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上的空靈,是指修持者在深度禪定時體悟到如秋季之明朗晴空、明明朗朗、清清楚楚的自心明體的境界。
這種境界的特點:
1、具有法身之光明,能夠認識一切事物原始的存在方法,從而知道了宇宙萬物的本原。就是說,知道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掌握了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就是得到了智慧,是認識宇宙本原的大智慧。
2、這種自性本身的光明,十分清凈、十分純凈、超越言思、離生住滅相、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光明安詳。
3、體悟者會感到空靈不空,而是更充實、更自在、更完美、更接近人生的真諦。 “空靈”的境界之因是人人都有的,慧根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們生活在紛紛攘攘的社會環境中,各式各樣的誘惑,通過人的感覺五官反映到“心”上,使心經常受欲的牽制,使心成為“欲心”,不能平靜。因此自性光明不能顯現。要顯現就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勤奮修持。歷代的探索自身真質者,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修禪、悟道,追求“空靈”的境界和生命的輝煌。但由于種種原因,或因機緣不同,或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老師給予恰到好處的點化,或自己找不到恰當的方法,或由于不能勤于精進,半途而廢等,因此修禪悟道者成千上萬,而達到“空靈”境界的成就者都廖廖無幾。
因而在人們的心中,產生了誤區,認為“空靈”的境界是可望不可求的,現代人更是難以想象的,看不見、摸不著。或者帶有濃厚的離奇色彩,甚至認為是虛無有的迷信。確實,達到修持上的“空靈”的美好境界,世人是難以做到的。不少出世和入世的修持者都不同程度地體悟到空靈的境界,關鍵是把握一個“心”字。凈化心靈,其途徑是實證體悟,而不是推理想象的。因此,如果要明白和體悟空靈的境界,或以明世理,首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應找一位見地正確、實證達到一定層次的稱職的老師來引導和教誨。通過明理,正修和巧修、以身力行、勤奮精進,是不難達到修持上的“空靈”境界。 明理、正修、精進都是重要的,然而最關鍵的是要找一位稱職的良師。因為一切法均從老師處得。在修持的道路上,老師相當于渡河的船師,相當于陌生路上的向導,相當于危險地帶的護送者。
因此稱職的教師必須具備其基本條件:
1、明白“空靈”之理,走過“空靈”修持之路,達到證悟“空靈”之境。否則難以起到“船師”和向導的作用。
2、具有悲心濟眾、無有畏懼、忍耐謙和、善於言辯的技巧和美德,才能排除修持道路上迂到的各種障礙,切實起到“護送者”的作用。
3、智慧過人、慈悲、深切、貪執慳吝之心極微,信心精進之心甚堅,是學生的師表。 符合上述條件的老師是難出、難見、難遇的,要費力用心去找。一經確定,要愛敬并承事,使聞理、思維、修持三個方面努力。“空靈”的真境是可以體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