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學習園地>>佛學知識>>佛教起信與入門02
佛教起信與入門02
2007年06月20日14:58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1695 字體: 繁體

佛教起信與入門02
 
 
 
李慶宏居士著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關于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
 
 
 
時常有人問我為什么信佛,我的回答總是:因為我相信釋迦牟尼佛關于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這個回答可能經常出人意料,以致別人聽到后一般都不知該怎么反應。
 
 
 
和大多數受長久唯物主義教育的現代中國人一樣我也一直都是無神論者。不過我從科學實證主義的角度出發,還是相信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尤其在人類精神領域,現在的科學研究還處在極初級的階段,并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指導,所以對精神領域的事物,比如鬼神,神通等,我都不置可否,而對據說信了會有好處的宗教,比如佛教和基督教,我則傾向于接近。后來因為自己有些靈妙的感悟,又接觸了些特異的人,自己也開始精神修行,對這些興趣逐漸增大了起來,只是因為關于心靈的理論難以驗證,所以我還是不能說深信。真正開始深信是注意到佛陀關于宇宙自然科學的描述之后。
 
 
 
2500年前就能對我們這個宇宙的狀況作出那樣準確的描述,實在太驚人了!
 
 
 
最初只是看了《佛教科學論》(索達吉堪布著)中關于‘三千大千世界’的簡要介紹:佛陀以一千個太陽,一千個月亮組成的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而以一千個小千世界形成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我當時想,2500年前就能指出宇宙星體的基本狀況,是多么驚人的準確,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全知一切的說法也許并不夸大。而且我還注意到:這無數個太陽、月亮的說法根本就是當時的普通世人無法認識的,佛陀說這個于增強世人對他的信仰非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令人疑惑,除了佛陀是在真實的向弟子們述說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釋。
 
 
 
我后來查到了《起世經》中佛陀關于三千大千世界的詳細論述: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魔身天。千梵世天。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F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我在此分析認為:
 
 
 
一、小千世界對應的三維空間即為銀河系。理由如下:
 
 
 
1,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講,說明這一千世界有一定的聯系屬性,并且尤其說明了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正是銀河系的形狀。
 
 
 
2,從數目上看,千日千月與銀河系1千億顆恒星的數量相比當然差了很多。但我在這兒要強調指出的是:整個佛教理論的核心是‘人’,人是‘正報’,物是‘依報’,佛并未把無數沒生命的星球放進去,他關注的只是有生命的日月世界。 ‘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侵父鞣N類型的外星高級智慧生命(他們的特點和生活狀況將在后面‘外星文明的狀況’一章中詳述),這當中的‘千’是虛數,總的尺度是數千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尋找地外理性生命(SETI)研究所所長德拉克(Drake)是現代SETI科學的奠基人。他將一個星系中發現存在理性生命的概率寫成了由簡單因數構成的公式:
 
 
 
Nc=N ·fp·nLZ·fL·fI·Fs
 
 
 
其中,Nc代表一個星系中可檢測到理性生命社會的數目,N 是一個星系中恒星的數目,fp為有行星環繞恒星的概率,nLZ為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的平均數,fL代表生命域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fI為生命產生理性的概率,Fs也稱為社會因數,它代表理性社會能存活的時間和恒星壽命之比。在這個公式中,多數因數隨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了解而變得越來越大,只有Fs因數非常不確定。也就是說,一個理性社會能夠存活多少年,以地球人類的演化來看,真正大規模影響環境的技術社會,也就只是半個世紀的時間,今后還將持續多長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數字。社會因數Fs是決定SETI科學命運的因數。
 
 
 
根據這個方程式,SETI的資深天文學家Shostak估計我們銀河系有1萬到100萬顆行星存在理性生命。
 
 
 
《起世經》還提到除了這四種類型的大州以外還有‘八萬小洲’,我推測是其他類型生命的星球。
 
 
 
兩者大尺度上相當接近。
 
 
 
二、三千大千世界對應的三維空間即我們當前觀察到的整個宇宙星空。
 
 
 
關于三千大千世界經里的解釋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計算起來要三個千連成,所以叫成‘三千大千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代流傳下來時這么定名的,但無論如何,從流傳下來的結果的字面意義上看,三千個大千世界(30億個星系)在大尺度上接近目前觀察到的星系數量(約10億個星系),而單純大千世界一百萬個星系則差得較遠。不過無論是哪種解釋,都已經是相當驚人的準確了。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時成住壞空的,也意味著這確實應指當前整個宇宙星空。
 
 
 
三、經中一個世界對應的空間包括但不止于我們一日月的三維空間。
 
 
 
經中所述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天?!遣煌谖覀冞@個三維世界的宇宙空間。不過佛陀把這些‘天’與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合在一起論述,顯然意味著這些‘天’與我們這個‘天’關系密切。
 
 
 
四、三千大千世界仍只是整個佛教宇宙模型的一部分。
 
 
 
還有很多層天,以及佛凈土并不包括在這兒所指的三千大千世界內。并且類似‘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宇宙空間也可能有無量多個。這些將在下面的核心構架中論述。這兒先簡單談一下我們這個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未來。
 
 
 
我想大家首先關心的還是未來,那么我們先談未來。上面已經提到我們這個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目前我們當然是在‘住’的狀態下,那下一步就是‘壞’了。但大家先不要著急,因為這‘成住壞空’是無限循環著的,我們人的神識也是可超出這個‘壞’掉的三千大千世界永恒不滅的。
 
