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施主之子
——往昔愿力年幼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其子長大娶妻共享生活,生了幾個孩子但都夭亡了。后來,他發心皈依阿那律尊(anurudha thera)者,在尊者前皈依持戒,常作供養,積累資糧。之后,妻子又懷孕,九個月后,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丈夫心想:應該想個辦法,使這個孩子活下去,不能象前幾個孩子那樣夭亡,現在世人公認的阿那律尊者,具大神變大福報,很了不起,應把孩子拜托給尊者,這樣,孩子一定會越過壽障的。夫婦便把孩子送給阿那律尊者,尊者給孩子過著僧人的生活,越過了壽障。準備還回孩子的那天,施主家恭請世尊、阿那律尊者及所有僧眾到家里應供,施主親手供養了各種飲食,尤其對阿那律尊者供養了很多金銀財寶。尊者為他宣說了相應的法,贊嘆了佛法的功德。阿那律尊者把孩子身上的法衣脫下,給孩子換上在家人的衣服,準備交還父母。可是,剛換上的在家衣服馬上變成了法衣,怎么換都不行,無奈只好讓孩子穿著法衣還給了施主,孩子就一直披著僧衣。稍大父母讓他與當地的五百孩子一起學習文字,但這個孩子無論如何都不愿在家里呆,非要去住寺院,父母只好讓他在寺院里生活。他學習了文字,精通了論典,仍不愿回家,在經堂里,他精進修持,獲證了預流果位。征得父母同意,他依止阿那律尊者出家受戒,尊者還為他傳授了教言,他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心想:自己證果,應該去調化眾生。他觀知自己與父母和當地的五百小朋友有殊勝的善緣,應先去調化他們。剎那間,他從祗陀園來到了父母前,對他們突然顯現,他的父母非常歡喜,愿意在兒子前聞法,他觀察父母的根界意樂,對父母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并在孩子面前皈依了佛門,受持戒律。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這個孩子以何因緣生于富裕家,令佛歡喜,出家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以何因緣他父母及五百朋友由他調化得證圣果?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他往昔的愿力。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施主的孩子對迦葉佛教法生起很大的信心,皈依受戒后,與其他施主的五百孩子一起學習八種觀察等,精通后,又去扎德沃團體里學習。一次,他和扎德沃的朋友們一起去花園游樂,其他的朋友因另有事要處理,便讓他先去花園里作各種飲食的準備,他們回來一起用午餐,他答應了。剛剛將飲食準備好,他看見迦葉佛帶著眷屬正在化緣,心想:象佛陀和僧眾這么殊勝的福田⑴(punna kedara)是極為難得的,應該把這些飲食好好地供佛及僧,對朋友們另作安排。他就迎請佛陀與僧眾來到花園,親手
注:⑴福田:意為可生福德之田,行布施即是種福田。
作了供養,應供畢,迦葉佛給他傳授了相應的法,贊嘆了佛法的功德后,率眾返回經堂了。扎德沃的那些朋友們在回花園的路上,聽說備好的飲食,被施主的兒子全供養了,心里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我們的飲食,他憑什么要供佛及僧?便蓄謀殺害他,他特別害怕,跑到父母那里去了,父母對那些朋友們雖然好言相勸,但他們仍不肯罷休,他只好跑到迦葉佛那里出家,精進學習三藏,并精通無礙,成為一位三藏法師。他的父母也皈依受戒,并經常發心作廣大布施。扎德沃的那些朋友聽說后就去他面前恭敬頂禮懺其前愆,還皈依受了戒。(師言:通過《百業經》的學習,應該知道:有些罪業小乘自宗是無法懺悔的,如對圣者取綽號、享用僧眾財產等,果報非常嚴重,怎樣懺悔都是要受報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盡這些罪業的;大乘自宗⑵若是五無間罪和謗法罪是難以懺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頂、證悟無上大圓滿法是可以懺凈的;密宗中謗上師、謗密法破了嚴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懺盡,故所有罪中,謗金剛上師、謗密法二種惡業是最嚴重的,始終無法懺凈,必須親自感受果報。)后來,三藏法師生病了,以各種枝、葉、根、莖調治都無效,臨終時他發愿: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然沒得到什么境界,愿將來生于富裕之家,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他的父母和扎德沃朋友聽了他如是發愿,他們也發愿:依他的因緣,愿我們將來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怎么想的?當時的三藏法師即今施主的兒子,當時的父母即今父母。當時扎德沃的朋友即今當地的五百朋友。以其往昔愿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其父母與朋友亦如是令佛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