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彌陀蓮社>>蓮花山莊>>《中論要解》第二卷
《中論要解》第二卷
2008年01月22日10:16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1184 字體: 繁體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三相品第七


  
  問曰:經(jīng)說有為法與無為法,有為法有生住滅三相,無為法無生住滅三相。既然法有有為與無為,怎能說一切法空呢?

  當(dāng)知眾生于世間法執(zhí)常,故佛說一切法有為。有為法生滅無常,欲令眾生覺悟世間無常,佛非說實(shí)有有為法也。眾生聞佛說世間法有為,便轉(zhuǎn)計(jì)有有為法。為破有為故,佛復(fù)說無為,非是說實(shí)有無為。因?yàn)橛袨樯鷾鐭o常不存在,今對(duì)有為立無為,故無為亦非實(shí)有。

  外人不知,執(zhí)實(shí)有有為與無為,并說有為法有生住滅三相。論主答曰:汝所說不然。因?yàn)椋?/FONT>

  [若生是有為 則應(yīng)有三相 若生是無為 何名有為相]

  汝謂有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滅相,是事不然。因?yàn)槿嗷ハ噙`,不能一時(shí)俱。第一,生相無住相無滅相,住相無生相無滅相,滅相無生相無住相。第二,生滅則不存在,住則存在。以生滅無常故不存在,介爾存在,便是不生不滅。故三相相違,不能一時(shí)俱。三相不能一時(shí)俱,云何能為有為作相?

  若生是有為,則應(yīng)有三相。若生是有為,當(dāng)須生住滅。若住若滅,則無有生。

  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若謂生是無為,無為法無三相。無三相者,豈能與有為作相?

  [三相若聚散 不能有所相 云何于一處 一時(shí)有三相]

  三相若聚,是三相和合。三相若散,是三相各自存在。這兩種觀念,皆是執(zhí)生住滅各有自性。

  三相若一時(shí)聚,互相矛盾。生則無住滅,住則無生滅,滅則無生住,云何能為有為作相?如果散則三相各自存在,如果三相各自存在,依然是生則無住滅,住則無生滅,滅則無生住,還是不能為有為作相。

  云何于一處,一時(shí)有三相?因?yàn)槿嗷ハ嗝埽荒芤粫r(shí)俱也。

  [若謂生住滅 更有有為相 是即為無窮 無即非有為]

  若謂生住滅,更有有為相。如是則生住滅無體,由前生所生。前生無體,復(fù)由前生所生……如是推算則生住滅無始,無始則無窮,無窮則非有為。

  [生生之所生 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還生于生生]

  問曰:汝謂三相無窮,是事不然。生住滅雖是有為,然非無窮。因?yàn)樯诒吮旧旧€生于生生。

  依青目菩薩疏,謂法生時(shí)通自體七法共生,七法者即一法二生三住四滅五生生六住住七滅滅。

  一法者,法是有為,故能生。

  二生者,有為法生,是第一因,故名本生。

  三住者,生故有住。

  四滅者,法有為故,所以生而住,住而滅。

  五生生者,有為法滅時(shí),次第有果生。果復(fù)為因,復(fù)能生果。(外人謂生生所生之果,即是本生。)

  六住住者,生生而有住住了。

  七滅滅者,住住而有滅滅也。

  簡(jiǎn)單說,有為法生是第一因是曰本生。第一因生果,果復(fù)為因更能生果是曰生生。此生生所生之果,即是本生。如是循環(huán)不已,故偈云: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于生生。

  [若謂是生生 能生于本生 生生從本生 何能生本生]

  答曰:不然。若謂是生生,能生本生者,即是說先有生生,后有本生。但生生從本生而生,此時(shí)本生尚未生,當(dāng)然不能生生生。生生既然未生,何生本生?

  [若謂是本生 能生于生生 本生眾彼生 何能生生生]

  相反地,若謂本生能生生生,即是說先有本生,后有生生。然本生從生生所生,此時(shí)本生尚未生,何能生生生?

  問曰:是生生生時(shí),非先非后,能生本生。答曰不然:

  [若生生生時(shí) 能生于本生 生生尚未有 何能生本生]

  當(dāng)知若生生生時(shí),即是尚無有生生。如果生生已有,應(yīng)是已生,而非生時(shí)。既然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若本生生時(shí) 能生于生生 本生尚未有 何能生生生]

  若謂本生生時(shí),能生生生,與上同理可知,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外人舉燈喻問曰:

  [如燈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 自生亦生彼]

  其實(shí)燈照的例子,是不能用來支持本生與生生關(guān)系的。因?yàn)楸旧c生生的關(guān)系,是相生的。而燈光照明與黑暗的關(guān)系,是相克的。

  [燈中自無暗 住處亦無暗 破暗乃名照 無暗則無照]

  明不生暗,暗不生明,有明則無暗,有暗則無明,燈照焉能喻于本生與生生?

  所以論主答曰:燈光中自無有暗,燈光住處亦無有暗。破暗乃名照,既無暗則照為何義?當(dāng)知照為因緣生,無有自性,不可執(zhí)為定有也。既然照無自性,何得言燈能自照,亦能照彼?

  問曰:燈光未生時(shí),固不能照。燈光既生以后,有明無暗,亦不能照。但燈生時(shí),非未生非已生,此時(shí)能自照,亦能照彼。答曰:

  [云何燈生時(shí) 而能破于暗 此燈初生時(shí) 不能及于暗]

  燈未生是有暗無明,燈已生則有明無暗。事實(shí)上不可能于未生已生中間,另有生時(shí)。如果有燈生時(shí),若謂非未生,亦非已生,應(yīng)是既無明亦無暗,無明無暗,云何成照?若謂燈生時(shí)系半明半暗,則與事實(shí)不符。

  云何燈生時(shí),而能破于暗,此燈初生時(shí),不能及于暗。以燈初生時(shí),光體未具足,尚無照明作用,故不能及于暗。

  [燈若未及暗 而能破暗者 燈在于此間 則破一切暗]