 
 
毀壞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是大火劫?!镀鹗澜洝吩疲骸T比丘。云何世間住已轉壞。諸比丘。當于彼時。無量時長遠時。天下亢旱無復雨澤。所有草木。一切干枯。無復遺余。譬如葦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干枯朽壞。無復遺余。如是如是。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干枯。亦復如是。諸比丘諸行亦爾。一切無常不久住。不堅牢不自在。破壞之法。應當厭離速求解脫。’
 
 
 
看上去很像太陽進入紅巨星狀態使地球變熱的情況。根據估計,太陽將在50億年后進入紅巨星狀態,這一狀態將持續約10億年,光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好幾十倍。到那時侯,地面的溫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兩三倍,北溫帶夏季最高溫度將接近100℃。
 
 
 
在更長遠的尺度上,與大爆炸相對應的大收縮(這還有待觀測)也將導致宇宙過熱(最后收縮為極熱的奇點乃至歸于空無)而無法容留生命。
 
 
 
不過在此之前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生命似乎都已轉世到更高層的世界中去了,這是《起世經》中描述此火劫之前的一段:‘云何火災。諸比丘。火災起時。諸眾生等。皆有善行。所說如法。五見成就。無有顛倒。具足修行十善業道。無覺觀禪。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時彼眾生。以神通力。住于虛空。住諸仙道。住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禪無覺觀樂。如是證知。成就具足。身壞即生光音天中。地獄眾生。畜生眾生。閻摩羅世。阿修羅世。四天王世。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樂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眾生。于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則名為世間轉盡。’
 
 
 
大火災不僅把我們這個世界燒掉,還向下燒滅地獄,向上燒毀梵天,但這似乎是件好事情,因為轉生去的光音天是個不錯的地方。光音天里面眾生以喜悅為食,住于安樂,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因為沒有音聲,而由定心所發光明替代語言傳達彼此之意,故稱光音天。
 
 
 
這世界‘壞、空’的階段,也即現有宇宙‘奇點’之前的階段,現有的物理學家們是不能就此提供任何具體描述的,但對佛陀來說卻顯然不是一個問題。世界壞掉是大火災,那‘空’的階段,因為是‘空’,我們當然也沒什么好說的了,我們再來看看世界是如何成的。這同樣在《起世經》有述:‘諸比丘。云何世間壞已復成。諸比丘。爾時復經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日月時節。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蛉畿囕S?;驈腿玷?。經歷多年。百千萬年。彼雨水聚。漸漸增長。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滿。然彼水聚。有四風輪之所住持。何等為四。一名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墮。四名牢主。時彼水聚雨斷已后。還自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當于爾時。四方一時有大風起。其風名為阿那毗羅。吹彼水聚。波濤沸涌混亂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沫聚。擲置空中。從上造作諸梵宮殿。微妙可愛。七寶間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磲瑪瑙。諸比丘。以此因緣。有斯上妙宮殿墻壁。梵身諸天。世間出生。’(《起世經》世住品第十一)
 
 
 
《圣經》創世紀開頭‘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上。’這梵天的成立,正是先天地,然后水。
 
 
 
梵天成,然后下面一層層天依次先后形成,直到我們人類可以看見的這層天?!T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復更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略說如前。四方風起名阿那毗羅。由此大風。吹擲水沫。復成宮殿。名魔身天。墻壁住處。如梵身天無有異也。唯有寶色粗細差降少殊異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化樂諸天宮殿。次后造作兜率陀諸天宮殿。次造夜摩諸天宮殿。’
 
 
 
《起世經》中從梵天到我們這層天之間共有七層天,分別為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各層天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光明程度,每層天都要比下一層天光明很多倍。而宇宙大爆炸初始就是極強的光,然后隨著空間的擴散光的強度逐漸減弱。那么根據
 
 
 
1,先后次序
 
2,光明程度
 
3,這些層天與我們這個空間同時成、住、壞、空
 
 
 
這三個重要屬性,我傾向于將以上各層天與宇宙大爆炸對應起來,也即我們這層天中的大爆炸,對應著上面各層天的不同變化。剛爆炸最亮的時候是魔身天、他化自在天等,然后隨著光亮變弱又逐漸生成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再弱又成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最后人類世界出現。
 
 
 
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各層天是緊密相關的,相對而言,超出三千大千世界的各層天中的生靈因為處在某種程度的‘定’中,與我們關系似乎要小一些。
 
 
 
《圣經》開頭‘神的靈運行在水上’之后,立刻就是‘神說,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蚩梢暈橛钪娲蟊ǖ拈_始。
 
 
 
夜摩天下面的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似乎在深度精神修行的境界中看上去像座山,也即須彌山。請看經中:‘諸比丘。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山王。次作城郭。雜色可愛。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等寶。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須彌山王。出生顯現。諸比丘。又于是時。毗羅大風吹彼水沫。于須彌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雜色殊妙。七寶合成。所謂金銀乃至硨磲瑪瑙。以是因緣。世間出生四大山峰。彼風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為三十三天。造作宮殿。次復更于須彌山王東西南北半腹之間。四萬二千由旬處所。為四大天王。造作宮殿。城壁垣墻。皆是七寶。端嚴殊妙。雜色可觀。如是訖已。爾時彼風又吹水沫。于須彌山王半腹之間。四萬二千由旬。為月天子。造作宮殿。高大城壁。七寶成就雜色莊嚴。如是作已。復吹水沫。為日天子?!?/DIV>
 
