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文章>>佛學文庫>>禪 宗 篇>>參學正眼
        參學正眼
        2007年08月13日14:34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1375 字體: 繁體

        參學正眼

         

        耕云先生講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廿五日于臺南市松柏育樂中心

         

        今天是臺南禪學研究會成立兩周年大會。這不但在法界是一件大事,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大事。如果我們用常識的眼光來看,禪學研究會跟國家、眾生,似乎無關宏旨,但人類的命運最早的樞紐是看不見的,所以管它叫做‘機’。

         

        兩年來,禪學會會務可以說是蒸蒸日上。有些會友已經證得了生命的真實,也有很多會友已經品嘗到法的真正滋味,這不是書本上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沒有用的廢知識所能比擬的。

         

        在這兩年里,我接到很多來信,提出了很多問題,因為我的視力不好,回信回得很簡單,藉這個機會做一個總的答覆。歸納起來,兩年來大家問我的問題:

         

        第一、‘禪究竟是什么?’我們看公案、看語錄,不曉得禪是什么?禪除了名詞,我們把捉不到它的真實的內涵。

         

        第二、‘誰能學禪?’我是學禪的根器嗎?禪重根器,不是上上根器不能學禪,因此他懷疑他自己是否可以學禪。

         

        第三、‘修禪、參禪,什么是參學的最佳時間?什么是參學最佳地點?’

         

        第四、‘既然禪找不到它真實的內涵,好像跟自己格格不入,有沒有什么方便可以使我們接觸、進入禪的領域呢?’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參禪什么法門最契機?最穩當?只成不敗,耕耘必有收獲,有沒有這個法門呢?’

         

        以上的這些問題,是我兩年來接觸最普遍、百千個問題歸納出來的幾個重點。我想這也是各位很有興趣,或者是比較關心的問題吧!

         

        一、禪究竟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關于禪究竟是什么?

         

        各位看過指月錄、五燈會元這一類的禪宗典籍,就知道所有禪宗的問答,弟子問禪師的問題,在基本上都不外禪是什么?盡管他們用的辭匯、語句不同,但它的目的都在問:禪是什么?

         

        比方說‘什么是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從西方到中國來,他主要的目的及所帶來的是什么?這不就是等于問禪是什么嗎?

         

        也有些禪宗的學人問佛法的大意、佛法的的大意,也是在問禪是什么?因為誰都知道‘禪是佛心,教是佛口’,這話怎么講?禪宗所傳的是佛的心印,是把佛的心態傳給你;而教就是佛的教誨,教導弟子記錄下來的經典。那么難道佛的心口不一,心口有兩種嗎?不是心口不一,佛不可能有雙重人格。教與宗為什么有差距呢?釋迦牟尼佛自己說過:我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到一個字。問題就在這里,說了四十九年,沒有接觸到法的實體;那也就是說,佛的教誨雖是金口親宣,唯獨禪才是佛心真傳。

         

        我們看一兩千年以前,就有太多的人問‘禪是什么?’‘什么是祖師西來意?’‘什么是佛法的旨趣?’這些問題所指向的,都是問禪的內涵,但是答案如何呢?

         

        有的人問‘什么是佛法大意?’答:你為什么不問外面那個柱子?

         

        有人問‘什么是祖師西來意?’答:現在太忙,沒有時間告訴你,等沒有人的時候,我再悄悄跟你說。這個人就開始緊迫盯人了。有一天老和尚一個人在散步,他就盯上了:師父啊!現在沒有人,你跟我講吧!

         

        那位老和尚悠然地說:你看!那叢竹子怎么那么長,這叢竹子又怎么這么短。

         

        這是答案嗎?確實是答案。

         

        又有人問:什么是西來大意?答:你為什么不問自己的意,管他東來、西來干什么?

         

        有人問趙州:什么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

         

        *我們的表層意識,我們習慣用了二、三十年的這種表層意識,是無法理解的。因此人們都以為這老和尚‘愛說笑’,問這個答那個,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嘛!何必指東話西呢?其實不然。我們為什么說他答得對,等一下再跟各位講。

         

        那么禪究竟是什么呢?讀過信心銘的就應知道‘才有是非,紛然失心’。說‘是’就必定有‘非’,不離二邊,是相對不是絕對。真理是絕對的,你有了二邊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起了混亂,起了混亂就叫戲論。戲論是什么?就是概念游戲,是接觸不到真實的。那么禪究竟是什么呢?

         

        各位也知道,歐洲文藝復興以后,有所謂科學的語言。近代的邏輯學,也有不矛盾律──是說你要討論一個問題,不可以模棱兩可。還有范疇說──要有一定的范圍,你談什么問題,先確定范圍再進行討論,你不能海闊天空亂扯一通吧!就現在的邏輯學來講,你問:什么是祖師西來意?他答:庭前柏樹子。你必定是無法接受。

         

        假如我們說是什么,一定會有人說非什么,那就‘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這個心就亂了。倘使我們不說它是什么呢,恐怕你連邊都摸不到,又從哪里著手呢?

