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指飲食上只有或主要是植物性食物。素食飲食之所以可以預防疾病,是因為其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比較低,不含膽固醇,而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被認為是“富貴病”的禍根。素食中的葉酸較高,其中的維生素C、E等又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具有抗疲勞、延緩衰老、抗腫瘤等多種作用。但完全素食卻會因營養素攝入不均衡而導致身體不適。
能量攝入不足完全素食,很容易出現蛋白質與脂肪攝入嚴重不足,易引發營養不良。蛋白質是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脂肪產生的能量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是“人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的智力發育極為重要。
蛋白質質量不佳動物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植物食品蛋白質(除豆制品外)屬于不完全蛋白質,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所有氨基酸。完全素食,人體蛋白質品質不佳,可使人體內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失衡,造成消瘦、貧血、消化不良、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性功能減退、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癥狀。
維生素缺乏植物性食物中幾乎不含維生素D。人體如果缺乏足夠的維生素D,會導致鈣大量流失,引起骨質疏松、佝僂病、骨骼結構脆弱等病癥。維生素B12是造血過程和神經系統所必需的營養素。而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長期吃純素者,很容易發生維生素B12缺乏,從而導致巨幼紅細胞貧血,出現抑郁、記憶力下降等癥狀。
礦物質缺乏素食者鋅的攝入量比非素食者低。缺乏鋅會影響兒童發育,影響免疫功能。鐵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鐵缺乏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缺鐵性貧血會使人食欲減退、疲乏無力,嚴重者還會影響到智力和認知能力等。
因此,為保證營養,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的母親及老人如沒有信仰上的因素,不要堅持嚴格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