 
 
須彌山周圍又有八山七海。其中的阿修羅世界及閻羅王掌管的地獄世界等我們這兒就先不多說了,我們人類世界就在其中的堿海里,同樣是‘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注意這個水沫應是對應的梵天中的水沫)造就的:‘復次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又散擲置斫迦羅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萬小洲。并余大山。如是輾轉。造作成就。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此四大洲八萬小洲諸大山等。次第出現?!?/DIV>
 
 
 
成就了這個世界后,人類開始出現?!镀鹗澜洝防锩嬲f人類的起源是光音天上的天人貪吃了地上的食物,結果‘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粗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DIV>
 
 
 
吃了地上的食物,就有了人類的性欲,然后人類繁衍生息,直到現在……《圣經》創世紀里夏娃給亞當吃食物,然后兩人就有了性行為,大致可看作是上帝給作者講述這個過程的寓言。
 
 
 
光音天人下降,有可能是化生人間,與猿猴無關,但也并不徹底排除猿猴進化的可能性。佛教在這方面非常開放,具有真正的科學思想。大家可以看見人可能生‘猴孩’,也即退化的品種,那么猿猴進化到一定程度生人孩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吧。
 
 
 
我以前曾經以是先有人還是先有世界來簡單的否定唯心主義,并懷疑這個問題是否還值得討論,但現在看來,至少以這個來否定佛教的唯心主義肯定是不成立的,因為佛陀顯然是說先有大地和食物,然后才有人的。
 
 
 
由此我們也可知道,佛教的唯心主義遠不是一般想像的那么簡單,至少這個‘心’絕對不單純是指‘人的意識’。
 
 
 
第二節  整個宇宙模型的核心構架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DIV>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如果愛因斯坦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佛教上,那么寫這本書的將可能是他而不是我。并且,也許,他在物理學上將有更大成就。愛因斯坦后期反對量子力學中‘觀測本身會影響觀測結果’這一驚人論斷,說明他對佛教理論的理解還不是極其精深——盡管他已經做出了那樣深刻和準確的判斷。
 
 
 
這兒的宇宙就是指包括自然和精神在內的一切。
 
 
 
一、終極本原:識心
 
 
 
在佛教的宇宙模型中,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們這個宇宙三維空間,和上面已經提到的其他層次的空間,以及我們人的意識,這些所有的一切,都產生于心。
 
 
 
為了區別于心臟的‘心’,或者單純表示人類意識的‘心’,我在下面將統稱此‘心’為‘識心’。佛教的唯識論,即萬法唯識,八識唯心,故定名‘識心’是很恰如其分的。
 
 
 
另一個表示此終極本原的常用名詞可能是‘心性’。但‘心性’這個詞感覺過于抽象。從科學角度講,名字其實是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名字所指代物件的屬性,下面將會經常提到‘識心的屬性’,如果換成是‘心性的屬性’,兩個‘性’,未免有些別扭。所以我還是用‘識心’這個詞。
 
 
 
‘識心’即本書中佛教宇宙模型的終極本原。
 
 
 
由于它是終極本原,我將拒絕回答一切關于它如何產生的問題,而只認為有必要定義它的一系列屬性和此后的一系列規律。
 
 
 
如果說‘奇點’已經與人們極其遙遠的話,那么‘奇點’與‘識心’的距離比人與奇點的距離更加遙遠。即使是最愛提問題的哲學家,也確實不必繼續追問了。
 
 
 
我們主要分析識心的屬性。
 
 
 
到目前為止,關于識心的屬性,只有佛陀,或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等覺菩薩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破盡物質和意識等識心派生出來的一切之后才能認識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關于它的描述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即沒有時間先后概念;不增不減,即沒有空間大小概念;不垢不凈,即沒有人類美丑分辯的概念。
 
 
 
現在這個時代,人的靈性越來越弱,但人的理性、知識和理解能力越來越強。相應的人越來越難以通過靈性修煉直接認識宇宙本來的真相,但卻更容易通過他人的描述得到理性的理解。本書主要就是精確的描述這個識心的模型,并希望人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生起強大的信心,并進而修行、實證。
 
 
 
在佛陀那個時代,講的是‘信、解、修、證’,因為佛陀三十二相、大威神力,一看就能讓人起信,而且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很流行精神修行的,佛陀的弟子很多都是大根器的人,很容易進入佛陀那個靈性的世界,理解佛陀關于靈性世界的教導。而現在沒哪個人有佛陀那樣的大威神力能讓人剛一接觸就生信,那么我這兒就主張‘解、信、修、證’,將解和信結合起來,讓人們在理解的基礎上信仰和皈依。
 
 
 
現在很多人不信,或者不感興趣,或者感興趣而不全信,或者雖信卻只是信些細枝末節,比如半信半疑的求些在世的小小福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了解了并認為確實有道理,自然就深信了。
 
 
 
從另一個角度講,若是光有信,而不解,那等于你不知道你信的是什么,也就等于沒有用。比如你相信萬有引力定律,那你也得理解萬有引力定律啊,你若是根本不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具體什么內容,那你這個信,算什么回事呢?
 
