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地藏專欄>>地藏講記>>地藏本愿經講記(第十二品)
        地藏本愿經講記(第十二品)
        2006年06月20日09:08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4488 字體: 繁體

        地藏本愿經講記(第十二品)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難陀譯

        圣一老法師述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地藏經十三品,此第十二品。佛、法二寶已講完,且地神發愿擁護學佛修法者。

        此品是僧寶,梵語僧伽耶,此云和合眾。佛、法二寶和合,出生無量功德,是名僧寶。此品談僧寶具無量功德,利益眾生,若見若聞,皆得利益。僧寶指地藏菩薩,故名見聞利益品。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佛寶屬覺,覺則諸法現前;法寶屬理,解理生智便是佛。非佛無以覺法;非得法無以成佛。佛、法不能相離,所以佛、法和合,出生無量功德,名曰僧寶。

        當爾之時,世尊從頂門上&#0;&#0;佛頂最上,更無有上;表佛、法和合,出生功德,此功德最上,更無有上。‘放’者,出生也。百千萬億大毫相光,表佛、法和合,出生無量功德,一一功德,皆具法身德,故名大;一一功德具解脫德,故名毫相;一一功德,皆具般若德,故名光。如是大亳相光,即三德秘藏。佛、法和合,出生無量三德秘藏,以贊揚地藏菩薩僧寶功德,見者聞者,獲大利益。

        所謂。

        指法之辭。

        白毫相光。

        指布施。白是諸色之本,布施是諸法之本,內舍慳貪,外利眾生,能到彼岸,具解脫、般若二德,故名白毫相光。

        大白毫相光。

        三檀等施,三輪體空,見布施實相,具三德秘藏,故名大白毫。

        瑞毫相光。

        瑞者,吉祥也。持戒清凈,惡止善生,一切吉祥。

        大瑞毫相光。

        指見尸羅實相,具三聚凈戒,故名大。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是故具足持凈戒。”

        玉毫相光。

        指忍辱。忍則諸惡不生,煩惱不起,如白玉無瑕

        大玉毫相光。

        指無生法忍。見忍辱實相,具無量功德。

        紫毫相光。

        指精進勇猛,修行一切善法。精而不雜惡法,進而不退善法。

        大紫毫相光。

        指身心兩忘,不見有精進相。離妄名精,悟理名進,故名大。法句經云:“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然心不起,精進無有涯。”

        青毫相光。

        指禪定。青屬東,東方是群動之首,動中有不動,是定亦然。對境心不動,是名定。

        大青毫相光。

        指佛定。“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即首楞嚴定。

        碧毫相光。

        指般若&#0;&#0;能空一切相,破一切執,成一切智,到涅槃之彼岸;如碧玉,一切玉中,最貴者。

        大碧毫相光。

        指出世般若。般若為前導,導一切法到彼岸,周遍法界,無一法不是佛法。

        紅毫相光。

        指方便。能令眾生祛黏解縛、斷惑證真,如紅光照大千。

        大紅毫相光。

        指一乘方便。能令三乘人,開權顯實;所謂“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綠毫相光。

        指愿。發愿入生死,度苦厄,是艱難之事;如綠葉蔭覆群生。

        大綠毫相光。

        大愿度生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僧那于始心,終大悲而付難。

        金毫相光。

        指力。以神力度人,離苦得樂,如金寶。

        大金毫相光。

        指佛十力。具足度眾生之力。

        慶云毫相光。

        指智度。佛法大海,惟智能度;如慶法云,覆生死海。

        大慶云毫相光。

        指一切種智。慶法界云,蔭涅槃海。

        千輪毫光。

        指慈。能與世間種種之樂。

        大千輪毫光。

        指無緣大慈。與法界眾生出世之樂。

        寶輪毫光

        指悲。能拔世間種種之苦。

        大寶輪毫光。

        指同體大悲。能拔分段、變易二生死苦。

        日輪毫光。

        指喜。隨喜別人種種功德,如日光照大地&#0;&#0;萬物溫暖。

        大日輪毫光。

        指大喜。眾生先成佛,我則大喜矣!如地藏,“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如阿難,“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于此取泥洹”。如大日輪,普照萬物,悉皆果熟。

        月輪毫光。

        指舍。怨親俱舍,心月清涼。

        大月輪毫光。

        指大舍。所有一切功德,舍與一切有情。如大月輪,普照大地,皆得清涼。

        宮殿毫光。

        指三乘菩提,如登法王之殿。

        大宮殿毫光。

        指一乘菩提&#0;&#0;我為法王,于法自在。

        海云毫光。

        指三乘涅槃,覆生死海。

        大海云毫光。

        指大般涅槃,覆法界海。

        于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于忉利天宮。稱揚贊嘆地藏菩薩。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圣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世尊在天宮上,最初含笑、放種種光明云、出微妙音,贊嘆眾生本具之性德。

