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柿子都是中秋時的應節食品,但是多吃會傷身。近日,香港一專科醫生說,曾有一名女病人一次連皮吃下近四個柿餅,一周后出現像懷有近八個月身孕的肚脹及連續嘔吐情況,檢查后證實是因柿餅皮產生腸胃結石導致急性腸塞,又叫“柿石病”,需進行剖腹手術。 現在正是柿子上市的時候,愛吃柿子的人切莫多食。 疑問吃柿子會得結石病? 秋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在鄭州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賣水果的,推著滿車金燦燦的柿子沿街售賣。價錢也不貴,幾塊錢就可以買上一大兜,香甜可口的柿子誘惑著人們的胃。 柿子不但好吃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鈣、維生素C、胡蘿卜素、糖、蛋白質及鐵、碘等微量元素,補充身體所需。柿子性味甘澀、微寒無毒,可清熱潤燥、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煩熱口渴、吐血和口瘡等病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柿乃脾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咳、止血之功效。” 柿子好吃但不是對人人都有益。近日,愛吃柿子的周女士打來電話問:“我聽說吃柿子會得胃結石,是真的嗎?我愛吃柿子,有時候吃得多了,胃部會有一些不適癥狀,這是不是胃結石?”“大量、過度食用柿子,可以形成柿石病,但是并不常見。”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馬應杰說,“無論吃什么東西都不應該過量,過量就會加重腸胃負擔。” 專家秋季是柿石病高發期 “柿子高產的地方的人和特別愛吃柿子的人,有可能得柿石病。臨床上見過這樣的病人。”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黃書亮說。 黃書亮介紹,柿石是胃結石中最常見的一種,去年秋天他就接診過這樣的患者,很多人因空腹或一下子吃太多的柿子而引發“柿石”。一般在柿子快下市的季節,是“柿石病”的高發季節。“柿子里面含有鞣酸與果膠,遇到胃酸后發生凝結,和胃內脫落的上皮、黏液及食物殘渣,特別是纖維素膠合在一起就形成柿石。”黃書亮說。 胃石開始時很小,一旦形成了一顆“核心”,又不能從胃中排出,胃石就可能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容易造成人胃黏膜的糜爛、潰瘍,甚至出血。患病后,常有劇烈的腹痛、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 提醒老年人更要少吃柿子 黃書亮說,從臨床看,年齡偏大的人,消化功能減退,多食易得柿石病。空腹也不要多吃柿子。 有的人覺得吃柿子的時候帶柿子皮吃更有味道,其實這種吃法不科學。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絕大多數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脫澀時,不可能將其中的鞣酸全部脫盡,如果連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結石,尤其是脫澀工藝不完善時,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此外,柿子不要與含高蛋白的蟹、魚、蝦等食品一起吃,中醫學中,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塊,形成胃結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