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僧人、佛學家。漢名無極自在,本名月藏,法名燃燈吉祥智。生于巴格浦爾(另說班加爾或比哈爾)。11歲在那爛陀寺從覺賢學習佛學,旋去王舍城跟密教大師阿縛都底波陀學習密法,爾后又去超戒寺從那洛波鉆研顯密兩乘。29歲在菩提伽耶摩底寺(另說奧坦多補梨寺)從戒護受具足戒,學習戒律,又從法護學習顯教經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軍隊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島(今蘇門答臘)從法稱學習密法,并去錫蘭(今斯里蘭卡)鉆研大小乘經論和密咒。44歲時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聲名極盛,與寶生寂、覺賢、阿縛都底波陀、動毗波、寂賢等人一起被稱為超戒寺八賢。
?。蔬_瑪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機之中。11世紀西藏阿里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絳曲沃(智光)之請,著《菩提道燈論》,提倡三士道和業(yè)果的學說,因而被稱為業(yè)果學者。此時他就西藏當時大譯師仁欽桑布(寶賢)之請至妥頂寺。時仁欽桑布已85歲,交談之后,極為敬佩,遂請其校正自己所譯經典,并聽從阿底峽的勸告,建舍閉關修定,直至逝世。
阿底峽住阿里三年,正欲回印,到達尼泊爾邊境時,適逢戰(zhàn)亂,交通阻斷,不得不折回西藏。西藏譯師仲敦巴請其到衛(wèi)地弘法,遂應邀至桑耶寺,譯出《攝大乘論》及世親《攝大乘論釋》等多種經論。他在桑耶寺看到大量印度所無的經典,甚為震驚。其后又被請到拉薩聶塘,譯出《中觀心要釋思擇焰》,并自著兩部解釋此論的著作。后至耶巴,譯出無著造的《究竟一乘寶性論》。
阿底峽的顯密譯著收于藏文大藏經丹珠爾中的有百多種。他傳播的思想和學說,后來形成噶當派。宗喀巴繼承和發(fā)展他的學說,創(chuàng)立了格魯派,傳播到甘肅、青海、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