 
 
同時,對于已經深信和皈依的佛教徒來說,大家也都不是釋迦牟尼佛那樣的正遍知者,也都有個理解的問題。
 
 
 
現代人理性和知識強了以后,將比較容易理解識心在時空上概念。我們這個世界,是個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的世界,‘識心’則可理解為沒有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是四維的物體。這樣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擁有三維空間的人類所無法想像的神奇屬性。比如,沒有三維空間的大小概念,或者說,就是無限大;又如,它可擁有無限多個三維空間,并且這些三維空間的關聯也是無限的。我們拿二維空間的世界來和我們這個三維空間比較,也許能比較容易理解四維空間與我們三維空間相比較的意義:
 
 
 
1,一個三維的物體,無論它大小如何,都可以包含無數個二維的平面;
 
 
 
2,一個三維的物體可以劃分成無數個各種形狀的平面;
 
 
 
3,對于一個二維平面空間中的觀察者來說,如果有三維空間的存在,那么他的觀察很多情況下將是不可思議的。比如如果平面中有一條線橫貫當中,要把一個物體從線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必然要接觸和經過這條線,但如有三維空間存在,我們可以輕松的把物體不通過線而移到物體另一邊,那這在二維平面空間中的觀察者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可以包含無限多個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并且這些三維空間之間可能有著深刻的相互影響。
 
 
 
物理學界早已有時空多維的假設。《科學》(Science)雜志2002年5月第296卷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時空,卷曲的膜和隱藏的維度》簡要介紹了一下物理學界關于多維時空的假設。
 
 
 
‘文章說,在研究宇宙結構的演變時,科學家們發現,人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時空必須是四維的,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多維的時空更容易被描述。那么他們為什么不應該存在呢?實際上,和很多人的直覺相反,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多維時空的存在不僅是可能的,而且為了保持對時空描述的一致性,它們必須存在。舉例來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在一起,物理學家們提出了當代物理學中最尖端的超弦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構成我們宇宙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被稱之為‘弦’的極微小的亞原子物體。弦論同時告訴人們,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實際上應該至少有十個維度,其他六維緊緊地卷縮在一起,由于其極為微小,人們無法用通常的方法探測到它們?!?/DIV>
 
 
 
‘文章認為,人們之所以感覺不到多維空間的存在,是因為人們的視場(Field of View ) 被限制在一個低維的膜中,而這個低維的膜被鑲嵌在更高維的膜中。這些膜之間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產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從而演化出多重宇宙結構來。在此之前,一篇發表在《自然》雜志2001年6月第411卷的文章也同樣認為,我們這個宇宙只是多維空間的一層,多重的宇宙是以多層膜的形式存在于一個多維的超空間中。這些另外的時空可能只有原子大小,也可能無限大,我們可能探測不到它們的存在,但它們卻對我們這個宇宙的物理現象產生深刻的影響?!?/DIV>
 
 
 
這兒我們看到物理學家們其實比我這個哲學家還要過分,干脆假設個‘十維’之類。只是問題在于我們連四維空間也不可能描述清楚,更高維的說法顯然就更缺乏實際意義。佛陀,正遍知,看清了宇宙多層空間的真相,但表述起來也是比喻,比如合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我們這層空間等在內的多層空間,說成是‘須彌山’,是一座‘山’。
 
 
 
佛教里有‘一芥子藏須彌山’的說法,這‘芥子’,就是一種極小的物質,可以認為是佛教四維空間模型的比喻。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在一般人看起來是比喻,對于佛陀和他高修行的弟子來說,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看到我們這層空間和臨近的幾層天的狀況,或許就是佛陀描述的那樣。我們要時刻注意到很多經書都是佛陀對他高修行的弟子講的,而不是對我們這些幾千年后的俗人講的。
 
 
 
總的來說,識心這‘四維空間’乃至‘多維空間’物質的模型,只是一個便于理解的描述,或者稱比喻。識心的真實屬性看上去只有個人通過深度精神修行才有可能認識,并且即使認識了也難以用語言向人描述,正如你永遠不可能向人描述出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會是什么模樣的。
 
 
 
大概正是因為它的屬性只有通過深度精神修行才能認識,并且在深度精神修行中似乎可以將它‘無限’的化用,所以佛教傾向于把它稱為‘心’類,也即概念上更接近意識一些。《道德經》中的概念則偏重于物質一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ā兜赖陆洝返?5節)
 
 
 
對這個先天地生,為天地母的概念,李老君顯然也無法定義,只是勉強的稱之為道了。
 
 
 
既然這些大智慧神通力的圣賢也無法說清楚,所以我可以很坦白的說,我這兒關于‘識心’屬性的討論是非常勉強的,主要就是引經據典和理論分析。
 
 
 
由于它是所有物質和意識一切的本原,所以我們是不能定義它是屬于物質或是意識的。它沒有時空概念,沒有物質的形體,只能通過深度的精神修行認識,產生意識或者稱形成意識,這是接近于意識的屬性;同時它又沒有人性,沒有人的欲望,沒有人的美丑、善惡之類概念,所有萬物都由它而生,這又是接近于物質的屬性。
 
 
 
佛教中雖教人向善,但在修行當中,修行到極高層次以后,要直驅本心時,還是要拋棄善惡等一切概念。《道德經》中也說,‘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惡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芻狗,就是草扎的狗,人們對它是沒有喜惡概念的。
 
 
 