         

        那么,禪究竟是什么呢?

         

        (一)禪是生命的永恒相

         

        盡管提到禪,沒有開口處,為了不舍方便,我甘冒大不韙,在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就說‘禪是生命的永恒相’,這是一個參究的線索,雖然有點著相,有點違背古人的風范,但是可以給你一條線索,讓你去抽絲剝繭地慢慢發掘。

         

        我也說過‘禪是生命的共相’。生命有別相──個別的生命相。螞蟻那樣小,人比較大,大象又比人大,相傳喜馬拉雅山的雪人,又比人大十倍。但不管眾生外形如何千差萬別,卻有其共同點,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就奠立在生命共同點上,所以說禪是生命的共相。

         

        (二)禪是自他不二的所以然

         

        自己跟別人原本不二,眾生與佛原本平等。何以說眾生與佛平等?眾生煩惱垢重,諸佛光明解脫,自己是自己,他是他,說是自他不二,沒這回事。為什么有這種論題呢?這個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就是禪。契合、悟入了禪,就會親切地感受到自己跟別人果然不是兩個,佛跟眾生也原本是完全一樣。

         

        剛才我們說過關于‘禪是什么?’一兩千年來有成千上萬的人發問過,也有成千上萬個答案。我們在后面講到跟這個問題有關時再講。

         

        各位有的是今天下午才到達,有的昨天我們就聊過天,聊了五、六個鐘頭。有的今天聊了一個上午,各位應該感受到禪不是抽象的,不是概念游戲,不是不能通過實驗的,禪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三)禪是心的原態

         

        禪是什么?勉強地說,禪只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我明知故犯地下了這么一個界說,甘愿下阿鼻地獄,只要大家能直趨禪境,不再向外馳求淪入外道,我都感覺心滿意足。

         

        我們為什么不說禪是一種心態呢?因為心態包括了心靈的狀態和心的表層。而所謂心的表層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積的本心上的污染層面。

         

        剛剛出生的嬰兒,在育嬰室里時,只有最低的、微弱的本能,肚子餓了就哭,他不會思惟、沒有感情、沒有理性、沒有智性,也就是說他根本還沒有形成表面意識,長大了以后,他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他有第七識,有了我的執著,然后突出自我意識,在根塵相對中吸收、累積,成了本心原無的一層塵垢。

         

        我們的聽覺很接近答錄機,耳朵要不具答錄機的功用,就沒有辦法學習。老師教你,你若錄不下來,怎么記它啊?大家都會唱‘青海的草原’、‘我從山中來’,我相信會唱這個歌的人未必讀過曲譜,也有很多人沒有見過歌詞,他為什么會唱?耳朵是答錄機嘛!那么眼睛是錄影機嘍!這個人我曾經見過和經人介紹過,下次再見面就會打招呼說:老張你好!你好!好久不見。為什么這樣?彼此已經感過光了。

         

        這些東西累積多了以后,越積越厚,這是表層意識。既然心上面又加了一層叫做表層,于是本心就被蓋住了。所以我記得禪學研究會成立的時候,我跟大家說:禪是什么?禪是心的原態。是沒有加表層意識,去掉表層意識以后心原本的狀態,也是六祖壇經講的本來面目。

         

        所以這個問題討論到這里,我肯定地講:禪是原本心靈的狀態,不是知識──不涉能知,沒有所知,離能所、絕對待,亙古未失,悟亦無得,一切具足,不假外求,人人本有,無須外求,只是圣主未蒙塵以前,心靈的原態。

         

        (四)禪是宇宙的唯一真實

         

        在禪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中,我就曾提出了前面這三個界說,而且我恐怕大家摸不著方向,研究時還很難著手,所以我又說:禪是宇宙的唯一真實,是佛經所講的實相,也就是真相。

         

        什么叫真相?什么叫幻象?真相是原本的、不變的、永恒的,幻象是過程的。不管你接受創世紀的說法,或者你接受星云說,你都會肯定地球是無中生有的,原本沒有的,它只是過程的暫時呈現,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沒有人堅持說地球是永恒的吧?用大宇宙的無限時空來衡量這個地球,的確太短暫了,以人的眼光看昆蟲,其生命不也太短促嗎?

         

        佛陀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完成了生命的覺醒,若問佛陀悟的是什么?只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而已,絕不含神秘的成分。就是說凡是*條件的組合而成立、顯現的,都是原本不有的,凡是原本不有的,當條件消失、條件改變時,它也同時消失。

         

        在座各位很多是學自然科學的專家,我們也知道雖然物質最小的單位是原子,而原子卻不是單一的。當你把電子、質子、中子分開的時候,你將發現實在沒有什么東西是固定不變的原子;電子、中子瞬間即逝,質子跟著也會消失,為什么它會空無所有?因為它原本不有,只是因緣所生的假合體而已。這說明*條件組合的東西,一旦條件分離了,它也消失了。

         

        過去我讀中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說:什么叫分子?分得不能再分,小得不能再小,叫做分子,現在證實沒有這回事,沒有什么東西不可以再分,原子還可以再分。了解了存在的實相,就會了解釋迦牟尼佛所悟的法,沒有什么神秘的色彩,也沒有不可理解、晦澀難明的理論,而是宇宙的真相、生命的實相,是邁向生命圓滿的途徑,促使生命覺醒的方法。

         

        二、誰能學禪?

