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
(第五十一卷)
凈空法師主講
新加坡凈宗學(xué)會錄影室
請掀開經(jīng)本《科注》卷下第九十六面,看經(jīng)文第一行:
【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jīng)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xiàn)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FONT>
這一段是說末法時期人天大眾造作罪業(yè),應(yīng)當墮在惡道當中,菩薩救護眾生最好的時節(jié)因緣,是在他還沒有墮落之前,也就是說在臨終他還沒斷氣的時候,頭腦清醒,這個時候救護最方便。往生經(jīng)里面我們看到,造作極重的罪業(yè),臨終懺悔都能夠往生,有些人聽到這個說法心里很不平,好像這個人一生都沒有做什么錯事,一生念佛臨終還不能往生,造作罪業(yè)的人一身的罪業(yè),臨終念幾句佛就能往生,似乎太不公平。這是凡夫的見解,實際上他不明了這個道理,道理是什么?境界是剎那剎那隨心在轉(zhuǎn)變,我們凡夫?qū)嵲谑谴中拇笠庥^察不到,有很深定功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眼前境界包括我們自己的身相,都是剎那在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會很大,變化很大是隨著心在轉(zhuǎn),心里面起大的變化,身相跟生活環(huán)境也起很大的變化。
我們覺察不出來是我們起心動念變化太小,沒有起什么太大的變化,所以境界上的變化也就幅度就小,我們很難觀察得到。臨命終時他自己知道一生造的罪業(yè)深重,這時候回心轉(zhuǎn)意,一心念佛,變化就非常之大,轉(zhuǎn)境界也大幅度轉(zhuǎn)變,道理在此地。造作罪業(yè)的人能轉(zhuǎn),我們?yōu)槭裁床荒苻D(zhuǎn)?同樣能轉(zhuǎn),是他肯轉(zhuǎn),我們不肯轉(zhuǎn),這就沒法子;這里頭決定沒有說是公平或者不公平,沒有這個意思,這都是凡情妄想、分別、執(zhí)著,不是事實真相。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轉(zhuǎn)凡成圣是一念之間,轉(zhuǎn)地獄為極樂世界也在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這一念,是不是真的徹底回頭?關(guān)鍵在這里。所以善導(dǎo)大師講的話沒錯,‘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你心真實,轉(zhuǎn)變就干凈俐落,轉(zhuǎn)變就快速,你一直不是用真心,這就難了,佛菩薩也幫不上忙。
此地講“臨墮趣中”,‘趣’是惡趣,“或至門首”,惡道到門口還沒進去,進去就麻煩,就不好轉(zhuǎn),沒進去這時候最好的機會?!笆侵T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者是“一句一偈大乘經(jīng)典”,這時候念記住前面講,‘至心稱念’才有效,境界就轉(zhuǎn)得過來。如果不是至心稱念就不容易,臨命終的人心比平常人確實來得懇切,這是在緊迫的關(guān)頭,他那個心轉(zhuǎn)了,那個心真誠,所以轉(zhuǎn)變就容易,轉(zhuǎn)變也快速。這一句是這個眾生的善根福德,他能念這是他有善根、有福德,我們講像前面所說至心稱念,或者是一心稱念,一心是善根,稱念是福德。
下面一句這是佛囑咐菩薩,“汝以神力,方便救拔”,這是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他能夠離禍得福?!坝谑侨怂?,現(xiàn)無邊身”,這是菩薩現(xiàn)身,現(xiàn)身來給他說法勸導(dǎo)他,他見到菩薩勸導(dǎo)一念回頭,地獄境界相就沒有了,離開地獄他就能生善道;如果能念佛,決定往生凈土。(你們看看經(jīng)文上,這是‘遺令生天’,這個字應(yīng)該是‘遣’,你們經(jīng)本上是‘遺’,‘遣’才講得通,‘遺’講不通,這個字把它改過來)“遣令生天”。這些事情在《凈土圣賢錄》里面記載,唐朝張善和就是一個好例子。張善和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xiàn)前,這是很幸運遇到一個出家人,他正在叫救命的時候,出家人走進去看他,知道這個情形點了一把香拿給他,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他念不到幾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他是殺牛,屠戶,看到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是地獄相現(xiàn)前;念了幾聲牛頭人就不見了,接著就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可見得那個一念心真誠,救命!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疑惑的心就可以斷除。再看下面這段經(jīng)文,偈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xiàn)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前面世尊再三的付托,在這個地方又以偈頌來重復(fù),我們看到佛對于六道苦難眾生,他的關(guān)懷愛護無微不至。我們不讀《地藏經(jīng)》,不知道佛對我們是如何的慈悲愛護,讀了之后才知道,佛對我們的關(guān)懷超過父母,真的是念念都不忘,入般涅槃之前還把這樁事情付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如何度脫都在這部經(jīng)上,理論方法果報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為慮。】
