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學(xué)習(xí)園地>>佛學(xué)知識>>佛學(xué)常見辭匯06
佛學(xué)常見辭匯06
2007年06月22日09:32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1580 字體: 繁體

佛學(xué)常見辭匯06
(一畫~三畫)
 
陳義孝居士編
竺摩法師鑒定
 
【三種相】 1.標(biāo)相、形相、體相。標(biāo)相者,如見煙便知道是火是;形相者,如長短方圓之形狀是;體相者,體質(zhì)也,如火以熱為體質(zhì)是。2.指智度論所說的假名相、法相、無相相。假名相是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假的;法相是諸法雖然假的,而幻相不無;無相相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相。
 
【三種愛】 境界愛、自體愛、當(dāng)生愛。境界愛是人在臨終時,對于眷屬家財?shù)鹊膼壑模蛔泽w愛是人在臨終時,對于自己身體的愛著心;當(dāng)生愛是人生臨終時,對于當(dāng)來生處的愛著心。
 
【三種常】 本性常、不斷常、相繼常。本性常是說法身佛永不生滅,本性常住;不斷常是說報身佛的智德永無間斷的生起;相續(xù)常是說化身佛滅度之后,又再化現(xiàn),永不繼絕。
 
【三種大智】 無師智、自然智、無礙智。
 
【三種成佛】 理具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圓滿具足,與大日如來相同,是名理即成佛;眾生既具本覺的功德,再修習(xí)三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與佛無異,是名加持成佛;依三密之修行,證入無上悉地,而顯現(xiàn)法性之萬德,是名顯得成佛。以上三種成佛,是真言宗所說。
 
【三種精進(jìn)】 一、披甲精進(jìn),即要像將軍披甲上陣一樣,勇往直前,不畏一切;二、攝善精進(jìn),即努力修習(xí)一切善法,與道鍥而不舍,須臾不離;三、利樂精進(jìn),即不但要自我凈化,而且要發(fā)大慈悲心,普度一切眾生。
 
【三種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作布施;法施是說法度他;無畏施是以無畏施于人,救人之厄難。
 
【三種菩提】 1.方便菩提、實智菩提、真性菩提。這三種菩提,實在就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三種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緣因佛性,實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依文字般若,能證得方便菩提,依觀照般若,能證得實智菩提,依實相般若,能證得真性菩提。2.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聲聞菩提是修四圣諦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覺;獨覺菩提是修十二因緣自觀花開花謝而得到的正覺;無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的最高菩提。
 
【三種見惑】 俱生見惑、推理見惑、發(fā)得見惑。俱生見惑是與生俱來的見惑;推理見惑是在遇到某種事情時由推理而生的見惑;發(fā)得見惑是修學(xué)問等而得堅固的見惑。
 
【三種三觀】 別相三觀、通相三觀、一心三觀。別相三觀是于別途觀三諦;通相三觀是于一觀之中圓通三諦;一心三觀是于一心之中觀三諦。
 
【三種念佛】 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是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有二種,一種是觀想佛的塑畫像,名觀像念;一種是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名觀相念;實相念佛是諦觀諸法實相,此實相即是佛法身。
 
【三種身苦】 老、病、死。
 
【三種忍行】 于身口意三處行持忍辱。
 
【三種法相】 與三性同。見三性條。
 
【三種思惑】 俱生思惑、依見思惑、界系思惑。俱生思惑是與生俱來的思惑;依見思惑是跟著見惑而生的思惑;界系思惑是三界九地所系的思惑。
 
【三種供養(yǎng)】 利供養(yǎng)、敬供養(yǎng)、行供養(yǎng)。利供養(yǎng)是以香花飲食等財物作供養(yǎng);敬供養(yǎng)是以贊嘆恭敬作供養(yǎng);行供養(yǎng)是以修行妙法作供養(yǎng)。
 