        現在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出微妙音,是贊嘆眾生的修德。菩薩從性起修,修德有功,性德顯現,自性出生無量功德,能利益無量眾生。

        前者性德,眾生本具不假修成。

        后者修德,須仗佛力、法力,見佛聞法,佛、法和合,事理圓融,方能出生無量稱性功德,充滿法界,利益有情。

        所以如來,從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又出微妙音,告諸在會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于忉利天宮,稱揚贊嘆地藏菩薩,修成如是等功德,利益人天之事;乃‘不思議事’&#0;&#0;指地藏菩薩具不思議神力,分身十方,拔三途苦,與人天樂事。

        ‘超圣因事’,指地藏菩薩具不思議智力,說種種法,能度三界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事。

        ‘證十地事’,指地藏菩薩,自證十地,又能化他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指地藏菩薩愿力,能助眾生不退轉無上菩提,畢竟成佛事。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

        天宮法會,唯觀世音菩薩與地藏菩薩德業相齊,所以觀世音菩薩出來問法。

        ‘觀音’是南海普陀觀世音,是大悲救苦觀世音,與地藏愿力相同。

        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于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

        世尊,地藏大菩薩,具大慈悲心、大愿力,憐愍造罪受苦眾生。在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度生利他功德,及不思議神力,救苦之事。

        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贊嘆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贊莫能窮之文。

        觀音菩薩在忉利天宮,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同時贊嘆地藏菩薩。佛佛道同,一佛贊時,佛佛同贊。如阿彌陀經:“十方諸佛,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無異。

        觀音又言:正使過去佛、現在十方佛、未來諸佛,盡說地藏利生功德,猶不能盡。利生功德,猶如涌泉,滔滔不絕,如何能用言語說得盡!可知地藏從性起修,行山高逾須彌,愿海深過溟壑;況智慧神通,皆不思議,周遍法界,妙用無方,奚能以言說稱量哉!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剛才又見世尊,從頂門上放種種大毫相光,預備又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等事。唯愿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神力,如何利益人天之事。對眾宣揚,令天龍八部,瞻禮地藏,皆獲福利。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嘆汝者。是諸眾生。于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

        贊觀音利生之文。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常游化娑婆,所以汝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若天趣、若龍趣、若男、若女、若神道、若鬼道,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而稱觀音圣號者;見汝形而禮拜觀音圣像者;戀慕汝而心心憶念觀音功德者;贊嘆汝而受持讀誦觀自在章、耳根圓通章、普門品,為人演說者。如是等輩,向汝種善根,跟汝學習,仗汝神力,于無上道必不退轉。初則菩提心不退,次則菩提行不退,三則菩提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世世常生人天不墮惡道。在人天道,修諸善法,具受微妙法樂,直至因圓果熟,遇佛出世,均受當來成佛之記。’

        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觀世音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許說之文。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于惡道之者。

        先救天苦之文。

        佛告觀世音:‘未來現在,所有世界中,有天人享受天福,不知不覺天福享盡,當時五衰相現&#0;&#0;一者頭上花萎,二者不樂本座,三腋下汗出,四衣服蒙垢,五天女舍離&#0;&#0;不久命終,隨業受報,應墮三惡道者。’若不求救,決墮無疑。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

        獲救之文。

        如是天人,若男(天子)、若女(天女)&#0;&#0;指欲界六天,皆有男女&#0;&#0;當五衰相現時,還可以救。怎么救呢?只要見地藏菩薩像,至誠歸依地藏菩薩;或聞地藏名號,一心稱名懺悔宿世罪業;仰仗地藏神力,宿業消除,霎時罪滅福增&#0;&#0;增加天福、再續天壽、復享天樂。罪業消除,故永不墮三惡道受報。娑婆百億帝釋,有一帝釋,五衰相現,尋詣佛所,求哀請救,佛為說法,便得見諦;衰相一時皆滅,重獲天福,歡喜踴躍,以愛語伽陀贊佛:“大仙應當知,我即于此座,還得天壽命,唯愿尊憶持。”

        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上來歸依稱名,尚增天福永不墮惡道,何況見聞菩薩以后,日日香花供養、衣服飲食奉獻、寶貝瓔珞布施,至誠供養;物供養、身供養、心供養、如法修行供養。仗菩薩神力、愿力,及自供養力,所獲功德福利,現在未來無量無邊了。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復以救天苦之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一切世界中,所有六道眾生,其臨命終時,若得聞地藏菩薩功德洪名,一聲功德洪名,歷歷然入其人耳根。耳聞心知,心知方能耳聞,其人心內有菩薩名號,便有菩薩功德神力;仗菩薩功德神力,將其心內,所有業障種子,如湯銷冰、如明破暗,破盡無余。此人永生不造業,不再歷三惡道受苦。

        此乃地藏僧寶神力,從佛、法兩寶和合而生。

        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上以聞名,尚有如是功德,何況塑像功德呢!