這是地藏菩薩也是非常虔誠,接受世尊的付囑,末法時期一直到彌勒出世之前,度化眾生的使命他承擔。
【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FONT>
這段話最重要就是“一念恭敬”,我們著重‘一念’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一般人念頭雜、念頭亂,感應(yīng)的力量就很微弱,如果是一念,一念是專心、專一,就是《楞嚴經(jīng)》上所講的‘凈念相繼’,一念是凈念,沒有疑惑、沒有夾雜,所謂‘一念恭敬’就是至心恭敬,真心的恭敬。在“佛法中”,‘佛法’此地是廣義,不是狹義,有很多人沒有學(xué)佛,甚至于信仰其他宗教,‘佛法中’的解釋是于覺法當中,他明白、他覺悟,明白什么?明白善惡果報就在眼前,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在‘佛法中’,所以不一定他是個學(xué)佛的人。只要他覺悟,佛法是覺法,只要他覺悟,以一念真誠求救,懺悔求救地藏菩薩也一定幫助他。“百千方便”,就是隨類化身,應(yīng)以什么身分幫助他,菩薩就示現(xiàn)什么身分。菩薩示現(xiàn)在宗教里面,我們在大經(jīng)里頭看到很多,《華嚴經(jīng)》里面示現(xiàn)婆羅門身、示現(xiàn)外道身,這都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宗教領(lǐng)袖,宗教里面的傳教士;應(yīng)以這種身分出現(xiàn),佛菩薩就示現(xiàn)這種身,勸導(dǎo)他斷惡修善,勸導(dǎo)他回頭是岸。
我們在這個經(jīng)上諸位看到,前面所講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為什么不說‘遣令往生,不退作佛’?為什么不說這個話?這就說明這個懺悔的人、求救的人未必信佛,如果他信佛,菩薩一定勸他往生極樂世界。他是信基督教、信天主教怎么辦?勸他生天;你才看到這個經(jīng)的意思多廣,普度一切眾生。六道造作罪業(yè)眾生,實在講六道眾生遇到佛法學(xué)佛的人少,沒有遇到佛法造作罪業(yè)墮三途的多,那難道過去沒有聞過佛法那就不救他,哪有這種道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地藏經(jīng)》上常常講幫助他生天,不學(xué)佛的人都相信有個天堂,幾乎所有的宗教終極的目標都是想升天,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心量要拓開,不可以說是他不信佛教,我們就跟他對立,那就錯了,完全錯了;佛度眾生是普度一切眾生,我們發(fā)愿‘眾生無邊誓愿度’,這個愿是圓滿的;決定不能說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例外,我不度他,哪有這個道理,你的本愿就不相應(yīng),所以心量一定要拓開。眾生對我們有分別、有執(zhí)著,我們對于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決定是以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全心全力的幫助他。
幫助他要注意,他不了解佛法,不認識佛法,甚至于對佛法有誤會,絕不勸他學(xué)佛,要懂這個道理。他信仰基督教,一定勸他回到上帝身邊,我們的說法有沒有錯?沒有錯。他們的上帝,我們從他經(jīng)典修學(xué)的理論跟方法,大概是忉利天,他真的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主常常禮請佛菩薩在天宮說法,所以他學(xué)佛因緣這一生沒成熟,生到天上則成熟了。諸佛菩薩度眾生不急在一時,這一生的緣不成熟來生,來生不成熟后生,生生世世一定幫助他離開苦難,布施恩德,于佛有緣,所以要懂這個道理。你用這種態(tài)度,善巧方便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一切眾生都歡喜。尤其現(xiàn)代大家所提出的多元文化,我們要懂這個意思,對于任何族群、任何宗教、任何學(xué)派,我們真誠的恭敬,效法普賢菩薩,禮敬贊嘆供養(yǎng),這是跟他結(jié)緣;到自己將來成佛,這些有緣的眾生必定得度;沒有成道之前先結(jié)法緣,緣要結(jié)得廣,決定沒有分別執(zhí)著。他有一念恭敬心,就能夠接受別人的善言勸導(dǎo),如果一念恭敬心都沒有,你以善言勸導(dǎo)他不能接受,道理在此地。只要他有一念恭敬,他明白覺悟,就可以勸他斷惡修善。下面經(jīng)文說: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zhuǎn)?!?/FONT>
