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永滅論與人死續存論(二)
1.1.2 析解第一
唯物辯證法的第一條內容:
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任何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唯物辯證法的這一條內容,已經過無數次的驗證,確認其是正確和合理的。它使用的范圍很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交通、醫療、信息、工業、農業、文化、法律等領域都是存在和適用的,就是在數學、礦物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等自然科學中也同樣是存在和適用的。這里我不需證明,也無須證明。
馬克思雖然指出了這個規律,但是馬克思對這個辯證運動規律的確認僅僅是指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辨證運動規律”就止步了,沒有說清楚辨證運動規律存在、形成的根本依據是什么——不是理論、抽象、概括性依據,而是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性依據。雖然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卻是不徹底的說法。而幾代唯物辯證法繼承者都未曾考慮過這個問題,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對于唯物辯證法的這一條內容出現的機制仍然不外乎力的因素。例如,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引力的特性,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事物必然與周圍事物存在力的作用。正是力的存在,才使得客觀事物之間有了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根本原因,而并非僅僅只是現象總結。如果僅僅從客觀世界內存在規律來說,何能服人?規律的具體執行者是誰?“任何事物都是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的根本執行者是誰?
如僅僅說是大自然作用的朦朧、含混、空洞說明,顯然失去解釋的必要。因此,不得不說自然界的真正主宰者是力。就是承認鬼神存在,鬼神意志的實現也是通過力來實現的,這種實現的機制與我們人類意志的實現并無二制。而唯物辯證法所謂的固有規律、辯證運動規律含義也就明確了,蓋所謂規律就是客觀事物與力構成的自身——從前所講的事物僅僅指事物而沒有同時包含對力的確認,在與內外各種條件——這些條件都是客觀事物與力合成的自身,發生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可循可證的發展趨勢;或者說規律是內因和力形成的共同體與外因和力形成的共同體發生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后所表現的一系列運動軌跡和趨勢。
下面,用唯物辯證法的此項內容分析生死問題,具體如下:
1.1.2.1 辨證運動規律
1.1.2.1.1 變化法則
人在活著時,無論是人的肉體,還是人的精神毫無疑問要時刻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并非雜亂無章,沒有規律可尋,相反是有規律可尋的,這種規律即唯物辯證法所提到的事物自身的辨證運動規律。通過人們長時間觀察、實踐、經驗積累之后,部分規律已被找到,并在掌握之后以主觀的創造加以利用。這種變化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活動而改變,有不少的身體變化過程/物質世界改造,看似被人以主觀的形式而改變,這恰說明辨證運動規律的存在。
這里試對身心各自規律進行初步探討。由于借鑒的資料非常有限,探討的不會很深入,主要是提供一個總體框架供人們參考。馬列主義雖然內容繁多,但是對身心問題的關注程度卻非常乏力——身心問題研究的不夠深入,不夠透徹,不夠全面,不夠客觀,時常在打擦邊球。每當要觸及核心部件時,就趕緊將手縮了回去。對精神活動沒有明確/著重指出精神活動具有辨證運動規律,而僅僅將意識歸結為主觀活動,不敢確認精神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在馬列主義看來,只要確認精神是客觀存在的就必然屬于客觀唯心主義,這些認識都是不足的。以下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對身心各自運動規律進行簡短探討和分析。
一、人的身體變化有自身的法則
㈠、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⑴、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①、物質身體形成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人的誕生由細胞開始,從精卵結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發生分裂逐漸形成各組織、各器官,最后分娩出母體。佛教早已指出這些客觀規律,因此,這里依據佛經來簡單說明。現依據《大集經·虛空目分圣目品》記載進行說明:
如是眾生,我當云何不生憐愍?如是眾生,過去愛取名為無明,過去業有名之為行,初入胎心名之為識。歌羅羅中,初色四陰名為名色,是時未具十二有支,以生因緣故,可說有十二因緣。眾生如是,何有智者不生憐愍?歌羅羅時住六七日(6周),六七日轉名頞浮陀,是時形色猶如小棗;住七七日(7周)轉名伽那,是時形色如胡桃殼;住八七日(8周)轉名閉尸,形色猶如頻婆羅果,是時身邊,有五胞出,謂頭、手、腳;十二七日(12周)始有腸相,二十七日(20周)男女根別,二十一七日(21周)始生骨節,乃至三十六七日(36周)中,其身具足血肉毛根,三十八七日(38周)具足身肢。四日四夜,住在腹中臭穢之處,是人如是,我當云何不憐愍耶?爾時還憶本生之事,憶已愁苦,作是念言:‘若我出胎當修善法,愿后更莫生如是處。’修不放逸,遠離受生。初出母胎,爾時舉身受迫迮苦,入風觸身,亦復受苦。身初至地,以水摩洗,復受大苦猶如地獄。爾時還失憶宿命事,生已復有老、病、死苦,隨逐不舍。復有風病,白水、黃水和合等病,如是四病,數各百一,常隨逐之,是故名為生是大苦。既受生已,老復隨逐,發白面皺,失智慚愧,發毛稀疎,諸行陳故,諸根衰熟,易破易壞,爛朽危脆,唯貪二味,所謂堿、酢,能壞安樂,身根遍惱,是大苦河,能破眾生三世壯色,妄如嬰兒,狂如鬼著,眾生具足如是惡事,我當云何不生憐愍?