【三種慈悲】 眾生緣慈悲、法緣慈悲、無緣慈悲。眾生緣慈悲是對一切眾生都視如父母兄妹眷屬,常起與樂拔苦的心,這是凡夫或未斷煩惱的有學(xué)人所起的慈悲;法緣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對眾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這是已斷煩惱達(dá)于法空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無緣慈悲是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擴(kuò)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愍愛護(hù)的心,這是諸佛所獨有的慈悲。
 
【三種清凈】 心清凈、身清凈、相清凈。心清凈是不生染心、嗔心、憍慢心、慳貪心、邪見心等;身清凈是由于心清凈之故,所以不再受后生,常得化生;相清凈是由于心身都已清凈,所以能得具足的相好莊嚴(yán)其身。
 
【三種圓融】 事理圓融、事事圓融、理理圓融。事理圓融者,事如波,理如水,即如波與水之相即;事事圓融者,即如波與波之相即;理理圓融者,即如水與水之相即。
 
【三種律儀】 別解脫律儀、靜慮律儀、無漏律儀。別解脫律儀之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戒所以各別解除身口意之惡,如受五戒八戒等戒法,能生身內(nèi)的善無表色,合于律儀,故名別解脫律儀;靜慮律儀,靜慮是禪定的別名,行者入于禪定時,身中自然發(fā)出防非止惡的無表色,合于律儀,故名靜慮律儀,亦名定共戒,即與定同時共生的戒法;無漏律儀是圣者發(fā)無漏智時,身中自然具有防非止惡的無漏無表色,合于律儀,故名無漏律儀,亦名道共戒,即與道同時共生的戒法。
 
【三種回向】 三種的回向心。觀無量壽經(jīng)說:‘愿生彼國者,發(fā)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fā)愿心。’
 
【三種世間】 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陰世間就是吾人五陰合成的色身;眾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以外有生命的一切眾生;國土世間就是吾人身體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
 
【三種闡提】 闡底迦、阿闡提迦、阿顛底迦。闡底迦又名斷善根闡提,即起大邪見斷一切善根的人;阿闡提迦又名大悲闡提,即具足大悲心的菩薩,因發(fā)愿眾生度盡方成佛道,而眾生無盡,故成佛亦遙遙無期;阿顛底迦又名無性闡提,即根本沒有畢竟涅槃之性的人。
 
【三品懺悔】 往生禮贊說:‘懺悔有三品,上中下。上品懺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懺悔;中品懺悔者,遍身熱行從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懺悔;下品懺悔者,遍身徹?zé)幔壑袦I出者,名下品懺悔。’
 
【三種悔法】 一、作法懺,即我們做錯了事,須向大眾懺悔,看犯了什么罪,便用什么方法去懺;二、取相懺,即自認(rèn)業(yè)障很重,便向佛菩薩懺悔,請求證明,以感瑞相為期,如見佛來摩頂,或佛菩薩現(xiàn)于其前是;三、無生懺,也叫做實相懺,即以智慧通達(dá)宇宙人生真理,了知諸法如幻如化,罪惡也是如幻如化,這樣罪業(yè)即可懺除。
 
【三轉(zhuǎn)法輪】 1.簡稱三法輪。見三法輪條。2.佛成道后,首在鹿野宛,說四諦法,度五比丘,是為初轉(zhuǎn)法輪。嗣后又復(fù)重說三次,故亦稱三轉(zhuǎn)法輪。三轉(zhuǎn)的不同處是:一、示轉(zhuǎn),佛對利根者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見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使其一聞即悟。二、勸轉(zhuǎn),佛對中根者說:此是苦,汝應(yīng)知;此是集,汝應(yīng)斷;此是滅,汝應(yīng)證;此是道,汝應(yīng)修,使其信受奉行。三、證轉(zhuǎn),佛恐鈍根人,仍不能信解,于是便引己為證,以明非虛,即: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使其破除疑慮。茲列表說明如
下:
          ┌初轉(zhuǎn)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
   ┌苦諦─苦果─┤次轉(zhuǎn)  勸修:此是苦,汝應(yīng)知  │
   │      └三轉(zhuǎn)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
   │      ┌初轉(zhuǎn)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
三  │集諦─苦因─┤次轉(zhuǎn)  勸修:此是集,汝應(yīng)斷  │   三
轉(zhuǎn)  │      └三轉(zhuǎn)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 又 轉(zhuǎn)
四 ─┤      ┌初轉(zhuǎn)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  十
圣  │滅諦─樂果─┤次轉(zhuǎn)  勸修:此是滅,汝應(yīng)證  │ 稱 二
諦  │      └三轉(zhuǎn)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   法
   │      ┌初轉(zhuǎn)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   輪
   └道諦─樂因─┤次轉(zhuǎn)  勸修:此是道,汝應(yīng)修  │
          └三轉(zhuǎn)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
 
