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轉輪圣王的仁王之治,轉輪圣王以擁有七寶(輪、象、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為德號,并以正法御世,國土豐饒,人民和樂。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佛陀為諸國國王指出如何成為仁王圣君的治國方法,當時印度的名王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都與佛陀有極深的因緣,并且經常向佛陀請教治國的理念與方法。他們不但深受佛教影響,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也以正法安邦治國,更是佛教的護法長城。
佛陀入滅后,護教圣王以阿育王與迦膩色迦王為最著名。由暴虐無道到仁慈愛民的阿育王,佛法是他的治國理念,他深深明白,以武力來統治國家只能杜人之口,唯有用佛法真理來教化世間,才能服人之心。因此他在治國期間,一心致力佛法的傳播與弘揚。此外,迦膩色迦王的大力護教,廣建伽藍,促成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形成,更是大乘佛法興隆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