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念看護自己
一天,叢林七人為善信誦《法華經·普門品》。上午第一堂將近尾聲,某大德突然朝我大吼一聲,可能是唱念有欠周全。
在眾目睽睽下,受到厲聲呵叱,頓時感到兩頰發熱,宛如剛被人批頰過似的,內心震撼且憤懣已極。剎時,辛酸苦辣的滋味梗塞胸間,怒火有一觸即發之勢。
但我立即意識到,如果不及時撲滅這怒火,無疑會發生一場爭吵。要不,悶在心里實在難受。這可不行,我得放彩排遣,把心調伏到心平氣和的境地,因為與人爭吵,唇槍舌劍,破壞僧團六和敬的原則,有失佛弟子的大度,再說悶在心里也不舒暢,會影響自身健康。為此,我作了如下幾種剖析排遣:
一、學會逆來順受,不要將他人錯誤的舉措來影響自己平靜安穩的心境,對別人的批評指責,不論其出發點是善或惡,自心都要經過一番思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二、蕅益大師曾開示門人“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受益之處;名利聲色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從客觀效應看,如果我有肚量能服下他人的峻烈之劑,就能幫助我折服我慢、破除我見,為我提供修行忍辱波羅蜜的水月幻境,幫助我發菩提心,求無上道,有大恩德,我應該感激他,為什么要恩將怨報,弄得自己六種不安呢?
三、公元三世紀,南印度提婆菩薩,建立法幢,展開辯論,大破外道。當時一名外道弟子,為發泄其師被破之憤,將利劍扦入菩薩腹中。臨終之際,菩薩依然教誨弟子:“諸法本空,無我我所,誰為加害,誰為被害?”提婆菩薩,闡揚圣教,大破外道邪論,以致捐軀舍命,無所顧惜,無所怨恨。如今,某大德不過是朝我大呵一聲,未傷我一根毫毛,又何足憤懣不已、怒火中燒呢?
經過以上的一番剖析排遣,內心漸漸如風靜波平,愁云盡掃,眼前出現的是月明如鏡、萬籟俱寂的清靜境界。佛法妙藥,善治眾生心病,我又一次獲得了真實體驗。
某大德于我大施棒喝,約半小時后,他轉怒為笑,主動找我討論工作。此時,我早以把前事忘卻了,他卻惟恐我受氣,有意安撫我。他的一片慈悲之心,令我感激不盡。
清晨,東方的太陽溫和而亮麗,愿世界一天比一天更美好。極目遠眺,群山向我點頭,我們彼此互道一聲:“早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