        臨命終時,最好父母眷屬,將命終人的舍宅、財物、寶貝、衣服,盡行布施;舍與塑畫地藏形像,留存世間,受人供養,其功德更大。

        更使病人未終之時,其眼能見、其耳能聞,知道眷屬,將自己舍宅、寶貝等物,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則病人心內,八識田中,自然有塑畫菩薩善根種子,此種子漸漸增長時,其威力不可思議。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

        是人未合即死,而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塑畫地藏僧寶功德之力,尋即病障消除,速得痊愈,而且增益壽命,長壽在世,修諸善法。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后。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是人若是業報,今生福盡命盡,不可再住世間,應該舍壽。即承斯塑畫地藏功德力,所有一切罪障、十惡業障,合墮三惡趣者,一律消除,剩盡無余。命終之后,又承斯塑畫功德,即生人天二道,善根增長,常修善業,受人間、天道勝妙之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復以病苦之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0;&#0;嬰兒在襁褓時,須飲母乳,有的飲三年。所謂“三年哺乳,十月懷胎,母恩也。”能不回憶。三歲、五歲、十歲以下,亡失父母或祖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同胞之親,是人年既長大,念此身之所從來,無不憶念生身父母,及憶想同胞兄弟姊妹。如是親眷別后,到底其識神落在何趣?(指六趣。)生何世界?(近指各國,遠指十方世界。)生何天中?(指六欲天。)

        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

        欲知亡眷,落在何趣,令自心安,唯一辦法,塑地藏像,一瞻一禮;念地藏名,七日不退初心。如是聞名、見形、瞻禮、供養,七日一心、一心七日,打成一片,至誠所至,玉石為開,無不感應。故以七日為期,如是七日又七日,直到感應為止。

        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

        此乃眷屬蒙益之文。

        若能七日聞名、見形、瞻禮、供養不退初心,亡者眷屬,假如因宿業而墮惡趣者,計劫受報,仰承陽間男女為父母、兄為弟、姊為妹,塑畫地藏形像,及瞻禮功德,尋即解脫惡趣之報,生人天中,受殊勝微妙之樂。

        是人眷屬。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圣因。受無量樂。

        所謂‘福不唐捐’。是眷屬自己已有福力,生人天受殊勝妙樂者,即承此間男女代其塑地藏像,瞻禮功德,從人天勝福轉增為三乘圣因,乃至畢生死苦,其福不盡,故云‘受無量樂’。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于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

        上來冥益,未能親見亡眷生處,欲得顯益,須要更進一步。三七日中,一心恭敬、瞻禮地藏,至誠念菩薩名號,念到萬罪消除,萬福駢集,此時感應道交,見菩薩現無邊身,遍滿虛空&#0;&#0;虛空即法身,法身無相,能現一切相;法身無聲,出大音聲,具告是人眷屬生界。

        或于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于諸世界。見諸眷屬。

        凡夫有漏不能入三摩地,親見眷屬生趣,唯有在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行人神識,到諸世界,與亡者眷屬會面相見。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此乃菩薩度生成佛之文。

        上來禮念功德回向先人,未嘗為己事打算。除利亡者之外,更應為自己生死設想,求今生見諦。每日至誠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實行修稱念法門,念念相續、念念無間,念成一片,念到一心不亂。又仰仗菩薩神力外助,己力、他力和合,菩提種子容易萌芽,善根容易增長。堪稱佛子,成就法器。

        此時菩薩觀汝善根成熟,有進無退,是佛門的棟梁,即遣所在土地神、宅神、地方勢力鬼終身衛護,令汝一生衣服豐足,無諸疾苦。乃至世間橫禍、災難,亦不入汝門,何況及身。既無外患,又得菩薩護念,自己精進,終有一日,蒙菩薩摩頂,授當來圣果之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

        地藏菩薩是大愿王能滿一切愿。因能滿眾生之愿,所以名大愿王。復以禮念之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者’。修行全憑愿力,所以發愿要緊。