【三不善根】 即貪嗔癡三毒。
 
【三不堅法】 身不堅、命不堅、財不堅。
 
【三不凈肉】 與三凈肉相反之肉,即我眼見它被殺時的情景的肉、我耳聽見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的肉、有疑為我而殺的肉,這三種肉都是持戒的比丘所不可食的。
 
【三生成佛】 華嚴(yán)宗所立,謂以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生而成佛。于過去生見佛聞法,植佛種子,于今生完成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未來世之生證道得果。
 
【三解脫門】 三種進(jìn)入解脫境界的智門。一、空解脫門,是了達(dá)諸法本空,而不著于空;二、無愿解脫門,是了知諸法幻有,而無所愿求;三、無相解脫門,是了知諸法無相,而無不相,入于中道。
 
【三祇百劫】 謂菩薩于三大阿僧祇劫間修六度萬行,又于百劫間修召感三十二相之福業(yè),最后才能成佛。
 
【三經(jīng)一論】 凈土門所依的經(jīng)論,即佛說無量壽經(jīng)、佛說觀無量壽經(jīng)、佛說阿彌陀經(jīng)、凈土論。
 
【三長齋月】 又叫做三齋月,即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從早到晚,每日不過中食之戒。長齋是在那個月份里長續(xù)持齋的意思。
 
【三會說法】 彌勒菩薩將來在龍華樹下成佛時,初會說法,度九十六億人,二會說法,度九十四億人,三會說法,度九十二億人。
 
【三耶三菩】 與三藐三菩提同。
 
【三耶三佛】 又名三藐三佛陀,華譯為正遍知、正遍覺、等正覺等,是如來十號之一。
 
【三藐三佛陀】 佛十號之一。見三耶三佛條。
 
【三藐三菩提】 華譯為正等覺,或正等正覺。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條。
 
【三一二乘】 三乘和一乘。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法華經(jīng)所說是。若配于天臺之四教,則藏通二教為三乘,別圓二教為一乘。若配于華嚴(yán)之五教,則小始二教為三乘,終頓圓三教為一乘。若配于諸宗,則三論、法、相、成實、俱舍等四宗為三乘,華嚴(yán)、天臺等為一乘。
 
【三十二相】 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輻輪,三手指纖長,四手足柔軟,五手足縵網(wǎng),六足跟圓滿,七足趺高好,八癇如鹿王,九手長過膝,十馬陰藏,十一身縱廣,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膚細(xì)滑,十七七處平滿,十八兩腋滿,十九身如師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圓滿,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齒白齊密,二十四四牙白凈,二十五頰車如師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廣長舌,二十八梵音清遠(yuǎn),二十九眼色紺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間白毫,三十二頂成肉髻。
 
【三十二應(yīng)】 楞嚴(yán)經(jīng)所說觀音菩薩普門示現(xiàn)之三十二應(yīng)身,即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yōu)婆塞身;優(yōu)婆夷身、女主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羅伽身、人身、非人身。
 
【三十三身】 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普門示現(xiàn)之三十三種變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yōu)婆塞身、優(yōu)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侯羅伽身、執(zhí)金剛神身。
 