         

        有人問:我可以學禪嗎?我是學禪的根器嗎?

         

        我可以講,愿意學禪的人就能學禪。是不是大根器,并不是由別人來決定的,根本沒有人能主宰你的命運,沒有人能夠評定你的價值,一切全由你自己決定。你是學法的根器嗎?你自己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這話怎么講呢?只要是人,都可以學法,不是說眾生平等嗎?一切動物、昆蟲,它們也是有生命的,也都是眾生,為什么它們不能學法呢?

         

        經上有一句話說‘因地倒,因地起。’你因地而跌倒,離開這塊地面你也無法爬起來,你還是得在原處爬起來。人為什么迷失?為什么墮落?因為有了表層意識,假使你不善運用這表層意識作理性的思考,你就不可能有真實覺醒的時候,也不可能抹掉心頭的污垢,綻放出原本的心的光明。

         

        昆蟲、野獸、家畜雖也是眾生,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為它表層意識的結構不健全。人的表層意識的結構,有情感、本能、理性、智性和思惟五種作用及功能,而一般的動物,只有本能比較突出。

         

        比如我們說這個人好吃懶做,說他像只豬,為什么呢?豬除了吃就是睡,如果你不把它去勢,它還可以當種豬,傳種也是本能,除了本能,它還能做什么呢?它有思惟嗎?它有理性嗎?它有智性嗎?它有真情感嗎?為什么沒有真情感?比如兩條狗,公狗跟母狗剛才還是好朋友,難舍難分,不一會兒,居然會為了一根骨頭,搶得頭破血流,這算什么嘛!人們諷刺那些只重本能,沒有真情感,沒有真智慧的人為蠅營狗茍,他所熱衷經營的也不過就像蒼蠅、野狗那樣骯臟茍合而已。所以說人身難得,因為人有理性、智性可以自覺,有超越生死的真情感生起大悲情懷,肯為了眾生,把全部生命投入正法。

         

        不管你是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你必須知道人的情感是很可貴的,情感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沒有情感的人就是不道德;一個生性冷漠、性情冷酷的人就是魔鬼的同道。這話怎么講?倘使你不愛你的父母能算孝子嗎?不愛兒子算是慈父嗎?不愛國家算忠良嗎?不愛朋友符合義的要求嗎?不愛自己的名譽會有信嗎?所以一切道德的德目,都只是真情感的發揮與擴張。什么叫真情感?就是大慈大悲。什么叫大慈大悲?大慈是無條件的同情,大悲是感同身受的同感。

         

        什么叫無條件的同情?這個人有煩惱,盡管他跟我無關,既不是我親人或朋友,也不需要任何因緣條件,自然會產生同情心。

         

        什么叫感同身受的同感?看見他人長了瘡,我就覺得心痛,這才是真情感。假如說感情不出于一家,愛老婆、愛孩子那也并不算錯,只是范圍太狹窄。生命的開創是以情感為動力的,一個愛家庭的人才能齊家,愛國家才能治國,愛眾生才能成佛,愛人類才是真正的政治家。視一切眾生跟自己為一體毫無差距,這就是大悲佛陀。

         

        所以只有人才有真情感,真情感比真理智更可貴,而真情感常常跟真理智的秉賦成正比。一個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的人,不可能是天才,一個熱情洋溢而又無私、無我的人,才是菩薩的典型。我們一般人的熱情不是為名就是為利。菩薩熱情很高,卻沒有自我,當他到火里救人的時候,卻忘掉了自己的危險;當他去水里救人的時候,忘掉自己不會游泳,他是無我而熱情的。

         

        各位無須浪費時間看那些名相,古德說‘曲談名相勞,直說無繁重。’你轉彎抹角,從名詞上動腦筋,那就累了啊!直說無繁重,直截了當地說,既不累人,也并不復雜。

         

        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各位就知道了,為什么眾生皆有佛性,而眾生并不皆能成佛,唯獨人可以,因為人的表層意識的結構比較健全,而動物沒有思惟、沒有理性,也沒有智性。動物除了母子的天性以外(應該說是一種高級的本能),不會有真情感。我們勉強地說,動物有薄弱的情感,有突出的本能,而絕對沒有理性、智性和思惟;盡管它有記憶,但是它沒有思惟,它不能推理,否則的話,今天地球的主人不會是人類了,應該是恐龍才對,各位同意我的說法吧!

