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在我國典籍中有個頗為俏皮的名字,這座始建于公元13世紀(jì)的泰北名城,那時被稱作八百媳婦國。《新元史》和《明史》卷均有這樣的描述:“八百媳婦者,其長有妻八百,各領(lǐng)一寨,故名。”顯然,清邁國王的800個妻子只是一個美妙的傳說。但讀罷此語,一座群山環(huán)擁、良田萬頃,囊括大小數(shù)百個城鎮(zhèn)和村寨的清邁古國,卻能清晰地浮現(xiàn)了。
清邁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卻有些凄冷。1995年5月8日傍晚,清邁湄賓酒店,以《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經(jīng)典曲目影響一代人的甜歌后鄧麗君踉蹌跑出套房,呼救無人,終因肺功能衰竭死在搶救途中。環(huán)城游覽途中,導(dǎo)游小楊的一番話異鄉(xiāng)客的目光在一座高聳的白色建筑物上停留了許久。他說:“這就是湄賓酒店,當(dāng)年鄧麗君最愛坐在窗前的貴妃椅上,在陽光下看書。如今,當(dāng)?shù)厝撕苌僮≡谀抢锪恕?jù)說晚上人們總會聽到門口有個甜美的女聲再反復(fù)低唱著一支歌,你們可以猜猜是哪首?”最后導(dǎo)游揭曉了“謎底”——鄧麗君的《我在你左右》。 “把我們的悲哀送走/送到大街頭/讓陽光溫暖凄涼的心頭/藍天高高好氣候/山又明水又秀/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丟在腦后/我在你左右/把我們的悲哀送走/送到小河流/讓流水沖去多年的離愁/有情人來橋頭/把悲哀送走/把一切丟在腦后/我在你左右。”十年后,陽光依舊,清邁依舊。重溫一支老歌,緬懷一位故友,重拾一份感動,聞此曲卻無絲毫驚悚,只覺得這座古城又因一個女星的辭世平添了些許傳奇與詩意。
沒有了潑水節(jié)的喧囂與激情,清邁顯得安詳寧靜。早上六七點鐘,驅(qū)車穿過四四方方的舊城來到郊外的山腳下,公路兩旁一隊隊化緣的僧人會讓你下車駐足。僧侶們來自山上的寺院,他們每天的修行就是從這清晨下山化緣開始的。出來化緣的僧人年紀(jì)都很小,最大的看上去也不過十五六,而最小的看樣子只有七八歲。小和尚全部赤著腳,或三三兩兩,或獨自一人,身裹黃袍,手托缽盂,走上五六公里的路程去附近的村莊沿街乞食。這些僧人擦肩而過,仔細觀察,每個人都是那么行色匆匆,臉上無半絲表情。
此時,早已有附近的市民早早恭候在門口,待僧人托缽過來,趕緊迎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把準(zhǔn)備好的各種食物放進缽中,隨后屈膝下跪,低頭閉目,雙手合攏舉過眉間,虔誠地接受僧人的誦經(jīng)祈福。僧人們誦經(jīng)時依舊面無表情,聲音低沉,誦完后轉(zhuǎn)身離去繼續(xù)化緣,而接受完祈福的人們會雙手展開輕拍頭頂,由前至后,讓剛才的祝福“充分吸收”。
佛教在泰國享有特殊的地位。據(jù)導(dǎo)游介紹,老百姓見了出家人都要致禮,而僧人不必回禮。明此理,你會覺得眼前的乞食與布施是那么自然與謙和。而只要食物滿一缽盂,僧人就會返回寺院。《維摩詰經(jīng)》說:“為不食故,應(yīng)行乞食。”僧人們徒步乞食,不游戲,無邪行,無欲無偽,為布施者說法教化。回寺院后,不向人評說食物好壞,自然消化,身心通泰。在清邁這樣一個安靜的早晨,佛理讓你頓感清澈。(來源:華人佛教/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