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綜合資源>>戒淫文章>>戒淫斷欲圣典匯編
戒淫斷欲圣典匯編
2007年09月04日16:15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2088 字體: 繁體

戒淫斷欲圣典匯編

 

海濤法師選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雜阿含經(jīng)》節(jié)錄

 

欲能縛世間,調(diào)伏欲解脫;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

 

佛告聚落主:‘若眾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愛欲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緣而生苦……。若有四愛,念無常變異者,則四憂苦生;若三、二,若一愛念無常變異者,則一憂苦生。聚落主!若都無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即說偈言:

 

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

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華不著水。

眾生隨愛想,以愛想為住;

以不知愛故,則為死方便……

若知所愛者,不于彼生愛;

彼此無所有,他人莫能說。

 

愛為網(wǎng)、為膠、為泉、為藕根、能為眾生障、為蓋、為膠、為守衛(wèi)、為覆、為閉、為塞、為闇冥、為狗腸、為亂草、為絮。從此世至他世,從他世至此世,住來流馳,無不轉(zhuǎn)時。

 

《別譯雜阿含.第二四四經(jīng)》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言:

 

眾生誰所生,云何常馳求?

于生死輪轉(zhuǎn),何者為怖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眾生從愛生,心意馳不停;

眾生處生死,苦為大怖畏!

 

爾時天復(fù)以偈贊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舍,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而去。

 

《中阿含.哺利多經(jīng)》節(jié)錄

 

多聞圣弟子云何依離邪淫、斷邪淫?

 

多聞圣弟子作是思惟:‘邪淫者必受惡報,現(xiàn)世及后世,若我邪淫者,便當(dāng)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dāng)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邪淫者受此惡報。現(xiàn)世及后世,我今寧可依離邪淫、斷邪淫耶!便依離邪淫、斷邪淫。’

 

《長阿含.游行經(jīng)》節(jié)錄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后,諸女人輩未受誨者,當(dāng)如之何?’

佛言:‘莫與相見。’

阿難又白:‘設(shè)相見時,當(dāng)如之何?’

佛言:‘莫與共語。’

阿難又白:‘設(shè)與語者,當(dāng)如之何?’

佛言:‘當(dāng)自撿心。’

 

《增一阿含經(jīng)》節(jié)錄

 

寧以火燒鐵錐而烙于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當(dāng)云何與女人從事?然今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家家乞食,福度眾生。’佛告阿難:‘莫與相見。設(shè)與相見,莫與共語;設(shè)共語者,當(dāng)專心意。’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

有能遠離者,則離于八難。

 

夫為女人有九惡法,云何為九?一者、女人臭穢不凈,二者、女人惡口,三者、女人無反復(fù),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慳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語,九者、女人所言輕舉。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云何為五?一者色力,二者親族之力,三者田業(yè)之力,四者兒力,五者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dāng)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設(shè)復(fù)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云何為一力?所謂富貴力也。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yè)、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云何為五?一者、生豪貴之家,二者、嫁適富貴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四者、多有兒息,五者、在家獨得由己。是謂,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善生子經(jīng)》節(jié)錄

 

淫邪有六變當(dāng)知,何謂六?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已有斯惡,則廢事業(yè);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

 

《生經(jīng).分衛(wèi)比丘經(jīng)第二》

 

聞如是:一時,佛游舍衛(wèi)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付分衛(wèi),一一次第,入淫蕩家舍。

 

于時淫女,見比丘入至其家舍,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尋而奉迎 稽首足下,請入就座,又問比丘:‘仁從何來?’比丘答曰:‘吾主分衛(wèi),故來乞討。’于時女人,即為施設(shè)肴饌眾味,盛之滿缽,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

 

彼時,比丘得是美食,甘美豐足,心中歡喜,不能自勝,數(shù)數(shù)往請淫蕩女舍。時女心念計,此比丘守法難及,頻為興設(shè)甘脆肥美之食,而授與之,住返不息。

 

學(xué)問未明,所作不辦,未伏諸根。見淫蕩女顏色妙好,淫意為動,志在放逸。著淫蕩女,口出軟柔恩情之辭,懷親附心,與語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衛(wèi)。比丘睹其好色,聽聞音聲,淫意為亂,迷惑憒錯,不能自覺。而佛經(jīng)曰:‘目見好色,淫意為動。’又世尊曰:‘雖睹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dāng)內(nèi)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凈,觀此四大,地水火風(fēng)因緣合成,本無所有。’時彼比丘不曉空觀,但作色視,淫意則亂,為淫女人而說頌曰:

 

淑女年幼童漬凈,

顏貌端正殊妙好;

一一觀容無等倫,

吾意志愿共和同。

 

時淫蕩女,見此比丘所說如是:‘吾本不知兇惡貪淫,反以清凈奉戒意待,謂之仁賢。喜犯罪舋,隨其來言,當(dāng)折答之!’即時以偈而報頌曰:

 

當(dāng)持飲食來,香華好衣服,

若干種供養(yǎng),爾乃興仁俱。

于是,比丘以偈答女頌曰:

吾無有財業(yè),觀我行舉動;

以乞討而立,所得者相與。

 

于是,淫女以偈頌曰:

 

假使卿身無財業(yè),何為立志求難致;

如卿所作無羞慚,馳走促出離我家。

 

時,逐出比丘,追至祇樹門。諸比丘即來詣佛,啟白世尊,具說本末。

 

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鱉,淫女曾作獼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還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惱患。于今如是,志愿淫女,愿不從心,逆見折辱,慚愧而去。’

 

佛言:‘乃住過去無數(shù)世時,大江水中,鱉所居游,其江水邊,樹木熾盛。彼叢樹間,有一獼猴,止頓彼樹。于時彼鱉,從江水出,遙見樹木,有此獼猴,而與談?wù)Z,稍稍前行,欲親近之;數(shù)數(shù)住返,相見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則起淫意,心為迷惑,污染穢濁,不能自覺。’則時以偈而嘆,頌曰:

 

顏貌赤黃眼而青,游叢樹間戲枝格;

吾今欲問毛滑澤,欲何志求何所存?

 

獼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鱉本末,為國王子有聰明,

今卿何故而問我,我用此言懷狐疑。

 

于是鱉復(fù)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懷恩愛思想念,

以是之故而相問,當(dāng)以何法而得會。

 

獼猴以偈報頌曰:

 

鱉當(dāng)知之我處樹,不應(yīng)與君共合會,

假使欲得與我俱,在叢樹間相供養(yǎng)。

 

于是鱉復(fù)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軟甘美勝果蓏,

不當(dāng)貪求不可獲,當(dāng)為汝致眾奈果。

 

爾時獼猴以偈報曰:

 

假使卿身不處樹,何為求我不可致;

如今觀我無羞慚,且自馳走不忍見。

 

佛告諸比丘:‘爾時獼猴,今淫蕩女人是;鱉者,分衛(wèi)比丘是。彼時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愿,今亦如是!’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撰集百緣經(jīng)》節(jié)錄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能離恩愛者,永斷無怖畏。

 

《賢愚經(jīng)》節(jié)錄

 

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燒于山澤,蔓延滋甚,所傷彌廣。人坐淫欲,更相賊害,日月滋長,致墮三途,無有出期。夫樂家者,貪于合會、恩愛、榮樂因緣;生、老、病、死、離別、縣官之惱,轉(zhuǎn)相哭戀,傷壞心肝,絕而復(fù)蘇。家戀深固,心意纏縛,甚于牢獄。

 

《雜寶藏經(jīng)》節(jié)錄

 

淫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fēng)而執(zhí)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

欲為不凈,如被屎聚。

欲現(xiàn)外形,薄皮所覆。

欲無返復(fù),如屎涂毒蛇。

欲如怨賊,詐親附人。

欲如假借,必當(dāng)還歸。

欲為可惡,如廁生華。

欲如疥瘡而向于火,爬之轉(zhuǎn)劇。

欲如狗嚙枯骨,涎唾共合,

謂為有味,唇齒破盡,不知厭足。

欲如渴人飲于堿水,逾增其渴。

欲如段肉,眾鳥競逐。

欲如魚獸,貪味至死,其患甚大。

 

《大莊嚴論經(jīng)》節(jié)錄

 

色縛于凡夫,五陰悉羈系,

生能縛于物,死縛亦復(fù)然;

今身至后世,未始不系縛,

輪回羈縛中,數(shù)數(shù)受生死。

佛說聚會者,必當(dāng)有離別。

一切有為法,悉皆是無常,

無常火熾然,燒滅于三有。

愛我者極多,我愛亦不少,

我今皆能舍,如此愛著等。

生死黑闇處,輪回險阻中,

親親更相戀,惡見于乖離;

無常無悲愍,破壞使別離,

恩愛無別離,不應(yīng)求解脫。

展轉(zhuǎn)相親愛,相戀轉(zhuǎn)善厚,

畢竟必別離,以是因緣故,

智者求解脫,都無所遺戀。

 

復(fù)次,譬如幻師,以此陰身作種種戲,能令智者見即解悟。

 

我昔曾聞:有一幻師有信樂心,至?xí)冮溕剑瑸樯O(shè)食。供養(yǎng)已訖,幻尸陀羅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于大眾前,抱捉此女,而嗚唼之共為欲事。時諸比丘見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無慚人,所為鄙褻,知其如是,不受其供。’

 

時彼幻師,既行欲已,聞諸比丘譏呵、嫌責(zé),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支節(jié),挑目截鼻,種種苦毒而殺此女。諸比丘等,又見此事倍復(fù)嫌忿:‘我等若當(dāng)知汝如是,寧飲毒藥不受其供!’