  如果未及于暗,便能破暗者,則應(yīng)燈在此處,便能破一切處暗。故汝謂燈生時(shí)能破暗者,不合道理。所以燈不自照,亦不照彼也。

  [若燈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暗亦應(yīng)自暗 亦能暗于彼]

  如果燈能自照照彼,則暗亦能自暗暗彼。如是則明能破暗,暗亦能破明也。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生已何用生]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汝言有為法能自生生彼,當(dāng)然先自生然后生彼。然自生是不可能的。因?yàn)榉ㄒ砸蚓壎晕胰允亲晕沂遣簧摹K苑ㄈ粑瓷鷷r(shí),須假因緣生,云何自我仍是自我,謂之生呢?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如果法已經(jīng)自生,既然生已,何用更生?汝謂三相中之生相,不出未生而生,與生已而生,此兩種情形不成立。

  [生非生已生 亦非未生生 生時(shí)亦不生 去來中已答]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時(shí)亦不生,去來中已答。

  法生已不須更生,故生非生已生。法亦非未生時(shí)而能自生,故曰亦非未生生。已生未生和合乃有生時(shí),既然已生不生,未生亦不生,不生與不生和合,還是不生,故曰生時(shí)亦不生。如去來品中已答,去來品中曾說,已去無有去法,未去亦無去法,離已去未去,去時(shí)亦無去法。

  外人辨言,我非言生已生,未生生,或生時(shí)生。我是說眾緣和合,則有法生。答曰:

  [若謂生時(shí)生 是事已不成 云何眾緣合 爾時(shí)而得生 若法眾緣生 即是寂滅性 是故生生時(shí) 是二俱寂滅]

  生時(shí)生者,即是已生未生的和合相,此事已經(jīng)不成立。汝復(fù)計(jì)眾緣和合生,當(dāng)然眾緣和合亦不生也。

  何以故?若法眾緣生,便是無自性,法無自性,即是寂滅性,寂滅則不生。是故生法與生時(shí),此二俱是寂滅性。

  問曰:未來法至于現(xiàn)在,故知法有生。何得謂無生?答曰:

  [若有未生法 說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 更復(fù)何用生]

  若未來世有未生法,可以說有法生。但此法于未來世已先有,更復(fù)何用生呢?法從無至有謂之生,今法已先有,何用更生呢?

  [若言生時(shí)生 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 而能生是生]

  汝先言生住滅無無窮過,以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今復(fù)言生時(shí)生,若生時(shí)有生者,應(yīng)生本生及生生。汝既曰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何得更有生,生此本生及生生呢?

  若謂生時(shí)能生本生及生生,當(dāng)更有法生此生時(shí)生。如此則生復(fù)有生……依然落無窮過也。

  [若謂更有生 生生則無窮 離生生有生 法皆能自生]

  若謂更有生,生生則無窮。若謂生更從生來,前溯則無始,無始則無窮。

  汝先云法生時(shí)能自生,復(fù)能生他。如果離生生更有[生]的話,則此[生]非從生生而來,然則法皆能自生也。故曰離生生有生,法皆能自生。

  [有法不應(yīng)生 無亦不應(yīng)生 有無亦不生 此義先已說]

  有法不應(yīng)生。法已有故,不須更生。無亦不應(yīng)生。絕對(duì)的無不能生有故。如果無能生有,則雞蛋中無鴨的成分,當(dāng)亦能孵出鴨來,事實(shí)不然。

  既然有不生,無亦不生,有無和合當(dāng)然還是不生,故曰有無亦不生。此義已于觀因緣品中說過。

  [若諸法滅時(shí) 是時(shí)不應(yīng)生 法若不滅者 終無有是事]

  若諸法滅時(shí),是時(shí)不應(yīng)生,滅與生相違,故滅時(shí)不應(yīng)生。再者法既滅已,即不應(yīng)生也。若法滅能生,當(dāng)是火滅能自燒。

  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以有為法必是生滅相,若法不滅,豈是有為相?故曰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以有為法必是生滅相,若法不滅,豈是有為相?故曰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次破住相。

  [不住法不住 住法亦不住 住時(shí)亦不住 無生云何住]

  既破生相已,法若無生,云何有住?故不住無有住,不住是無有法,無有法云何有住?住法亦不住,住法即是有為法,有為法生滅無常,故亦不住。住時(shí)亦不住,以法知住時(shí),既無法亦無住時(shí),故住時(shí)亦無住。最后結(jié)論,無生云何住?是知破生即破住也。

  [若諸法滅時(shí) 是則不應(yīng)住 法若不滅者 終無有是事]

  次以滅相破住相。若諸法滅時(shí),是則不應(yīng)住。法滅即是無法,無法云何有法住?故法滅時(shí)不應(yīng)住。

  有為法即生滅無常,若謂有為法不滅,終無有是事。

  [所有一切法 皆是老死相 終不見有法 離老死有住]

  所有一切法者,即有為法也。皆是老死相,即皆是生滅相。終不見有為法,離生滅而有住也。凡一切有法,終必磨滅也。

  [住不自相住 亦不異相住 如生不自生 亦不異相生]

  住不自相住,亦不異相住。此可作二種解說,第一若法外有住,住外有法。那么若[住]自相住,法亦應(yīng)自相住。但是因法方知有住,不因法焉知有住?第二法若自相住,當(dāng)無生滅,如是則墮常過。法若常云何是為,故曰住不自相住。

  亦不因異相而住,如果異相住,那么此異相住,應(yīng)因另一個(gè)異相住而住。猶此生因彼而生,應(yīng)是彼復(fù)因余法而生……如是逆推則無窮。所以亦不異相住,如生不自生,亦不異相生。總之,無生何有住?

  [法已滅不滅 未滅亦不滅 滅時(shí)亦不滅 無生而有滅]

  已破生相住相,次破滅相。

  法已滅不滅。以法已滅,不應(yīng)復(fù)滅。未滅亦不滅。法未滅是猶住,既然猶住,當(dāng)無有滅。

  滅時(shí)亦不滅。離已滅與未滅,更無滅時(shí),故滅時(shí)亦不滅。最后結(jié)論曰,無生何有滅?