         

        所以說人身難得,各位應珍惜人生,因為倘使你沒有得到人身,你就不可能有生命的覺醒。為什么禪宗古德皆重根器,我卻說根器由你自己決定呢?

         

        什么是大根器?有大信心、大誠敬、大肯決就是大根器。盡管他有聰明、智慧,學問也很有基礎,如果沒有大信心,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人云亦云,自己沒有判斷能力,而且他既不能擇善,也缺乏對正法的固執,不能發長遠心,這就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什么是輕?就是不尊重,不誠懇;什么是慢?就是懈怠、不敬。所謂小德小智,德是什么?不專指好也不是指壞,是指一種特質、風范,好的風范是美德,壞的特質是惡德,也就是說你憑著一點點小聰明,既不尊重,又很懈怠,佛法不是你這樣的人可以學的。什么人能學法,到這個地方就有了結論。

         

        什么人不能學法?凡是小聰明、小智慧,又輕浮、又懈怠、不能忍耐、不能吃苦,碰到困難就退轉,這類的人絕不能學禪。

         

        所以二祖見達摩祖師學法,達摩祖師說‘以往的圣人,難行能行。’他說這個很困難,但是他不怕,他要突破。‘難忍能忍’,這個痛苦、這個羞辱是很難堪的,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但是他可以忍。

         

        什么人能學禪?能將全部感情、全部理智、全部人格都投入的人。并不是說不要工作,而是說除了工作以外,我們還有休閑活動,休閑活動的內容就是你的生活興趣。有的人下了班培植盆景;有的人下了班先看看熱帶魚,沒有跟太太打招呼以前,先跟熱帶魚打招呼,嘿!這就是生活興趣。有的人太太盡管抗議,偏要找幾個朋友打橋牌。也就是說你要能夠把學佛法取代像養熱帶魚般的興致,又沒有東西可以取代你這種興趣跟注意力,長時不改變的話,一定會成功。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作個小小的結論:凡是肯把全部情感、全部理智、全人格投入佛法而又堅定不移、絕不退轉,他就是最適合參禪的上上根器。倘使參禪不是你唯一的興趣,而只是興趣之一,把參禪跟打橋牌、養熱帶魚、打麻將等重,等量齊觀,一視同仁,沒有什么輕重,那這樣子你就不是參禪的根器了。因為古人集中畢生的精力,尚且不能突破這個難題,而你只是附帶地把禪作為一種生活中的調味料,我看是沒有辦法的了,還是不要浪費光陰輕瀆大法吧!

         

        有人學禪多年沒有個入處。什么叫做入處呢?借用一句軍事術語,就是進入狀況。想進入禪的境界,領會禪的心態,的確是個難題。很多人學了一輩子還在外面晃,沒有進入,要想進入是需要有方便的。方便的可貴在于它雖然不真實,只是一個工具,但卻很有用,這就叫做善巧方便。古人的方便很多,是極為高明的。

         

        如問什么是禪?什么是祖師西來意?答‘庭前柏樹子’。看來簡直荒謬絕倫,我問祖師西來意,他答‘庭前柏樹子’,是故弄玄虛?故作奇特?不!絕不!其實那是禪的人格化以后的自然反應。

         

        問這句話的人經過思考,鼓起勇氣,充滿了期待的心情,而答話的人卻并不透過大腦,沒有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為什么脫口而出?因為古人說:思而中,慮而得,那是鬼家活計。什么叫做鬼家活計?就是在黑山鬼窟里做計較,也就是指*色、受、想、行、識的作用,表層意識的五陰的產物,不是本心的發露。

         

        僧問趙州:什么是祖師西來意?趙州不假思索地立即答以庭前柏樹子!真是殊勝的方便。何以是殊勝方便呢?我們兩個不妨表演一下,我是趙州,你問我什么是祖師西來意?我答:庭前柏樹子!你要是修行有素,才一反觀自心,你就知道答案的落處,問祖師西來意,答庭前柏樹子,任你用思惟去分解也解不開,用智力去啃它卻啃不動,想放下嘛!又放不下,這庭前柏樹子既不是個東西,又不是個道理,在那里一橫,你愣一下,驀地碰上了真實活躍著生命力的答案,于是表面意識迸裂了,你那原本只有光明、只有知覺、沒有分別、沒有想念的心態,就立即呈現了出來。你問祖師西來意,趙州告訴你就是這,不在中間及內外,只是你當下的心態。

         

        但是也須是個漢始得,如果你一向慣于向外面尋覓,庭前柏樹子便成了沒有生命的東西。這一招很絕,若非答他庭前柏樹子,答他燒餅油條,就聯想到吃,聯想到肚子餓,吃飽了才真爽快!這庭前柏樹子,讓你既沒法聯想,你又不能突破;想分別,意識沒法子活動;想運用思惟,沒有你著力處,若是參學有素的,當下就會桶底脫落;若是驢漢,忒煞辜負他老趙州也。

         

        佛經上說的本心,是指無念心體。心的本體,原本無念;嬰兒有念嗎?念是以后累積的。所以真正高明的大智慧者,只消趙州說個庭前柏樹子,理合當下澈了。如果像僧問大梅:什么是祖師西來意?大梅說:祖師無意。試問你怎么悟?你就悟不了啦!