【三十五佛】 佛說決定毗尼經(jīng)說犯了五無間業(yè)的人,應(yīng)在三十五佛之前至心懺悔。三十五佛者,即釋迦牟尼佛、金剛不壞佛、寶光佛、龍尊王佛、精進(jìn)軍佛、精進(jìn)喜佛、寶火佛、寶月光佛、現(xiàn)無愚佛、寶月佛、無垢佛、離垢佛、勇施佛、清凈佛、清凈施佛、婆留那佛、水天佛、堅德佛、旃檀功德佛、無量掬光佛、光德佛、無憂德佛、那羅延佛、功德華佛、蓮華光游戲神通佛、財功德佛、德念佛、善名稱功德佛、紅炎幢王佛、善游步功德佛、斗戰(zhàn)勝佛、善游步佛、周匝莊嚴(yán)功德佛、寶華游步佛、寶蓮華善住婆羅樹王佛。
 
【三十六鬼】 鑊身餓鬼、針口餓鬼、食吐鬼、食糞鬼、無食鬼、食氣鬼、食法鬼、食水鬼、希望鬼、食睡鬼、食發(fā)鬼、食血鬼、食肉鬼、食香鬼、疾行鬼、伺便鬼、地下鬼、神通鬼、熾燃鬼、伺嬰兒便鬼、欲色鬼、住海渚鬼、使執(zhí)杖鬼(即閻魔王)、食小兒鬼、食人精氣鬼、羅剎鬼、火爐燒食鬼、住不凈巷陌鬼、食風(fēng)鬼、食火炭鬼、食毒鬼、曠野鬼、住冢間食熱灰土鬼、樹中住鬼、住四交道鬼、殺身餓鬼。
 
【三十七道品】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數(shù)共三十七品,為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菩提分法】 見三十七道品條。
 
【大】 梵語摩訶,華譯為大,是自體寬廣、周遍包含、多、勝、妙、不可思議等的意思。
 
【大士】 菩薩的通稱。士是事的意思,指成辦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大事業(yè)的人,如觀世音菩薩即叫做觀音大士。
 
【大心】 即大乘心,或大愿心。
 
【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
 
【大定】 指能斷一切妄惑的定。
 
【大我】 偉大的真我。如佛得八大自在與離一切煩惱系縛的涅槃?wù)嫖遥拍芊Q為大我。
 
【大戒】 1.指大小乘的具足戒。2.大乘戒的通稱。
 
【大雄】 佛的德號,因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
 
【大德】 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
 
【大種】 即地水火風(fēng)四大,此四者周遍于一切法,故名為大,能造色法,故名為種,色香等一切物質(zhì),皆此四大所生,不能離四大而有,故稱為大種。
 
【大身】 指佛周遍虛空的真身。
 
【大劫】 合八十小劫或是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大師】 道德學(xué)問足以為人師表的人。
 
【大咒】 諸佛的咒語有大咒小咒和心咒等三種的分別,咒語最多的叫做大咒,咒語不多的叫做小咒,咒語很少的叫做心咒。
 
【大空】 非小乘之偏空,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謂之大空,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
 
【大姊】 優(yōu)婆夷的通稱。
 
【大乘】 梵語摩訶衍,華譯為大乘,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從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稱為三賢,僅算是資糧位,十位稱為十圣,才是修習(xí)位。論時間,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茲列表說明如下:
 
  ┌十住(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須經(jīng)一萬大劫)┐資
初 │十行                             ├糧 
僧 │十回向────────────────────────────┘位
只─┤ 暖──────────┐四尋思觀──────────────┐
劫 │ 頂──────────┘                  │加
  │ 忍──────────┐                  ├行
  └ 世 第一───────┘四如實智──────────────┘位
 
      ┌入心────────────────通達(dá)位(即見道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二 │三地               │
僧─┤四地               │
只 │五地               │
劫 │六地               ├修習(xí)位(即修道位)
  └七地               │
                    │ 
三 ┌八地               │  
僧─┤九地               │
只 │十地               │
劫 └等覺───────────────┘
 