前面是有了覺悟的心,真心回頭,菩薩都幫助?!昂螞r聞諸善事,念念修行”,這段是講學(xué)佛的人,前面所說的未必是學(xué)佛的人,這個地方是學(xué)佛的人。學(xué)佛人可貴之處是在念念修行,念念當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沒有證道之前;證道佛法的標準是明心見性,大經(jīng)里面常講‘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或者是說‘證一分法身’,在《華嚴》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這叫證果。在這以前都有過失,見性之后可以說沒有過失,為什么?用真心,在這以前都是用妄心,相宗所講我們用什么心?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用這個心,用這種心哪有沒有過失的道理?用這種心是哪些眾生?十法界,十法界以內(nèi)都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諸位在《百法明門論》里面念到異生性,十法界是異生性,一真法界是同生性;同是跟佛相同,佛用真心,初住菩薩用真心,跟佛是相同,叫同生性。十法界里面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跟佛不同,所以叫異生性,哪有沒有過失的道理?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每天要反省、要檢點,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過失,你能夠找出自己的過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失,在佛法里面講這叫覺悟、開悟,開悟是這個講法。覺悟到自己的過失,把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念念修行,天天改過,天天自修。一個人如果真正能發(fā)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xí)氣,一天不要多,一天改一個錯誤,天天改,不斷的改,三年你就超凡入圣,你就不是凡夫,那個時候你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菩薩跟凡夫不同,凡夫迷,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當然他就不能改過;菩薩跟凡夫不一樣,菩薩知道自己有過失,天天改過,永無止盡的在改過。到什么時候自己沒有過失?圓滿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有過失。所以我們曉得同樣是等覺菩薩,他們也不平等,每個人犯的過失不一樣,當然在等覺菩薩非常非常的輕微,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出來,佛能看出來,他們自己能夠覺察到,比他低的這些菩薩決定見不到,所以到佛這才平等,佛佛道同;煩惱習(xí)氣斷盡,這個時候完全相同。說這些話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有過失,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改過,我們在菩提道上才能夠勇猛精進,而不退轉(zhuǎn)。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FONT>
“虛空藏菩薩”,也是學(xué)佛同修都能夠熟知,青蓮法師在注解里面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我們看注解第一行,從第三句看起,‘此經(jīng),始文殊發(fā)問,謂非大智,莫識地藏端倪’,這個經(jīng)開經(jīng)第一句誰說的?這個用意都很深?!K空藏收科’,這個經(jīng)到最后什么人來做總結(jié),收科我們現(xiàn)在講總結(jié)。‘以非太虛安泯大士化跡。乃攝有歸空,全假即空意也’,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此地講太虛、此地講空,都是說真如本性,換句話到最后統(tǒng)統(tǒng)消歸自性,這意思多深。下面說‘而空藏問福利者,乃從空談有,全空即假意也??占俨欢?,當體即中,圓融妙行,同歸秘藏,故終乎虛空藏也’,這是把虛空藏菩薩做全經(jīng)結(jié)束,這個意思給我們說出來;也就是平常講一切消歸自性,這才是真正的圓滿。下面注解諸位自己可以看,介紹虛空藏菩薩的來由。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于如來,贊嘆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
菩薩自己敘述,世尊在忉利天宮開這個法會,他知道立刻就趕來參加這個法會,在法會當中不斷的聽世尊,贊嘆地藏菩薩威德神力,度化眾生種種功德都是不可思議。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jīng)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FONT>