 

時彼幻師而作是言:‘爾眾比丘見我行欲,便致嗔忿;見我斷欲殺彼女人,復(fù)致嫌責(zé)。我當(dāng)云何奉事眾僧?’

 

時諸比丘見其如是,紛紜稱說,擾動不安。

 

爾時,幻師即捉尸陀羅木,用示眾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此木!于彼木中,有何欲、殺?我欲安于眾僧身故,設(shè)是飲食,欲令眾僧心得安故,為此幻耳。愿諸比丘聽我所說,豈可不聞:‘佛于修多羅中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我今為欲成彼語故,故作斯幻。如斯幻身,無壽、無命。識之幻師,運轉(zhuǎn)機關(guān),令其視眴、俯仰、顧眄、行步進止,或語、或笑。以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實無我。’即說偈言:

 

先觀彼相貌,想像起倒惑,

橫生女情起,入于欲網(wǎng)罥。

深實觀察者,知身都無我,

如彼善幻師,以木為女人,

意行于顛倒,愚謂為眾生,

于此幻偽中,妄起男女想。

智者善觀察,陰界及諸入,

緣假成眾生,分分各別異,

和合眾分故,能作于諸業(yè)。

諸行無男女,亦無有壽命,

色欲及細滑,威儀并處所

如此四種欲,回轉(zhuǎn)嬰愚心。

一切智亦說,幻偽欺世間,

如彼幻網(wǎng)中,化作諸色像。

生死網(wǎng)亦然,現(xiàn)五道差別。

憂喜與嗔恚,愁惱及斗諍,

如彼眾擾亂,猶如鬼遍身,

心起諸作業(yè),同彼鬼無異。

從心起于風(fēng),因風(fēng)造作業(yè),

眾生見造業(yè),種種諸色像,

于此業(yè)行中,起威儀形色,

不解其容止,便橫計我想。

此身名機關(guān),脂髓皮肉發(fā),

三十六物等,和合以為身。

愚者計眾生,而實無宰主,

但以風(fēng)力故,俯仰而屈伸。

以依于心故,則能起五識,

然此心識者,念念皆遷滅。

愚者起癡覺,計此身有我,

口業(yè)若干種,身業(yè)亦復(fù)然。

言笑及威儀,皆如幻所作,

此中無有我,用離宰主故。

而斯虛偽法,無壽無知見,

妄起于想像,陷沒諸凡夫。

 

如彼幻師所說之事,真實無異。時諸比丘聞其說已,皆得見諦。是故當(dāng)知,諸法如幻,能知是者,則便能斷諸行之源。

 

《法句譬喻經(jīng)》節(jié)錄

 

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

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眄除眾苦。

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凈;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

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凈;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晝夜念嗜欲,意走不念休;見女欲污露,想滅則無憂。

 

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薰眾花沐浴涂香,著眾雜色衣棠。以覆污露,強薰以香,欲以人觀,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貪?

 

妖蠱女人有八十四態(tài),大態(tài)有八,慧人所惡,何謂為八? 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罵詈,四者咒詛,五者鎮(zhèn)厭,六者慳貪,七者好飾,八者含毒。是為八大態(tài)。

 

《道行般若經(jīng)》節(jié)錄

 

在家者,與婦人相見,心不樂喜,常懷恐怖。與婦人交接,念之惡露,臭處不凈潔,非我法也,盡我壽命不復(fù)與相近,當(dāng)脫是惡露中去。譬若有人,行大荒澤中,畏盜賊,心念言:‘我當(dāng)何時脫出是厄道中去?’當(dāng)棄遠是淫泆畏懼,如行大荒澤中,亦不說其人惡。

 

《修行道地經(jīng)》節(jié)錄

 

……道跡自念:‘我身不宜習(xí)于淫欲,如余凡夫說情欲穢,樂于無欲,滅盡熾然,習(xí)惡露觀,晝夜不舍。習(xí)如是者,淫怒癡鮮,得往來道。一返還世,勤斷苦源。已得往還,于諸愛欲無起、清凈,淫怒癡薄;心尚未斷,故有惱患。譬如男子有婦,端正、面貌無瑕,以諸瓔珞莊嚴其身,夫甚愛敬。雖有是色,淫鬼非人也,唯人血肉以為飲食。有人語夫:“卿婦羅剎,血肉為食。”夫不信,人數(shù)數(shù)話之,夫心遂疑,意欲試之。夜佯臥出,軒聲如眠;婦謂之寐,竊起出城,詣于冢間。夫?qū)ぶ鸷螅妺D脫衣及諸寶飾,卻著一面,面色變惡,口出長牙;頭上焰燒,眼赤如火,甚為可畏;前近死人,手摑其肉,口嚙食之。夫見如是,爾乃知之非人是鬼,便還其家,臥于床上。婦即尋還,來趣夫床,復(fù)臥如故。其夫見婦莊嚴瓔珞、面色端正,爾乃親近。假使念之,在于冢間啖死人肉,心即穢厭,又懷恐怖,得往還道;若見外形端正殊好,淫意為動,設(shè)說惡露、瑕穢、不凈,淫意為滅。’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節(jié)錄

 

菩薩應(yīng)當(dāng)先觀色欲猶如水月,水動月動,心生法生,貪欲之心亦復(fù)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滅。

 

復(fù)觀色欲猶如蟒蛇,在曠野中,嗔毒發(fā)時,頭如蔭蓋;行人熱逼,投此蓋下,為毒所觸,因致命終。

 

貪欲之人亦復(fù)如是,行于生死曠野磧中,妄見欲境,生染著心,欲想才起喪失禪定,是耶名為貪欲障蓋。

 

復(fù)次,觀于欲性,如地獄火燒炙有情;如水瀑流,漂沒一切,無有慈悲。

 

猶如羅剎損害有情;亦如獄卒,損人手足。

 

猶如利刀,復(fù)如魁膾,斷眾生命;又如磣毒,犯必命終。

 

如墜高山,受大苦惱;如夜黑闇,無所知見。

 

如白癩病,不可療治;又如大海,難使干竭。

 

貪欲深廣,過于巨海;五欲粗重,如妙高山。

 

如緊波果,端正可觀;若人執(zhí)之,觸便喪命。

 

如屠羊柱,懸者必亡;如熱金冠,戴之燒死。

 

猶如過去轉(zhuǎn)輪圣王、釋提桓因、四天王等,及諸力士那羅延天,一切有情,皆因貪欲興兵相伐,所積身骨,如毗富羅山。過去既然,現(xiàn)在、未來亦復(fù)如是。

 

復(fù)次,世間之人于己親屬,父母、兄弟極相憐愛,乃至身命無所吝惜。為貪欲故,更相憎嫉,起毒惡心互相殺害。

 

貪色之人有二苦因:一者、富貴為貪色欲,受諸卑*種種輕欺;二者、為貪欲力,挑智慧眼,無所分別,猶如盲人。為此因緣,死墮地獄,受無量苦。

 

復(fù)次,貪欲之人心無厭足,如火添薪,亦如國王貪于土境,亦如商主貪其財利,如求慧解貪于聽聞,如諸菩薩樂度眾生,如是等人各于己事,皆無厭足。貪欲之人亦復(fù)如是,無有厭足,求于欲境憂苦艱難,得已守護,纏縛倍增,死墮地獄,受大劇苦。求靜慮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應(yīng)想念,況親近之,以是名為貪欲重蓋。