從實際情況上看,如果認為識心這個宇宙終極本原是有善惡概念的,那么如果它是善的,那么整個人類世界的一切就都是善的了,如果它是惡的,那么人類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惡的了,而事實上世界有善有惡,善惡在于人自身的觀念,這證偽了識心具有善惡概念的假設。
 
 
 
因為識心不具有人性,所以盡管識心的概念是比佛更本原的,但它并不是適合人們崇拜的物件。崇拜它和崇拜一個電子、崇拜真空、或者崇拜你家里的電視機恐怕沒什么區別,都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崇拜有人性的物件,才可能得到對人來說有意義的結果。佛教徒要皈依的是三寶,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皈依‘識心’。
 
 
 
有的佛教徒認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那是沒仔細辯析清楚心與佛的概念。佛無始無終、如如不動的屬性同與識心;佛全知一切的屬性也讓人感到他幾乎可以等同于一切;佛遍滿虛空、威神勢力不可思議的屬性也接近于識心;但我仍有更充分的理由不把佛等同于識心。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佛是有很多個的,如‘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等,而識心只是一個,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將識心和佛合而為一。你總不能說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一個佛吧。
 
 
 
其次,在佛經明確的論述中,是把佛歸類于十法界的,所謂‘十法界唯一念心’,佛亦是由心生的。
 
 
 
其三,佛是有人性的,而識心是無人性的。
 
 
 
所以我這個模型還是認為佛只是徹底覺悟,徹底回歸到本原識心的生命。
 
 
 
同時,每個人,首先是每個人的神識,都是識心所產生的,或者說,都是識心的一部分。這就是佛教說‘每個人都具有佛性,都堪成佛’的根源。
 
 
 
我們是否有必要討論一下是否越是層次高的人或神,占有識心的比例越大呢?其實由于識心是沒有大小概念的,所以每個人在識心中‘占有’的那一塊的‘大小’也是沒法討論的。如果一定要作這樣的想像,我傾向于認為是完全一樣的。層次的高下只意味著迷妄的程度不同,或者其他某些次要屬性的不同。也即是說,在這最根本的層次上,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神是平等的,人與佛也是平等的,或者說,眾生是平等的。
 
 
 
有的人修行深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某種一切都是我識心中的產物的感覺,這時你就要深刻注意到:其他人的識心也是識心,萬物不僅僅是在你的識心里,而是在眾生的識心里。
 
 
 
我還勉強考慮了一個屬性。即在生活中,比較有緣的人或神,在識心中*得更近。如果這個猜想準確,那么你就一定要善待與你有緣的人,因為你們可能生生世世容易走在一起,善待他人,也即善待你自己。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是否會相應的影響到識心呢?當然是的。但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無法直接通過觀測識心來對此作出判斷,并且事實上也沒有人這么作出過判斷,所以考慮這個問題似乎也沒什么意思,我們不如把精力花在層次低些的研究上。
 
 
 
識心,或者說由識心所產生的宇宙一切,它的發展變化是否有規律的呢?我們這個模型認為是有的。這也即是佛教中因果律的概念。佛教的因果報應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深層的哲學上講,就是‘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如果不是相信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那么我們人類的一切科學研究就全都可以立刻停止了。
 
 
 
由于現在這個基于識心的宇宙模型比起我們目前能觀測得到的宇宙來看又大了無數倍,所以整個科學體系也就復雜無數倍了。我相信,即使從現在開始經過50億年的科學研究,人們對宇宙本質的了解還是及不上佛陀。這是由識心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
 
 
 
雖然物質和意識都與識心相互作用,但似乎意識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在佛教的理論體系中,有情生命是‘正報’、物是‘依報’,物質不能脫離于眾生的意識而獨立存在。
 
 
 
這兒的意識并不僅僅指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意識,而是無始以來就存在于識心中的眾生的意識。
 
 
 
佛教的宇宙和時空概念極其宏大。那吹動梵天水沫的阿那毗羅大風,那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推動力’,都源于之前無始以來無量眾生的意識,這樣的解釋,不知是否容易理解?
 
 
 
在關于物質微觀粒子運動的研究中,‘觀測本身會影響觀測結果’這一量子力學的驚人結論一直都是現代物理學家的心病。包括對量子力學作出巨大貢獻的愛因斯坦都曾竭力反對這一結論,但這一論斷卻得到了現在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承認,而且,量子力學也已在現實生活中深刻運用,比如說,如果沒有基于量子力學建造的大量超大型積體電路晶片(比如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現在的互聯網和資訊革命是不可能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可以把物質和意識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徹底拋開這個心病。意識,實際上就是能直接作用于物質的,這在高精神修行的人群中甚至是件常事。比如《圣經》出埃及記中的摩西分開紅海,佛陀的弟子迦樓陀尊者則曾多次讓河神分開河流過河并且因對她言辭不敬而被她告到佛陀那兒去(這個故事將在本章下面詳述)。《圣經》‘馬太福音’中耶酥在驅鬼治了一個女人的癲癇病后說‘只要你有信心,叫這山移開也可以’。高修行的人可能以意識直接影響大型物體的運動,那么我們一般人的意識,從它的識心本質上講和高修行人沒什么不同,區別只是迷妄程度而已,它自然也有對著物質的直接影響力,影響一個微小的原子,應該很好理解吧。
 
 
 
