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慧諤輾轉反側沒有睡意,心中忐忑不安。俗話說:“不做虧心事,打雷我不驚。”此時慧諤開始靜坐思過了。他捫心自問,平生沒有做過不可告人的壞事,為什么今天船會在海中受阻,進退不得呢?后來的佛教典籍記載,天一亮,他就離舟登岸了。
慧諤信步北行,來到離潮音洞不遠的沙灘上,沙灘南連潮音洞,北接法雨寺,全長五百多米,步行剛好一千多步,后人把這里叫做千步沙。
他在岸邊靜坐,回憶昨天上船時的那一幕:本來一個人可以抱動的塑像突然間變得十分沉重,幾個新羅商人幫忙,才抬到船上。這,又是為什么呢?
此時朝陽初升,慧諤又向南來到潮音洞前。潮音洞,因為海潮撞擊,聲如驚雷而得名“潮音”。在佛經里,有把佛音稱做海潮音的記載。聲如驚雷的海浪在石洞內激蕩,仿佛佛音般的海濤聲讓洞邊的慧諤若有所思。
在潮音洞邊,慧諤靜心冥想,希望這濤聲可以給他當頭棒喝般的頓悟,難道真是自己偷運塑像犯了佛經的戒律?可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啊,把塑像帶回日本,讓更多的人都來朝拜,這應該不會獲罪于佛吧?
經過幾天的修理,那艘停在潮音洞附近的新羅商船終于修好了,但是海上卻又起了大風。兩天以后,風勢漸小,可船長說,現在風向還沒定,再等等看。原來海上航船,風向穩定后還要觀察兩天,再沒變化才能算是徹底穩定,否則貿然出海,極有可能遇到危險。
慧諤當年坐船觸礁的那片海域,平時風平浪靜,從海面上看不出什么變化,但是突然之間就可能變得狂風怒吼、惡浪滔天。千百年來,這片海域一直以變化莫測而讓船家頭疼。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宋時期這一帶常有商船觸礁沉沒的事件發生,而僥幸不沉的,也要像這艘新羅商船一樣,戰戰兢兢地等待天氣的好轉。
那艘新羅商船又等了兩天,風停了。大家商量,再休息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出發。可就在這天夜里,突然間天空烏云密布,海水翻騰,四周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清方向,出航又成了泡影!
就連航海幾十年、經驗豐富的船老大也搞不清天氣為什么會這樣!天氣還是沒有變好,商船還是沒辦法出海,慧諤幾次建議強行出海,新羅商人全都反對。大家提議,應該先到哪里去避避風浪。船老大說,離潮音洞不遠有個碼頭叫“高麗道頭”,商船可以先到那里補充點淡水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