 

《無量壽經(jīng)》節(jié)錄

 

復(fù)有眾生,雖種善根,

供養(yǎng)三寶,作大福田;

取相分別,情執(zhí)深重;

求出輪回,終不能得。

 

《大寶積經(jīng).菩薩藏會》節(jié)錄

 

寧當(dāng)依附千逾繕量大熱鐵床,是床極熱、遍熱、猛焰、洞然。于彼父母所給妻妾諸女色欲,乃至不以染愛之心,遠觀其相,何況親附抱持之者,何以故?舍利子!當(dāng)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當(dāng)知婦人滅圣慧眼,當(dāng)知婦人是熱鐵花,散布于地,足蹈其上,當(dāng)知婦人于諸邪性,流布增長。舍利子!何因緣故名為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dān),何以故?能使眾生,負于重擔(dān)。……我觀一切千世界中,眾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何以故?……彼無智者,為于男女、妻妾諸女色等,所纏縛故,于諸善法多生障礙。

 

若有眾生,味著男女、妻妾諸女色欲,當(dāng)知,即是味著礫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熱鐵丸,即是味著坐熱鐵床,即是味著熱鐵機蹬……。取要言之,若有攝受妻妾、男女諸女色欲,當(dāng)知即是攝受一切眾苦,憂、愁、悲、惱之聚。

 

當(dāng)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

 

《大寶積經(jīng).菩薩見實會》節(jié)錄

 

常行于淫欲,未曾滿足時,

如渴飲堿水,終不能除渴。

如眾流歸海,終無有滿足,

愛欲亦如是,終無有滿足。

如火焚草木,無有厭足時,

愛欲亦如是,終無有滿足。

 

《大寶積經(jīng).優(yōu)陀延王會》節(jié)錄

 

于己父母棄背恩養(yǎng),于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

 

耽欲惛醉人,彼實無安樂,親近惡法故,不名善丈夫。

若人自縱逸,無有禁戒者,隨心之所為,失壞于福利。

彼無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馳趣于女色,猶豬樂糞穢。

愚者不能觀,欲染之過患,妄生殷重想,猶若盲冥人。

為色所系縛,增長于欲愛,猶如于野干,不離尸冢間。

于聲香味觸,而生愛著心,輪轉(zhuǎn)生死中,如獼猴系柱。

無明纏覆故,為女所迷亂,如市求利人,矯詐來親附。

愚人親近欲,是入魔境界,猶若翳荼迦,耽嗜于糞穢;

亦如綥雹雨,能損于稼穡,窯師常近火,多為所焚燒。

諸未見諦者,為欲失白法,如風(fēng)吹微糠,其義亦如是。

假如善丈夫,為殺者所執(zhí),寧受斯逼害,不應(yīng)親女人,

若樂觀女色,貪求轉(zhuǎn)復(fù)多。取相之凡夫,增長于欲愛,

如于炎夏時,游行曠野中,渴逼飲堿水,飲已渴彌增。

未見真實者,愚癡徙自活;親近于女人,貪欲愛堅固。

若人觸毒蟲,便為毒所害,如是諸凡夫,犯欲亦如是。

譬如彩畫瓶,內(nèi)盛以惡毒,是中實可畏,外相現(xiàn)端嚴。

嚴飾于女人,謂彼為姝妙,是中甚穢惡,如氣滿皮囊。

又如以繒彩,纏里于利刀,莊嚴彼女人,其義亦如是。

如火滿深坑,無煙能燒害,女人亦如是,暴惡無哀愍。

如死狗死蛇,穢惡而壞爛,亦如燒糞穢,人皆厭惡之。

死蛇糞狗等,雖甚可厭惡,如是諸女人,可厭復(fù)過彼。

譬如劫壞時,大地皆火起,叢林諸草木,一切悉燋然。

大身者所居,海水盡干竭,須彌等寶山,世界遍燒壞。

如是劫燒時,焚燎于山海,無有諸眾生,能為救護者。

因茲女欲故,燒害諸愚夫,猶如劫火然,一切皆燒盡。

不凈常流注,涎洟膿血身,奈何彼愚夫,于此而耽著。

骸骨相搘柱,皮肉以覆之,臭穢甚可惡,如棄殘宿食。

亦如倉稟門,糠糗恒狼籍,此身諸穢惡,充滿亦復(fù)然。

胃脾臂肝膽,及腸肺糞穢,并髓腦膿血,八萬戶諸蟲,

在中常唼食,盲冥諸愚夫,癡網(wǎng)自纏覆,于是不能了。

雜食所余穢,九孔常流注,如是過患身,由先不凈業(yè)。

愚夫于女人,系戀彼聲色,由斯生染著,曾不如實知。

如蠅見于吐,而生愛著心,愚夫貪女人,境界亦如是。

顛仆于女色,恒自穢其身,如何彼愚夫,于此樂游止。

如鳥為求食,不知避網(wǎng)羅,貪愛于女人,被害亦如是。

譬如水中魚,游泳網(wǎng)者前,便為他所執(zhí),豈非自損傷。

女若捕魚人,諂誑猶如網(wǎng),男子同于魚,被網(wǎng)亦如是。

殺者之利刀,雖復(fù)甚可畏,女人刀可畏,傷害復(fù)過彼。

如蛾投燈炬,及火燒屋時,蟲等被焚燒,無依無救者。

迷醉于女人,貪火所燒害,由斯墮惡趣,無依怙亦然。

邪行諸愚夫,愛戀他妻室,妄生欣悅想,猶如于家雞;

亦如曠野雞,妄游殺害所,損傷因自生,而無救濟者。

舍離于佛法,親近彼女人,由是業(yè)因緣,墜墮于惡道。

又如諸獼猴,跳躑巖樹間,必致自損傷,豈不由愚惑。

如是耽欲者,于彼諸女人,為癡網(wǎng)所羅,數(shù)受生死苦。

如世之罪人,處以尖摽苦,耽醉淫欲者,當(dāng)懸劍樹林。

譬如以猛火,燒然彼鑊湯,投之以麻麥,隨沸而漂沒。

如是耽欲人,不識于善路,死當(dāng)墮惡道,煎煮鑊湯中。

鑊湯之大數(shù),六十四俱胝,諸造惡之人,以彼為居處。

如是一一鑊,量各一由旬,猛火遍燒然,底及四周際;

或有滿百年,或二三四百,受煎煮之苦,皆由自業(yè)為。

獄卒以利鉤,時復(fù)舉令出,皮肉皆爛墮,其骨白如珂;