   妙覺────────────────────────────究竟位
 
【大乘心】 合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
 
【大乘宗】 佛滅后,諸宗紛紛成立,其中求羅漢之證悟者為小乘宗,求作佛者為大乘宗。
 
【大乘法】 菩薩所修的道法。
 
【大乘經(jīng)】 說明成佛之道的經(jīng)典,如華嚴(yán)般若等諸經(jīng)是。
 
【大乘教】 大乘的教法,亦即說明六度萬行的法門。
 
【大乘戒】 又名菩薩戒,即菩薩僧所受持的戒,如梵網(wǎng)經(jīng)中所說的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及善戒經(jīng)中所說的三聚凈戒是,天臺宗謂之圓頓戒,真言宗謂之三昧耶戒,禪宗謂之無相心地戒。
 
【大乘三藏】 大乘的經(jīng)律論三藏,華嚴(yán)經(jīng)等為經(jīng)藏,梵網(wǎng)經(jīng)等為律藏,阿毗達(dá)磨經(jīng)等為論藏。
 
【大悲】 偉大的悲心。
 
【大悲咒】 千手陀羅尼的別名。千手經(jīng)說:‘若能稱誦大悲咒,淫欲火滅邪心除。’
 
【大悲菩薩】 指觀世音菩薩。諸佛菩薩都有偉大的悲心,但見觀世音菩薩是慈悲門之主,故獨得大悲的稱呼。
 
【大悲闡提】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薩,因他們發(fā)愿眾生度盡方成佛道,而眾生無盡,故成佛亦無期。闡提是極難成佛的意思。
 
【大悲三念住】 佛以大悲攝化眾生,常住于三種之念中,名大悲三念住。一、眾生信佛,佛不生歡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二、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三、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大慈】 偉大的慈心。
 
【大慈尊】 指彌勒菩薩。彌勒華譯慈氏,以慈得名。心地觀經(jīng)云:‘彌勒菩薩法王子,最初發(fā)心不食肉,是故得名為慈氏。’
 
【大慈大悲】 偉大的慈心和悲心。給眾生樂叫做慈;拔眾生苦叫做悲。
 
【大定】 指能斷一切妄惑的定。
 
【大定智悲】 大定大智大悲,此三是佛的三德。佛心澄明寂靜叫做大定;因澄明的緣故,遍照一切法界,叫做大智;因遍照一切法界的緣故,對于痛苦的眾生生起救濟(jì)的心,叫做大悲。
 
【大覺】 偉大的覺悟,亦即佛的覺悟。凡夫無覺悟,聲聞緣覺菩薩雖有覺悟但不大,只有佛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稱為大覺。
 
【大覺母】 文殊師利菩薩的別名。
 
【大三災(zāi)】 指世界將毀壞時所發(fā)生的水災(zāi)火災(zāi)風(fēng)災(zāi)。世界過了住中劫便入壞中劫,在壞中劫的二十小劫中,前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最后一小劫,壞器世間。火災(zāi)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初禪天,水災(zāi)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二禪天,風(fēng)災(zāi)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三禪天,四禪天以上,則無三災(zāi)之難。
 
【大人相】 佛是一切眾生中最尊最大的人,所以佛的相,稱為大人相。
 
【大比丘】 年歲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大沙門】 1.佛的尊稱。2.比丘的通稱。
 
【大明咒】 指放大光明以破除眾生迷闇的陀羅尼。明是咒的別名,大明就是大咒。
 
【大涅槃】 成佛。
 
【大法雨】 (喻)偉大的佛法能滋潤枯渴的眾生,好像雨水能潤澤大地一樣。
 
【大法螺】 (喻)佛法的聲音能驚醒夢中的人。
 
【大法鼓】 佛陀的大法能警醒生死之漫漫長夜,故以鼓喻之。
 
【大妄語】 言語不誠實,欺騙他人,叫做妄語。于圣道中,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或說我受天龍鬼神的供養(yǎng)等語,以誑愚人,以取利養(yǎng),皆名大妄語,其罪很重,死后當(dāng)入大地獄。
 
