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約創立于西元前三一七年,乃佛陀涅槃后第一個統一全印度的王朝,建都于中印度摩揭陀國的華氏城。
三傳至阿育王(約即位于西元前二七○年),文治武功達于鼎盛,成為印度史上最大的帝國,其對佛教護持弘揚之功,亦無出其右者。阿育王所推行的輪王政策,重要內容如下:于石崖或石柱上銘刻生活道德的訓誡法敕;廣建寺院,供養僧眾;于全國修建八萬四千佛塔;設立“正法大官”,力助弘化;舉行第三次經典結集。由于阿育王的篤信及推展,人民信仰日盛,佛教遂成為國教。 阿育王在第三次結集后,即派遣傳教師前往印度邊境及國外弘化,其范圍遠至希臘、緬甸、錫蘭等國。此劃時代的勝舉,由于傳教師傳承的部派不同,以及因應當地風俗民情的需求,進而產生特色殊異的新部派,或促使原有部派的再次分化。
阿育王執政三十余年,使佛教走向國際化,其對佛法傳布的貢獻和以佛法治國的政策,為后世輪王治世留下最佳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