日常生活中的物體都由大量原子構成,比如一塊1公斤的鐵就要由大約10億億億(1后面25個0)顆鐵原子組成,人們感覺不到自身意識對之的直接影響,而大精神力的人畢竟少,這就是人們形成‘意識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質’這個的習慣性概念的原因。但請注意:這僅僅是個‘習慣性概念’,它并不比‘太陽圍繞地球轉’這個習慣性概念更準確。
 
 
 
認為意識與終極本原的相互作用更為直接,加上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煉能夠認識這個終極本原,這是佛教偏重于意識的根本原因,也即是佛教被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根本原因。但鑒于我們認為識心是沒有人性的,所以我們又完全可以認為識心是個物,由此即可認為佛教是唯物主義的。
 
 
 
其實,現在因為整個模型建立在物質和意識統一的基礎之上,認為識心是所有物質和意識的終極本原,所以唯心和唯物的問題在這個模型中是不成立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您認可這個佛教的宇宙模型,那么就只要注意識心的各項屬性即可以了,而完全不需要去管這個模型到底是唯心還是唯物的。
 
 
 
佛教的唯心主義也被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這一點則是我這個模型所徹底否定的。世界并不僅僅是在個人的識心中,而是在所有眾生的識心中。
 
 
 
從精神修行的角度講,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由個人識心中的產物,是‘五蘊’中‘識蘊’未破盡時的一個錯覺?!独銍澜洝肪硎畬Υ擞芯唧w描述:‘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F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斎唬裥扌行薜狡票M前面的色、受、想、行四蘊,就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境地了,我這兒只是從理論上簡單提一提,如果你有志于修行,請一定要深讀《楞嚴經》,以免在修行中誤入歧途。
 
 
 
作為一個不承認有個人性化的終極主宰的思想體系,佛教確實是無神論。但如果我們認為‘神’只是和人同樣產生于識心的一種生命形態的話,那么作為宗教來講,由于信徒皈依的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我們也可以認為佛教是有神論。
 
 
 
有一種自然神崇拜,如果崇拜的是自然整體,也即識心,那么我上面說了,沒有意義。如果崇拜的是自然的某一部分,比如土地神、山神、海神、或者太陽神,那這些神(準確的說是依附于相應自然物件的精神類眾生)呢,因為祂們有一定的人性,崇拜祂們或許會有相應的好處。
 
 
 
最后讓我們整理一下本節的主要內容:
 
 
 
1,宇宙的一切均產生于識心,識心是宇宙一切的終極本原;
 
 
 
2,識心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沒有時間概念的;
 
 
 
3,識心是不增不減,無大無小,沒有空間概念的;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認為識心是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它包含無數三維空間;各個空間之間有著廣泛和深刻的關聯;
 
 
 
4,識心是沒有人性的,它沒有美丑、善惡、得失等所有人性化的概念;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承認有個人性化的終極主宰;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佛教是無神論的;由此我們也可認為佛教是唯物主義的;
 
 
 
5,每個生命都是識心的一部分;鑒于識心是無大小概念也無人性概念的,我們不可能判斷每個生命在識心中的‘大小’或‘重要程度’,我們的模型認為每個人在識心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由此我們否定佛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6,識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意識能直接作用于識心并與物質產生相互影響;科學研究應將物質和意識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修習至深佛法的人來說,這兒關于識心的具體‘形象’、‘屬性’的分析和描述,主要是為了便于廣大世人理解。如果你要進行深度的佛法修行,明心見性、證悟佛道,你應該徹底忘掉這兒關于識心模型的復雜論述,不要執著于這些世俗的概念,而應直接從釋迦牟尼佛的著述中吸取營養。
 
 
 
二、識心的下一步:如何從識心產生其他一切
 
 
 
這幾乎是個同識心本身一樣本原的概念。并且也只能從佛經中找到最多的答案。簡單的說,本來識心是平靜的,沒有世界,沒有眾生,但卻由于某種原因,突然有了‘無明妄動’,就像大海中起了一個小漚泡,這個‘無明妄動’相對于識心來講,它是虛妄的,但我們的意識和我們周圍在我們感覺來看是實在的整個世界,卻都產生于它。
 
 
 
這同樣是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行證悟到很高的程度才可能獲得到的認識,并且同樣極其玄妙難以用語言描述。我們可以看看《楞嚴經》中文殊菩薩對此作的比喻: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丈笥X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DIV>
 
 
 
本來回歸識心的狀態下,是圓滿美妙的,卻突然有了妄想,有了妄想,就有了虛空,有了虛空,就有了世界,妄想澄結成為國土,妄想知覺就成為有情眾生。
 
 
 
我看了《楞嚴經》后,大致理解了識心和由識心中的無明妄動生成我們這個虛妄的世界的概念,但關鍵的問題在于,理解歸理解,我雖然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妄’的,但沒有這個能力認為,也證不了道。
 
 
 
如何才能有能力這么認為?修行佛道。
 
 
 
其實佛陀的這些教誨都是對他的弟子講的。佛陀的弟子都是些精神修行已經很高的修行人,很多都是阿羅漢了,這些阿羅漢如果到現在出來,任何一個都可以成為一方導師,所以我們也不需要跟他們比。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比喻難以理解的話,那么請看我下面的表述:
 
 
 
1,你所擁有的只是你的感覺,至于物質本身是否存在,只對你的感覺來說有意義,對于你來說只有感覺是真實的。
 
 
 