于是諸獄卒,復(fù)將置鐵槽,以桿而搗之,無能救護者。

爾時諸骨髓,盡碎末為塵,由業(yè)風(fēng)所吹,死已復(fù)還活。

若有侵逼他,妻妾童女等,當(dāng)緣鐵刺樹,并受斧杵殃。

有三股鐵*,或四五歧者,侵擾他妻室,當(dāng)受此刑治。

復(fù)有鐵嘴烏,深琢于髓腦,野干等諸獸,競來食啖之。

如是邪欲人,當(dāng)墮屎糞獄,及走于鋒刃,亦復(fù)上刀山。

如是邪欲人,顛墜炎熱獄,既被燒害已,復(fù)趣于寒冰。

如是邪欲人,亦墮極炎熱,嘖叫及大叫,并住黑繩中。

如是邪欲人,當(dāng)沒堿熱河,復(fù)經(jīng)歷煻煨,未至底便死。

地獄有蒺藜,五角極铦利,彼為狗所逼,忙怖走其中。

愛戀于女人,墮放大怖處,或吞于鐵丸,或飲洋銅汁。

有二熱鐵山,彼此來相合,昔時耽欲者,于中受苦殃。

受斯苦楚時,都無救護者,得如是罪報,皆由自業(yè)緣。

昔同歡愛者,今于何所在,我獨受其殃,而不來相救。

由于先世中,自作如是業(yè),假令父母等,無能相救者。

由于先世中,自作如是業(yè),假令男女等,無能相救者。

由于先世中,自作如是業(yè),假令兄弟等,無能相救者。

由于先世中,自作如是業(yè),假令姊妹等,無能相救者。

由于先世中,自作如是業(yè),假令朋友等,無能相救者。

愚夫為邪欲,貪求于女人,無間地獄中,受如是諸苦。

說此不清凈,穢惡之女人,愚夫所游行,智者皆遠離。

親近彼女人,最為極下劣,是惡中之惡,何足為欣樂。

耽著諸凡夫,常抱于糞囊,由此業(yè)因緣,當(dāng)受無量苦。

愚夫為女人,受種種刑罰,囚系及捶打,而無厭離心。

愚夫為女人,被種種燒害,能忍受斯苦,而無厭離心。

或置在尖標(biāo),或殺或沉水,或擲放大坑,備受諸苦毒。

雖見如是苦,猶于淫欲中,稱贊于女人,曾不生厭離。

或有少智人,知為眾苦本,見已還親近,如胡膠見火。

聞佛之所說,雖復(fù)生信受,仍多畜女人,其眾如群羊。

或聞諸佛教,才興厭悔心,須臾貪復(fù)生,如惡毒還發(fā)。

猶如被怖豬,暫止須臾頃,若見于糞穢,貪愛還復(fù)生。

愚夫聞法已,暫爾心驚怖,后見諸欲色,貪愛還復(fù)生。

猶如有丈夫,從其自身首,棄擲金花鬘,翻戴于熱鐵。

愚夫耽欲故,棄舍諸佛教,貪求下劣法,造作諸罪業(yè)。

迷醉諸欲者,墮閻羅界中,常吞熱鐵丸,復(fù)飲洋銅汁。

迷醉于欲者,背善而行非,舍離于清凈,永趣閻羅界。

若有智慧人,聞我說是法,應(yīng)舍一切欲,速求于出離。

 

《大寶積經(jīng).大乘方便會》節(jié)錄

 

如來不贊嘆,凡夫所行欲,

離欲及貪愛,及成天人師。

 

《大寶積經(jīng),文殊師利普門會》節(jié)錄

 

四大假為女,其中無所有,

凡夫迷惑心,執(zhí)取以為實。

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

妄見女相故,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而非實女人,

無智者迷惑,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一切女無相,

此相皆寂靜,是名女三昧。

自謂是男子,見彼為女人,

由斯分別心,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無有,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別故,于身起男想。

是中實無男,我說如陽焰,

知男相寂靜,是名男三昧。

 

《華嚴經(jīng)》節(jié)錄

 

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優(yōu)填王經(jīng)》節(jié)錄

 

王曰:‘……愿佛具為吾釋地獄之變,及女之穢?’佛言:‘具聽。男子有是之惡,卻睹女妖?’王曰:‘善愿受明教。’佛言:‘具聽!男子有四惡急所當(dāng)知。

 

世有淫夫,恒想睹女,思聞妖聲,遠舍正法,疑真信邪,淫網(wǎng)所雞,沒在盲冥,為欲所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覺九孔惡露之臭穢 渾沌欲中,如豬處溷,不覺其臭,快以為安,不計后當(dāng)在無澤之獄,受痛無極。注心在淫,啖其涕唾,玩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態(tài)之士。此為一惡態(tài)也。

 

又親之養(yǎng)子,懷妊生育,惟得長大,勤苦難論;到子成人,懼家竭財,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為妻;若在異域,尋而追之,不問遠近,不避勤苦。注意在淫,捐忘親老,既得為妻,貴之如賓,欲私相娛樂,惡見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訟,不惟身所從生,辜親無量之恩。斯謂二惡態(tài)也。

 

又人處世勤苦疲勞,躬自致財,本自誠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門、梵志之心,覺世非常,布施為福。娶妻之后,情惑淫欲,愚蔽自擁,背真向邪,專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雖欲發(fā)言,相呼女色,絕清凈行更成小人,不識佛經(jīng)之戒,禍福之歸。茍為淫色,投身羅網(wǎng),必墮惡道,終而不改。斯謂三惡態(tài)也。

 

又為人子,不惟養(yǎng)恩,治生致財,不以養(yǎng)親,但以東西廣求淫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或殺六畜淫祀鬼神,飲酒歌舞;合會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情;及其獲偶,喜無以喻,淫結(jié)縛著,無所復(fù)識。當(dāng)爾之時,唯此為樂,不覺惡露之臭穢,地獄之苦痛,一則可笑,二則可畏。譬如狂犬,不知其非。所謂四惡態(tài)也。’

 

佛言:‘男子有是四惡,用墮三途,當(dāng)審遠此,能免苦耳!’

 

《摩鄧女經(jīng)》節(jié)錄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

 

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聲,愛阿難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處不凈。其有夫婦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則有死亡,已有死亡便哭泣。于此身有何所益?’

 

《月上女經(jīng)》節(jié)錄

 

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與汝昔為母,

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

我或往昔殺汝等,汝等或復(fù)殺我來,

各作怨仇互相殺,云何于此生欲想?

 

《菩薩訶色欲法經(jīng)》節(jié)錄

 

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 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生。行者既得舍之,若復(fù)顧念,是為從獄得出,還復(fù)思入,從狂得正而復(fù)樂之,從病得差復(fù)思得病。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顛蹶,死無日矣。凡夫重色,甘為之仆,終身馳驟,為之辛苦。雖復(fù)呋質(zhì)寸, 斬,鋒鏑交至,甘心受之不以為患。狂人樂狂,不是過也。行者若能棄之不愿,是則破枷脫鎖,惡狂、厭病離于衰禍,既安且吉,得出牢獄,永無患難。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譬如停淵澄鏡,而蛟龍居之;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當(dāng)知此害不可近。室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亦是獵圍,鮮得出者。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wǎng),眾魚投之,刳腸俎肌;亦如暗坑,無目投之,如蛾赴火。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受其害,惡而穢之,不為此物之所惑也。

 

《佛說法受塵經(jīng)》

 

聞如是:一時,佛游于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比丘受教,從佛而聽。’佛言:‘比丘!凡人為一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無端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丈夫欲見女子色,是以好色之士,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從淫女言故,長久趨走住來,為受勤苦耳!常欲聞淫女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昧,身欲更具細滑,是以長久趨走住來受苦,是故,不當(dāng)為女色、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dāng)覺知是。

 

又復(fù)諸比丘!凡人為法,受塵自污,迷惑憂愁,沒而無際,吾見其不得無上吉祥之道,如淫女欲見男子色,是以好色之女,為染、為醉、為貪、為污、為惑、為著、為住、為受,為士色故,長久趨走住來受苦耳!常欲聞男子之聲,鼻欲聞其香,舌欲得其味,身欲更具細滑,是以長久趨走往來受苦,是故,不當(dāng)為士色、聲、香、味、細滑所染惑也,當(dāng)覺知是。’

 

佛說是已,皆歡喜受行。

 

《解憂經(jīng)》節(jié)錄

 

爾時,世尊告苾芻言:‘眾生無數(shù),輪回?zé)o邊,如蟻循環(huán),無有窮盡。眾生貪愛,無明障閉,如陷泥中而不能出。過去有情,輪回住復(fù),數(shù)不能知。苾芻!所有大地之土,都聚一處,和為泥丸,大小如豆,數(shù)彼眾生無始劫來所生父、母、子、孫,每一人下一泥丸,如是泥丸下盡,父母、子孫數(shù)不能盡。苾芻!如是無邊輪回眾生,貪愛無明顛倒,陷愛欲泥中,生死輪回,不知其數(shù)。是故令汝,學(xué)斷輪回。’

 

《五無反覆經(jīng)》節(jié)錄

 

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棲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衣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我之夫婦,亦復(fù)如是去共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

 

《佛名經(jīng)》節(jié)錄

 

弟子等至心懺悔貪欲之罪。經(jīng)中說言:‘但為貪欲閉在癡獄,沒生死河,莫之能出。’

 

眾生為是五欲因緣,從昔已來流轉(zhuǎn)生死,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羅山;所飲母乳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復(fù)過于此。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如四海水;是故說言,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愛為本。所以經(jīng)言:‘淫欲之罪,能令眾生墮于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鴿、雀、鴛鴦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貞良,得不隨意眷屬。’淫欲既有如此惡業(yè),是故弟子今日至心稽顙歸依佛。

 

《觀佛三昧海經(jīng)》節(jié)錄

 

