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21世紀人類醫學的重大命題,已經引起醫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在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上,來自遼寧中醫學院的王彩霞博士就亞健康產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良體質是亞健康狀態的基礎;不同體質類型決定著不同的亞健康狀態,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差異決定機體將是向健康或是向疾病方向發展。
從傳統醫學角度出發,王彩霞認為,人體在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的基礎上形成了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的相對穩定狀態。健康是指機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以及機體與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陰陽平衡。因機體陰陽雙方的水平,氣血精津液及臟腑的功能狀態處于不斷消長變化之中,故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理想體質使人體具有良好的質量,它是在充分發揮先天稟賦潛力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積極培育,使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智力以及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相對良好的狀態。中醫學常常將理想體質的標志融于健康的標志之中。
王彩霞認為,不良體質的形成是亞健康狀態的基礎。與體質的形成因素相同,亞健康狀態的形成也是由于機體內外環境的影響,內外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軀體健康的狀態。
同時,她還認為,不同的體質類型決定著不同的亞健康狀態。不同體質存在著自然地理環境因素的差異、臟腑功能的特點、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等方面的特殊性。這種差異性普遍存在于健康、亞健康甚至疾病狀態之中,尤其是亞健康狀態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機體將是向健康或是向疾病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