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由來輕兩臂’的典故,出于‘莊子’。莊子著書那個時代,佛法尚未傳到中國,但道理都有相通之處。有人對楚王說,假如你的兩個手臂生病,非砍掉不能活;如果不愿被砍掉,必須有個代價,那就是丟掉國家。你是要天下還是要自己的手臂?楚王回答,那個時候,當然是寧可要手臂也不要天下了。可見拿天下與手臂相比,還是自己的手臂重要。
所以我常說,生病要開刀,不開刀就會死:但是開刀必須眼鏡拿掉一只,肺割掉一邊,腎臟要拿掉一個,這樣還有十年可活,你干不干?當然干。多少錢?一百萬。你說沒錢,沒錢,借啊!想盡辦法你也會把錢湊足。你看!人這么愛自己的身體,當身體妨礙到生命的時候,肺也不要了,眼鏡也不要了,還是命重要,對不對?然而人自己要的‘命’,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
換句話說,我們的肉體之外有個生命,要找到那個真生命才是道,那個便是藥師佛告訴我們的藥,這個藥也與‘天下由來輕兩臂,世間何苦重連城’有莫大的關聯。由此可知中國文化的偉大,佛法到中國來,與中國文化結合,而且相互輝映。
我們曉得,‘法華經’上說藥王菩薩舍棄兩臂,不是舍命陪君子,是舍命求佛道。問題又來了,為何只燃兩臂而非兩腿?因為人的臂膀最重要,兩手代表是福德與智慧。成佛必須經過不知多少年,多少億年修福德、修智慧。沒有福,沒有智慧,能夠成佛?這里求功夫,那里學打坐,你就能夠成佛?就能得道?你去求吧!慢慢求吧!你自己不想想你的福德福報如何?你的智慧又如何?沒有累積福德的資糧,沒有足夠的智慧,想一下子就能成佛,天底下那有那么便宜的事?
所以,這兩臂代表福德、智慧,成就了以后,還要舍掉來供養佛,才能成就佛道。一般人自私自利,一切為自己,貢高我慢,以自我為中心,智慧也不夠,福德也不夠,如何能夠成道?
‘法華經’、‘藥師經’那么簡單啊?處處都是話頭,處處都是問題。我希望你們了解這些道理,確實研究‘法華經’這四品的內容和真義,尤其是被人稱為法師的出家同學,以及年輕學佛,未來的大居士們,要好好研究其中的道理,不要當作普通的經典看。
現代化的講經方式
現在,翻開‘藥師經’本文,這次研究性的講經,告訴你們‘現代化’的講經方式。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如是我聞,大家都曉得,不必我再解釋。薄伽梵是佛的十個名號之一,這是
唐代梵文翻譯;西藏、南印度譯成婆噶瓦、巴噶瓦。現在講研究梵文,我的天!怎么研究?古代梵文經典沒有,只*十七世紀以后外國搜羅的巴利文,和印度收錄宋朝以后梵文的尾巴,認為這樣便能研究佛學?這是外國人自欺,我們不要跟著人欺人。由梵文翻譯過來的任何一部佛經,都已不是原來梵文經典,這是個大問題。現在一般研究佛學的,如果以普通學術思想來研究還可以。真要談佛法,自己本身就是獅子身上蟲,破壞佛教,這是講到薄伽梵的譯文,而引申出來的題外話。
薄伽梵就是佛,代表那一位佛?雖沒有說明,我們當然可以看出是釋迦牟尼佛。
‘藥師佛’中所講的大護法--藥*神將,這里也譯成夜*。你們都聽過,罵兇悍的女人,又兇又壞,又難看,叫母夜*。夜*是個大秘密,是空中飛的鬼王,也是神王,管一切羅剎鬼。羅剎屬于鬼神道眾生,其實,女羅剎是世界上最美的;男羅剎屬于則既丑陋、又兇惡、又討人厭,不論男女羅剎,都歸夜*管。天龍八部第三部就是夜*,他是一切佛的大護法,你說他是佛也可以,菩薩也可以,鬼王也可以,這就是一個秘密。
佛說藥師經的地方與聽眾
釋迦牟尼佛當年周游列國,到處在教化。這次到了那里?到達了廣嚴城。廣嚴城的梵語叫毗耶離,在中印度,是最富庶、最安樂的地方,維摩詰居士就住在這個城市。佛說法的地方往往不一樣,物件也有所不同,例如說楞伽經在錫蘭島楞伽山頂,是為大菩薩所說的,不是一般人能夠聽的,因為沒有足夠的福德,沒有足夠的智慧。
佛說‘藥師經’的時候是坐在樂音樹下,而不是菩提樹下,這就妙不可言了。這種樹不曉得是那一種樹?能自然發出清凈音樂的聲音,使人聽了就得清涼。
我們念‘藥師經’的時候就要注意了,這里所說的樂音樹下,與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有沒有關聯?(有人答有)。我不提的話,有沒有去想過?(眾默然)。
佛在樂音樹下開講,與大眾比丘八千人俱,這八千人不是常隨眾。金剛經上所提到的千二百五十人是常隨從,佛去到那里,永遠跟到那里,如禪宗祖師說的‘螞蟥叮上鷺鷥腳,你上天來我上天。’螞蟥是稻田里一種吸血的蛭蟲,叮在腳上就不容易下來。藥師經這里是八千人,大概徒弟又收了徒弟,很多啦!
