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者梁啟超說:“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啟超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學術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他說的話,自有其學理上的根據。他所根據是什么?自然是三藏十二部佛法。佛法是要人轉迷成悟,轉癡成慧,轉凡成圣的大法, 若有人對佛法一無所知,或僅限于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即認定佛教為迷信,這無異于盲者摸象,坐井觀天。
事實上,世間也有迷信的宗教——是那些信仰外力,將自己一切交付給外在的神的宗教;而非信仰自力——相信眾生皆具佛性,眾生皆可修持成佛的佛教,信仰外力的宗教,是相信人類之外的神,主宰著人類的一切。人的吉兇禍福,可以祈求神的力量來保護改造。這類宗教可分為低級的與高級的——原始的與進步的兩種。茲先由原始的說起。
在本章第一節曾談過,原始人類,知識未開,對于宇宙間的自然現象,如天何以立,地何以載,雷電的威力,水火的災害等,都感到困惑恐懼。在困惑恐懼中,幻想到必有一種具有無比威力的神,操縱著、控制著宇宙的一切。這些神,觸之逆之則受災害的禍殃,順之從之則獲赦宥庇佑。于是祭祀神祗就成了人類生活間的——件大事,而低級的多神教也就從此產生,這種宗教曾經有過盛極一時的時期,迄今在若干落后的民族間仍具有極大的勢力。但在文化水準較高地區,由于人類知識的進步,理智的增長,它已逐漸沒落以至于不能存在了。較多神宗教進步的,是一神的宗教。由于人類智慧增長的結果,使部份人士感到多神宗教的不合理。但宇宙的奧秘——如萬物生滅,時序遷流。及人生的真諦一一如生老病死,窮達壽夭等,看來似變幻莫測,實際上似乎循著一定的法則運行,于是使人認為宇宙間,冥冥之中必有一個萬能的主宰,這在現代有理智有思想的人的心目中,已不復有任何價值可言了。
除了信仰他力的宗教外,尚有信仰自力的宗教,那就是佛教。佛教不以為宇宙是神的創造或主宰。對于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現象,釋迦世尊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這些現象在自然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自然法則是什么?就是萬有因果律。萬法自因緣而生,萬法亦自因緣而滅,此生彼滅,皆是因緣所生的果。星體運行,時序遷流,其中有其因果;生老病死,窮達壽夭,其中亦有其因果。如是因如是果,絲毫不容假借。因此,自然現象固不是由神掌管,人生遭遇亦不是上帝主持。古語云:“禍福無門,唯人自招。”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沒有什么神可以作人的主宰,也沒有什么神可以對人賜福或降禍。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時,他第一句話開口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如來智慧德相是什么?就是佛性,這佛性,是人人皆有的,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減。人人依法修持,轉迷成悟,皆可成佛。但依法修持,轉迷成悟,全要靠自己實踐力行,不是靠神的賜予。人人所具的佛性因為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好比鏡子上蒙了塵垢,必須自己依修持的方法把塵垢磨去,恢復本來原有的光明。這全靠自力修持,與外教所謂:“信主者得救”的仰仗他力者不同。世人不解此理,把仰賴神力拯佑的宗教認為科學,把憑靠自力修持的佛教認為迷信,這豈非顛倒黑白,不明是非。
最后,我再抄錄一節梁啟超先生的話來作本節的結束:“吾嘗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信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
何者是智信,何者是迷信,明眼人該有所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