爾時復為死所侵逼,失于智慧、壽命諸有,舍棄諸陰,身壞命壞,四大離散,三世眾生壽命之怨,一切眾生成就死法,我當云何不生憐愍?爾時復有所不愛物,而來親近,所謂寒熱、饑渴,惡人惡獸,眾生如是,我當云何不生憐愍?復有所愛別離,所謂盛年、財寶、康強、壽命、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上妙六塵,眾生既受如是等苦,我當云何不生憐愍?或有眾生于三世中,求上六塵而不能得,以是因緣具受眾苦。若我于此惡類眾生不生憐愍,我當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眾生受五陰擔,我亦如是。若我不修大悲之心,云何得舍如是重擔?一切圣人,已得遠離五陰重擔。若不修行三種凈戒,不善思惟,其心放逸不行正道,不得解脫。如是之人受百種苦,眾生既受如是百苦,我當云何不修悲心?若有眾生于一日夜,能如是觀,是人得心猶如虛空,是人能于一切眾生修集大悲,是人能得身心寂靜,是人不遠正真法界及以法性,如是方便,能得聲聞、緣覺。
通過這一段內容可以看出,佛經對人的形成過程的描述幾乎與現代醫學對人的誕生過程的說明幾乎完全一致。佛經稱“精子”為“白物”或“精蟲”,稱“卵子”為“赤物”(引用的經文未提及,可參考其他經文),稱“合子”為“歌羅羅”,至于人在胎內形成的過程與現在醫學采用以周進行描述完全一致,無非佛經采用七日進行說明,這并無不同。關于佛教對人的誕生過程詳細描述,可以參看多部佛經,這里僅僅為證明物質身體形成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就簡單的說了說。本人也有文章詳細說明,可以參看。
②、物質身體發展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人從胎兒到新生兒、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發展過程,存在著自身辨證運動規律。佛經對出生后的人生歷程稱為“胎外五位”,共分為五大階段,嬰孩、童子、少年、中年、老年。這與現代人對出生后的人的成長過程分段無明顯不同。如果沒有物質身體發展過程的辨證運動規律,人的物質身體就不會按照這個過程發展。雖然有時會出現表面上的違背現象——如未老先衰,但不能在實質上否定物質身體發展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這里存在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的問題,必須區別對待。
③、物質身體死亡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人的物質身體的死亡過程,需要客觀物質——尤其與外界物質進行普遍聯系相互作用之后,才會形成死亡過程。比如,疾病、饑餓、火燒、水溺、窒息、官殺、仇殺、自殺、毒藥、地震、意外事故等,這些事件均是內外因相互作用而后出現死亡結果。另外,在死亡過程中——不論死亡的多么迅速或多慢,人體內的各個物質成分都會存在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反應,心理也會存在一系列反應。這里就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⑵、物質身體運動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
物質身體運動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存在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這里簡單說說。在受精卵時期,男女性別就已經決定了,它會保持前后的連續性、一致性。男人、女人、兩性人在受精卵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定向的發展趨勢;人的血型也是如此,幾乎終身不變;遺傳病在受精卵時期,就已經存在,只是沒有在出生時即刻顯現而已,在發展中就將會逐漸顯山露水。其余者如人體基因、人體潛能、身體素質等也是如此。這里就都存在一定的形式邏輯。這樣說,并不是意味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消失了,而是說在事物發展過程中雖然遵循矛盾對立統一規律,但是在表現形式上會存在唯一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多種表現形式——指在內外因相同的情況下的表現形式。之所以指出物質身體存在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依照這個規律去改造自身。
另外,人體性別、遺傳病、人體基因、人體潛能、身體素質等,并非不會變化,而是會變化的。即便是變化了,仍然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即在表現形式上會遵循此基因此結果,彼基因彼結果。
⑶、物質身體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物質身體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胎兒形成過程,胎兒與母體之間就存在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人的身體各系統、各器官之間存在著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人和其他動物的身體通過研究發現,無明顯差異,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又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又由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形成,遺傳物質又由各分子構成,各分子又由原子構成,原子又由夸克構成……這么多物質之間必然存在著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否則就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和其他動物。
⑷、物質身體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物質身體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不需要多說吧!