  [法若有住者 是則不應(yīng)滅 法若不住者 是亦不應(yīng)滅]

  法若有住者,是則不應(yīng)滅。住與滅相違,住則無滅,滅則無住故。

  法若不住者,是亦不應(yīng)滅。法若不住,是無有法,無法云何滅?

  [是法于是時(shí) 不于是時(shí)滅 是法于異時(shí) 不于異時(shí)滅]

  是法于是時(shí),不于是時(shí)滅。是法于是時(shí),即于是時(shí)住。法既于是時(shí)住,住與滅相違,故不于是時(shí)滅。

  是法于異時(shí),不于異時(shí)滅。法既于異時(shí)住,當(dāng)然不于異時(shí)滅。

  [如一切諸法 生相不可得 以無生相故 即亦無滅相]

  如一切諸法,生相不可得。一切諸法因緣生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生。以無生故,即亦無滅。

  [若法是有者 是即無有滅 不應(yīng)于一法 而有有無相]

  若法是有者,若法有自性也。若法有自性,是即無有滅,因有與無相違故。所以不應(yīng)于一法,而有有無相。

  [若法是無者 是即無有滅 譬如第二頭 無故不可斷]

  滅即是無,故法若是無,即是已滅。既然已滅,不應(yīng)更滅。譬如人無第二頭,無故不可斷。

  [法不自相滅 他相亦不滅 如自相不生 他相亦不生]

  一切法因緣生無自性,法無自性,是無此法。既然無法,云何有滅?自相無自性,他相亦無自性,故法不自相滅,亦不他相滅。

  正如一切法因緣生無自性,法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生。自相無自性故不生,他相無自性故亦不生。法既無生,云何有滅?

  [生住滅不成 故無有有為 有為法無故 何得有無為]

  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汝謂有為法,有生住滅三相。今生住滅三相不成,當(dāng)知無有有為法。對(duì)有為法立無為法,既無有為法,故無為法亦不立。

  問曰:若無有為法,何以世間眼見有一切法呢?答曰:

  [如幻亦如夢(mèng) 如乾闥婆城 所說生住滅 其相亦如是]

  世間一切法,皆因緣幻現(xiàn)假有,非為真實(shí)。徒有幻相假名,而無實(shí)體。例如一切法以因緣現(xiàn)有,若實(shí)有其法,應(yīng)是無諸因緣,仍有其法。譬如桌子以木材因緣而現(xiàn),若桌子有實(shí)體者,應(yīng)是無有木材,仍有桌子,事實(shí)不然。

  故一切有為法,如幻亦如夢(mèng),如乾闥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

  正如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mèng)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作作者品第八


  
  作作者品,第一個(gè)作字是作業(yè),作者是人。作業(yè)是所作,作者之人是能作。能作因所作而立,所作因能作而有。例如因殺生者,方有殺生之業(yè)。因有殺生之業(yè),方名殺生之人。若無殺生之業(yè),不得名殺生之人。若無殺生者,亦不能造殺生之業(yè)。

  故因能立所,因所立能。能不自能,因所而能。所不自所,因能而所,若非相因,則二者之用息矣。

  [決定有作者 不作決定業(yè) 決定無作者 不作無定業(yè)]

  問曰:有為法中,有作者及作業(yè),何得謂一切法空?答曰:

  決定有作者,不作決定業(yè)。若能作之作者已決定有,所作之業(yè)亦已決定有,是則不因作者而有作業(yè),如此則不合道理。何以故?若不因作業(yè),云何有作業(yè)者?今已決定有作者,是即不因作業(yè)而有作者。同時(shí)作業(yè)已決定有,是作業(yè)不因作者而成。故曰決定有作者,不作決定業(yè)。

  相反地決定無作者,亦不作決定無之業(yè)。如果能作之作者,和所作之業(yè)俱無,當(dāng)然作作者亦不成立。

  何以故?作業(yè)作者能所相因則有,故非決定無作者無作業(yè)。能所相因而有,便各無自性,故亦非決定有作者決定有作業(yè)。

  [決定業(yè)無作 是業(yè)無作者 定作者無作 作者亦無業(yè)]

  決定業(yè)無作,若謂決定有作業(yè),而無作者。然則此所作之作業(yè),便無能作之作者。故曰是業(yè)無作者。

  定作者無作,如果決定有作者而無所作之業(yè),則此作者,便不因作業(yè),馮空名為作者。

  前一偈是說作者作業(yè),俱有或俱無,不能成立。此一偈是說作者作業(yè),一有一無亦不成立。暗示作者作業(yè),必須無性相緣方得成立。

  [若定有作者 亦定有作業(yè) 作者及作業(yè) 即墮于無因]

  以外人執(zhí)定有作者作業(yè),故以定有而破之。

  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業(yè),則作者不因作業(yè)而有,作業(yè)亦不因作者而有。然則作者作業(yè),即墮無因過。

  [若墮于無因 則無因無果 無作無作者 無所用作法 若無作等法 則無有罪福 罪福等無故 罪福報(bào)亦無 若無罪福報(bào) 亦無有涅槃 諸可有所作 皆空無有果]

  若墮無因,則有大過。若墮于無因,則無因無果。因作者而有作業(yè),則作者為因,作業(yè)為果。因作業(yè)而有作者,則作業(yè)為因,作者為果。如果無因,便無有果。若無因無果,便無作業(yè)亦無作者,亦無所用作法。

  若無作者作業(yè)及作法,則無罪福諸業(yè)。罪福業(yè)因既無,則無集諦。罪福業(yè)因無故,當(dāng)然無罪福果報(bào)。罪福果報(bào)無故,便無有苦諦。如是則世間因果皆無。

  若無罪福報(bào),世間因果若無,當(dāng)然出世間因果亦無。既無罪福報(bào),則無苦滅諦——涅槃。既無苦滅諦,當(dāng)然無苦滅道諦,如是出世間因果皆無。

  所以汝若執(zhí)定有作者作業(yè),則苦集滅道諸有所作,皆歸斷滅空,拔無因果了。

  [作者定不定 不能作二業(yè) 有無相違故 一處則無二]

