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貢大金塔(Shwe Dagon Pagoda)是仰光市標志性建筑,也是緬甸的象征,為世界著名佛塔之一,塔高110米,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位于緬甸首都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丁固達拉山上,是仰光的最高點。緬甸人將它稱作“瑞大光塔”。“瑞”即“金”之意,“大光”是緬甸的古稱。 據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成佛后,為報答緬甸人曾贈蜜糕為食而回贈了八根頭發。佛發被迎回緬甸,忽顯神力自空中降下金磚,于是眾人拾起金磚砌塔,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整個建筑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現存的大金塔建于18世紀, 主塔四周環墻,開南北東西四處入口。南門為主要入口,現備有電梯供游人使用。登70余級大理石階梯,抵達大塔臺基平面。大金塔底座圍長432.8米,高99.4米。塔基為十字折角形,飾以無數水平線腳,總周長達435米,四周環圍著64座姿態各異的小塔。基座內設有佛殿,供奉玉雕佛像,外設4門,每座門前各有一對石獅。
相傳公元前588年佛教從印度傳入后,主塔周圍環繞著4座中塔和64座小塔。塔下四角均有緬式獅身人面像。塔東北角有一棵菩提古樹,相傳是從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圣樹苗中移植而來。東北角和西北角有兩座古鐘,一座約16噸,系1778年緬王捐鑄,另一座約40噸,系1841年緬王捐鑄。塔南側為陳列館,陳列著信徒捐贈的佛像、銀器和其它物品。
大金塔東、西、南、北各有走廊式入口,其中東、西兩側有電梯。每天到此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佛教節日更是香客云集。
外國貴賓或代表團到此,多捐緣金,并在貴賓留言簿上題詞,所有參觀者上塔都須脫鞋赤腳。
緬王奧加拉巴開始修建,塔內藏有釋迦牟尼佛發等佛教圣物。初建時高度僅為66英尺,此后歷代緬王朝將其逐步加高,至15世紀時達326英尺,即目前的高度和形狀。塔身全貼純金箔,塔頂用黃金鑄成,鑲有各色寶石,并懸有千余枚金鈴,風吹鈴動,聲傳四方。整座塔所用黃金重達8噸,另有1噸的珠寶飾品。
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黃金7噸多!在塔頂的金傘上,還掛有1065個金鈴、420個銀鈴,上端以純金箔貼面,頂端鑲有5448顆鉆石和2000顆寶石。如果用“價值連城”一詞來形容這座大金塔,已絲毫不覺過分。它與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一起,被譽為“東南亞三大古跡”,再加上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印度的泰姬·馬哈爾陵,統稱為“東方五大奇觀”。 整個建筑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
現存的大金塔建于18世紀, 主塔四周環墻,開南北東西四處入口。南門為主要入口,現備有電梯供游人使用。登70余級大理石階梯,抵達大塔臺基平面。大金塔底座圍長432.8米,高99.4米。塔基為十字折角形,飾以無數水平線腳,總周長達435米,四周環圍著64座姿態各異的小塔。基座內設有佛殿,供奉玉雕佛像,外設4門,每座門前各有一對石獅。
大金塔東南角有一株菩提樹,相傳自印度釋迦牟尼金剛寶座的圣樹苗移來。東門外還有華僑捐建的藏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