2,其他人所擁有的同樣都只是各自的感覺,并且各自的感覺都同樣是真實的。
 
 
 
3,眾生的意識和感覺都是識心的一部分,并同時起作用。
 
 
 
4,如果你進行佛教精神修煉,你可能會有新的感覺,這些感覺對于你來說同樣是真實的。
 
 
 
5,你精神修行達到極深的程度,明心見性后,會覺得識心比其他所有一切事物都更真實,并乃至認為其他一切都是虛妄的。此即《金剛經》中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經中還有很多比喻,但基本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對這個解釋不滿意,可再深究佛經,或許能了悟得更透徹一些,或者,你也可進行深度的精神修煉自己實證。佛經中這方面講得比較深刻和透徹的可能是《楞嚴經》、《金剛經》和《心經》。我尤其推薦美國宣化上人講述的《楞嚴經》,請參看書后附錄的網址。
 
 
 
三、識心所產生的宇宙世界:宇宙多層空間的模型
 
 
 
我們上面已經談到了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等多層空間,但這些還不是佛陀所看見的宇宙世界的全部,比三千大千世界更大的概念是‘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者。三千大千世界只包括‘三界’中欲界和色界的初禪天。
 
 
 
欲界的特點主要是其中生靈有性欲。《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中將欲界分為‘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十二種。
 
 
 
色界的特點是其中生靈沒有性欲了,但還為清凈微細之色法所系縛,喜歡光和色,有物質和色身,以光明為食物和語言,《長阿含經》卷二十舉出色界二十二天,即:梵身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嚴飾天、小嚴飾天、無量嚴飾天、嚴飾果實天、無想天、無造天、無熱天、善見天、大善見天、阿迦尼吒天。
 
 
 
至于無色界,則是性欲和光色都沒有了,只剩下思想,佛陀根據其果報之勝劣差別將之分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處。
 
 
 
注意各個經典所列舉的各界天數有所不一,《楞嚴經》未提欲界的魔身天,有的說法可能將魔身天同于他化自在天;關于色界二十二天的說法也有不同,舊華嚴經卷十三、新華嚴經卷二十一、大般若經卷四○二、佛本行集經卷九等則刪除無想天,而僅列舉二十一天。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立世阿毗曇論卷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等刪除梵身、光天、凈天、嚴飾等四天,而立十八天之說。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三、順正理論卷二十一、彰所知論卷上等更除去無想天而立十七天之說;阿毗曇心論經卷五刪除大梵天,另加無想天,亦立十七天之說;中阿含卷九地動經復刪除無想天,而僅舉出十六天之名。不過這些細微的差別對于我們目前的科學研究來說似乎無關緊要,因為我們連看上去離我們最近的四天王天都還觀測不到。
 
 
 
這兒我們主要論述一下各層天的重要屬性。
 
 
 
一、各層天的客觀實在性
 
 
 
其實這個問題對于已經理解上面識心根本模型的讀者是不用再提的,不過,針對一些人通常的概念,比如認為這些層空間只是存在于我們的精神中,我還是明確的論述一下吧。
 
 
 
你認為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實在不實在呢?如果你認為是實在的,那么其他各層天的存在就是實在的;如果你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虛妄的,那么你倒是可以認為這些空間是虛妄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實在的就只有識心了。
 
 
 
亦即:我們這個模型認為這些高層空間并不是虛妄的,并不僅僅是個人的一種‘精神境界’,它相對于其中的生靈來說是實在的,它的實在性并不低于我們所以為的我們這個空間的實在性。
 
 
 
事實上也是這樣,這些高層空間與我們的交互遠遠不僅僅在精神層面。
 
 
 
二、各層天之間的空間關系
 
 
 
我們可以大致將各層天理解為各層類似我們這個三維宇宙空間的空間。各層三維空間之間的結構關系,我們可以簡單的設想為是平行的,一層在一層之上,《起世經》中有‘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凈天。倍遍凈上。有廣果天。’的說法。
 
 
 
各層之間生靈都可能直接相互作用,而不一定需要通過其他層天。比如修彌勒凈土的人臨終往生彌勒菩薩的兜率陀天內院,看上去并不需要事先經過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夜摩天;又如上面提到的,我們人類是光音天的人下來而起源的,光音天上的人下來看上去并不需要經過當中那幾層天。
 
 
 
各層天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
 
 
 
需要注意的是佛陀并未明確說把各層天認為是各層宇宙空間。佛陀面向的是生命而不是物質,他是根據生命靈性的特點劃分層次而不是根據物質空間的特性來劃分,比如畜生和人,都在我們看得見的空間里。這兒各層三維空間的描述,只是我的一個比喻、一個形容,它只有便于理解上的意義而并不具有更深刻的理論意義,從根本上講,要以佛陀的論述為準。
 
 
 
佛經中常有‘十方世界’的稱謂。這個‘十方’,雖然通常被解釋為上、下、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十個方向,但我們似乎也可認為‘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只是古人沒有多維空間概念而采用的比喻性描述,或者稱是多維空間向量的投影。因為表示三維空間前面六個方向就夠了,后四個方向實在沒有意義。真正的‘十方’應指五維空間。
 
 
 
無論是四維、五維或者更多維,對于本模型來說,都是可以的,只是因為四維空間的模型就已經不可思議了,描述更高維則更不可能,所以我這兒就先只集中在四維了。
 
 
 
