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好吃的粥
寺廟里面的粥,是用大鐵鍋煮的,所以有特殊的鐵腥味,很香。這是用電飯鍋之類煮不出來的味道。所以有句俗話,大鍋粥,小鍋飯。
的確,寺廟里面的大鐵鍋煮的白粥是最好吃的粥。寺廟里早喝粥,午吃飯。大鐵鍋煮的粥的美味,沒有親嘗過的人很難想象,而且那樣的白粥,滋味簡單而綿甜,口感細(xì)致而厚重。薄粥柔滑,稠粥飽滿。相比之下,廣東的生滾粥乍入口會覺得香氣濃郁甘美,可后續(xù)乏力,米粒都被攪碎,粥也就缺乏立體感。精致有余,豪爽不足。
二、粥與飯的區(qū)別
粥只是“小食”,并非正食,乃在齋食以外所食用者,用少米多水煮成。要檢驗是飯還是粥,等粥煮熟,撤火之后,用筷子在粥面上隨便寫個字,隨寫隨湮而不能成字的是粥,反之是飯。
三、吃粥的時間
吃粥在清晨,叫早粥。伸出手掌,如果在自然光線下能看清楚手掌上的掌紋,就到了可以吃粥的時間了。強(qiáng)調(diào)這個,是因為有時候受八關(guān)齋戒,頭一天是過午不食的。這個不食的時間,要到第二天天明。天明的標(biāo)準(zhǔn),也是以在自然光線下能看清楚手掌上的掌紋為度。如果看不清就吃粥或者吃別的東西,那就算破齋,八關(guān)齋戒也就白受了,而且有過失。寺廟后來晚上也吃粥,稱為晚粥。這多半是因為白天干了體力活,或者長時間跑香坐禪,消耗體力,只能補(bǔ)充點(diǎn)食物。這時,粥、點(diǎn)心,都稱為“藥石”。吃來不是為了滿足享受,只是治療饑餓的藥物罷了。
四、吃粥的暗號
寺廟里集體吃飯叫“過堂”,是不許說話的,有行堂的師父替你盛菜裝飯。想喝薄粥,拿起筷子在碗面上從左至右平劃而過。想喝稠粥,將筷子往碗心一立。要喝半碗,將筷子指在碗壁上你想要高度即可。你要不比劃,就只能由著行堂的師父看著給了。出家人慈悲,一般都是就多不就少,就稠不就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