         

        所以趙州這話才是勝方便。什么叫勝?用本省話就是‘足贊’──真行!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級、更好、更絕的了!他怎么想得出來呀!(他豈用想)只有這個答案使你無法分別。你說用你的世智,用你的表面意識,都用不上;好像汽車發不動,你想放也放不下,你問的這個人,就在你面前,你怎么放啊!一定有含意,怎么想,越想它念頭越不動,想久了以后,只要回光返照,就發現它的答案只是在揭發、揭開你本心的原態,這才是典型的殊勝方便。

         

        你若問我:什么是禪?我沒有趙州那么高明,你們若問我如何才能得個入處,我有四句稀松話,你若能當下理會得,保你先斷法執,后斷我執,二執俱斷,圓證解脫,從此斷惑。我的方便就是:‘熱了出汗,冷了打顫,渴了喝水,餓了吃飯。’

         

        就這四句話,假如你們認為我這是開玩笑,我是很誠懇的,不是開玩笑。你們要會得這四句話,你馬上斷法執,就進入離執禪定,這是一塊敲門磚。我再說一遍:熱了就出汗,冷了就打顫,渴了就喝水,餓了就吃飯。我這個沒有趙州那個絕,你們還可以用思惟,趙州那個連思惟都沒有地方用,你想啃一口,也沒有地方下口。

         

        所以參禪不難得個方便。如想得個入處,古德留下的公案很多,隨便拿一條去參,都可以進入,那就是鑰匙。如果你認為古人的太陳舊,不夠新鮮,我這個是剛出籠的。假如這四句話你會了,不須開口,你做個動作,比個手勢,我就心照不宣了。還有不用開口說話的嗎?禪原本是這樣的,原本是脫離語言文字的。

         

        三、參學的最佳時間、地點

         

        有些人對我說:老師,我是想修行啊!可是我沒有時間哪!我說不然!不要說給你八小時,給你四小時,沒人打擾你,關在你房里,你就會感覺到難過了,一會兒想打電話問候老朋友,一會兒又想寫信……簡直受不了,果真沒時間嗎?不相信試試看,你就知道。

         

        學法不是時間多寡的問題,有的人有時間他不修行,他活得很難過。我講一個笑話:我有一個朋友在上班時工作很忙,退休回到家里不幾天就生病了,總是感到很無聊,生活方式突然改變,好像處處不對勁。他坐在沙發上喊不舒服,躺在床上喊頭痛。他太太很聰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給他在客廳旁邊擺個辦公桌,準備了筆、紙、墨盒、印泥盒、卷宗等一應俱全。早上在卷宗里寫個簽條:謹檢呈老大、老二本次月考成績單乙份,恭請核閱。他看了以后說:大寶此次功課退轉,酌情減發零用錢一半。二寶此次平均超過八十分,多發獎金五百元。晚上的卷宗里寫的是:謹擬具明(星期二,十八日)菜單乙份,是否可行,恭請核示。他看呀看地點點頭,拿筆批了個可字。翌晨,夫人又來了個:謹檢呈本日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各一份,敬請鈞閱。(哄堂大笑)他很高興,當然每天都給他泡杯茶擺到辦公桌上,他腿一翹,嘿!健康恢復,情緒也好了,的確生活方式跟過去差不多嘛!批閱卷宗、呈閱報紙、泡茶、照樣發號施令或獎或懲,有啥不對?這雖然是個笑話,顯然人閑了也不是件好事。你說你因為忙而不能學法,這是遁詞。你說需要時間多才好,時間多了,你受得了嗎?

         

        也有人問我:什么地方學法最好?你看到處靈氣很壞、空氣污染、噪音太多,怎么能修行?定、靜、安、慮、得嘛!他說:我想到山上去修行好不?我說:我贊成你去,但是你必須要最少一個禮拜不回家,若能做到,我發一千元獎金。這家伙是到山里去了,不過未到一個禮拜,兩天就回來了。他解嘲地說:你看!晚上找不到一個人聊天,蚊子又多,很多不知名的小蟲,打死了又來一批,坐在里頭也沒人理我,看書嘛!看不進去,打坐嘛!腿酸腰痛,這怎么個修法嘛!于是我就回來了。所以修行不應該選擇時地。

         

        你若問我什么時候好修行?就是現在!什么地點好修行?就在眼前!眼前你不修行,現在你不修行,你便永遠都不可能修行了。

         

        一個人在深山里修行,這的確是好,但要有這個福氣,如果沒這個福氣,很難。記得讀小學時教科書有一課,大家做饅頭,叫這個挑水,那個磨面,大家都分工了,只有猴子不肯做事,最后蒸熟了大家都吃,猴子也要吃,大家說不給你吃,為什么?不做工的沒飯吃。你不做工,你光修行,誰給你飯吃?所以要有這個福氣。

