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寺,全稱“三祖山谷乾元禪寺”,位于天柱山西麓,是中國禪宗三祖?zhèn)鹘?jīng)布法的場所,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祖寺的建筑群,沿著鳳形山的山勢自下而上依次架造。從山門一直通向祖師殿,全都處在一道中軸線上。
三祖僧璨,出生于公元510年,汴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他拜謁二祖慧可后徹悟,武帝宇文邕滅佛,僧璨遵從師囑,只身南徙隱于天柱山,往來于司空山(古稱“司空原”的司空山,在安徽岳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冶溪兩鎮(zhèn)交界區(qū)。據(jù)《太湖縣志》記載:世傳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與天柱山之間,居住無常,隱姓埋名,行化山野,前后10余年,竟無人知曉。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才正式駐錫山谷寺,公開傳經(jīng)布法,教化四眾。
天王殿是供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以及韋馱塑像的殿堂,純磚無梁結(jié)構(gòu),尖頂六角,也稱“六角無梁殿”。
大雄寶殿 一座歇山式殿宇,朱檐紅墻,琉璃黃瓦。 “大雄”為佛的德號(hào),意謂佛有大力,能降四魔。
這座3米高的圓形磚塔叫立化塔。公元606年,僧璨在寺前法會(huì)大樹下為信眾傳經(jīng)講法時(shí),合掌立化,這塔就是為紀(jì)念僧璨說法立化而建的。塔的建筑風(fēng)格很別致,圓身尖頂,竹節(jié)底座,是元代所建。
這座石亭,是明代潛懷兩縣的何氏后裔為紀(jì)念他們的先人何氏三兄弟而建的“三高亭”。何氏三兄弟名何求、何點(diǎn)、何胤,是南梁時(shí)潛山的隱士。他們授官不做,終身不仕,歸隱天柱,著書講學(xué)。鳳形山是他們家的私宅。他們把鳳形山獻(xiàn)與寶志,供他建剎。后人為紀(jì)念他們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在此建“三高亭”。
覺寂塔。唐天寶四年,即公元745年,三祖遺骨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其中百粒塑三祖像,并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置三祖塑像于塔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