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衛生局發布了今年首期急救信息。目前,北京市已進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對此,有些保健師、營養師建議人們在餐食方面要注意合理搭配,多選擇既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品。
現代人吃膩了大魚大肉、生猛海鮮之后,終于讓素食登上了流行餐臺。各大城市的素齋館異軍突起,猶如雨后的春筍。
根據海內外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素食可以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在普通人血中含量越低越佳。素食者體內的膽固醇普遍比葷食者的含量低。另外素食不僅能夠降低血壓,減少眼底網膜硬化現象的可能而且素食是最為有效、最為根本的內服“美容”圣品,它可使人體血液里的乳酸大為減少,將血液里有害的污物清掉。常用素食的人,全身充滿生機,臟腑器官功能活躍,皮膚柔嫩光滑,顏色紅潤。
素食,目前作為一種健康時尚,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賞識與接受。素菜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菜系。雖然素食有著久遠的歷史淵源,但作為一個菜系,當是在唐宋之際才開始形成的。
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已經提到了一些素菜的制作方法。到了唐代就有了花樣素食。北宋都市出現了市肆素食,有專營食素菜的店鋪,僅《夢粱錄》中記述的汴京素食即有上百種。
明清兩代是素食素菜的發展時期。尤其是到清代時,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宮廷素食和民間素食三大支系,風格各不相同。清宮御膳房專設素局,可制作200多種美味素菜。寺院菜則或稱佛菜、釋菜、福菜,僧廚則稱香積廚。民間素菜在各地市肆菜館制作,各地都有著名的素菜館,吸引著眾多的食客。
素菜以時鮮為主,清雅素凈。花色品種多,工藝考究不亞于葷菜。中國現代素菜已發展到數千款之多,烹調技法極為高超。
素菜烹調技法大體可歸三大類:一為“卷貨”,即用油皮包餡卷緊,以淀粉勾芡,再燒制而成,名品有素雞、素醬肉、素肘子、素火腿等;二是“鹵貨”,以面筋、香菇為主料制成,有素什錦、香菇面筋、酸辣片等;三是炸貨,過油煎炸而成,有素蝦、香醇魚、咯炸盒等。經過歷代素菜葷做的技藝,到現代已發展到一種十分精美的程度。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各地素菜所采用的主料之一均為豆腐和豆制品。
豆腐菜被有些人奉為“國菜”,這是因為豆腐不僅起源于中國,而且受到國人的普遍喜愛。以前在農村,紅白宴請的主菜“豆腐粉皮子”管夠。
豆腐在烹調中應用廣泛,既可作主食,亦可作菜肴、小吃及餡料。有名的豆腐品種有南豆腐、北豆腐、凍豆腐、油豆腐、腐乳、臭豆腐、霉豆腐;豆制品有豆腐干、豆腐皮、香干、油絲、鹵干、豆泡、素什錦、素雞、辣塊兒、熏干、豆腐粉等。家常用和筵宴用的名菜有小蔥拌豆腐、麻婆豆腐(四川)、鏡箱豆腐(江蘇)、炒豆腐松(上海)、鍋塌豆腐(山東)、蠔油豆腐(廣東)、豆腐餃子(山西)等。據統計,豆腐和豆制品為主料制作的素菜肴數以千計,有些烹調師還創制了豐富的豆腐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