地藏菩薩功德既然是這樣的殊勝,不但釋迦牟尼佛贊嘆,佛在這個經(jīng)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即使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贊嘆,贊嘆一劫也贊嘆不盡,因為菩薩的功德稱性,性德沒有邊際,所以贊嘆不盡。虛空藏菩薩在此地還是代我們請法,這些事情他哪里不知道,他也是等覺菩薩。特別是為“未來世中”,‘未來世’包括我們在內(nèi),都是代我們啟請,這能看到菩薩對我們的關(guān)懷,對我們的愛護?!叭粲猩颇凶?、善女人”,前面講一念善心。不但是人,除了人之外六道眾生,“一切天”,天是諸天,“龍”這是代表護法的這些天神們,‘龍’也代表畜生道,雖然沒有講三惡道,以龍來代表;天龍就是其他五道都包括在其中,六道一切眾生?!奥劥私?jīng)典,及地藏名字”,地藏菩薩的德號,或者是瞻禮形像,得幾種福跟利益。
注解里面跟我們說,我們也把它念一念,‘準地持’,地持菩薩所講?!<床际?、持戒、忍辱、依禪、依精進、修行施戒四無量等,是名福分’,這是講修福。六道凡夫沒有見性,自性里面雖然具足無量的功德,它不起作用,不能現(xiàn)前,六道凡夫的福報都要*自己修得。修哪些是福?這個地方給我們舉出來,這是菩薩的六度。六度除了般若度之外,其余的五度統(tǒng)統(tǒng)是修福,般若是修慧,成佛我們贊佛‘二尊足’,二就是福、慧,足是圓滿,這兩種圓滿;福、慧當中佛是最圓滿,所以佛是最尊最貴。學(xué)佛怎么能不修福?沒有福報自己修行有障礙,衣食都不足,修道就很困難,沒有福報你就沒有辦法度眾生。佛教我們度眾生,跟眾生結(jié)緣,跟一切眾生接觸的時候,以哪一樁事情為先?布施。你不送他一點禮物,跟他結(jié)個善緣,你就很難度他,所以布施非常重要。尤其是財布施,跟一切眾生接觸第一樁事情財布施,他能生歡喜心,然后接著再是法布施、無畏布施。他對你有了好的印象,知道你對他是善心、是誠意,他就肯接受你的教誨,接受你的勸告。福非常重要。
下面又說‘蓋善名福利’,利是利益,善就是真實的利益,‘感報恬愉’,這個意思就是你感得的果報,能夠稱心如意?,F(xiàn)在這個人他既然讀經(jīng)聞名,瞻仰地藏菩薩形像,他一定有所得,但是不曉得得多少種福利,多么大的福利,這是菩薩為我們向世尊請教。注解底下兩句是從理上講我們要懂,‘須知福利由心,心能造?!?,這兩句話很重要,一定要相信。這一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發(fā)心要建彌陀村,要辦佛學(xué)院,而且完全不收費,誰敢做?彌陀村他現(xiàn)在畫的圖,將來里面可以住一千多人,一千多人天天要吃飯,不收費錢從哪里來?誰都不敢發(fā)這個心,他敢。他憑什么?他懂這個道理,‘福由心,心能造?!麘{這個。這是一般人雖然讀佛經(jīng)讀這幾句話,還是不能相信,李木源居士相信,所以‘信佛’這兩個字好不容易,他真相信;信就有感應(yīng),感應(yīng)不可思議。
有一次他跟我說,新加坡許多老人院,那個老人院是救濟院,救濟老人孤苦無依無*,老人院收留養(yǎng)他們,老人院都有人發(fā)心來照顧老人,我們這些念佛的人反而沒有福報,還不如老人院,這講不過去!他這個話說得好。真正發(fā)心念佛求生凈土的人,決定有人供養(yǎng),人不供養(yǎng)天神會來供養(yǎng),為什么?人不曉得這大福報、大福田,天人知道。我們在古書里面讀過,唐朝終南山的道宣律師持戒很嚴,老法師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誰來供養(yǎng)他?天人來供養(yǎng)他,每一天給他送一缽飯來,那是個持戒清凈的人。今天念佛堂這么多人,雖然不能說是每個人都往生,只要有那么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往生去作佛,大家都沾光;佛菩薩、天龍善神來供養(yǎng),總不能說供養(yǎng)這兩個人,其他的不照顧,沒這個道理,大家都沾光。決定有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裾疹?,李木源居士相信,所以他有膽子他敢做。將來佛學(xué)院,佛學(xué)院恐怕也不收學(xué)費,不但不收學(xué)費,衣食住行還要供養(yǎng),也是這個道理。培養(yǎng)這些年輕法師,弘法利生,續(xù)佛慧命,當然這些人一樣也會得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駬碜o,只要你發(fā)真誠心去做,決定能做得成就,道理在此地。下面這兩句話那是理,太深的理,‘心尚不可得’,《金剛經(jīng)》上講三心都不可得,‘福利在哪里呢?’這是講理。說明雖然得福利,不執(zhí)著福利,這個福利就是真實的。下面啟請的話:
【唯愿世尊,為未來現(xiàn)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FONT>
不求佛細說,大概跟我們講講就好了。他也非常體念釋迦牟尼佛,不能讓釋迦牟尼佛太勞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時候年歲很大,忉利天宮下來之后,我們就知道講《大涅槃經(jīng)》一日一夜,佛就入滅。請看經(jīng)文,一百零一面最后一行: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FONT>
菩薩啟請,佛一定會跟他說,在說法之前佛一定囑咐他要諦聽,“諦聽”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仔細的聽’,它的深意也不可思議。注解第一行一開端就說,‘夫善說法者,無說無示,善聽法者,無得無聞’,那是真正的諦聽,這不是我們的境界,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的境界仔細聽就可以。下面佛就開示: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jīng)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yǎng),贊嘆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FONT>