我們目前觀測到的宇宙包含大量的有生命的恒星系。似乎每一個有高級智慧生命的恒星系就對應有從四天王天到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的總稱)的各層天,這些層天對我們人類世界的影響可能遠高于我們這個空間的其他星球對我們的影響。
 
 
 
從我們對應的四天王天是不是能像我們遠遠看到其他星球一樣看到其他星球生命對應的四天王天呢?我分析應該是的。因為上層天光明比我們強,人的感知能力比我們高。
 
 
 
精神修行深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看到高層天。比如包含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須彌山,可能是高修行人最容易先看到的。所以,準確的說,這些層天離我們的距離是不能用三維空間的距離概念來度量的。
 
 
 
每一層天都可能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大,或者更大,比如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因為里面又有三十三個‘天’的劃分。所以,總的來說,整個宇宙實在是無量無邊的大和豐富多彩的。
 
 
 
三、各層天的特點歸納
 
 
 
根據佛經的描述,各層天有如下特性:
 
 
 
1,從我們這層天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每一層天都壽命要更長;
 
 
 
2,從我們這層天到色界頂層‘色究竟天’(阿迦尼吒天),每一層天都更光明、環境更美好、令人感覺更美妙,生命的身體也更大;
 
 
 
3,從我們這層天到欲界頂層他化自在天,每一層天的生命性欲就越淡泊;
 
 
 
4,從我們這層天到欲界頂層他化自在天,每一層天中,一日一夜對應的人世間的時間就越長;但超出欲界的各層天似乎無日夜概念;
 
 
 
更多的細節將在下一章中論述。
 
 
 
四、各層天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1,我們一般人看不見高層天,但似乎有些高層天的生靈能看到我們人類的世界,這是因為高層天中生靈迷妄程度總體上比人類低;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可以認為這些生命比我們更高級;但我們仍然有與之相比的優越之處;
 
 
 
2,高層天會影響我們人類世界,我們人類世界的活動也會影響高層天,尤其是我們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各層天(整個欲界加初禪天);
 
 
 
3,相互影響中,似乎精神上的影響更多一些,但我們要注意到物質歸根到底是與精神相互影響的,高層空間的生靈也能直接影響我們這層空間內的事物。
 
 
 
4,各層空間生靈的相互影響仍然要遵循一定的規律。這其實已經在上面的核心構架中說了,這兒再提一下。
 
 
 
當然,目前只有佛教廣泛和深刻的談論了各層空間的狀況和與人類世界的相互影響。
 
 
 
三界仍然不是整個宇宙的全部,超出三界之上的生命還有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四圣類,祂們不在三界內,與三界內生命的根本區別是:祂們的生命沒有確定的時間長短,祂們不入三界內的生死輪回,他們可以是永恒的。大家也許還記得《西游記》中孫悟空自稱的‘俺老孫已超出三界外,身在五行中’吧,書中孫悟空原先跟菩提老祖修道,修道修到最高,那就是辟支佛類,從理論上講,是可能超出三界了,不過像孫悟空那樣好勇斗狠貪吃貪玩不像超出三界的味道,超出三界只是他的自稱吧。
 
 
 
佛教將三界內各層天的生命通稱為‘天人’,和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三界內的其他生命合稱‘六道眾生’,此六道和上面四圣合稱‘十法界’。下一章詳細介紹六道輪回和十法界。
 
 
 
十法界仍然不是整個宇宙世界的全部。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在哪兒?西方極樂世界里面的眾生很多是尚未入圣的佛教修行人,他們在極樂世界中的生命可長可短,有可能永遠在里面,也有可能由于自身愿望而再入三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也即肯定不在我們這個空間內。
 
 
 
由此我們需要在十法界之外再添個‘佛凈土’,即由佛愿力產生的清凈世界。
 
 
 
諸佛凈土中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對我們地球人來說最有名,或許也可以說是我們地球人與此世界的緣分最好吧,其他還有比如阿初啤佛的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的東方凈琉璃世界等。這些都是他方佛的凈土。我們本地佛的凈土,亦即釋迦牟尼佛的凈土叫‘常寂光凈土’,修《楞嚴經》中的楞嚴大定有成可往生這個凈土,但可能修這個要求的條件比較高,我從沒聽人說是修這個的。
 
 
 
不知是不是每個佛都有各自的凈土。不過由于眾生數量無量無邊,佛的數量也無量無邊,佛凈土應該也是無量無邊的。
 
 
 
除了十法界和諸佛凈土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物質空間呢?因為現有的模型已經比已知的世界大了無數倍,已經極其極其的無量無邊、極其極其的豐富多彩和輝煌燦爛,已經極大極大的超出目前科學觀測可能達到的范疇,所以我目前的構架就到這一步了。
上一篇:佛教起信與入門03
下一篇:佛教起信與入門01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av网站|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亚洲另类xxxx| 午夜精品三级视频福利|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gif| 日韩欧美亚洲范冰冰与中字| 日韩高清欧美高清| 欧美肥老太性生活视频| 亚洲伊人第一页|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天堂| 久久久午夜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黑人性视频| 国产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1234| 高跟丝袜欧美一区| 视频直播国产精品| 亚洲变态欧美另类捆绑|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xxx成人少妇69| 成人久久精品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97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日本欧美爱爱爱| 日韩欧美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av综合精品| 亚洲www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不卡在线观看电视剧完整版| 日韩av影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网| 97婷婷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