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在公元前3世紀已經傳播到國外,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佛教沿著通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現在的新疆地區,然后經過玉門關、河西走廊傳到內地,逐漸傳播到全國,深入到民間。
所謂絲綢之路也稱絲路,主要路線是:東端起自陜西渭水流域,向西通過河西走廊,或經今新疆境內的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過蔥嶺(帕米爾高原),經過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沿著錫爾河北岸和咸海、里海的北側,通往西方各地;或經今新疆境內塔里木河南面的通道,在莎車以西越過蔥嶺,經過大月氏(今阿姆河的中上游)西行,通過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等國,一直可達到地中海的東岸,再轉至歐洲的羅馬等地。大約從公元前2世紀以后,中國的絲、絲織品和其他商品沿著此路運往中亞中東和歐洲。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也以絲綢之路為主要通道。
佛教是伴隨來自印度、中亞一帶的商人、使者和移民,先傳到今新疆地區,然后傳到中國內地的。(信息來源:中國宗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