世間自有愚癡眾生,貪惑滋多,染愛不凈,犯邪淫行,非處、非時行不凈業(yè)。設(shè)有比丘、比丘尼、婆羅門等諸梵行者,若于非時、非處犯不凈法,乃至一切犯邪行者,作不凈業(yè),如此罪人臨命終時,舉身反強,振掉不定,猶如弓弩,不自勝持,即作此念:‘得一堅大銅鐵柱者,縛此身體,令不動搖。’獄卒、羅剎應(yīng)時即至,化作僮仆,手執(zhí)鐵杖,至罪人所白言:‘長者!汝今身強,余物皆弱,可捉此杖。’心即歡喜氣絕命終,如弄杖頃生銅柱頭,猛火焰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見端正男,心生愛著,從銅柱上欲投于地,銅柱貫身,鐵鋼絡(luò)頸,鐵嘴諸蟲唼食其軀,落鐵床上,男、女俱時六根火起,有鐵嘴蟲,從眼而入,從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別有九億諸小蟲輩,如瘭疽蟲,有十二嘴,嘴頭出火唼食其體。此邪淫報,一日一夜,九百億生九百億死,罪畢乃出,生鳩鴿中。受鳩鴿身經(jīng)五百世,復(fù)生龍中,經(jīng)五百身,后生人中,無根、二根及不定根,黃門之身,經(jīng)五百世,設(shè)得為人,妻不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順。過是已后,遇善知識,發(fā)菩提心。

 

《正法念處經(jīng)》節(jié)錄

 

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起淫欲心,憶念自妻,淫他婦女;彼人以是惡業(yè)因緣,身壞命終,墮于惡處合大地獄,生無彼岸受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yè)力,受如是苦。所謂彼處受火燒苦、受刀割苦、受熱灰苦、受諸病苦,如是彼岸,則不可得,無安慰者,如是所說,受諸苦惱,不可譬喻。如說受苦,彼地獄人自心所誑,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炙,若煮若打,乃至集作惡不善業(yè),未壞未爛,業(yè)氣未盡,于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yè)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

 

復(fù)有邪行,謂于受戒正行婦女,行非梵行。或于姊妹,或于同姓,或于香火,或香火婦,或知識婦,誑誘邪行,彼人以是惡業(yè)因緣,身壞命終,墮于惡處,在彼地獄吒吒吒嚌別異中生,受大苦惱。……如是無量百千歲,乃至惡業(yè)未壞未爛,業(yè)氣未盡,于一切時與苦不止;若脫此苦,彼處復(fù)有金剛惡鼠,食其人根,分分破碎,如芥子許,受苦唱喚;食人根已,次食其腸;既食腸已,次食熟藏;食熟藏已,從背而出,次食其背;既食背已,次食背骨。彼惡業(yè)人,以惡業(yè)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地獄苦。

 

女為惡根本,能失一切物,若人樂婦女,樂則不可得。

一切法中惡,婦女多諂妒,丈夫因婦女,能令二世失。

婦女樂行欲,婦女常行誑,心中所念異,口說異言語。

初時軟滑語,后心如金剛,非恩非供養(yǎng),心輕不憶念。

百恩而不念,而計于一惡,心如鹿愛體,婦女惡業(yè)地。

丈夫欲染心,婦女令人失,此世未來世,女失第一失。

若欲受樂者,應(yīng)當(dāng)舍婦女,若舍婦女者,世間第一樂。

若人欲斷愛,悕望大富樂,欲至寂靜處,彼應(yīng)舍婦女。

欲味放逸人,心常求境界,常為愛所惱,亦為愛所縛。

欲共女人生,女人為甚惡,能生于熱惱,如火害眾生。

如是欲熱惱,過于大猛火,如色大熱惱,焚燒眾生心。

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是地獄因緣,大仙如是說。

口善說美言,其心如毒害,誑詐無暫停,女人心無實。

須臾起愛心,須臾心不愛,其心不暫停,如雷不久住。

巧智虛誑人,心貪則親近,常思樂他人,懷慢情恣態(tài)。

天人毗舍遮,羅剎龍夜*,皆為女色縛,女人如惡毒。

不念于恩惠,非種姓技術(shù),女人性如風(fēng),其心不停息。

若見大財富,心則生愛樂,又見衰禍至,厭之而舍棄。

若有人親近,則生愛樂心,見其憂惱至,須臾即舍離。

如蜂樂游華,見萎速舍棄,女人亦如是,不悅則舍離。

惡心無慈愍,躁擾心不定,為破愚癡人,女人出于世。

天中大系縛,無過于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

若心貪女色,是欲最尤甚,女色欲燒心,后受大苦惱。

現(xiàn)在所作業(yè),貪欲自迷心,癡心不能覺,女欲之所迷。

丈夫既信已,為無量愛縛,忽然便舍離,猶如蛇脫皮。

如是女人性,諸方便供養(yǎng),種種而守護,猶不可從心。

女人性如是,其心無誠實,虛誑多*偽,智者所不信。

 

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如是婦人,誑夫吝財而不布施,身壞命終,墮于針口餓鬼之中。由其積習(xí)多造惡業(yè),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貪欲,妒嫉多故,不及丈夫。吝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yè)不失、不壞、不朽,于餓鬼中不能得脫,業(yè)盡得脫。

 

《法滅盡經(jīng)》節(jié)錄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劫欲蓋故,日月轉(zhuǎn)短,人命轉(zhuǎn)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沒溺浮標(biāo),魚鱉食啖。

 

《密嚴經(jīng)》節(jié)錄

 

亦如多欲者,夢見于女人,顏貌甚端嚴,服玩皆珍綺;

種種恣歡樂,覺已悉皆無,一切諸世間,當(dāng)知亦如是。

男女相耽愛,精血共和合,如蟲生臭泥,此中生亦爾。

 

《八師經(jīng)》節(jié)錄

 

佛言:‘三謂邪淫。犯人婦女,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或為王法,收系著獄,酷毒掠治,戮之都市。死入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柱,獄鬼然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dāng)更畜生。若復(fù)為人,閨門淫亂,違佛遠法,不親賢眾,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吾見是故,不敢邪淫,是吾三師。’佛時頌曰:

 

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

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

受罪頑癡荒,死復(fù)墮惡道,

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海龍王經(jīng)》節(jié)錄

 

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嘆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diào)戲,一切世悉稱嘆,已離邪淫,無敢輕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愿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馬陰之藏。

 

《大薩遮尼干子經(jīng)》節(jié)錄

 

自妻不滿足,好淫他人婦,

是人無慚愧,受苦無常樂;

現(xiàn)世未來世,受苦及打縛,

舍身生地獄,受苦常無樂。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節(jié)錄

 

于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淫;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淫。如是邪淫,亦有輕重。從重?zé)溃瑒t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大般涅槃經(jīng)》節(jié)錄

 

菩薩雖不與女人和合,然見男女隨逐,便生貪著,即名毀破凈戒。

 

眾生五識雖非一念,然是有漏,復(fù)是耶倒,增長諸漏為一切凡夫,取著于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為色系縛,乃至為識之所系縛;以系縛故,則不得免于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

 

又云:若有菩薩自言戒凈,雖復(fù)不與女人和合,言語嘲調(diào),聽其音聲。然見男子隨逐女時,或見女人隨逐男時,便生貪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凈戒,污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為凈戒具足。

 

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其女人者,淫欲難滿。……譬如大地,一切作丸令如芥子,如是等男,與一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假如男子數(shù)如恒沙,與一女人,共為欲事,亦復(fù)不足。

 

云何菩薩摩訶薩,住于《大乘大涅槃經(jīng)》歡愛別離苦?愛別離苦,能為一切眾苦根本。如說偈言:

 

因愛生憂,因愛生怖,

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以憂苦故,則令眾生生于衰老。愛別離苦,所謂命終。善男子!以別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

 

《般泥洹經(jīng)》節(jié)錄

 

好邪淫者,有五自妨:一者、名聲不好,二者、王法所嫉,三者、懷畏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欲所致,能自滅心。

 

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生天上,五者、從立清凈泥洹道。是以當(dāng)自患厭。

 

《七佛滅罪經(jīng)》節(jié)錄

 

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衛(wèi):

 

一名貞潔,二名無欲,三名凈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

 

《戒德香經(jīng)》節(jié)錄

 

不淫色者,不犯他妻,

所在化生蓮花之中。

 

《楞嚴經(jīng)》節(jié)錄

 

三界輪回淫為本,人道住返愛為基。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yè)果相續(xù)。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侄,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jīng)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梧,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zhuǎn)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當(dāng)觀淫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yè)報。發(fā)是語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節(jié)節(jié)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淫習(xí)交接,發(fā)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發(fā)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暖相現(xiàn)前。二習(xí)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禪要經(jīng)》節(jié)錄

 

行者求道,欲修定時,爾時法師應(yīng)隨根相,行四攝道,示教利喜,廣凈信戒。凈信戒已,次除六欲,所謂色欲、形容欲、威儀欲、言聲欲、細滑欲、人相欲。著上五欲,令觀可惡不凈之相;著人相欲;令觀骨人分分斷相;觀彼全尸,能斷二欲--威儀欲、言聲欲。若觀壞尸,悉斷六欲。

 

如長老摩訶目犍連得阿羅漢道,本婦將從伎樂,盛自莊飾,欲壞目連。目連爾時說偈言:

 

汝身骨干立,皮廚相纏裹,不凈內(nèi)充滿,無一是好物。

皮囊盈屎尿,九孔常流出,如鬼無所直,何足以自貴?