        (一)欲發廣大慈心。以無緣慈,遍緣法界有情,發愿救度一切眾生離種種苦。眾生苦盡那時休?四弘誓愿,屬眾生無邊誓愿度之愿。

        (二)欲修無上菩提,則一切不管,萬緣放下,不著有無,凡圣情忘,勇猛精進,直趣菩提。如古人云:“修行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一切是非不管,直趣無上菩提。”四弘誓愿,屬佛道無上誓愿成之愿。

        (三)欲度自己出離三界,早日解脫生死,破除九十八使見思二惑。四弘誓愿中,屬煩惱無盡誓愿斷之愿。

        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無障礙。

        上來三愿皆美,但做事要有步驟。欲得成就,須假外緣,如萬物生長,必假日光之緣;欲度大海,必仗舟航之力。佛種從緣起,但因無緣,難得成就。今日很好,得遇地藏愿王,愿力最大,能滿眾生之愿,為我助緣。所以我們要至心歸依地藏菩薩,三寶中屬歸依僧寶。歸依之后,時時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表我敬意。還要一瞻一禮,如菩薩在我目前,我在菩薩前,彼此言行不遠,炙手可親,感菩薩神力功德流入我心。仰仗菩薩功德神力,自然所愿速成,永無一切業障阻礙。

        宋空觀寺,釋定法同僧俊歸依地藏菩薩。每月十齋日,模畫地藏像,禮拜供養,祈請菩薩應現。滿三年,有小沙門投宿寺廊間,定法聞之,出敬問訊。說一兩言,忽然不見。人異之,問定法曰:“沙門何言?”沙門言:“妙愿已圓,意氣何短?”聞者皆云:“汝求見地藏,不念出要,故菩薩言,意氣何短。”定即發菩提心,欣求無上道果。感夢云:“前沙門者,是地藏菩薩也。汝求見我,不發菩提心,是故覺悟汝。汝模畫我像多,永不墮三惡道,舍壽生兜率天,慈尊下生日,得授佛記。我隨順汝,如影隨形,如水隨器。”寤后感淚如雨。

        觀此文,地藏菩薩隨逐修行人,如影隨形,我們豈可不仰仗菩薩力,而單*自力與生死魔軍作戰耶!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愿。百千萬億等事。

        復以發心之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知一切唯心造,心包萬法,為自利、利他之故,而求世出世間萬億等愿,成就將來萬億等事。’如阿彌陀佛,昔日在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愿,而成就今日極樂世界莊嚴等事。

        現在屬因,未來屬果。因中有眾多善愿,果中就有眾多善事;因必有果,果不離因。故云‘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愿,百千萬億等事’。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贊嘆。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好事多磨,善事難成。

        唯有一心歸依地藏,瞻禮地藏,種種供養,稱揚贊嘆,在地藏菩薩像前,至誠發愿,仰仗愿王之力,則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宋千福寺內,東北角有地藏圣像,高一尺六寸,不知誰作,出何時代,惟相傳,靈異甚著,投宿禮懺,必獲感通。時一居士,年三十七,都無一齒,尋到像前,斷食祈請。夜半感夢,像來摩頂,遍體輕安。既寤,則生三十八齒。見聞靈異者,模畫設禮,皆得感通,不能盡記。

        復愿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于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菩薩愿王,能滿眾生之愿。恐未來之事,誰人肯信,故菩薩于睡夢中,預為先告,摩頂授記。

        如法華經四安樂行品:有人受持法華經,即在夢中,見己修菩薩行,供養諸佛,蒙佛與記。乃至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未來妙事一切在夢中顯現。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有好學心,對于大乘經典深生珍重。大乘經典,超世出世,其理甚深,故發不思議之心,才能解不思議之經。凡學誦經者,眼看、口讀、心惟,或誦其文,思惟其義,隨文入觀,此乃讀誦之法。倘遇‘高明之師,仰仗師力,教視令熟,而旋得旋忘,經年歷月,不能讀誦者。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經典,無讀誦之性’。宿業有二:一者吝法。有人問法,識而不教,吝而不與,因此有業。如五臺山法云比丘是也。二者障人說法、障人學經、障人讀誦,失智慧種。來生窒礙,故于大乘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

        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應稱名、禮像,恭敬陳白本心;由恭敬故,引發慧性。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

