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巴利語系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證的約在7世紀中由緬甸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最初未立塔寺,經典亦只口耳相傳。
約在11世紀前后,因戰事波及,人員逃散,佛教也隨之消失。戰事平息后,佛教由勐潤(今泰國清邊一帶)經緬甸景棟傳西雙版納,并隨之傳入泰潤文書寫的佛經。這就是現在傣族地區的潤派佛教。此外,另有緬甸擺莊派佛教傳入德宏州等地。
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傣文創制后始有刻寫貝葉經文。
明隆慶三年(1569),緬甸金蓮公主嫁與第十九代宣慰使刀應勐時,緬甸國王派僧團攜三藏典籍及佛像隨來傳教。最初在景洪地區興建大批塔寺,不低度緬僧雙將佛教傳至德宏、耿馬、孟連等地,爾后上座部佛教就盛行于這些地區的傣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