         

        總而言之,十字街頭好修行。古人大澈大悟以后,回到城市向酒樓、賭坊、戲院、花街來驗心,看在這些場合心是不是會動、會亂,定力會不會退失?你我如果在自己的崗位上素位而行,隨時修行、隨地修行、有空就修行,這就行了。

         

        關于修行是什么?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一位老和尚在深山古廟坐在蒲團上,正襟危坐,眼睛半開半閉,燈光半明半暗,這是‘黑白來’,這不是修行,這樣子既不衛生,也容易心亂。若說修行是打坐,那也不然,有個故事說:

         

        馬祖當初只管打坐,誰來了也不理。一天南岳懷讓大師走到山上,看到這個山上有一股靈氣,發現有真修行的人,就問附近的僧人:此地有沒有修道的人哪?答說:哪個不是修道的人!那個和尚以為出家就是修道,不然!其實還沒有見到道怎么修?‘聽說后山有個和尚,平常人們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這個家伙怪怪的,恐怕與眾不同吧!’

         

        南岳禪師是六祖的首席大弟子,到了后山,跟他(馬祖)打招呼,他也不理。南岳這老頭很絕,你不理我,我有辦法!就拿個磚頭在他旁邊磨呀磨的煩死人。不理不行了,不理他不走啊!于是問道:師父!你磨磚頭干什么?大師說:我磨它作鏡子啊!馬祖說:磚頭怎能磨成鏡子呢?那么你打坐干什么?我打坐成佛呀!我磨磚不能成為鏡子,你打坐又怎么成佛呢?佛無定相嘛!馬祖說:那我就不懂了,要怎樣才能成佛呢?我打個比方:如果車要是不走,你是打車,還是打牛?馬祖說:當然打牛呀!你這樣打坐卻是在打車嘛!馬祖當下豁然。

         

        各位由此可以知道,真正修行,像馬祖那樣在深山里結庵,身心不動,誰來也不理,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尚且不是修行,怎樣才是真正的修行呢?

         

        釋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在能平等的普度眾生;菩薩的可敬,在于熱情熾然而又超越自我,完全為眾生而獻出心力。離開本來面目的參究,離開對眾生的悲憫,根本就不是修行,若是心灰意冷,果然敗種焦芽。

         

        在深山修行固然不是好地方,等到老年退休以后再修行,表層意識已經硬化,修行就來不及了。各位看到很多老年人罹患失心癥,什么是失心癥?跟小朋友搶糖果吃,在馬路上解小便,你見過沒有?像這樣老了以后,腦細胞僵化了,還能修行嗎?

         

        如果你問我什么時間修行最好?什么地點最好修行?這無須找風水先生。我看到報上說一個人為了修行,找了一個風水最好的地方,活人住在那里就長生不老,死人埋葬了,下一代會大富大貴,沒有這個事,當初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沒有看風水。所以修行不是個神秘的名詞,不是限定物件的一種行為,而是人人可以修行,人人應該修行,人人有責任修行。因為,修行只是修正你的想念與行為,也就是孟子講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你做一件事情,做不通的時候,不要向別人抱怨、發牢騷,應該反過來向自己求答案,為什么他做得通,我做不通?一定是我錯了,一定是某些地方不合適。

         

        所以修行的時間是現在,修行的地點是眼前,修行的方法就是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為。

         

        四、參禪最契機、最穩妥的方法是什么?

         

        最后一個問題,有很多人問我‘參禪最契機、最穩妥的方法是什么?’我告訴各位,是觀心。

         

        有些人根本是門外漢,他說觀心是古老的禪,達摩祖師那幾代才觀心,到唐朝中葉以后,一花五葉,只見棒喝交馳,擊石火、閃電光,舉拂、擎拳、瞪目、豎指……那些才真夠奇特、奧妙,也才是禪的獨特風格;至于觀心一法,實在是卑之無甚高論,太古板、太簡單,那不是禪。像這種知見的人,永劫不會開悟。

         

        不必說各位開悟、見性了,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禪籍,就該知道達摩大師當初傳法給二祖后,想印證二祖的境地,二祖運用了種種的辭匯和表達方式,盡在說心、說性說了一大堆,達摩大師都不置可否,說你這些玩意等于沒講,因為他要的是你見性,不是要你的分別心和知解,要的是你摩訶般若的現量,而對于表層意識的閑知解并不認可。

         

        直到二祖說:我現在已息諸緣。達摩祖師問:是不是斷滅呢?意思說是不是無記、沒有知覺,跟死人一樣?二祖說:沒有無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是死人,只是無念,不是不覺。然后初祖才印可說:如是、如是,只此是諸佛所傳心印,善自護持。

         

