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老—“清風明月,大道天真”
清風明月,大道天真”,這是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先生在2001年紀念趙樸初老居士圓寂一周年時題寫的紀念詞。
樸老是安徽太湖人,1907年出生于書香門第。他幼承家學,聰穎過人,早年在蘇州東吳大學肄業時,受到一位教授的影響,對佛教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由此,樸老開始深入探究佛教哲理,皈依了佛教,并從事佛教和慈善救濟工作。近億個世紀樸老總是在不斷提高自己,為佛教、為眾生、為中國的慈善事業不停地做貢獻。
樸老是長期從事慈善工作的先驅者。1937年“七七”事變的時候,30歲的樸初先生正擔任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的常務委員,主持著異常繁重的日常工作。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敵人的炮火,夜以繼日地救助、安頓、輸送難民。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在救濟災民的政府干部因險情四散離去的時候,樸老于深夜獨自高舉一面紅十字大旗,徒步率領上萬災民脫離險境,并一一叩開緊鎖著的寺廟、劇院大門,將災民一一安頓好。在抗戰爆發后的三四年里,經樸老統籌負責收容的難民前后共達五十余萬人。對難民除供給食宿、醫藥等生活治療需要外,他還邀集教育界人士對難民進行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教育。爾后,樸老以維護上海治安,擬將滬上的流氓、游民等送往溫州開荒自養為名,取得當局同意后,親自將一批批受過教育訓練的優秀青壯年難民和干部送往抗日前線。
四十年代末,樸老同宋慶齡領導的中國福利會密切合作,為救濟難民和上海的貧民,向解放區運送許多物資,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春天,根據趙樸初的建議,福利會和其他幾個機構成立了‘臨時聯合救濟會’(簡稱聯救會)。國際上援助的大部分物資都是宋慶齡通過聯合國經濟合作署搞到的,每來一批物資,孫夫人都要我們把物資分成A類和B類,A類物資要送到解放區,B類留在上海,救濟了成千上萬涌向上海的難民和在貧民區、孤兒院和兒童們。
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嚴重的災情牽動著全國廣大佛教徒的心,也引起了92歲高齡的趙樸老的極大關注,他多次指示中國佛協有關負責人,要求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發動全國佛教界積極支援抗洪救災,盡最大努力捐款捐物,幫助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趙樸老還關心著國際人道主義慈善救助事業,1985年5月,非洲大陸經歷嚴重干旱,樸老從本人的和平獎中取出二萬元救助災民。1988年8月,孟加拉國遭受大水災,樸老捐款救助。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及東大寺觀音閣遭遇火災,樸老都指示佛教協會捐款慰問。
幾十年前,樸老所進行的這些慈善救濟工作,不僅為全民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且在中國的慈善事業史上寫下了永不退色的一頁,為我們今天的慈善工作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他說,慈善之心人皆有之,問題是,我們怎么樣去支持,怎么樣去發揚。
趙樸老一生生活簡樸,個人卻捐贈財物無數,他以自己的非凡人生,在中國慈善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所以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活菩薩”、“慈善老人”、“大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