【大施主】 實行大布施的人。
 
【大地法】 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惡的心,名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三摩地等十個心所,與一切心相應(yīng)而生,乃心動時必起的作用,故名大地法。
 
【大度師】 大導(dǎo)師的意思。
 
【大寂定】 又名大寂定三昧,或大寂靜妙三摩地,即如來所入的禪定,因此禪定脫離一切的散動,究竟而寂靜,故名大寂。
 
【大眾部】 佛滅后眾弟子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窟內(nèi)外結(jié)集經(jīng)典,在窟內(nèi)結(jié)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結(jié)集的,名大眾部。
 
【大菩提】 偉大的正覺。菩提即正覺的意思。聲聞緣覺菩薩都有菩提但不大,唯有佛的智慧偉大而圓滿,故名大菩提。
 
【大惡象】 (喻)惡心狂亂如大惡象之馳騁奔逸,既難捕捉又難調(diào)伏。
 
【大藏經(jīng)】 將佛教的經(jīng)律論三藏,及歷代后賢著作,匯集成為完整的典籍,名之為大藏經(jīng),或一切經(jīng),簡稱藏經(jīng)。
 
【大灌頂】 一種在吾人頂上灌下五瓶誓水的儀式,亦即與眾結(jié)緣或傳密法時所實行的儀式。灌頂是洗掉罪惡注入功德的意思。
 
【大寶積】 經(jīng)名。宣說大乘之理為大,圣財充滿為寶,攝諸法門為積。
 
【大勢至】 菩薩名,為西方三圣之一。觀無量壽經(jīng)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涂,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大攝受】 佛的德號,因佛以大慈悲來攝受一切眾生。
 
【大威德】 大威與大德。有伏惡之勢曰大威,有護(hù)善之功曰大德。
 
【大方等】 又名大方廣,即所說的道理不但廣大方正而且平等。
 
【大方廣】 又名大方等,方是方正的意思,廣是廣大的意思,是諸大乘經(jīng)的通名。
 
【大力廣佛】 證得廣大方正之道理的佛。
 
【大梵天】 梵是清凈的意思,為離淫欲之色界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禪天主為大梵天。
 
【大梵天王】 又名大梵王,或梵王,因大梵王是初禪天之王,故名大梵天王。
 
【大圓覺】 廣大圓滿的覺悟,亦即佛的大智。
 
【大圓鏡智】 佛四智之一。見四智條。
 
【大千世界】 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fēng)輪,風(fēng)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huán)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堿海,堿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堿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shù)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shù),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大小互入】 謂一可攝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大小二乘】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小乘是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若從經(jīng)藏里的經(jīng)本分之,四阿含等羅漢系經(jīng)典為小乘,般若法華華嚴(yán)等菩薩系經(jīng)典為大乘。
 
【大日三部】 見三部秘經(jīng)條。
 
【大日如來】 梵名叫做摩訶毗盧遮那,摩訶是大的意思,毗盧遮那是日的意思,故華譯為大日。又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故又名為遍照如來,是密教的本尊。
 
【大白牛車】 法華經(jīng)以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這三乘都是權(quán)乘,大白牛車喻佛乘,這一乘才是實乘。
 
【大自在天】 又名摩醯首羅天,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此天天王生有三目。
 
【大忍法界】 娑婆世界。
 
【大事因緣】 見一大事因緣條。
 
【大地善法】 謂信、不放逸、輕安、舍、慚、愧、無貪、無嗔、不害、勤等十法,與一切善心,相應(yīng)而起,故名大地善法。
 
【大般涅槃】 梵語摩訶般涅槃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贊美寂靜之德,般為入,是歸趣之義,涅槃為滅,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為息,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槃,是指佛度世已畢,歸于圓寂的意思。
 
