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古稱“老撾”,史上記載,在十四世紀法昂王在位時,由高棉傳入上座部佛教。十七世紀蘇里亞旺王朝時,佛教極盛,首都永珍一度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十九世紀,寮國成為法國的殖民統治,佛教發展停滯。 一九五四年,寮國獨立,佛寺佛像的鑄造、僧伽教育機構的設立,充分顯示佛教的蓬勃發展。國家設有和泰國一樣的僧王等僧伽組織,憲法并規定“佛教為國教,國王是最高保護者”、“國王必須是熱心的佛教徒”,佛教在國家支助護持下迅速發展。唯在一九六○年起,政府又陷入政治和軍事的分裂狀態,內戰連連,佛教的發展更形艱難。 雖然國家危亂,佛教依然是寮國人民的生活重心,舉凡婚喪喜慶、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離不開佛教的范籌。一九九○年,寮國的憲法草案將佛教的菩提樹葉作為國旗的圖案,顯示寮國的佛教已有復興的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