這一段是略說修法,也就是怎樣修福。這一段文不長只有兩行,里面有幾個關(guān)鍵的字,我們必須要留意到,第一個是‘善’,“善男子、善女人”,‘善’最低的標準好善好德,這是必須具備的條件,這樣的人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供養(yǎng)菩薩形像決定不是迷信,為什么供養(yǎng)形像?見到形像就提醒我們菩薩的教誨,是這個意思。如果不聞名、不見像,菩薩的教誨很容易忘掉,所以名跟像最重要的意思,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效法地藏菩薩,學(xué)習(xí)地藏菩薩,你的福報就大了。下面“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yǎng)”,這個意思前面都詳細說過,表自己的敬意,總表自己發(fā)心發(fā)愿依教奉行。所以供養(yǎng)不在這些形式,形式是表法,供養(yǎng)必須要曉得依教修行供養(yǎng),這是世尊對我們的期望。普賢菩薩在《行愿品》里面告訴我們,一切物質(zhì)的供養(yǎng)總比不上法供養(yǎng),無量無邊的布施供養(yǎng)不及法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里面給我們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yǎng)’,我們依照經(jīng)典教誨去做,這就是真正的供養(yǎng)。
所以事上供養(yǎng)是表法,‘香’表信、表戒定,‘華’表因,‘飲食’表續(xù)佛慧命,‘衣服’表忍辱,‘珍寶’表福利,它用來表法,這里頭決定不是迷信?!百潎@”,這是把這個法門經(jīng)典為人演說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贊嘆;言教,用言語來宣傳,這是贊嘆;“禮瞻”是身教,做出來給別人看。這個樣子你才真正叫修福,下面才得“二十八種利益”,因果決定是相應(yīng)。可是有很多人讀了這個經(jīng),去請一尊地藏菩薩形像供在家里,天天燒香供花,早晚供飲食,得不到果報,后面二十八種利益一種都沒得到;然后再罵佛這個經(jīng)不靈,這個經(jīng)不可*。他為什么不能感得果報?意思完全錯會了,只著重這些形式,意里面依舊是貪嗔癡慢,這怎么能感得果報?這段文字,字字句句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因才感果。這是世尊親口所說,決定沒有妄語,決定不過分,你真正能依照《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修行,你得的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FONT>
“天龍”是護法神,佛家講天龍八部,護法神,他護念你,我們一般講他保佑你。
【二者善果日增?!?/FONT>
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人心善行善,見像聞經(jīng)讀誦供養(yǎng)是行善,又能為人演說;此地沒有為人演說的字樣,他用‘贊嘆禮瞻’,就是為人演說。在一般經(jīng)上佛對我們的囑咐,‘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話佛常講?!督饎偨?jīng)》的篇幅很短,只有五千多字,可是這一句話佛重復(fù)多少遍,一部《金剛經(jīng)》念下來,其他的句子記不得,這個幾句會記得,重復(fù)遍數(shù)太多了?!艹肿x誦,為人演說’,諸位看看這一段是不是這個意思?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贊嘆是說,禮瞻是演,演說。所以他善果當然天天增長,善增長,惡就消除;換句話說,他的業(yè)障天天在消除,他的善力天天在增長,照著這個經(jīng)文理論方法修行的人。
【三者集圣上因?!?/FONT>
“圣上因”,是成佛之因,你現(xiàn)在在修因。
【四者菩提不退?!?/FONT>
“菩提”是講菩提心,菩提心最簡單的講法覺心不退,這個人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不迷惑、不顛倒,他覺悟,時時刻刻都有高度的警覺。
【五者衣食豐足?!?/FONT>
“豐足”不是我們一般想像很多很多,不是的,那就錯了?!S足’就是決定不缺乏,修道人知足常樂,這才是真正的豐足;他不缺乏,需要什么到時候他都能夠遇到,都能夠得到。
【六者疾疫不臨。】
能夠遠離疾病。這兩個字上面是疾病,下面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一些傳染病,他都不會遇到。為什么?心清凈、心慈悲、心善良,就不會遭遇這些病苦,這些疾病與心地有密切的關(guān)系。
【七者離水火災(zāi)?!?/FONT>
這些災(zāi)難你遇不到,你能夠免除。
【八者無盜賊厄。】
這是人為的災(zāi)害,強盜的搶劫,小偷的偷竊,你都遇不到。這種遇不到是說你在某一個時候,你命里頭注定會遇到這些,這個能夠免除,那才真的是利益。你命里頭跟人家沒有討債還債這些關(guān)系,那個不算數(shù);你命里頭有,會遭遇到,這個時候免了,這才算是你修行功德轉(zhuǎn)變的境界。
【九者人見欽敬?!?/FONT>