汝身如行廁,薄皮以自覆,智者所棄遠,如人舍廁去。

若人知汝身,如我所厭惡,一切皆遠離,如人避屎坑。

汝身自嚴飾,花香以瓔珞,凡夫所貪愛,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凈聚,集諸穢惡物,如莊嚴廁舍,愚者以為好。

汝脅肋著脊,如椽依棟住,五藏在腹內(nèi),不凈如屎篋。

汝身如糞舍,愚夫所保愛,飾以珠瓔珞,外好如畫瓶。

若人欲染空,終始不可著,汝欲來嬈我,如蛾自投火。

一切諸欲毒,我今已滅盡,五欲已遠離,魔網(wǎng)已壞裂。

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四十二章經(jīng)》節(jié)錄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濁水 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者。愛欲交錯,心中濁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dāng)舍愛欲,受欲垢盡,道可見矣!……

 

佛言:人隨情欲,求于華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xué)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佛言:財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于妻予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于色,豈憚驅(qū)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欲于人,猶如執(zhí)炬逆風(fēng)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天神獻玉女于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xué)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于濁世,當(dāng)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人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dāng)遠之。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

 

……使人愚蔽者,受與欲也!

 

《罪福報應(yīng)經(jīng)》節(jié)錄

 

喜淫他人婦人者,死入地獄,

男抱銅柱,女臥鐵床,

出生為人,墮雞鴨中。

 

《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節(jié)錄

 

彌勒!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恒受女身。云何為八?一者、愛好女身,二者、貪著女欲,三者、日常贊美女人容質(zhì),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厭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偽莊飾欲他迷戀。若能永斷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無有是處。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為四?一者、以女人聲,輕笑喚佛及諸菩薩一切圣人;二者、于凈持戒人,以誹謗心說言犯戒:三者、好行諂媚,誑惑于人;四者、見他勝己,心生嫉妒。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終之后必受女身,復(fù)經(jīng)無量諸惡道苦。若深發(fā)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則其罪皆滅,必更不受女人之報。

 

彌勒!有四種因緣,令諸男子受黃門身。何等為四?一者、殘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門嗔笑、謗毀;三者、情多貪欲,故心犯戒;四者、親犯戒人,復(fù)勸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報,常作丈夫,諸根具足。

 

彌勒!有四種業(yè),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為其下。何等為四?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于男子身非處染著;三者、即于自己而行欲事;四者、炫賣女色而與他人。若有眾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責(zé),悔先所犯,起凈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彌勒!復(fù)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愛欲,樂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一者、或嫌或戲謗毀于人;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三者、于親族女行淫穢事;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以此因緣,令諸丈夫起于如是別異煩惱,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分別善惡報應(yīng)經(jīng)》節(jié)錄

 

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涂。

 

《受十善戒經(jīng)》節(jié)錄

 

云何名不淫戒?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之所贊嘆。不淫者,住佛威儀,身香如佛。何等為五?

 

一者、不動眼識,不視淫色,設(shè)見色時如見糞蟲,如刀入心,如火燒眼,心不起愛;無常所切,眼火橫動,何愛之有?

 

二者、不聞淫聲,設(shè)聞淫聲,不動耳識悅可耳根。愚癡音聲,動毒蛇林為愛種子,此名賊風(fēng)。從耳根出,妄見所起,如夜*吟,何愛之有?此是幻響,愚夫愛之鼓動諸根,是露人聲,從癡愛河,順五欲流;深知是賊,不動耳識。

 

三者、鼻根嗅香。當(dāng)知是香從八風(fēng)起,癡風(fēng)鼓動,愛風(fēng)吹來,花等諸香從妄想生,顛倒橫有從鼻識起,橫言是香,或稱美味,鼻識驚動,草木眾花皆稱是香。如來攝身,不嗅香臭,體解非真,不贊香觸。

 

四者、不動舌識,不說世利,不贊淫事,口終不說淫欲、觸樂,不住狂惑黐膠屋宅,亦不樂說可愛樂事,增長無明,五賊癡愛,是故諸佛不動舌識。

 

五者、意寂不動,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樂,不動淫根,淫識不轉(zhuǎn),如解脫心,住寂滅處,處常樂城,安穩(wěn)無為,隨學(xué)佛心,住真如際,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種涅槃。

 

佛及菩薩得五功德,身形清凈,常生蓮花,身凈無垢,心亦淡泊。是故,諸佛說不淫戒最勝清凈無上功德,具足五利,贊嘆、稱美為解脫因,不可窮盡。淫為極重?zé)o索系縛,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為一切諸罪根本。

 

淫欲之罪,吾今當(dāng)說:

 

汝等一心聽,淫獨惡萬行,沒溺諸禪定,障蔽解脫道。

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脫道,遠離三界欲,火坑五欲河,

湯火寒冰山,解脫生死畏,持心如諸佛,當(dāng)持不淫戒。

欲求長壽天,壽命無量劫,梵天轉(zhuǎn)輪王,富有七財寶。

持心如諸佛,當(dāng)持不淫戒。欲得見諸佛,聞法證道果,

具足六神通,游諸十方國,持心如諸佛,當(dāng)持不淫戒。

淫有十過患,何等為十?

 

一者、貪淫之人,雖生天上為天帝釋,受五欲樂,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沒于五欲,駛流河中。

 

二者、貪淫之人,雖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愛奴,被人所使,多得財寶,如火受薪,不知厭足,亡身喪國,死墮惡道。

 

三者、貪淫之人,恒系屬他六賊驅(qū)策;無常大象躡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眾難,欲火焚燒,不識父母、兄弟、姊妹,猶如豬狗,更相荷擔(dān),無復(fù)慚愧。

 

四者、貪淫之人,常飲不凈女人膿血,于無量劫常處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諸蟲以為衣服,唼□女根,用為飲食。

 

五者、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車,割截、燒滅功德行藏。

 

六者、貪淫之人到剎利眾,然結(jié)使火,起貪欲薪,意欲剝奪,猶如羅剎;到婆羅門眾,不生慚愧,猶如幻人,但作妖祥,說不凈事;到沙門眾,不知皈依,動諸情根,如膠著草,欲染諸使,圍繞意根,六情火起,燒善種子,破滅先世梵行白業(yè)。舉手動足,猶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羅剎,遍體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貪淫之人造八種業(yè),殺生;作殺生具刀、劍、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語;飲酒歌頌作淫境界;或復(fù)偷盜一切寶器;莊嚴蟲聚,為心王所使;眼根惡狗,偷啖臭穢。

 

八者、貪淫之人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鐵聚,直當(dāng)陷墮,破滅梵行,必墮地獄。

 

九者、貪淫之人身壞命終,如擲貝珠頃,必定當(dāng)墮赤銅地獄。赤銅地獄縱廣正等七千由旬,如銅花林,下有鐵床,床上復(fù)有百千由旬熱銅八楞柱,柱端有鏡,鏡中自然有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愛念動諸情根,同時火起,銅花化為大熱鐵釘,銅柱變成沸銅錐湯,鐵床火然。女化為狗,男化為刀,驅(qū)蹴罪人,受無量苦;啖熱鐵丸,吞飲洋銅,求死不得,經(jīng)無量歲,壽命一劫。

 

十者、貪淫之人不得見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當(dāng)墮阿鼻地獄。身滿獄中,壽命一劫;左右宛轉(zhuǎn),復(fù)經(jīng)一劫。時閻羅王呵責(zé)罪人:‘汝樂淫欲,今受此苦。是事樂不?汝今復(fù)當(dāng)百千萬劫償他人債,終不可盡!’地獄命終,生鳩鴿中,受龍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見于佛,不聞于法,終不得道。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淫欲不斷絕,相續(xù)生眾生。無明為根本,老死刀所切;

