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篇記載道:
“南方人喜歡喝茶,北方人起初并沒有什么人喝茶,開元年間,泰山靈巖寺有個降魔師,在那里大力推行禪宗。降魔師要求隨其學禪之人終日不睡,白天則堅守過午不食祖風,之所以能做到這兩條,也都有賴于飲茶這一習慣。這樣人人都懷揣茶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煮茶喝。學禪者到處游走,各地之人看到后也都競相仿效,喝茶就逐漸成為風俗習慣。茶道逐漸風行天下,就連王公貴族、朝廷官員都無一例外地染上了喝茶的習慣。無日無夜,上下喝茶成風,也就成為風俗。這股風最初始于中原,然后逐漸流行到北國塞外。”
由此可見,唐代的茶風,起于禪興,成于禪盛,競相效仿成風,因而才得以茶道大行。
按照具體年代考察,天寶年間開始有人喝茶,至德、大歷年間,逐漸增多,到了德宗朝,茶便盛行于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