        昔日障他獲罪,今日供養贖罪。‘香華’表發菩提心,‘衣服’表寂滅忍,‘飲食’表增長慧命,‘玩具’表游戲神通,以此至誠供養希贖前過。

        以凈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后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凈水’表八功德水自天真,能洗宿世業垢;‘一盞’表制心一處;‘經一日一夜’,表癡滅慧生;‘安菩薩前’,求三昧力加持,然后合掌恭敬請服。‘回首向南’,不忘本尊地藏大士居此土之南。臨入口時,至誠無妄,鄭重祈求。諺云:‘八十公公入屋堂,真誠不是小兒戲。’此之謂也。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戒慎之文。

        上來供養如服藥,此處忌犯如戒口,能療宿障之病。楞伽經云:‘一切肉與蔥,及諸韭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梵網經云:‘慎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酒為過患源,淫為生死本,肉傷慈悲心,酒斷智慧種,妄語心不實,殺害傷生命。佛法只有度生,無殺生之理。如是統統戒除,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一七乃至三七日,亦不過克期感應,非得后不戒也。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于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發慧之文。

        是善男子、善女人依法修持,精誠所致,感于睡夢中,具足照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法身也&#0;&#0;法身清凈,猶如虛空,無有邊際,故名無邊身。既見無邊身,則自心清凈,宿業消除,蒙菩薩親手以三昧水灌頂門,則得真智慧水矣。其人從夢醒來,即獲聰明,‘應是一切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獲聞持陀羅尼。‘更不忘失一句一偈’,又獲憶念陀羅尼耳。一念祈求,三障俱轉。變愚癡而成聰明,煩惱障轉矣!得見無邊身,業障轉矣!耳聰眼明,永記不忘,報障轉矣!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兇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貧窮眾苦之文。

        復以求慧之次,應求福。無福之人,眾禍齊至,眾苦逼迫,生不如死。

        觀世音,若未來世,多有諸人,衣食缺乏&#0;&#0;衣不蔽體,食不充饑,擬來求謀,無一遂意;又多疾病終年纏繞;每見兇衰,時時降臨;家宅多事,吵鬧不安;眷屬不和,支離分散;或橫禍事,多來忤身;睡召惡夢,神魂驚怖。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于睡夢中。悉皆安樂。

        轉禍為福之文。

        如是人等,須醒宿世業報所感,致令今世備受眾苦。今聞地藏菩薩名,應該至誠稱念,而求懺悔;或見地藏形,至心作禮,而求懺悔。恭敬禮念,念到萬罪消除、萬福駢臻,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罪滅福生,即得身心安樂,家宅大小平安,豐衣足食&#0;&#0;日安,乃至睡夢亦安。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旅途險難之文。

        復以轉禍之次,應求出入吉祥,旅途平安。

        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出外謀生),或因公私(公事私事,),或因生死(報生告死之事),或因急事(官府、盜賊、水火倉卒之事)。

        如是等事,須跋涉長途、登山涉水、過河渡海、遠涉汪洋、經歷險道。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于虎狼獅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出入平安之文。

        是人既因事出門、旅行,遠涉險路,難免有虞,要先念地藏菩薩功德洪名萬遍,‘萬’者足也。念到滿足,故名萬遍,非一萬聲。既念菩薩念到滿足,則感應耳。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身心安樂。乃至逢于虎、狼、獅子,各行各路,兩不傷害。菩薩威德、神力加護,旅途平安無難矣!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于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在閻浮提與眾生有大因緣,其對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何況在十方世界,見聞利益之事。’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流布此經之文。

        因是之故,觀世音,地藏菩薩有如是大神力、大愿力,利益人天之事,說之不盡;唯愿仁者,以大神力流布此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人天之樂,及出世涅槃之樂。

        總結此品。上來所說,則地藏先后利益人天之事,而進入三乘超圣因事,再從三乘進入證十地事,乃至畢竟不退阿耨菩提事。則地藏度人成佛過程,一目了然。其功德巍巍,充滿法界,亙古亙今矣。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此乃重頌之文。何意有重頌:

        (一)隨國土:天竺有散華、貫華之說,此土有序、后、銘。

        (二)隨生解:有于散說得解,有于章句得解。

        (三)隨樂欲:有樂散說,有樂章句。

        (四)隨利鈍:利者一聞即悟,鈍者再說乃悟。

        因此四義,故有重頌。

        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舍。

        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圣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愿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愿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于大乘經不能記。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凈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耳根。

        應是經教歷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兇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

        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于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

        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

        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回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上一篇:地藏本愿經講記(第十三品)
        下一篇:地藏本愿經講記(第十一品)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www.成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一区二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淫444kkk|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暖暖直播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你懂的在线视频网站| 男人j捅进女人p| 国产调教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av一区| 8050午夜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www.色日本| 日本三级电电影在线看|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宫电影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