橫受毒蛇林,血盛囊不凈;如糞蟲樂屎,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恩愛如毒刺;顛倒妄見起,幻惑故生愛。

一切女色滑,如樹生狂花;顛倒風(fēng)所吹,萎花為蟲聚。

女人如王瓶,渧渧濃血流,瓶滿復(fù)淋漏,不凈盈于外;

眼見不凈汁,如偷狗貪淫;當(dāng)自滅諸愛,一心觀不凈;

 

服飲于甘露,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視淫色,持耳不聽淫聲,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觸淫舌,如此名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凈身心,喻如蓮花不著塵垢,成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辟支佛道、無上大道,皆從不淫清凈故得。’

 

《月燈三昧經(jīng)》節(jié)錄

 

貪愛淫欲甚鄙穢,能生苦惱喪天趣,

習(xí)欲之人離多聞,名為損減智慧者。

耽著愛欲為盲人,便能傷害于父母。

亦復(fù)能害持戒者,是故應(yīng)當(dāng)棄舍欲。

 

《寶云經(jīng)》節(jié)錄

 

(菩薩)如是增長宿世修集善業(yè)因緣,常作是念:‘苦哉,世間!痛哉,世間!無安立哉,一切世間!久遭重病,癡暗無明。何以故?欲因緣故;是故,我今不當(dāng)于如是等困厄世間,求受五欲。夫淫欲者,唯是妄想顛倒而已,于三苦中謬生樂想,是故如來處處經(jīng)中,種種因緣,具說淫欲多諸過失,殊可患厭。所謂淫欲,如炙肉□肉 俱燋,如舐刀刃貪味偽舌,如毒蛇頭具四種毒,如豬在廁臭穢不凈,如彼癡狗而嚙枯骨,其口出血,謂之為樂,亦如獼猴黏著瞝膠。’是故菩薩當(dāng)生厭離,剃除須發(fā),而被法服,于正法中如法出家,往無家地,而慕精進,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未至令至。

 

《出曜經(jīng)》節(jié)錄

 

淫之為病,受殃無量,以微積大,漸致燒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猶自飲毒,復(fù)飲他人,是故說淫不可縱!

 

斷愛除其欲,竭河無流兆;

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

 

斷愛除其欲者,愛之為病眾患之本,以拔愛本枝葉不滋,于中自拔,永斷無余,欲本自滅更不復(fù)生。由愛生欲流,猶如駛河,漂溺生類億千萬眾,喪其命根,不得全濟。河竭之后,眾生往來,無形傷害,是故說曰:‘?dāng)鄲鄢溆吆訜o流兆也。’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者。愛為形質(zhì),欲為枝葉,癡為潤津。若彼學(xué)人思惟妙觀,能斷此者,超越苦際,是故說曰:‘能明此愛本,是謂名苦際也。’

 

能覺知是者,愛苦共生有,

無欲無有想,比丘專念度。

 

愛者眾病之首,猶如城郭,聚集人民,憑地自怙。云何愛眾病之首?如佛所說:‘泥犁受苦,其數(shù)無量,皆由愛所造。’凡在地獄受諸苦惱,皆由愛病。諸殺生者,亦由愛致,不與取、淫泆、妄語、十不善行亦復(fù)如是,皆由愛心,造斯諸惡。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佛告比丘:‘淫火熾盛,便能燔燒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識善惡,亦復(fù)不別清白之行,不知縛解出要之道。如斯輩人遂無慚愧,寧喪親族分受形辱,不闕淫性以違其志。或因淫欲,殺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惡報。猶野火行傍樹為燋,既罪自深,復(fù)及宗親。人由淫欲,違佛慢法,謗毀圣眾,為諸圣賢之所嗤笑。

 

《孝子經(jīng)》節(jié)錄

 

自穢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蠱姿態(tài)其變?nèi)f端。薄智之夫、淺見之士,親其如此,不覺微漸,遂回志沒身,從彼魃魅邪巧之亂。或危親殺君,吝色情蕩,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禽獸。自古世來,無不由之殺身滅宗,是以沙門獨而不雙,清潔其志以道是務(wù)。奉此明戒,為君即保四海,為臣即忠。以仁養(yǎng)民,即父法明,子孝父慈,失信婦貞。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執(zhí)行如是,世世逢佛,見法得道。

 

《大乘日子王所問經(jīng)》節(jié)錄

 

追求著欲人,遂醉何曾樂,下劣妄追尋,云何得安樂?

非真丈夫業(yè),自作不知非,無恥若駝驢,不堪極穢惡。

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競向女人,如狗便糞穢。

臭穢不可樂,愚癡所愛直,不知淫欲過,如盲不見色。

愚人貪愛味,于美起纏縛,何異廁中蟲,寧知是不凈。

智者得解脫,女色不可染,見彼生警怖,棄舍如壞尸。

 

淫欲臭穢根不凈,過后常增業(yè)苦深;

聰慧法師呵欲染,當(dāng)生父母亦無益。

譬如廣大不凈坑,滿盛糞壤多臭穢,

亦似冢間膨脹尸,淫欲之人亦如是。

復(fù)似蠅蟲咂瘡腫,驢馬奔眠糞穢中,

豬狗食啖臭魚等,耽愛女人亦如是。

破壞善名兼德行,恒行毀禁具無慚,

不生天道墮阿鼻,是故法師呵愛欲。

如人誤飲惡毒藥,迷亂猖狂遍體疼,

不覺無常毒所中,耽欲之人亦如是。

樂著美味便珍饌,愛聽歌音戀色聲,

家事不思多忘失,唯作輪回集苦因。

貪著淫欲常稱贊,不了愚迷糞袋身,

晝夜恒行下劣行,薄福沉淪于惡趣。

贊美淫欲行非行,多饒嗔恚長愚癡。

 

佛與菩薩眾、緣覺及聲聞,悉皆離女色,愚者不能知。

普被魔羅降,離女色染污,能得身安樂,究覓得解脫。

無智諸眾生,愛欲無遠離,作罪業(yè)無邊,墮落三惡道。

無底欲火坑,猛焰熾不滅,有智樂解脫,不為女色染。

 

《梵網(wǎng)經(jīng)》節(jié)錄

 

若佛子發(fā)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jīng)律,與一切女人作不凈行。……復(fù)作是愿:寧以百千熱鐵刀鉾,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她好色。

 

《大威德陀羅尼經(jīng)》節(jié)錄

 

佛告阿難:‘然其婦人多有煩惱,可厭可惡,不喜觀察,不喜睹見。婦人多欲,常不知足,以愛欲故,得復(fù)欲得,更復(fù)欲得;欲欲不止,常求常覓,無知厭足。阿難!其婦女五蛆蟲戶,而丈夫無此。復(fù)次婦人五蛆蟲戶,在陰道中,其一一蟲戶,有八十蟲,兩頭有口,悉如針鋒,彼之蛆蟲,常惱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動作。動已,復(fù)行,以彼令動是故名惱。其婦女人此不共法,以業(yè)果報,求欲方便,發(fā)起欲行;貪著丈夫,不知厭足。……

 

其婦女人,若見丈夫即作美言,瞻視熟視,視已復(fù)視,瞻仰觀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視,欲取他面;齒銜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額上汗流,若安坐時即不欲起,若復(fù)立時復(fù)不欲坐,木枝畫地搖弄兩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門頰,嚬呻出息,逶迤屈曲,左手舉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齒牙,草枝剔齒,手搔腦后,宣露腳脛;嗚他兒口,平行而蹶,急視諸方。阿難!如是等相智者當(dāng)知,婦女之人欲事以發(fā),厭離棄舍,所以者何?勿令于我流轉(zhuǎn)生死,大暗中住。’

 

《圓覺經(jīng)》節(jié)錄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化生、濕生, 因淫欲而正性命。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fā)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xù)。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yè)。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凈心使得開悟。

 

《法句經(jīng)》節(jié)錄

 

昔世尊在祇園精舍,有四比丘,共論世間何者最苦?一言淫欲,二目饑渴,一言嗔恚,一言驚怖,共諍不止。佛言:‘汝等所論,未究苦義。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嗔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眾苦之本,禍患之源!’