  問曰:既然決定有作者,決定無作者,皆不能作業(yè),當(dāng)是作者亦決定有,亦不決定有,能作業(yè)也。答曰: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作者與作業(yè),相緣而立,緣成無性,無性緣成。非有先后次第,并非先有作者,后有作業(yè)。故作者決定有亦不決定有(不決定有即是無),皆不能作決定有或不決定有業(yè)。不能作二業(yè)者,即決定有或不決定有之二種業(yè)也。

  何以故?有無相違故,一處則無二。于一作者,不可能亦是決定有,同時(shí)亦是不決定有。

  [有不能作無 無不能作有 若有作作者,其過如先說]

  有不能作無。若有作者,不能作先無之業(yè),因?yàn)槿魺o作業(yè),則不名作者。無不能作有,若無作者,亦不能作已有之業(yè)。所以作者作業(yè),一有一無不能成立。

  若同時(shí)有作業(yè)亦有作者,亦不成立,其過先前已說。如前偈云,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業(yè),作者及作業(yè),即墮于無因。

  [作者不作定,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于業(yè) 其過如先說]

  故作者不作定業(yè),亦不作不定業(yè)。及不作亦定亦不定業(yè)。其過如先說。以作者作業(yè),相緣而立故。

  [作者定不定 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于業(yè) 其過如先說]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作者與作業(yè)相緣而立,非定有,非定無(不決定有),非亦有亦無。上偈說作業(yè)非定有,非不定有,非亦有亦不定有。這一偈是說作者非定有,非不定有,非亦定有亦不定有。這一偈是說作者非定有,非不定有,非亦定有亦不定有。

  作者定不定,作者定有或不定有,皆不能作于業(yè)。

  亦定亦不定。作者亦定有亦不定有,亦不能作于業(yè)。其過失如先前所說。

  [因業(yè)有作者 因作者有業(yè) 成業(yè)義如是 更無有余事]

  因業(yè)有作者,因作者有業(yè)。作者與作業(yè),相依而有,相緣而立,各無自體,業(yè)如幻現(xiàn)。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隨緣便現(xiàn)業(yè)相。業(yè)相緣現(xiàn),終歸無性。以作者作業(yè)緣現(xiàn)無性故,所以非定有,非不定有,非亦定有亦不定有。成業(yè)義如是,更無有余事。

  [如破作作者 受受者亦爾 及一切諸法 亦應(yīng)如是破]

  破作業(yè)與作者,是從因上破。受受者是果,因既被破,果當(dāng)然亦被。故曰如破作作者,受受者亦爾。

  [受]是所受之業(yè)果五陰身,[受者]是能受業(yè)報(bào)身的人。能受無自性,緣所受而假立。所受無自性,緣能受面假立。所受五陰身無自性,故曰五陰皆空。能受之人無自性,故曰法中無我亦無人。

  一切法皆惡習(xí)無性緣成,緣成無性。若人執(zhí)為實(shí)有,亦應(yīng)如是破也。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本住品第九


  
  外人問曰:

  [眼耳等諸根 苦樂等諸法 誰有如是事 是則名本住 若無有本住 誰有眼等法 以是故當(dāng)知 先已有本住]

  外人以為地量劫以來,眾生生死不斷,有此不斷,故有眾生生死。此不斷者,外道立為神我。此神我決定有,否則不能生長(zhǎng)六根,無有六根便不能貪著六塵,于是無苦樂等諸法。所謂本住,即指神而言。

  彼不知無量劫來生死不斷者,非是有神我。而是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隨緣假現(xiàn)眾生,眾生緣成還歸無性。不但無性不可得,眾生假現(xiàn)亦不可得也。

  眼耳等諸根一偈,以六根及苦樂等法,依本住而得建立。若無有本住,則六根及革樂等法,無所依止,無從建立。所以當(dāng)知,先已有本住。

  論主答曰:

  [若離眼等根 及苦樂等法 先有本住者 以佑而可知]

  若謂離眼耳鼻舌身意等根,及苦樂等法,先有所謂本住,那么以何而可知呢?

  因?yàn)橐粤鶖常接幸娐動(dòng)X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舌身曰覺,在意曰知。今先有本住而無六根,當(dāng)無見聞?dòng)X知。無見聞?dòng)X知,云何知苦樂等法?乃至云何知有本住?

  [若離眼耳等 而有本住者 亦應(yīng)離本住 而有眼耳等]

  若離眼耳等六根,而有本住者,亦應(yīng)離本住,而有眼耳等諸根。如果那樣,汝云何說[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

  [以法知有人 以人知有法 離法何有人 離人何有法]

  法者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根及苦受樂受等法,人者即是本住。汝既云[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是以法知有人也。汝又云[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dāng)知,先已有本住]是以人知有法也。

  既然如此,眼耳等根苦樂等法,與本住是不相離的。請(qǐng)問[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

  [一切眼等根 實(shí)無有本住 眼耳等諸根 異相而分別]

  本住為一,而眼等諸根各異。右諸根同一本住,當(dāng)是六根之用相同。事實(shí)不然,眼緣色眼識(shí),耳緣聲生耳識(shí),鼻緣香生鼻識(shí),舌緣味生舌識(shí),身緣觸生身識(shí),意緣法生意識(shí)。故曰一切眼等根,實(shí)無有本住,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問曰:

  [若眼等諸根 無有本住者 眼等一一根 云何能知塵]

  若眼等諸根無本住者,今眼耳等一一根,云何能知外塵呢?所以能知外塵者,由有神我,以神我故,所以一一根能知一一塵。于此可知,外人仍是執(zhí)著定有本住定有諸法。

  [見者即聞?wù)摺÷務(wù)呒词苷摺∪缡堑戎T根 則應(yīng)有本住]

  答曰:若依汝言,諸根以有本住方能知塵,那么系一一根中各有知者?抑系一知者在諸根中?基諸根中有一知者,則應(yīng)見者即聞?wù)撸務(wù)呒词苷摺F溆喽巧嗌硪飧鄳?yīng)如是。若如是者,則如汝所說應(yīng)有本住。但事實(shí)不然,眼能見不能聞,耳能聞不能嗅,鼻舌身意其用各各不同。是知諸根同有一知者,不成道理。