        我請教各位:如果二祖當初不觀心,怎么知道已息諸緣?他若不察知自己的心態,又怎么知道并不斷滅?我們再看看六祖壇經,惠明為了奪取衣缽追趕六祖,因為他是武將出身,當然跑步要比一般和尚高明,別人遠落在后面,他第一個先追到。六祖對他說:衣缽表信,只是法統的征信,可以力爭嗎?惠明用手提也提不動,然后見風轉舵地說:我不是為衣缽,我是為求法來的。六祖說:你既然為法來,現在坐在那里,善惡都莫思量,好的、壞的你都別想。調心調了半天,六祖在旁邊觀察,發現他的心態到達有心無念的時候,說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惠明一聽,恍然大悟,感動得痛哭流涕。他說:我在黃梅幾年,不知道本來面目,現在行者(沒有出家受戒,他只是一個燒火的工人,寺里的工人就叫行者)就是我的師父啊!六祖說:不必客氣啦!我們都是五祖的弟子,你不能這樣啊!不過惠明還是認他為師,把名字改成道明。試想,離開心態,什么是禪?

         

        再說六祖從五祖開悟后,五祖以金剛經為六祖印證心態,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若不觀心,怎么知道本自清凈?怎么知道本自具足?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試問:不觀心如何‘識心達本源’?難道是向外覓佛法嗎?證道歌說‘但得本,莫愁末。’只要你認識本心,那些枝枝節節,神通妙用都會次第發露出來的。

         

        我們常說保任,保任個什么?說管帶,怎么個管帶法?也只是要你在待人接物、語默動靜之際,要留意自己的心態。顯然所謂管帶不就是秒秒觀心嗎?若不觀心,請問你怎么管帶?

         

        說到照顧腳下,則又低頭看水溝,其實它的意思是提醒你照顧自己的心態,不要被外物換去了所保任的心態。倘若連這句話都不會,妄議觀心不是禪,那才真是荒謬絕倫。可知唯有觀心,才是修禪最穩妥、最殊勝的方便法門。

         

        大家也知道禪宗有個野鴨子公案。百丈隨侍馬祖散步,前面一群野鴨子飛過,馬祖問:是什么?百丈說:野鴨子。馬祖又問:到哪里去了?百丈答:飛過去了。于是馬祖把他的鼻子用力捏,百丈痛得大叫。馬祖道:你再說飛過去了!百丈有省。有什么省?省的只是不該離心外觀,不覺心為物轉。很顯然馬祖是在糾正百丈不觀心而觀野鴨子。

         

        佛學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做內學,又稱內明。內明個什么?曰‘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若不觀心,如何明心?不觀到本心綻現,如何見性?

         

        當知唯有觀心才是禪宗的不二法門,禪宗的真血脈。離開觀心就沒有什么叫做保任,就沒有什么叫做管帶,也沒有你學禪的入手處。若果成天把公案背來背去、解來解去,儼然是在埋沒祖師心,與禪有什么交涉?有些人專務解釋公案,什么拈古啊!評唱啊!古人講的話我們不懂,他唱的比古人講的更晦澀。有的時候我們看古人的話,還可以明白一半,經他這一評唱,我們對那一半也糊涂了。運用這種方法,不但是浪費時間,也浪費了生命,驢年能夠開悟!

         

        我們常說觀心可以入禪,不是一種推斷而是一種實證。禪學研究會成立兩年,明心見性者大有人在。我昨天還跟人家說笑話,說雖然我們不能轉物,但我們可以改變物質的結構式,這雖然是個笑話,但確有太多舉不勝舉的實例,足可證明觀心才是禪的最佳方便法門。

         

        南岳懷讓大師在六祖身邊追隨了十幾年,有一天六祖驀地問:什么物?恁么來?南岳毫不思索,脫口而出:說似一物即不中。你說是什么都不對。你想想南岳大師若不觀心,怎知道六祖在問什么?憑空而來,根本沒有來龍去脈嘛!突然的:什么物?恁么來?是個什么東西,從哪里來的?你指的什么嘛?因為懷讓大師秒秒觀心,他知道不是指別處,才立即回答:不論你說它是個什么都不對。

         

        有太多的地方證明只有觀心才是參禪最契機、最穩妥的修行法門,不肯觀心,絕難入真正的禪。

         

        各位應該知道一個最現實的事實,佛法是內明之學,內明者,明心見性,離開自心、自性,向外求玄,向外找道理,顯然就是外道。

         

        馬祖的大弟子百丈,那個被捏著鼻子喊救命的小和尚,大澈大悟以后,也升座教導弟子,有百丈上堂句,這是很有名的。大家翻翻指月錄,能把他那幾句印在心里,你就可以說:我即是佛,自他不二,生佛平等了。百丈還有一個下堂句,也含蓄甚深悲心。一個真正說法的人,是可以喚醒別人原本的心態的,是可以使人的無師智、自然智當下發露,而展現出生命的光芒的。百丈說法的上堂句是:

         

        靈光獨耀──只有一片光明,沒有別的。

        迥脫根塵──六根六塵與我無關。

        體露真常──我的生命的當體就是永恒、就是真實。

        不拘文字──這些文字不足以拘限。

        心性無染──只要我的心、我的本心、自性,不被污染的話。

        本自圓成──本來自己就是圓滿、成功的。

        但離妄緣──只要你不黑白(亂)想。

        即如如佛──便跟佛一樣。

         

        這叫上堂句。你看說得多么真實,沒有廢話。

         

        百丈還有個下堂句更絕,什么是百丈下堂句?他每次講話完畢以后,等大家都散去時,他突然又招呼,喊道:各位!大眾聞聽回頭時,百丈問:是什么?