【大恩教主】 指釋迦牟尼世尊,因世尊對眾生的恩德廣大,而且是教法之主,所以稱為大恩教主。
 
【大陰界入】 大是四大,陰是五陰,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
 
【大善知識】 偉大的善知識。善知識是指信解佛法而又學(xué)問淵博的人。
 
【大隨煩惱】 共有八種,即掉舉(心思浮動)、惛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懶散無進(jìn)取心)、放逸(任性妄為)、失念(失去正念)、散亂(心不專一)、不正知(知見不正)。以上八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因為這些煩惱的性質(zhì)沉重,故名大隨煩惱。
 
【大煩惱地法】 指癡、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舉等六法,此系由惑而起的煩惱。
 
【上人】 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稱,因比丘內(nèi)涵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
 
【上方】 原是稱呼建筑在山上的佛寺,但現(xiàn)代人習(xí)慣稱呼寺廟的住持為上方,因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寺廟的最高處。
 
【上座】 僧寺的職位名,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以外,更無人高出其上,故名為上座。
 
【上根】 上等的根器,指根性很敏銳的人。
 
【上慢】 增上慢的簡稱,即我得增上之法所起的慢,如未得圣道,說我已得,未證圣果,說我已證之類是。
 
【上乘】 大乘的別名。
 
【上界】 指三界諸天,即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上界天】 見上界條。
 
【上二界】 指色界與無色界。
 
【上求下化】 上求是上求佛果,下化是下化眾生。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合上求下化,叫做菩提心,菩薩的一切萬行,皆不出此范圍。
 
【下方】 指三涂,即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
 
【下地】 三界一共分為九地,境界惡劣的稱為下地,境界殊勝的稱為上地。
 
【下根】 下等的根器,指根性很鈍弱的人。
 
【下乘】 小乘的別名。
 
【乞士】 比丘三義之一,因比丘向人乞食,以養(yǎng)色身,故名乞士。
 
【乞食】 比丘為了資養(yǎng)色身,而向人乞食。
 
【口四】 在十惡中屬于口所作的四種業(yè),即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口密】 又名語密,即持誦真言時的口業(yè),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隱秘,所以叫做口密。
 
【口輪】 由佛口而說的法,能摧破一切眾生的煩惱,故謂之口輪。三輪之一。
 
【口定】 寂然靜默,不談是非。
 
【口業(yè)】 又名語業(yè),即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
 
【口業(yè)供養(yǎng)】 即口說贊美佛菩薩的功德的話。
 
【女天】 女性的天人。欲界天中有女天,色界以上則無。
 
【女僧】 比丘尼。
 
【女居士】 居家學(xué)佛的女人。
 
【女六欲】 女人的六種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儀欲、姿態(tài)欲、言語欲、音聲欲、細(xì)滑欲、人相欲。
 
【子縛】 見思煩惱,系縛身心,使不自在,謂之子縛,對果縛而言。
 
【子斷】 煩惱好比是種子,由煩惱而生的苦報好比是果實,斷此能生苦報的煩惱,謂之子斷。
 
【小劫】 見一小劫條。
 
【小根】 只能接受小法的根性。
 
【小機】 只能接受小乘教法的根機。
 
【小乘】 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見聲聞乘條。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自凡夫至辟支佛,論時間,速者四生,遲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處,便是證所到處,故無明顯的位階可言。
 
【小乘法】 聲聞緣覺所修的道法。
 
【小乘經(jīng)】 宣說四諦或十二因緣的道理的經(jīng)典,如四部阿含經(jīng)是。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說的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與具足戒等數(shù)種。在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戒,這些具足戒雖然是小乘行人所應(yīng)受持,就是大乘行人也是一樣要受持這種具足戒的。
 
【小乘三藏】 小乘的經(jīng)律論三藏,四部之阿含經(jīng)等為經(jīng)藏,四分五分十誦律等為律藏,六足發(fā)智論等為論藏。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滅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來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斷界內(nèi)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時也斷界外之變易生死。
 