  [若見聞各異 受者亦各異 見時(shí)亦應(yīng)聞 如是則神多]

  假設(shè)一一根中各有知者,亦不應(yīng)道理。

  若見聞各異,受者亦各異,同時(shí)六根各各皆有知者,則應(yīng)一人同時(shí)具有一切知。若如是者,則見受時(shí)亦應(yīng)聞受,乃至同時(shí)亦應(yīng)有嗅嘗觸念等受,如是則神多。所以不應(yīng)諸根,于一時(shí)各各有知。換句話說,見時(shí)即無聞嗅法觸念等知,其余諸根,亦復(fù)如是。

  [眼耳等諸根 苦樂等諸法 所從生諸從 彼大亦無神]

  眼耳等諸根及苦樂等諸法,由地水火風(fēng)四大所成,而四大中亦無神我。當(dāng)知一切法無本住也。

  問曰:諸根諸法無有本住可爾,但眼耳等諸根,及苦樂諸法應(yīng)為實(shí)有。答曰:

  [若眼耳等根 苦樂等諸法 無有本住者 眼等亦應(yīng)無]

  若眼耳等根,苦樂等諸法,無有本住者,眼耳等根苦樂等法,亦應(yīng)無有。何以故?汝先已說:[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

  [眼等無本住 今后亦復(fù)無 以三世無故 無有無分別]

  是知眼等要苦樂等法,先(過去)無本住,今(現(xiàn)在)后(未來)亦復(fù)無。以三世無本住故,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無所有無分別,若執(zhí)分別,即成戲論。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燃可燃品第十


  
  燃譬如火,可燃譬如薪。火因薪而燒,無薪則火不自燒。薪因而燒,無火則薪不自燒。故燃燒之法,第能燃之火待所燃之薪,所燃之薪待能燃之火而成。既然燒之為法,第能所相待而成,是知燒之為法無自性。無性隨能所之緣,則有燃燒之法。燃燒之法隨緣而成,故無自性。所以能燃與右燃,非為定有,更無先后次第。

  外人問曰:譬如世間之火燃燒,便是有火有薪方成燃燒。燃譬如神我,可燃譬如五陰身心,有神我與五陰和合,方有眾生。答曰:是事不然。

  [若燃是可燃 作作者則一 若燃異可燃 離可燃有燃]

  若燃是可燃,如果燃與楞燃是一,即等于作作者則一。若作業(yè)與作者為一,如陶師造瓶,作者是陶師,作業(yè)是所造的瓶。若謂陶師即瓶,瓶即陶師,不合道理。

      干 若燃異可燃,離可燃有燃。如果火與薪各異,薪自為薪,火自燃燒,則是離薪而有火之燃燒。

  [如是常應(yīng)燃 不因可燃生 則無燃火功 亦名無作火]

  如是則火雖無薪,而自體應(yīng)是常燃。不須因可燃之薪,自能燃燒了。如是即不用人功添薪,火能自燃,亦名無作燃燒的火。

  [燃不待可燃 則不從緣生 火若常燃者 人功則應(yīng)空]

  如果燃與可燃能各自存在,當(dāng)是火不待可燃之薪,而能自燃。如是則不從薪的因緣,而能自生。若如是則應(yīng)火能常自燃燒,不待人功加薪,所以然人功則應(yīng)空。

  [若汝謂燃時(shí) 名為要燃者 爾時(shí)但有薪 何物燃可燃]

  若汝謂燃燒時(shí),薪方名為可燃。換句話說,未至欲燃燒時(shí),只名為薪,不名可燃。至欲燃燒時(shí),薪方名為可燃。欲燃燒時(shí),爾時(shí)但只有薪,尚無有火,既無有火,何物燃燒可燃?當(dāng)知燃因可燃而燒,可燃時(shí),方名可燃,是不成立的。因?yàn)闊o性隨緣方成燃燒,燃燒是火與薪因緣所成,還歸無性,非是定有,火之與薪,非有先后次第。

  [若異則不至 不至則不燒 不燒則不滅 不滅則常住]

  若謂燃時(shí)薪轉(zhuǎn)名為可燃,爾時(shí)火與薪尚未相及,火不及薪當(dāng)然不燒。不燒則不滅,不燒不滅即是常住。

  問曰:

  [燃與可燃異 而能至可燃 如此至彼人 彼人至此人]

  外人曰,正因?yàn)槟苋贾穑c所燃之薪異,方能燃至可燃。例如此男彼女各自異處,方能此男至彼女,彼女至此男。

  答曰:

  [若謂燃可燃 二俱相離者 如是燃則能 至于彼可燃]

  其實(shí)汝舉此男彼女之喻,不能成立。因?yàn)殡x此男有彼女,離彼女有此男。但燃燒的情形則不同,火無薪不燒,薪無火亦不燒。所以汝謂火與薪相離,而能火至于薪成其燃燒者不成道理。因?yàn)槟信愄幎心信鹦疆愄巹t無燃燒也。問曰:火與薪相離不能燃燒,則應(yīng)火待薪而燒,薪待火而燒,二者相待而成燒。外人所謂相待者,系執(zhí)定有火定有薪而成相待。答曰:

  [若因可燃燃 因燃可燃 先定有何法 而有燃可燃]

  既然因可燃之薪,方有火之燃燒。因火之燃燒,薪方稱之為可燃,二者相因而成燃燒。那么先有何法,均不成相待,既不相待,便不能稱為能燃與可燃。因?yàn)槎呦啻匠扇紵6呷舨幌啻悴荒茉斐扇紵2怀扇紵悴坏梅Q為能燃與可燃。

  [若因可燃燃 則燃成復(fù)成 是為可燃中 則為無有燃]

  我們知道,火的性質(zhì)是燃燒。如果火因可燃的薪而燃燒,則是火自性燃燒,再由薪而成燃燒,故曰則燃燒成復(fù)成。

  同時(shí)可燃之薪中,無有燃燒,云何能因可燃而成燃燒呢?

