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毗鄰,當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后,高僧大德們相繼前往西藏,藏傳佛教因而多承八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密教的體系。佛教初傳入藏,不斷地遭受原始苯教的極力排斥,經過長時間的沖突、融和,無形中也加入了苯教一些神只和宗教儀式,使西藏佛教更增添地方民族色彩。 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六一七至六五○在位)先后迎娶虔信佛教的尼泊爾波利庫姬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佛教因而隨之傳入西藏。松贊王大力護持佛教,派遣使者端美三菩提等,至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后,創藏文字母,翻譯佛經,此為西藏譯經的嚆矢。藏王分別為兩位公主興建大昭寺、小昭寺供奉佛像經典,兩國的僧侶也陸續入藏,佛教因此傳播開來。但傳統苯教勢力甚大,松贊王崩后,佛教便無法順利發展。直到赤德祖贊(七○四至七五五在位)執政,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努力振興佛教,派遣僧青年入唐參學,佛教才開始恢復生機。但是,祖贊王崩后,隨即發生西藏史上第一次的禁佛運動,直至其子赤松德贊(七五五至七九七年在位)掌權后,即刻展開一連串的護法行動,包括:迎印度寂護大師入藏說法,又請蓮花生大師來藏感化苯教,并請二高僧共創桑耶寺,依佛戒度僧出家;請僧譯經,并解決當時中印僧人“頓漸之爭”,進而宣布西藏佛教采印度寂護一系的應成中觀派教法;于佛苯二教辯論后,正式宣布佛教為西藏國教,佛教因此建立穩固的基礎。 赤松德贊王之后,一直到赤祖德贊(八一五至八三八年在位)時期,為佛教弘傳的巔峰期。赤祖德贊的弘法功績在于廣譯經典,并收錄大小乘的主要經論,編纂丹噶、欽浦、旁塘三大佛經目錄;又設立“七戶養僧”制度。其對佛教護持之功甚大,與赤松祖贊、松贊干布共同被譽為西藏“三大法王”。 由于德贊王的崇佛而遭苯教極力反彈,其后繼者朗達磨王(八三八至八四二年在位),便在信奉苯教的貴族擁護下,展開大規模的滅法運動,史稱“朗達磨法難”。對于佛教打擊沉重,迄至佛教再度復興的一百多年間,未見佛教傳播的跡象,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時代”,并以此期為界線,將之前的佛教發展稱為“前弘期”,之后稱為“后弘期”。 朗達磨滅法之后,直到十世紀末,佛教復興運動漸起于青海與西部阿里地。十一世紀初期,阿底峽應藏王邀請,由印入藏,首先復興戒律,并提倡正統的印度佛教,撰著《菩提道燈論》,確定修行次第,并創立噶當派,從此邁入十一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的“后弘期”佛教。 十三世紀,回教徒入侵印度,大量僧侶逃亡入藏,印度后期學術中心超戒寺的經論幾乎全部移入西藏,因此西藏佛教雖然顯密皆傳,卻以密教為盛。另有從尼泊爾、青康等地進藏的僧侶,因流派傳承不同,一些高僧大德便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看法進行著述立說,自成體系,因而逐漸形成宗教教義與修行方法不同的教派,此乃后弘期的特色。其中以四大派最為著名: 一、寧瑪派:俗稱“紅教”,乃十一、二世紀時,由素爾家族的三人,依蓮花生所傳入的密咒及“伏藏”經典所創的一派。尊蓮花生為祖師,重密輕顯,以無上瑜伽為究竟,根本教義為“大圓滿法”。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創始人為貢卻杰布(一○三四至一一○二),以瑜伽行中觀派的見解為主流,盛行唯識、中觀的研究,主要教義為“道果法”。第五祖八思巴(一二三九至一二八○),受元世祖封為“大寶法王”,賜與全藏政、經、軍權,不僅在西藏地方有著統治地位,對于中國元朝政治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為噶當派的支派,由馬爾巴、密勒日巴在西元第十一世紀中期創立。主張顯密兼修,教義傳承以月稱的應成中觀派思想為主,密法則側重“大印”的修法。 四、格魯派:俗稱“黃教”,是西藏佛教中最后興起的一個大教派,于十五世紀初,由西藏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噶當派基礎上所創立。宗喀巴所撰《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闡明顯密二宗的修行次第,強調不分顯密均須恪守戒律的重要主張,成為此派的根本圣典。該派在發展過程中,采“活佛轉世”制度,以解決其宗教領袖的繼承問題,遂逐步形成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系統,并在全西藏各地取得領導地位,從此政教合一體制更趨成熟。 后弘期佛教是外來佛教文化與西藏本土文化進一步的融和,印度佛教中的顯密教義多已傳入,進而能完成西藏的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的結集編印。又寺院經濟發達,寺廟成為佛學研究中心,故后弘期佛教才是西藏佛教確立和發展時期。 印度佛教傳入西藏,經過與苯教長期沖突競爭的前弘期,到教派林立的后弘期,終于形成以格魯派為主的“達賴與班禪”體系主導著西藏佛教界。一千多年來,西藏的政治、教育、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的各個領域皆已和佛教緊密結合。但自從一九五九年以后,是另一次前所未有的教難,寺廟遭嚴重破壞,多數喇嘛被殺或被迫還俗,達賴十四世則避難國外,整個西藏宗教信仰活動停滯。文化大革命后,中共為發展觀光事業,曾整修幾所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寺院。 二十世紀下半葉,西藏佛教開始向歐美各國傳播,十四世達賴極力向世界宣揚佛法,同時致力推動世界和平運動,于一九八九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更促使西藏佛教受到世界各國人士的推崇,紛紛于各國設立佛學中心。總之,西藏佛教雖遭破壞,卻得以傳入世界大部份地區,至今仍有擴大的趨勢。近年來更在臺灣、東南亞地區建立藏傳佛教中心,發展甚為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