一個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心地善良慈悲,待人誠懇和藹,惡人見到你也對你恭敬三分,這是一定的道理。
【十者鬼神助持。】
正如同堅牢地神所說,真正如教修行的人鬼神都衛(wèi)護,時時刻刻保佑你。
【十一者女轉(zhuǎn)男身。】
女身比男身苦處多,如果不愿意受女身,要想得男身,能不能轉(zhuǎn)?能轉(zhuǎn)??墒且灿腥嗽敢馐芘?,底下講:
【十二者為王臣女?!?/FONT>
國王大臣,生富貴之家,都可以得到。發(fā)這樣的心,多半都是菩薩,以這種身分來度化眾生,來利益社會。
【十三者端正相好。】
我們常講相隨心轉(zhuǎn),心好相就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FONT>
這是說你修福,福修的大,福報大人間沒有地方享受,享天福。
【十五者或為帝王。】
我們曉得世間古時候的帝王,現(xiàn)在每個國家地區(qū)這些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人,都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他才感得。沒有福報的人,這個位子他得不到,不但得不到,給他他也受不了,這個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有的決定有,命里沒有的求不得。我在前面曾經(jīng)跟諸位講過,沒有那么大的福報官階授給你,你還沒有得到的時候人就死了,這個例子我看過很多;你只有這么大、這么高的位置,再往上一升,你還沒有得到人就走了。所以說是世間功名利祿,都是自己前世今生所修,大多數(shù)的人前世所修,今生你遇到善知識的指引,今生修今生能夠轉(zhuǎn)業(yè);像諸位熟知的了凡先生,《袁了凡家庭四訓(xùn)》里面所說,他是當生轉(zhuǎn)過來,這里頭都有道理。
【十六者宿智命通?!?/FONT>
“宿智命通”,就像現(xiàn)在諸位所熟知特異功能,那是他宿世。前幾天有一個人送了一個光碟給我,我也不曉得誰送的,昨天我看了一看,里面有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寫書法,寫得非常好,居然四歲小朋友寫的字已經(jīng)刻在碑里面,寫得這么好,天才!那是‘宿智命通’,不是這一生,過去生,像這個事情也是很多。
【十七者有求皆從?!?/FONT>
這就是我們講有求必應(yīng)。為什么他有求都有應(yīng)?他業(yè)障消除,沒有障礙,所以有求必應(yīng)。
【十八者眷屬歡樂?!?/FONT>
這是儒家講自己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一家歡樂,都有道理。
【十九者諸橫消滅?!?/FONT>
命里面有災(zāi)難,我們講意外的災(zāi)難,橫事是意外的災(zāi)難,命里頭你會遇到,這個時候它也消除,業(yè)障消除了。
【二十者業(yè)道永除?!?/FONT>
“業(yè)道”是講惡道,原本有罪業(yè)他應(yīng)當墮惡道,現(xiàn)在決定不會墮惡道。
【二十一者去處盡通。】
“去處”,我們?nèi)怂懒酥笫ń纾瑪[在我們面前是十個道路,一般凡夫受業(yè)力的牽引,自己沒有辦法選擇,這很苦惱,被業(yè)力牽著走。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可以自己選擇,那就自在,無論選擇哪一道都通達,都沒有障礙,欲界天、色界天,聲聞、緣覺、菩薩,都憑自己選擇。
【二十二者夜夢安樂?!?/FONT>
凡夫都會作夢,告訴你不會再做惡夢,常常做惡夢,自己要警覺,為什么會做惡夢?惡的念頭多,惡的習(xí)氣多,才會做惡夢,所以從作夢也能體驗,自己修行有沒有進步?
【二十三者先亡離苦?!?/FONT>
你的家親眷屬已經(jīng)過去,托你的福,你修行得好,修行有功德,他們沾光,能夠離開惡道,能夠減少痛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FONT>
你將來投生,承你的福報你一定生在福地,生在有福的人家。
【二十五者諸圣贊嘆?!?/FONT>
“諸圣”是指佛菩薩。
【二十六者聰明利根?!?/FONT>
“聰明利根”是從法布施得的果報,你里面有稱贊瞻禮。
【二十七者饒慈愍心。】
你的慈悲心,悲憫憐憫一切眾生心會增長。
【二十八者畢竟成佛?!?/FONT>
“畢竟成佛”是講最后,這一生沒有發(fā)愿往生不退成佛,將來總會有這個緣。這個緣不定是在來生,不定是在后生,決定會遇得到;因為常常有諸佛護念,有地藏菩薩加持。這是講你得這么多的利益。這段經(jīng)文青蓮法師有注解,注得也非常之好,諸位可以去參考。再看底下這段經(jīng)文,在一百零七面:
【復(fù)次虛空藏菩薩,若現(xiàn)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蚵劦夭乇驹甘滦?,贊嘆瞻禮。】
世尊答覆分成兩段,前面這一段講二十八種福利,是對末法眾生善男子、善女人,依教修行人所說的。這邊這段,因為他問包含有六道眾生,人依教修行得二十八種利益;其他的五道,諸天鬼神,佛在此地把這個意思也說出來。這段里面關(guān)鍵的字眼“聞地藏名”,‘聞’很重要;“禮地藏形”,‘禮’里面就有修行;禮敬贊嘆,這是講現(xiàn)在未來天龍鬼神。我們讀經(jīng)有天龍鬼神在聽,我們?nèi)庋劭床灰?,可是能夠覺察得到,你的心愈清凈,愈容易感受到。縱然是一個人讀經(jīng),在一個房間讀經(jīng)沒有人看到,有天龍鬼神,往往在這時候我們聞到異香,最平常遇到的事情。香從哪里來?我們自己在讀經(jīng)的時候,特別是在初學(xué),初學(xué)讀經(jīng)不會燒香。古德告訴我們,有天神從這個地方經(jīng)過看到你讀經(jīng),他停一下合掌恭敬贊嘆,他身上有香,才能聞到有異香。有時候有幾個人在一起討論經(jīng)典的時候,心地要很清凈,這個時候心地慈悲、心地善良,你在研究討論,有的時候天龍鬼神經(jīng)過,他看到他也停一下,也在這里合掌給你致敬;往往在這個時候,一些人在一起大家都聞到異香,這個事情我們常常聽說,自己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所以我們讀經(jīng),我們研究討論修行,不要認為沒有人見到,我們?nèi)庋劭床坏?,無形見到的很多。