  [若法因待成 是法還成待 今則無因待 亦無所成法]

  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例如燃燒,是以能燃之火與可燃的薪因待而成,則此燃燒無自性,全是火與薪的因待關(guān)系。

  如果無有火與薪因待的關(guān)系,便無有所成燃燒之法。故曰: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

  [若法有待成 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 成已何用待]

  若法有待成,未成云何待?例如燃燒是因火與薪相待而成,燃燒未成之時(shí),焉有火與薪之相待?

  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如果燃燒已成,而說有火與薪的相待,然燃燒已成,何用相待?

  當(dāng)知火中無燃燒,火必待薪方有燃燒。薪中無燃燒,薪必待火方有燃燒。若燃燒已成,便不用火與薪之相待了。而[相待]者,即無自性,無自性故方須相待。

  [因可燃無燃 不因亦無燃 因燃無可燃 不因無可燃]

  所謂燃與可燃,是相待假立,是相待假立,非有實(shí)體。非是因可燃而有燃,亦非不因可燃而有燃。故曰因可燃無燃,不因可燃亦無燃。同時(shí)燃亦是假立無有實(shí)體,非是因燃而有可燃,亦非不因燃而有可燃。故曰因燃無可燃。不因無可燃。

  [燃不余處來 燃處亦無燃 可燃亦如是 余如去來說]

  燃燒是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無有實(shí)體可得。故燃不余處來,燃處亦無燃燒。以燃燒緣生無性,無實(shí)體可得故。可燃亦是因緣假立,無實(shí)體可得。

  余如去來說。如去來品中所說,已去無有去法,未去亦無去法,離已去未去,去時(shí)亦無去法。以諸法因緣生,無自性不可得故。

  [可燃即非然 離可燃無燃 燃無有可燃 燃中無可燃 可燃中無燃]

  火之燃燒是因緣生法,無有自性。所以可燃即非燃,假若薪即是火,不成道理。如作作者一,陶師即瓶,同樣地不如道理。

  離可燃無燃。燃燒是火與薪相待而成,所以離可燃之薪,無燃燒之火。

  燃無有可燃。若有可燃之薪,便是尚未造成燃燒。既已成為燃燒,當(dāng)然已不為薪。換句話說,燒即非薪,薪即非燒。

  燃中無可燃。我們已經(jīng)知道,薪即非燒,燒即非薪,故燃燒中無可燃之薪。若有可燃之薪,當(dāng)是尚未燃燒。

  可燃中無燃。薪中自無燃燒,薪中若有火,則不待火自能燃燒矣。(據(jù)大正藏,此頌為五句。據(jù)吉藏疏,可燃中無燃一句,列入后文長(zhǎng)行中。)

  [以燃可燃法 說受受者法 及以說瓶衣 一切等諸法]

  以燃可燃法,說受受者法。燃燒之法,是火與薪之因緣所成,無有實(shí)體,只是假名。若燃燒有實(shí)體者,應(yīng)無火無薪仍有燃燒。

  受受者亦復(fù)如是,受是五陰,受者是人。受與受者,亦是相待假立。外在的瓶,是泥的因緣假立,衣是縷的因緣假立,只有假名而無實(shí)體。乃至一切諸法,無非因緣生。因緣所生法,好空無自性,唯是假名。故般若云,世間分別一切法,唯是分別假名。

  [若人說有我 諸法各異相 當(dāng)知如是人 不得佛法味]

  一切法無性隨緣,緣成無性。以一切法無自性故,所以佛說一切法無我。諸有為法,生住滅各異相,諸法異相隨緣假現(xiàn),云何有我?[我]是有為法,如夢(mèng)幻泡影,如露如電。故若人說有我,是人不得佛法味。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本際品第十一


  
  所謂本際,是言眾生生死,有根本有開始,謂之本際。佛說眾生生死無本際,系明華竟空義,外人卻以[眾生生死無本際]反證眾生生死為實(shí)有,故論主破之。

  何故眾生生死,是畢竟空義?因?yàn)楸娚撸娨蚓壣玻蚓壦ǎ瑹o有自性,即畢竟空。

  再者生死即是無始,即畢竟空。何以故?生死即不存在,若有存在,即是不生不死。

  [大圣之所說 本際不可得 生死無有始 亦復(fù)無有終]

  大圣是佛,佛說本際不可得,生死無有始。既無本際,故生死無始,無始則非有,非有則無終。

  [若無有始終 中當(dāng)云何有 是故于此中 先后共亦無]

  始終之間曰中,既無有始終,中當(dāng)云何有?既無初中后,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無。先后[共],即初中后亦無。

  [若使先有生 后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 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 而后有生者 是則為無因 不生有老死]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便是說生外另有老死,老死外另有生,這是不合理的。我們都知道,死是生處死,生是死處生。無生便無死,無死焉有生?生死各無自性,對(duì)生說有死,對(duì)死說有生。無性隨緣現(xiàn)生死,生死緣成無自性。所以生死各無自性,無有先后第。[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是真呵其過。

  若先有老死一偈,很明顯可以知道是無因過。

  [生及于老死 不得一時(shí)共 生時(shí)則有死 是二俱無因]

  生及于老死,不得一時(shí)共。生與死既非先后有,亦非一時(shí)共。以生時(shí)則無死,死時(shí)則無生,不得生死同時(shí)。

  何故生死既非先后有,亦非一時(shí)俱有?以生死緣成無性,無本際故。

  [若使初后共 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戲論 謂有生死老死]

  初后共即先后一時(shí)共。生死隨緣無性非為實(shí)有,所以初后共,皆不然也。若執(zhí)無自性為實(shí)有,便是戲論。故曰何故而戲論,謂有生老死?生死既無,焉有生死本際?

  [諸所有因果 相及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 所有一切法 非但于生死 本際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 本際皆亦無]

  因果、相可相、受受者,乃至一切法,皆依他而起,緣成假立,無有自性。故非但生死本際不可得,一切法本際亦不可得。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苦品第十二


  
  [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如是說諸苦 于果則不然]

  有人言苦是自作自受的。有言苦是他作,加諸于我的。有言苦是自作過,他加諸于我的。有言苦是無因而有的。論主言當(dāng)知是果法,由因緣生無自性。汝言自作他他共作無因作,于苦果皆不然也。

  [苦若自作者 則不從緣生 因有此陰故 而有彼陰生]

  苦若自作者,則不從緣生。假使苦不從緣生,便是定性苦。苦若定性,當(dāng)是常苦無樂,若無樂者焉知是苦?