【小三災(zāi)】 饑饉災(zāi)、瘟疫災(zāi)、刀兵災(zāi)。據(jù)佛經(jīng)說,我們的世界,每過一小劫的時間,即有小三災(zāi)的發(fā)生。當(dāng)每一小劫的人壽減至三十歲時,即有饑饉災(zāi),七年不雨,草木不生,人類多數(shù)都受饑餓的逼迫而死亡;人壽減至二十歲時,即有瘟疫災(zāi),人類又病死一半;人壽減至十歲時,即有刀兵災(zāi),這時一草一木,都變成了殺人的兇器,人類的互相嗔恨,互相殺害,直至人類所存無幾才止。
 
【小隨煩惱】 共有十種,即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隱藏自己的罪過)、惱(對他人發(fā)火)、嫉(嫉忌他人)、慳(舍不得財物,氣量小)、誑(欺騙他人)、諂(趨奉他人)、害(傷害他人)、憍(憍傲自大)。以上十種煩惱,是隨著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這些煩惱因其性質(zhì)比較粗和猛烈,而且各別生起,范圍較小,所以叫做小隨。
 
【小煩惱地法】 謂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等十法,系由染污而起煩惱。
 
【尸城】 拘尸那拉城的簡稱,為佛入滅之處。
 
【尸羅】 華譯為清涼或戒,言三業(yè)過惡,其性熱惱,惟戒能防息其熾燃焚燒之勢。
 
【尸羅不清凈】 言戒行不清凈,心身不安穩(wěn),則禪定不能成就。
 
【尸羅波羅密】 六波羅密之一,亦即六度中之持戒。
 
【尸棄佛】 即七佛中的第二尊佛。
 
【己證】 又叫做自證,即自己證悟的意思。
 
【己身彌陀唯心凈土】 謂萬法唯一心,故心外無佛,亦無凈土,彌陀即己身中之彌陀,凈土即我心內(nèi)之凈土。這是一個由諸法唯心萬法一如之理性而談的法門。觀無量壽經(jīng)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臺觀經(jīng)疏也說:‘諸佛法身,與己同體,現(xiàn)觀佛時,心中現(xiàn)者名心是佛。’
 
【已今當(dāng)】 已是已往,今是現(xiàn)在,當(dāng)是當(dāng)來,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
 
【已知根】 三無漏根之一,意即已經(jīng)知道了四諦的道理之后所發(fā)的意根、樂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之九根。
 
【已達(dá)大德】 已達(dá)于道的高僧,亦即已經(jīng)證悟阿羅漢果的圣者。
 
【工巧明】 五明之一,即現(xiàn)代的工藝學(xué)。
 
【千輻輪】 一個輪盤,叫做一輻,千輻輪,就是一千個輪盤,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凡夫】 迷惑事理和流轉(zhuǎn)生死的平常人。
 
【凡愚】 凡夫和愚法小乘。
 
【凡小】 凡夫與小乘。
 
【凡小八倒】 凡夫和小乘行人所共有的八種顛倒見解,即非常計常、非樂計樂、非我計我、不凈計凈、常計無常、樂計非樂、我計非我、凈計不凈。
 
【凡圣一如】 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體性毫無差別平等的意思。
 
【凡圣同居土】 凡夫和為了化度眾生而現(xiàn)身說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
 
【丈六應(yīng)身】 如來為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現(xiàn)的劣應(yīng)身,高一丈六尺,這是通常應(yīng)化佛的身量,釋尊住世時,就是現(xiàn)丈六金身。
上一篇:佛學(xué)常見辭匯07
下一篇:佛學(xué)常見辭匯05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 日韩欧美a级成人黄色| 91社区国产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国产第一区电影| 日韩视频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555www成人网| 欧美人交a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韩国视频理论视频久久|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91最新国产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91精品视频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91色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肥老妇视频| 伊人久久综合97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7电影| 欧美理论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旅馆在线|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免费的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av红桃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三级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 亚洲激情自拍图|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看| 欧美在线一级视频| 性欧美办公室18xxxxhd| 都市激情亚洲色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久久亚洲影音av资源网| 超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