⑸、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
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這里簡單說說。身體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疾病狀態,它們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胎兒每一天、嬰兒每一天、幼兒每一天、小兒每一天、少年每一天、青年每一天、中年每一天、老年每一天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即存在周期性與前進性的統一;一般情況,人有生老病死,而個別人會從少兒直接進入老年,而沒有經過很明顯的少年、青年、中年過程,這里就存在特殊規律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⑹、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質量互變規律
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質量互變規律——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這里簡單說說。人的形成從受精卵開始,合子到胎兒就是巨大變化,即質變;從合子到胎兒過程,存在一個漸變過程,即十月懷胎過程,此即量變。余者生、老、病、死,每個表現均存在量變與質變。嬰兒、幼兒、小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個階段的身體都存在量變與質變,從而體現出嬰兒、幼兒、小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各個不同。
⑺、物質身體運動變化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物質身體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物質身體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死亡過程,均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這里簡單說說。細胞時刻存在生成與死亡的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心臟時刻處于收縮與舒張的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肺臟時刻處于吸收(氧氣)與排放(二氧化碳)的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腎臟時刻處于吸收(水分、鹽等)與排泄(水分、色素等)的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腸道時刻處于吸收(營養物質)與排泄(大便)的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代謝過程,即是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㈡、人體各物質組成成分運動變化存在自身的變化法則
⑴、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人體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它們的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是存在辨證運動規律的。這一點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非常容易弄懂。我不可能在此對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的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一一介紹,并因此論證出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的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只能放棄。如果你確實持有否定或懷疑態度,建議你看看醫學、保健類書籍,自然會確認。
⑵、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
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這里簡單說說。肝細胞形成肝臟,心肌細胞形成心臟,腦細胞形成大腦,變異細胞形成腫瘤,維生素缺乏/過量有維生素缺乏/過量的表現,激素缺乏/過量有激素缺乏/過量的表現,礦物質缺乏/過量有礦物質缺乏/過量的表現,這里就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
⑶、人體各物質成分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人體各物質成分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人體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它們均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想必沒有異議。
⑷、人體各物質成分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人體各物質成分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人體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它們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有什么值得懷疑的呢?
⑸、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
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這里簡單說說。肝臟每天都有肝細胞死亡,又有新的肝細胞補充,這個過程就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即整個肝臟每天都存在周期性與前進性的統一。余者皮膚、頭發、指甲、腸、胃、大腦、肺臟、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均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
⑹、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存在質量互變規律
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存在質量互變規律——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質量互變規律。人體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它們存在質量互變規律,這一點應該很容易弄懂。胎兒、嬰兒、幼兒、小兒、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不完全一樣,就已經從宏觀上證明了存在質量互變規律。
