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佛教早期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包括南傳、西藏及大乘佛教。
主要的貢獻有:一八七五年蔡特斯完成最早的一部《巴英辭典》;一八八二年戴維茲成立“巴利圣典協會”,將巴利三藏及注釋有計畫地翻譯成英文,而為英國佛教的發展鋪路;荷吉森在尼泊爾發現梵文貝葉經典,為歐洲研究大乘佛教的濫觴;阿諾德的詩篇《亞洲之光》問世,被譯成十多國語文,接引許多讀者信仰佛教;狄斯羅斯著《西藏語文法》、《藏英大辭典》,便利了藏傳佛教研究;斯坦因在敦煌千佛洞發現古經典文物,則引起西方學界對西域佛教的研究。近代英國佛教則以孔茲為研究大乘佛教的佼佼者,被譽為歐洲佛學大師。 佛教在民間展開弘法活動,始于一九0六年杰克森在海德公園的宣揚教義,此后佛教漸為一般民眾所知,遂使佛教組織漸立,如“不列顛愛爾蘭佛教會”、“佛教協會”、“西方佛教僧團之友”、“法光寺”以及專弘西藏、南傳佛教的中心等。一九五四年,“摩訶菩提協會”在倫敦創建“倫敦佛教精舍”,是南傳佛教在歐洲的第一座佛寺。 一九七0年代,日本佛教傳入英國,以禪宗、凈土真宗及真言宗為主。中國佛教除了太虛大師曾于一九二八年至英國弘揚佛法外,目前佛光山在英國已有數個道場,國際佛光會也設有協、分會,以推廣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