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經須是周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蓋經有此處建立,彼處掃蕩,此處掃蕩,彼處建立,隨時逐機,無定法故。假使只看楞嚴,見勢至不入圓通,而不廣覽稱贊凈土諸經,便謂念佛法門不足尚矣。只看達摩對梁帝語,見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廣覽六度萬行諸經,便謂有為福德,皆可廢矣。反而觀之,執凈土非禪宗;執有為非無為,亦復如是。喻如讀醫書不廣者,但見治寒用桂附,而斥芩連。治虛用參耆而斥枳樸。不知芩連枳樸亦有時當用,而桂附參耆,亦有當時斥也。是故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予嘗謂六祖壇經不可使無智人觀之,正慮其執此而廢彼也。
?。圩⑨專?BR> 達磨對梁帝語:據《五燈會元》載:武帝迎達磨祖師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并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钡墼唬骸叭绾问钦婀Φ拢俊弊嬖唬骸皟糁敲顖A,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圩g文]看佛經必須普遍廣博,才能得到圓融貫通,而不致于偏執。因為許多經中常常有這么一種現象:如在這部經中所建立的教義,而在另一部經中卻完全給予掃蕩了;在這部經中所排斥的,但在另一部經中又極力提倡。這原是佛陀為了更有效地教化眾生,隨眾生得度的時節因緣,又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哭資質而說的方便教法。所以,沒有固害不變的說法。假使有人只看楞嚴一經,發現大勢至菩薩雖以念佛為本修因地而證無生法忍,但畢竟沒有獲得圓通第一;有了這種成見,而沒有廣覽其它稱贊凈土的各部經,便認為念佛法門不值得崇高。又如有人只看到當年達廣大祖師對梁武帝說:“功德不在作福”的一段話,而沒有廣覽佛說六度萬行的許多經,便認為有為的功德不去做。反過來說:同樣也有些人,自己站在凈土的立場上,便胡亂去批評禪宗;自己喜歡有為的功德,便去批評無為的不對,這都是犯著偏執的錯誤。譬如做醫師的人,如果對醫學的書讀的不多,但知治寒癥的病例應當用桂附,便認為芩連無用;又見治虛癥需用參耆,便認為枳樸無用。不知芩連枳樸也有當用的時候,而桂附參耆也有不當用的時候。所以,當醫師的人如果不知對癥下藥,而固執地用藥,必將誤人色身;學佛的人如果但執一經的義理而謗斥他宗,必將誤人慧命。我平常勸人說:《六祖壇經》不可隨便拿給無智的人看,就是顧慮淺見的人,執此壇經而輕視其他的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