  五陰身心是苦,所謂二苦,即身苦心苦。但今五陰是從前五陰來,非今五陰自作今五陰,何得言苦是自作?

  問曰:若今五陰從前五陰來,應(yīng)是他作。答曰:不然。

  [若謂此五陰 異彼五陰者 如是則應(yīng)言 從他而作苦]

  若謂今五陰異前五陰,可言從他作苦,但事實(shí)不然。今五陰是果,前五陰是因。全因成果,不可能一部分因成果,另一部分因不成果;全果由因而來,不可能一部分果由因而來,另一部分果不由因來。所以然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怎能言此五陰異彼五陰?既然此五陰不異彼五陰,當(dāng)知苦非他作也。

  [若人自作苦 離苦何有人 而謂于彼人 而能自作苦]

  人與五陰,相待而立,各無自性,徒有名字。約事相而言,離人無五陰,離五陰無人。所以若謂人自作苦,然離五陰苦何有人?是故不得謂人自作苦也。

  [若苦他人作 而與此人者 苦當(dāng)離于苦 何有此人受]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五陰苦即人,人即五陰苦。若苦他人作,而與此人者,然而若離五陰苦,何有此人受呢?因?yàn)殡x五陰無人故。

  [苦若彼人作 持與此人者 離苦何有人 而能授于此]

  這一偈與上一偈,同是說離五陰無人。上一偈是說離五陰苦無此人受,這一偈是說離五陰苦無彼人授。故曰離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自作苦不成 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自作不成,當(dāng)知他作亦不成。何以故?若彼人作苦,亦名自作也。

  [若不名自作,當(dāng)知他作亦不成。何以故?若彼人作苦,亦名自作也。

  [苦不名自作 法不自作法 彼無有自體 何有彼作苦]

  若此彼苦成,若自作苦他作成立的話,應(yīng)有共作苦。今自作苦他作苦不成,焉有共作苦?自作他作皆有因作,尚不能作苦果,何況無因作?

  [非但說于苦 四種義不成 一切外萬物 四義亦不成]

  非但說于苦,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四種義不成,一切法四種義亦不成。何以故?一切法無作故。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行品第十三


  
  問曰:

  [如佛經(jīng)所說 虛誑妄取相 諸行妄取故 是名為虛誑]

  如佛所說,諸行生滅無常,外人執(zhí)著實(shí)有諸行。不知佛就諸行無常,系顯畢竟空義。以有為法無常,念念生滅,無有實(shí)體。若有實(shí)體,當(dāng)是不生不滅。諸行無常無有實(shí)體,故系畢竟空義,非謂諸行實(shí)有也。

  外人引佛經(jīng)謂:如佛經(jīng)所說,虛誑妄取相,諸行妄取故,是名為虛誑。既然佛經(jīng)說有諸行,虛妄取相,故知實(shí)有諸行。答曰:

  [虛誑妄取者 是中何所取 佛說如是事 欲以示空義]

  一切法相,隨緣幻現(xiàn)無有自性。猶波浪萬重,只是一水所現(xiàn),無自體性。癡人所見,實(shí)有波浪。智者如實(shí)知,只是一水。波浪虛誑無實(shí),癡人妄取。故偈云虛誑妄取者,是中何所取,佛說如是事,欲以示空義。

  [諸法有異故 知皆是無性 無性法亦無 一切法空故]

  諸法有異,是說諸法生滅變異也。諸有為法生滅變異無常,故知諸法皆是無性。如果諸法有自性,法有自性必然是常,若法是常,必非生滅變異。故曰法有異故,知皆是無性。

  法無自性,是無此法。故曰無性法亦無,一切法空故。以一切法因緣幻有,無實(shí)體性,是故一切法空。

  問曰:

  [諸法若無性 云何說嬰兒 乃至于老年 而有種種異]

  外人問曰,汝言諸法有異故,知皆是無性,事實(shí)不然。例如有人的存在,方有嬰兒時(shí),匍匐時(shí),童子時(shí),壯年時(shí),乃至老年時(shí)等種種異。若無有人,云何有嬰兒時(shí),乃至老年時(shí)?故曰諸法若無性,云何說嬰兒,乃至于老年,而有種種異?

  [若諸法有性 云何而得異 若諸法無性 云何而有異]

  論主答曰:若諸法有性,云何而得異?

  此二偈是說生滅變異相,即畢竟空、無相、不可得。畢竟空有二,無性隨緣,則空不可得;隨緣無性,則有不可得;一切不可得,謂畢竟空。

  假設(shè)諸法有性,既然法有決定性,當(dāng)無有變異,故曰云何而得異?

  若諸法無性,諸法無性是無諸法,既無諸法,云何有諸法異?

  [是法則無異 異法亦無異 如壯不作老 老亦不作壯]

  是法者,即一法也。異法者,即二法也。

  我們已經(jīng)知道,諸法有性則無異,諸法無性說無異。故是法則無異,異法亦無異。

  假設(shè)嬰兒是一法,若嬰兒有決定性,應(yīng)是嬰兒永遠(yuǎn)是嬰兒,不可能變?yōu)榉菋雰骸H魦雰簾o性,無性是無其法,故曰是法則無異。

  異法亦無異,例如壯與老是異法,若壯與老各有定性,則壯永遠(yuǎn)是壯,老永遠(yuǎn)是老,故不變異。若壯與老無性,無性是無壯與老其法,故終無變異。如壯不作老,老亦不作壯,以壯與老各有定性故。

  [若是法即異 乳應(yīng)即是酪 離乳有何法 而能作于酪]

  此一偈仍是說是法則無異,異法亦無異。汝若謂一法自體即異者,那么乳應(yīng)即是酪。乳不是酪,故[是法]無異。

  汝若謂異法有異者,亦無道理。例如乳與酪是異法,事實(shí)上乳與酪亦無異。何以故?酪由乳而出,離乳有何法能作酪呢?既然酷由乳出,當(dāng)知異法亦無異。

  外人以有所得心執(zhí)有定法,故見是法異,異法異,著二邊不契中道。不知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故無差異。無性能隨緣,隨緣則現(xiàn)差異。諸法差異隨緣幻現(xiàn),無自體性,還歸無差異。如是則無差異而差異,差異而無差異。無差異不可得,差異亦不可得,是法不可得,異法亦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如是方契中道。

  問曰:汝破是法異,破異法異,既無是法異,無異法異,應(yīng)是空相,因?yàn)榭諢o如是差異。如此說來,空即是法,何得謂一切法無自性?