⑺、人體各物質成分運動變化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人體各物質成分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人體各物質成分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均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人體各細胞、各組織、各器官、各系統,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激素、礦物質和水等,它們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應該沒有懷疑的地方。它們的新陳代謝,生滅過程就是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因此,人的身體變化有自身的法則。
二、人的精神變化有自身的法則
㈠、神經精神形成過程、發育過程和消亡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這里主要說說發育過程。
⑴、運動功能的發育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新生兒的運動是不協調的。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肌肉功能的發育,運動功能也逐漸發育和完善。其一般規律是,由上而下,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精確,由笨拙到靈巧。小兒先會使頭頸豎直(1~2月),坐(5~7月),爬(8~9月),站(9~10月),走(1歲左右),跑、跳(2歲左右)。當然,運動的發育過程會受到鍛煉、環境、疾病等因素的影響。
⑵、感覺的發育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①、視覺。出生時,僅有光覺反應,2個月之后才能注視物體,3個月時可以追尋活動的事物,4~5個月才能識別父母。6歲以后視力達到5.2。
②、味覺。剛剛出生時,味覺就相當靈敏。
③、聽覺。出生時,聽覺不太靈敏,但對強烈的聲音可以引起瞬目、震顫等反應。2周之后可以集中聽力,形成視聽反射,3個月形成定向反應。
④、嗅覺。出生時嗅覺非常低級,1個月之后可以聞到強烈的氣味,7~8個月之后嗅覺逐漸靈敏,可以辨別各種氣味。
⑤、觸覺。出生時,某些部位的觸覺很敏感,如口唇、舌尖、口周,稍一接觸,即可引起尋乳、吸吮反應。眼睛、手掌、足底等觸覺比較敏感。7個月時形成定位能力。
⑥、溫度覺。出生時對低溫反應靈敏。以后對溫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⑦、痛覺。出生時對痛覺反應遲鈍,2個月之后,對痛苦才比較敏感。
⑧、知覺。知覺是人對事物的綜合反應。主要有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兩種。出生時,還沒有形成這兩種知覺。1歲末逐漸有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3歲能辯上下,4歲能辯前后,5歲能辯自身左右;4~5歲時有早上、晚上、今天、明天的時間觀念,5~6歲能區別前天、后天、大后天。
⑶、語言、思維的發育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出生時,只會哇哇哭叫,2個月之后,能發出無意識的喉音,4~5個月會發單音,6~10個月開始能發出兩個子的單音,如“爸爸”、“媽媽”。到1歲半至2歲時,語言能力才逐漸發展,能表達自己的思維與需求,5歲以后詞匯增多,說話幾乎與成人一樣。
⑷、神經反射的發育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新生兒即有某些先天性反射,如覓食、吸吮、吞咽、擁抱、握持反射等。生后2周出現條件反射,如當母親抱起時,就會出現吸吮動作。生后2個月,小兒即可形成視覺、觸覺、聽覺、味覺的條件反射,但不鞏固。3~4個月開始形成興奮性與抑制性條件反射。1歲以內小兒肌腱反射不如成人靈敏,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常不易引出。3~4個月小兒的克匿格征可見陽性,2歲以下小兒出現雙側巴彬斯基征陽性,這些癥候在成人陽性多是中風之癥。
從上面看,神經精神發育過程確實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㈡、意識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和消亡過程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人的意識存在生滅的相續過程,即生滅對立統一規律。前一意識泯滅之后,后一意識隨之而生,后一意識泯滅之后,又有新的意識出現,如此生滅無有窮盡。這個生滅過程,并不能夠通過主觀意志活動而改變,使得意識生滅過程停止,或出現意識生滅時間上的改變。如果憑主觀意志活動就能夠導致意識生滅過程停止,或者出現意識生滅時間上的改變,可能嗎?誰人可以做到?聞所未聞!
馬列主義在判定精神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時,并沒有認真考慮過精神活動中存在非主觀意志活動能夠改變的,而籠統的認為意識活動中均是能動的,沒有被動的運動,這些斷言顯然有失公允。對于意識的生滅過程,可以被每個人所確認,可是又有誰可以改變意識的生滅過程?正因如此,本人說精神活動具有客觀存在的依據,而非僅僅具有主觀活動功能。馬列主義對社會、政治經濟和萬物的理論研究處于高級階段,但對身心問題的研究卻是處于未開化和幼稚階段。換而言之,馬列主義雖然已經擁有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卻在運用時沒有慎始如終,仍然有空白之處缺少唯物辯證法思想體系的運用。
⑴、意識處于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每個意識會與精神世界內其他矛盾發生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這一點應該沒有人會懷疑。
⑵、意識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每一個意識是否存在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這不需要探討吧!
⑶、意識運動變化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意識的生成與泯滅存在矛盾對立而統一的斗爭過程。
⑷、意識運動變化會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規律
每一意識的產生遵循這樣的形式邏輯規律,即前一意識泯滅之后,后一意識才產生,不會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識。
⑸、意識運動變化存在否定之否定規律
此時,某一意識對某個事物或/和事物規律進行肯定,而彼時卻會對這個事物或/和事物規律進行否定,而后再肯定,再否定。
⑹、意識運動變化存在質量互變規律
有時意識模糊,有時意識清晰,清晰與模糊就存在質量互變規律。日常生活時意識與睡眠時意識存在質量互變規律。注意力有時很好,有時很差,就說明意念存在質量互變規律。
㈢、五蘊各自運動變化存在辨證運動規律
五蘊是有生命活動個體最主要五個構成要素,即物質身體、意識生滅、感覺感受、思維思想、行為活動。這五個要素是每個生命個體不可或缺的。這些必要要素各個都有辨證運動規律,這里簡單說說。
物質身體、意識生滅的辨證運動規律不需要再重復了,這里主要說說感覺感受、思維思想、行為活動的辨證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