道的朋友們,你求道目的是為了什么?愿意接受那種真考嗎?若不愿就得不到真道,愿意罷,我相信你們誰也受不了那種無謂的折磨!告訴你,人生的吉兇禍福,完全是我們的心(思想)造的。好比說,你的思想言行沒有違反政府的法令,誰敢抓你?否則你的父母也保不了險。只要你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用不著他給你掛號,否則他也抽不了名。
 
 
 
我們有宗教信仰自由,不管你信任何教,我沒有權(quán)利反對,但至誠的向你們建議,你愿信任何教都可以,千萬不要受了一點妖言邪術(shù)的誘惑而迷信,不然,定會地府掛號,天堂抽名。
 
 
 
我這樣說,也許有人認(rèn)為太武斷,其實是有經(jīng)史資料和實事根據(jù)的文斷。假如你能冷靜的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就知道我是善意的勸導(dǎo),而不是惡意的批評??傆幸惶炷銈儠嘈盼艺f的不錯。
 
 
 
我很喜歡佛法,但看經(jīng)書又覺得不習(xí)慣,是什么原因?
 
 
 
對佛法生歡喜心,證明你善根深厚,看佛經(jīng)不習(xí)慣的原因,可能你讀古書太少,對經(jīng)文的辭句文法不易了解,也許是學(xué)佛的時節(jié)因緣未到,以致如此。最大的原因,可能你對科學(xué)知識吸收的比較多,但又不精,這就是所謂‘所知障’,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對別的學(xué)問就會格格不入。
 
 
 
我常和初學(xué)佛的朋友們說:‘學(xué)佛要客觀,最好是把已知的學(xué)識暫時放在一邊,學(xué)佛就比較容易。’這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好比你剛來的時候,我給你一杯五百西西的白開水(世法),又拿出一瓶果汁(佛法),你把白開水倒掉一百西西,只能接受一百西西果汁,若把開水全部倒掉,就能接受五百西西果汁的受用,不然,你受用的還是白開水。
 
 
 
這是就學(xué)佛的方法而言,并不是說其他的學(xué)問沒有用,你既然發(fā)心學(xué)佛,起初不妨看看普通的佛教刊物,多記點佛教術(shù)語,這樣,然后再讀經(jīng)文就有趣了。
 
 
 
客:佛教何以分大乘小乘?
 
 
 
僧:如來演教,旨在度生,說大說小,應(yīng)機而別。所謂‘行遠(yuǎn)自邇,登高自卑’,因此就可以說,小乘是大乘的方便;大乘是小乘的究竟。以教數(shù)學(xué)來說,老師說3*7=21,但愚笨的小朋友不懂其中的道理,為了達到教學(xué)的目的,必須把7十7十7=21的道理來補助說明,才能收到效果。
 
 
 
關(guān)于大小乘的區(qū)分,簡單的說,求佛果則為大乘,求阿羅漢辟支佛者為小乘;也就是說,自利而又利他則為大乘,只知自利而不利他,即是小乘。假若修大乘法而不發(fā)心廣度眾生,等于小乘;習(xí)小乘法,而能兼行六度,普利群生,也是大乘。曾經(jīng)有人說:‘法華方便品云:“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諸眾生說法,無有余乘。”那里有大乘小乘的區(qū)別?可是他不知道后面又說:“......是諸佛以無量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諸佛以方便力,隨宜說三?!倍矘沸衅芬舱f:“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佛智)?!庇纱丝梢姡笮〕瞬⒉皇呛笕藙澐值摹慕?jīng)文中可以看出,為了因才施教,才隨宜說三?!?/DIV>
 
 
 
我們學(xué)佛,對佛所說的一切言教,均應(yīng)尊重贊嘆和奉行,根據(jù)各人的環(huán)境和智力,選擇比較方便的法門去修,倘能一門深入必可了脫生死,圓成佛道。
上一篇:念佛入門白話解
下一篇:初機學(xué)佛決疑03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拍精品一二三| 国产成人在线亚洲欧美|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中文|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 久久久久久久久91| 日韩理论片久久| 久久久久久有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一级视频| 在线看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男| 日韩一区二区福利| 成人xxxx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91免费看国产|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国产伦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视频亚洲视频| 成人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国产人伦爽爽爽| 国产丝袜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99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久久久亚洲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爽夜夜爽| 奇米影视亚洲狠狠色|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福利小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7| 久久青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激情在线| 亚洲福利视频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