 

附錄一:論書法語

 

《大智度論》節(jié)錄

 

閻浮提人以三因緣,勝諸天及郁單曰人:一者、能斷淫欲;二者、強識念力;三者、能精勤勇猛。

 

淫欲為諸結(jié)之本。佛言:‘寧以利刀割截身體,不與女人共會。’刀截雖苦不墮惡趣,淫欲因緣,于無量劫數(shù)受地獄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于五欲中,觸為第一,能系人心;如人墮在深泥,難可拯濟,以是故,諸天方便,令菩薩遠離淫欲。復(fù)次,若受余欲猶不失智慧,淫欲會時,身心慌迷,無所省覺,深著自沒,以是故,諸天令菩薩離之。

 

若淫欲者,譬如膠漆,難可得離,所以者何?身受欲樂,淫欲根深,是故出家法中,淫戒在初,又亦為重。

 

菩薩觀欲種種不凈,放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靂、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妒、嗔諂、妖穢、斗諍、貪嫉,不可親近。

 

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煩惱憂怖與人,云何可近?

 

《十住毗婆沙論》節(jié)錄

 

以七種淫欲名戒不凈:

 

一者、雖斷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

二者、以染心聞女人香,共語戲笑;

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視;

四者、雖有障礙,以染心聞女人音聲;

五者、先共女人語笑,后雖相離憶念不舍;

六者、自限爾所時斷淫欲,然后當(dāng)作;

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樂及后身富樂,是故斷淫欲,是名不凈。離此七事,名戒清凈。

 

離邪淫善行,有二種果報:一者、妻婦貞良;二者、不為外人所壞。

 

邪淫不善行,有二種果報:一者、得丑惡妻婦,又不貞良;二者、為他所壞。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jīng)》節(jié)錄

 

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態(tài)淫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諸經(jīng)要集》節(jié)錄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過,佛說邪諂甚于男子;或假涂面首,雕飾姿莊;或綺羅花服,誑誘愚夫;或驕弄唇口,邪眄歌笑;或咨磋吟詠,膽視轉(zhuǎn)變;或出胸露手,掩面藏頭;或緩步徐行,搖身弄影;或開眼閉目,乍悲乍喜。幻惑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偽,卒難述盡,凡夫迷醉,皆為所惑。譬如*賊種種多詐,亦如畫瓶儲糞誑人,亦如高羅群鳥落之,亦如密網(wǎng)眾魚投之,亦如闇盲者陷之,亦如飛蛾見火投之,亦如蒼蠅貪樂臭尸。近則失國破家,觸則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內(nèi)心如鳩,家貧困苦皆由女人,出外喪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離散亦由女人,宗親疏索亦由女人,墮落惡道亦由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業(yè)道亦由女人,不入圣果亦由女人,如是過患,不可具論。眾生如是,甚為可怖;常為欲火所燒,而不能離,致受殃苦,爾來不絕也!

 

書云仲尼稱:‘難養(yǎng)小人與女子,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也。’是以經(jīng)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態(tài)。大態(tài)有八,慧人所惡;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罵詈,四者咒詛,五者鎮(zhèn)壓,六者慳貪,七者好飾,八者含毒。是為八大態(tài)。’是故女人,多諸妖媚,愿舍諂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蛇有三事害人:有見而害人,有觸而害人,有嚙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見女人,心發(fā)欲相,滅人善法;若觸女人,身犯中罪,滅人善法;若共交會,身犯重罪,滅人善法。復(fù)有七害:

 

一者、若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為女人所害,害無數(shù)身。

二者、若為毒蛇所害,害報得無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

三者、若為毒蛇所害,害五識身;若為女人所害,害六識身。

,

四者、若為毒蛇所害,得入清眾;若為女人所害,不與僧同。

五者、若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賢圣;若為女人所害,入三惡道。

六者、若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門果;若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無所成益。

七者、若為毒蛇所害,人則慈念而救護之;若為女人所害,眾共棄舍,無心喜樂。

 

以是因緣故,寧以身分內(nèi)毒蛇口中,終不以此而觸女人。

 

《法苑珠林》節(jié)錄

 

如佛說:邪淫有十罪:一者、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睦常共斗諍;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于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chǎn)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喜;八者、種怨家業(yè)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除己妻外,余之男女、鬼神、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雖是自妻不犯,然須避于非處。謂自妻非道(非交合之道)及得身(懷孕)已,亦須禁之,恐傷胎故;產(chǎn)(生子)三年內(nèi),亦須避慎,謂防乳竭。

 

《凈心誡觀法》節(jié)錄

 

女人十惡者,具說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

 

一者、貪淫無量無厭。經(jīng)云: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家有婦類,悉生憎垢,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三者、諂曲詐親。凡見人時,未語先笑,口云憶念,心懷嫌恨。

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裝粉釵釧,修治面目,望他愛念。

五者、口多惡業(yè),出言虛誑,實情難得,凡所論說,虛多實少。

六者、厭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懷諂曲,實情難得。

八者、貪財不顧恩義。

九者、欲火燒心。

十者、女身臭惡,不凈常流,春夏熱時,蟲血雜下。

 

是名女人十種惡業(yè),能觀、能遠,名為凈心。偈曰:

 

四百四種病,宿食為根本;

三途八難苦,女人為根本;

生死無數(shù)劫,貪愛為根本;

賢圣解脫樂,離欲為根本。

四蛇成身界,顛倒想為心;

膿血遍九竅,凈想起貪淫;

順情稱快樂,不信墮刀林;

報生豬狗道,由前貪愛深。

一切女人性,少實多諂曲;

不念臭穢身,坐臥思食欲;

邪視他男子,情喜相逼觸;

百千萬億劫,畢竟不滿足。

 

附錄二:大德語錄

 

紫柏尊者

 

奇男子,須割愛,愛不割,則墮軟暖魔網(wǎng)矣!

 

印光大師

 

若當(dāng)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fā)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生機械心;少有阻礙,生嗔恨心;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yè),從此而起,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dāng)自起念,始截斷病根。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獨居時輾轉(zhuǎn)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余。

 

虛云老和尚

 

《楞嚴》一經(jīng)由阿難發(fā)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jīng)著重說一‘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圓覺經(jīng)》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

 

來果禪師

 

要知身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zhuǎn)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于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于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yīng)當(dāng)猛省而討斥之。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xiàn)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xiàn)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無量劫中為恩愛奴。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yè)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yè)想的,這個業(yè)是不能隨緣消業(yè)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guī),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

 

《楞嚴經(jīng)》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xué)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戡,精進勇猛的修行。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zhí)不斷,嘴里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么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nèi)。

 

我們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huán)境所轉(zhuǎn),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千來,不錯,是從**的肚子來,但為什么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逕直投胎了。

 

什么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進‘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走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說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愿住生呢?可是這里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愿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么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dāng)它是怎樣的好,舍不得,說什么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

 

當(dāng)有人拉你(你)作惡或找你(你)麻煩時,沒有關(guān)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guān),此關(guān)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于男女間的情愛,當(dāng)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繭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你)自己啊!

 

附錄三:警世珠璣

 

◎魚吞餌,蠶作繭,蛆逐糞,蛾撲火。得人斷欲,須具智、勇。

 

◎德深情淡,孽重欲熾,愛樁未拔,情纜猶牢。

 

◎毫厘系念,三途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淫欲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嗔。

 

◎男女之體,本是革囊,滿盛惡露,只因薄皮所覆,瞞盡天下英雄。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

 

◎己之情欲不可縱,當(dāng)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人之情欲不可拂,當(dāng)用順之之法以調(diào)之,其道只在一恕字。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欲意識為內(nèi)賊,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飽后思昧,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dāng)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隕命,而人多樂于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色欲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yè)而長道心。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求于欲境,憂苦艱難。得已守護,纏縛倍增,死墮地獄,受大劇苦。求靜慮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應(yīng)相念,況親近之。

 

◎人生禍區(qū)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釋氏云:

 

刊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

一念清凈,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繩鋸材斷,

水滴石穿,學(xué)道者須要努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大火燒人,是猶可近;清風(fēng)無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猶亦可觸;女人之心,不可得實。

上一篇:節(jié)欲主義
下一篇:孝與戒淫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做爰性生交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人妖|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黑人| 欧美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91chinesevideo永久地址| 中文字幕日本欧美|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v|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www|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成人aa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另类专区欧美制服同性| 亚洲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色视频一区| 国产97在线|日韩| 欧美激情aaaa| 久久综合亚洲社区| 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日韩久久精品成人| 91热福利电影| 成人在线播放av| 国产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电影| 97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三区| 欧美精品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