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你要覺悟:我們起個惡念,干個壞事,不要認為沒人知道,天龍鬼神全知道。你可以瞞人,你瞞不了鬼神,所謂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實。他們“聞地藏本愿事行”,怎么聞到?是因為我們讀經(jīng)他聽到,我們讀經(jīng)出聲、不出聲都沒有關(guān)系,出聲當然更好,不出聲一個字一個字也是這樣念下去,都能有感應(yīng)。我們與天地鬼神一切眾生感應(yīng)道交,都是心的作用,前面跟諸位說心動念它有波,極其微細的波鬼神能夠起感應(yīng),能夠與他們的波相感應(yīng),他們就知道,他看到、他聽到了,所以他“贊嘆瞻禮”,瞻禮是致敬。
【得七種利益。】
他們恭敬贊嘆瞻禮的時候,他也得利益。
【一者速超圣地?!?/FONT>
“圣”是指菩薩的果位,能幫助他提升境界。如果是一般世間善,世法的善,講‘圣地’這是講諸天;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里面看到,讀儒家書的人,讀道家書的人,乃至于讀其他一切宗教經(jīng)典的人,也能感得天龍鬼神聞名禮敬,他得‘速超圣地’這是生天;因為他聽到東西不一樣。佛經(jīng)能幫他超凡入圣,我們讀經(jīng)不但度人,也度六道眾生。
【二者惡業(yè)消滅?!?/FONT>
這些鬼神是凡夫,不是圣人,他在六道,他沒有離開六道,他煩惱習(xí)氣還是很重,常常聞法受佛法的薰陶,惡業(yè)種子漸漸就消滅;鬼神如是,我們又何嘗例外?我們自己要想自己功夫得力,所以佛教給我們,三福里面就勸我們‘讀誦大乘’,經(jīng)天天要念。不但要念,最好是天天要講,講是什么?講是勸人,勸人也勸自己,真正得利益是自己。我們講一部經(jīng)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一部經(jīng)從頭講到尾得利益最大是自己,聽眾有很多他沒有時間他就不來聽,他有缺課,講的人一堂都沒缺,聽的人常常缺課,所以講的人是得圓滿功德,聽的人不見得圓滿,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沒有成就之前,講經(jīng)是自利,所以我們在講臺上,我也跟諸位同修說過很多次,我們是以學(xué)生的態(tài)度在講臺上實習(xí)報告,坐在臺下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監(jiān)學(xué);我們在臺上把自己修行所得,向老師、向監(jiān)學(xué)、向家長,提出報告而已,用這樣的心態(tài),自己得的利益圓滿。哪一天真的我們明心見性,乘愿再來,才可以說我講經(jīng)說法給別人聽;沒有見性、沒有成就是講給自己聽,勉勵自己,大家在一起共同勉勵,惡業(yè)習(xí)氣怎么會不消除?所以不斷的講。有很多人說我喜歡講經(jīng),我不是喜歡講經(jīng),我要消業(yè)障,我用這個方法消除業(yè)障很有效果,所以說老實話三個月要不講經(jīng),毛病習(xí)氣就現(xiàn)前;天天講、天天勸,天天壓,降伏住,展開經(jīng)本就是面對佛菩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要懂這個意思。
【三者諸佛護臨。】
“護”是護念,“臨”是感應(yīng),感得佛來護念。
【四者菩提不退?!?/FONT>
常常保持菩提心,覺悟的心,好善的心,利益眾生的心,這是菩提心。
【五者增長本力?!?/FONT>
“本”是本有,自性里頭本具,本具的什么力?那個力就不可思議。佛在經(jīng)上常講‘權(quán)實二智’,這是講最多,增長根本智。根本智是清凈心、是平等心,在大乘經(jīng)里面所謂‘三昧正受’,這個意思也非常深廣。根本智很不容易得到,我們今天所得到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根本智法身大士才有,十法界的眾生沒有,十法界眾生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六道凡夫修得再好是觀行位,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為什么?清凈心達不到這個水平,我們今天講清凈,業(yè)習(xí)煩惱還會起現(xiàn)行,也就是是非人我、貪嗔癡慢,不知不覺它還會起作用。根本智從哪里來?根本智是清凈平等,心真的到清凈,清凈是不生煩惱就清凈,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才能達到平等,清凈平等的心就是根本智。《般若經(jīng)》上講‘般若無知’,這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我們今天是有知,有知那就有所不知,我們變成什么都不知道,學(xué)習(xí)以為這是知,未必是正確的知,有的時候搞錯,曲解錯解了。這才要依*佛的經(jīng)典,佛所說的正知正見,我們所體悟到跟佛經(jīng)對照對照,如果我們所體悟到跟佛經(jīng)上所講的一樣,那我們的見解思想就正確,如果我們所體會跟經(jīng)典上講的不一樣,那自己一定要反省、要檢點,我們錯了,佛經(jīng)沒錯。依照佛經(jīng)的標準,把自己的思想見解修正過來,這叫修心,這叫從根本修。心地清凈就生智慧,這個智慧自己可以受用,也可以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后得智,無所不知。所以說是‘增長本力’。注解里面講到‘深行菩薩,具足悲智二增’,這個說法也好;他除了講智,兩種智之外,他講慈悲。智慧現(xiàn)前,慈悲心一定生起,智慧愈廣,慈悲心就愈大,這一定的道理。