  外人仍是執(zhí)有定法,彼轉(zhuǎn)執(zhí)空為定法也。答曰:

  [若有不空法 則應(yīng)有空法 實(shí)無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空即無所得義,若有所得于空,此空仍是有法。無所得于有,無所得于空,一切無所得,方是真空義。外人所謂空者,有所得空也。  

  若有不空法,則應(yīng)有空法。對(duì)不空法,方立空法,上來種種破不空法,既無不空法,云何有空法?

  [大圣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fù)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大圣說空法,為離諸見故。眾生以其邪見,乃見于空與不空。如果離于見,則不見空,亦不見不空。一切法緣生無性,無有分別。眾生以其邪見,乃于無分別中妄生分別。佛為令眾生離諸見,故說空法而對(duì)治之。若眾生復(fù)見有空,邪見堅(jiān)固,則諸佛亦不能化矣。

  中論要解 作者:釋智諭
           
  觀合品第十四


  
  [見可見見者 是三各異方 如是三法異 終無有合時(shí)]

  問曰:經(jīng)云根塵識(shí),三事和合觸。既有根塵識(shí),既有和合觸,云何說一切法空?

  于回答中,單約眼根色塵色眼識(shí)回答,以例其余。見是眼根,可見是色塵,見者是眼識(shí)。此三各異方,終無有合時(shí),眼根在身內(nèi),色塵在身外,眼識(shí)或言在身內(nèi),或言遍一切處。三者異方而處,云何能合?既然無合,云何有和合之見?

  若謂有見,為合而見?為不合而見?若謂和合而見,當(dāng)是未和合時(shí),根、塵、識(shí)皆無見。如果無見和合后成為有見,不如道理。若謂不和合而見,則應(yīng)眼根不與色合,亦應(yīng)見一切色,不如道理。

  [染與于可染 染者亦復(fù)然 余入余煩惱 皆亦復(fù)如是]

  既然見、可見、見者無有和合,故由見色而生的貪染亦無。故曰染與于可染,染者亦復(fù)然。其余耳根、聲塵、耳識(shí),鼻根、香塵、鼻識(shí),舌根、味塵、舌識(shí),身根、觸塵、身識(shí),意根、法塵、意識(shí),及貪瞋癡等煩惱,皆亦如是。

  [異法當(dāng)有合 見等無有異 異相不成故 見等云何合]

  異法當(dāng)有合,見等無有異,異相不成故,見等云何合?舉法無異而破合。云何見、可見、見者無有異?因?yàn)橐姟⒖梢姟⒁娬叩热砸蚓壣鸁o自性。以無自性故,所以見等無有異。合由異而有,既無異法,故知無合。

  [非但見等法 異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 皆亦無異相]

  非但見、可見、見者無有異,乃至所有一切法,皆緣生無性,故一切法皆亦無異相也。質(zhì)而言之,一切法無自性即空,空即無相,以無相故,所以異相不可得。

  [異因異有異 異離異無異 若法從因出 是法不異因]

  異因異有異。第一個(gè)異字,是言因緣和合所成之法也。[因異]之異,是方系因眾緣之異也。最后[有異]二字,是言和合果法始有異也。

  例如拳的的差異性,系因五指因緣和合,乃有拳之差異性。此一句偈的意思的是說,[和合體的差異,系因眾緣之異,乃有果體之異。]

  異離異無異。和合體之異,若離眾緣之異,即無和合體之異。例如拳之異,系因五指之異,而現(xiàn)拳之異。若離五指之異,便無拳之異。所謂異者,系言物體存在,不同余物也。

  若法從因出,是法不異因。猶如五指合而成拳,拳之為法,從指而出,則拳與五指不異也。意思是說,指者緣生無性,當(dāng)然拳亦無自性也。

  問曰:若離眾緣之異,定有和合法與余物之異,有何咎?答曰:

  [若離從異異 應(yīng)余異有異 離從異無異 是故無有異]

  若離從異異,應(yīng)余異有異。

  假若離五指之異,而有拳之異,乃可說拳與余物而有差異。今離五指之異,實(shí)無拳之存在,所以不得謂拳與余物而有異也。

  [異中無異相 不異中亦無 無有異相故 則無此彼異]

  異法中無有異相,若謂此法與彼法差異,而于中實(shí)無有異相。何以故?此法與彼法各無自性,法無自性,故無異相。

  不異法中亦無異相。何以故?法既不異,云何更有異相?既異法中無自性無異相,不異法中亦無異相,以無異相故,所以無此彼之異也。

  [是法不自合 異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時(shí) 合法亦皆無]

  有異法方有異法合,既無異法,故無異法合。最后以一異破合。

  是法不自合,是法者一法也,亦即不異法也,一法不自合也。異法亦不合,以異法無自性也,法無自性是無其法,無法云何合?是故合者合時(shí)合法,皆不可得。

上一篇:《中論要解》第三卷
下一篇:《中論要解》第一卷
我要糾錯(cuò)】【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hào)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diǎn)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av久久乱码| 91久久国产精品91久久性色| 黄色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91精品中国老女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亚裔videos黑人hd| 日本成熟性欧美|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 亚洲精品日韩丝袜精品| 45www国产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国产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 日本成人激情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国产精品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伊人| 日韩在线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成年人在线|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91| 日韩av在线网址|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下载红粉|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中文字| 亚洲free性xxxx护士白浆| 热草久综合在线| 久久欧美在线电影|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