         

        是什么?這三個字就叫下堂句。為什么問這句話呢?消耗了老和尚半天的精神,每個人接受他的啟發,心靈引起共鳴,這個心態多好,只要留意一下,很清醒,沒有睡著,但是確實是已經離念了。那個時候的心態已經沒有念頭,縱然想來個妄想,妄想也起不來了。當他一問:是什么?你只要自己一觀心就知道了,只要保持這個心態就已盡修行之能事了。語言文字頂多是指月的手指,并不是月亮本身。

         

        可惜古人與今人大同小異,當百丈問‘是什么’時,大家有的看腳下:我該沒有踩到狗大便吧!有的看旁邊猜想:可能是誰掉了錢吧!誰撿到是誰的,都養成向外尋覓的習慣。如果你是習慣于秒秒觀心,時時內觀,那你就跟懷讓大師一樣,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了,你就馬上知道應該保任了。

         

        五、什么是參禪的大根器?

         

        真理是一般的,是普遍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局部性的,沒有什么難懂,而且也勿須用懂。各位都具備參禪的根器,什么是大根器?大信心、大誠懇、大尊敬便是。

         

        我們經常講誠、敬、信、行,大家以為說誠就是有求必應,心誠則靈,不是!誠就是純一。我們讀書經,說‘文王純亦不已’。大禹謨‘危、微、精、一、中’就是誠,誠就是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全生命的投入。

         

        什么是敬?不是說每天拜拜,洋洋乎如在其上,敬神如神在,不是這回事。敬是不散漫、不隨便、不吊兒郎當、不馬馬虎虎,簡單地講就是很認真、很莊重。如果大家認為嬉笑怒罵、講笑話、罵大街就是禪,吃狗肉、飲燒酒就是禪,那是變調的禪,絕不是常態的禪。

         

        道濟禪師表現的禪是變調的、是降D調,失去C調的莊嚴華麗,不足為法。所以真正的禪是要敬,敬就是不放逸、不散漫、不吊兒郎當,很認真、很莊敬。

         

        講到信,若對于自己親身體驗的、深深感受到的、深得我心又深入我心的法,而不抱定‘只此一事實,余二皆非真’的堅固信念,這叫信不具。不信就是不相應,就是無緣,修學就不能夠成功。

         

        什么叫做行?古人說:說食不飽。你到我家來玩,我正在吃飯,我問你:吃飯沒有?你說:吃過。其實你沒吃飯,那我坐在那兒吃飯,你在那兒等,結果你就流口水,我吃得很飽,你還是肚子餓,這就是說食不飽,你說吃了,那并沒有飽。所以你要想得到法的利益,一定要行,不但要行,還要發為正行。

         

        有很多人一談到禪,就聯想到指月錄那么難懂。那些不是要你懂的!是要你悟。我已經給你們割破了一個謎題──庭前柏樹子,大家明白了吧!它是引發、激起你契合佛法的心態,而不是給你什么知識。什么是祖師西來意?講一番道理,對你有什么用?沒有用的。

         

        禪學研究會成立已經兩年,我看在座的各位,每個人都是福智具足,都是大菩薩相。也許你謙虛地說:我不敢!沒有什么不敢,菩薩就是人,菩薩跟人不同的就是無私無我、大慈大悲而已。

         

        各位有很高的學歷,有很豐富的同情心,各位也都決心追求真實,現在有很多光明磊落的朋友來和我們一齊同見同行,今天的成果已在許多會友們的心地上顯現出來了,我今天有機會跟各位報告一下禪的一般概念,非常高興。我們大家共同來參學安祥禪,什么叫參?參就是參詳,參就是商量,我非常樂意跟各位共同來參詳。愿大家都達到生命的圓滿。

         

        謝謝各位!

        上一篇: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下一篇:參禪的先決條件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支持:易點內容管理系統(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激情小说.com|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福利视频网| 中文字幕1区2区| 欧美日韩第一区| 有夫之妇bd中文字幕| 女皇跪趴受辱娇躯|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99页|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日韩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91在线|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家庭教师奇优| 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一级一片一a一片|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国产无套露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1024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在线网站 |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乱理伦片| 国产a级特黄的片子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日本牲交大片无遮挡|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男人使劲躁爽女人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