【六者宿命皆通。】
這是我們講神通,神通佛在經(jīng)上講‘依定力而現(xiàn)前’。神通是本能,本能為什么喪失掉?心思亂本能就不現(xiàn)前。過去我在美國,有一位同修遇到中國大陸特異功能的人,他們憑肉眼能夠看透一個人內(nèi)臟,有這個能力,他們叫x光眼。有一個同修就讓他看一看,試驗試驗他,結(jié)果人家看了之后,他說你早年得肺結(jié)核,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了,還有一個疤在什么地方,告訴她,她自己嚇了一跳。早年確實得過這個病,從來沒人曉得,結(jié)婚這么多年,連丈夫都不曉得,被他說出來,她說真厲害。然后就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他說:會。怎么會失掉?知道事情多,頭腦復(fù)雜就失掉。他們這些人對外面接觸得很少,保持自己清凈心,跟佛法講的相應(yīng)。所以能力智慧都從清凈心里面生,你的心愈清凈,你的智慧德能就愈強,道理在此地;愈復(fù)雜就愈糟了,是非人我、貪嗔癡慢愈少愈好,你自性里頭的智慧德能分分往外透,這個東西是大障礙,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特別是我們要學(xué)教,將來要想利益眾生,經(jīng)典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展開如果用一個煩惱的心,亂心所,你是決定得不到利益,你不能解其義。諸位同修要想把經(jīng)講得好,講得很圓滿,沒有別的,清凈心而已;遠離名聞利養(yǎng)、遠離五欲六塵,經(jīng)卷展開佛的意思你就明了。為什么明了?佛的意思就是自己性德,所以你才會明了,是自己的性德?!廾酝ā?/FONT>
【七者畢竟成佛?!?/FONT>
因為你讀的是佛經(jīng),任何佛經(jīng)到最后殊途同歸,決定歸無上菩提,所以是“畢竟成佛”。這是得七種利益。我們再看最后一段經(jīng)文: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FONT>
忉利天宮的大會,大會圓滿,我們在這個地方特別要體會到,大會一開端十方一切諸佛都來,這些諸佛如來在這一會里面,沒有一個是中途退席,沒有;都是一直到法會圓滿,這個殊勝,不可思議,我們在一切經(jīng)里面沒有看到過。哪一次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有這么多佛來聽,沒有。《華嚴經(jīng)》上,《無量壽經(jīng)》會上,我們也看到十方菩薩來集會,沒看到佛來,佛講到重要地方諸佛來給他做證明,來示現(xiàn)一下。哪有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十方一切諸佛一個沒有缺,統(tǒng)統(tǒng)都來,你才知道這個法會的重要。所以這個法是佛家的根本法,大乘法里頭無論修學(xué)哪一個法門,《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是基礎(chǔ)、是根本,離開這個基礎(chǔ),任何法門決定修不成功,非常非常的重要。
【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贊嘆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嘆未曾有?!?/FONT>
這一句諸佛如來對于釋迦牟尼佛的贊嘆,諸佛贊嘆就是給釋迦牟尼佛做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句句都是真實,他們來做證。
【是時忉利天?!?/FONT>
這是講道場。
【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FONT>
“珠”是珠寶,“瓔”是瓔珞,這是天地的祥瑞。
【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fù)瞻禮,合掌而退。】
“一切眾會”,包括諸佛如來。再次的瞻禮,戀戀不舍,這樣才散去。我們在此地看總結(jié)的經(jīng)文跟一般經(jīng)不一樣,一般經(jīng)文總結(jié)后面有‘依教奉行’,此地沒有,“合掌而退”,為什么?諸佛如來,這一會非常不尋常。青蓮法師在此地注子注得很好,諸位可以細細看看。這部經(jīng)今天我們把它講圓滿,這一次是為九華山道場,今年的法會啟講這部經(jīng),也因為受時間的限制,有些地方?jīng)]有能夠細說,所以我們想下一周接著,我們把這一部經(jīng)重新再講一遍,因為這一遍我們沒有講玄義,底下這一遍我們要把玄義補出來。好,今天法會到這里圓滿,謝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