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這些數位都要注意唷!不是隨便說的,不說三萬五千,也不說三萬七千,而說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人是看得見的,非人,不是人,你看不見的,都在旁邊聽法。
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這一段我不講了,我們只作個研究。但是,你們作法師的,將來出去講經,可要詳細的講,千萬不能說,當時老師沒有講,所以我也省略,那就不對了。
文殊菩薩請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曼殊室利是文殊菩薩的梵音,音譯。文殊是義譯,文學、文化,智慧的境界特別高叫文殊。文殊菩薩實際上是七佛之師,我們這個劫數里的過去現在七個佛都是他的學生,包括釋迦牟尼佛。他在他方國土早已經成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里當教主,老師特地來捧場,變成研究生站在旁邊,幫忙教化。文殊菩薩在菩薩里智慧第一,所以稱為佛法的法王子。
我們研究佛經,要注意每一本佛經都有一位出來請法的主角。‘藥師經’里出來請法的是代表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注意,別的經典都是偏袒右肩,對不對?這一本經的翻譯有所不同,‘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曲躬就是身體彎下來鞠躬,合掌就是問訊。
曲躬這兩個字,文學意境翻譯得特別高。佛經上說北俱盧洲有曲躬之樹。我們地球上的人類屬于南贍部洲。北俱盧洲的人,比我們舒服,壽命也長,但是,那邊沒有佛法。因為太舒服了,也不生病,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吃什么,一想就有了,不用在大熱天還要加火炒菜。想屙大便時,往地上一蹲,地就裂開了,然后,你怕不好看吧!蹲在曲躬樹下,樹枝馬上彎起來把你蓋住。等你屙完了,心里想屙完了,地上就冒出水來,把你的屁股洗干凈,地又自動合攏來,大便看不見,比我們現代化的生活還舒服,沒有苦難,但是,就是沒有佛法。佛自己發愿希望不要生在三災八難的地方,八難中有一難就是這種地方,一輩子又不窮又不苦,又不生病,這是災難唷!太享受太舒服是災難,因為不會想求道,不會想要出離。
講到‘曲躬之樹’,中國文字用得真是美,把上廁所叫‘出躬(恭)’。北俱盧洲的樹怎么那么乖?為上廁所的人自動開合,叫‘曲躬之樹’,真是妙!
白言:世尊,惟愿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文殊師利提出要求,但他并沒有要求佛講‘藥師經’。注意!不要嗑!嗑!嗑嗑嗑......輕易念過去就算了。文殊菩薩提出來‘如是相類’,翻成白話就是:這個樣子的形狀;那個樣子他沒有講。諸佛名號,一切佛的佛號,為什么叫阿彌陀佛?為什么叫藥師佛......。
講到這里想起一個笑話。有一次,有位一個大字不識的鄉下佬,解釋‘阿彌陀佛’和‘大乘妙法蓮花經’的意思給我聽。他說,‘阿彌’是哥哥,‘陀’是背,‘佛’是弟弟,哥哥背著弟弟過河,所以叫‘阿彌陀佛’。‘大乘’是老板,‘妙法’和‘蓮花’都是傭人。大乘這個老板把房子賣給妙法,妙法看房子老舊不堪,就請蓮花來打掃打掃。蓮花在屋子里發現一堆黃金,要還給妙法,妙法說房子原是大乘的,黃金也應該是大乘的,大乘則表示誰發現就該屬誰的。結果三個人推來推去,都不要黃金,最后三個人都成佛了,所以叫‘大乘妙法蓮花經’。聽完了,我說阿彌陀佛!你這個經講的真好,我總算聽懂了!
我現在講這個笑話,你看文殊菩薩也在出題目,這個題目真難辦,他請佛講每一位佛的名號,以及何以能成就其國土世界的故事。他并沒有指名要講那一位佛,而是請佛講‘如是相類’的佛的名號。
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愿、本愿,才能成功。注意!這就是話頭,我們學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愿,那是私心。因為每一位佛都發了他本身特殊的大愿,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好比世間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歡開百貨店,有的人喜歡開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內行之事,不斷努力發展而有成就。世間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愿。
我們大家想學佛成佛,想想看,我們的本愿是什么?想利那一樣?利他嗎?哼!個個都想利我,對我不利就一肚子煩惱,藥師經給你們藥吃都治不好!
因此文殊菩薩提出,請佛說出‘令諸聞者,消除業障’的方法,希望透過這個方法,使一般真正聽到佛法的人,都能因修持其愿力而成就。什么法呢?譬如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愿。希望佛把每一位佛發愿的故事或原因說給大家聽,使一般聽到佛法的人,業障消除而能成佛。業障就是業力,它是成道的障礙。業力包括善業和惡業,善業也是障礙,福報太好了,不能成道。惡業太重了,當然更是成道的障礙。把善業惡業都消除掉了,才可以成佛。
‘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利是利益,樂是使一切眾生得到安樂。什么是像法時期呢?佛的肉身還住世時,那是正法時期;佛離開人世,只有經典、佛像留在世間則是像法時期,像我們現在就是像法時期。到了末法時期,大藏經和佛像都沒有了,只剩下‘阿彌陀佛’和阿彌陀佛佛號,以及不相干的密宗存在。所以,密宗愈興旺,末法愈來臨得早。這里說‘藥師經’的大秘密也是大密宗,不過,不是普通的密宗的密。
為什么文殊菩薩在此請法?是為了利樂像法諸有情,說諸佛名號,使眾生得法樂。
諸有情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有情,凡是有靈性、有感情的生物都叫有情;靈性與感情最重的是人。所以,后世的玄奘法師把眾生翻譯成有情。像樹木植物是有生而無命,不屬于主要有情的范圍。
退回幾十年前,我還在四川大學講演時,講到眾生的問題,有位同學問我,老師說礦物、植物只有生,而沒有命,那么含羞草一碰就羞答答地合起來,像女孩子一樣害羞,可見是有感情,應該算是有生命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