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本站首頁 佛學(xué)文章 下載中心 地藏圖庫 佛學(xué)影視 在線禮佛 念 佛 堂 修學(xué)日歷 蓮社論壇 在線經(jīng)典
         
        地藏蓮社 》》歡迎您! - dizh>>佛學(xué)文章>>彌陀蓮社>>蓮花山莊>>闡揚凈土教法之圣眾第二01
        闡揚凈土教法之圣眾第二01
        2008年05月07日14:52文章來源:地藏蓮社作者:佚名訪問次數(shù):1276 字體: 繁體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現(xiàn)今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即可續(xù)補佛位的大菩薩。按照《悲華經(jīng)》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dāng)阿彌陀佛仍然為轉(zhuǎn)輪圣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當(dāng)時寶藏如來為轉(zhuǎn)輪王授記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愿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jīng)]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dāng)為了眾生的緣故,發(fā)起最上殊勝的大愿,期愿假使當(dāng)轉(zhuǎn)輪圣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于無余涅盤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dāng)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xù)度化一切眾生。」

          當(dāng)時寶藏佛,馬上為他授記說:「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而生起大悲心,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為了令眾生住于安穩(wěn)快樂的處所之緣故,我今日應(yīng)當(dāng)命名你為『觀世音』,無量壽佛入涅盤后,第二個恒河沙數(shù)等阿僧祇劫,彼國土轉(zhuǎn)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yán)寶物,無量無邊,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又根據(jù)《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廣大久遠(yuǎn)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xiàn)』,佛號『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凈莊嚴(yán),是言說贊嘆所不能窮盡。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qū)域之內(nèi),有一個國王名曰『威德』,稱王于一千個世界之中,那時威德王,在他的園林樓觀當(dāng)中,入于三昧禪定的時候,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從地里涌出,有兩位童子,化生于蓮華之中,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頭面接足頂禮世尊,聽佛說法。

          當(dāng)時兩位童子即說偈頌曰:『諸天龍鬼神,聽我?guī)熥雍穑覀兘裉煸谌鐏砬埃⒋笫脑赴l(fā)菩提心。生死流轉(zhuǎn)無量劫來,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不可得)。諸佛為了度脫一個眾生的緣故,尚且無數(shù)劫地行菩薩道,何況如今只是數(shù)劫的時間,即可度脫無量眾生,圓滿修行菩提之道,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我等若從今日起,仍然生起貪欲心,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如果仍起瞋恚、愚癡、染污、慳貪、嫉妒等心,亦復(fù)如是。今日我等說真實語,遠(yuǎn)離虛妄不實之心。我等若從今日起,起于聲聞自利的心,不樂于度脫眾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則是欺騙世尊。我等亦不求緣覺圣果,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于萬億劫中,以大悲心度脫眾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清凈安樂美妙莊嚴(yán),愿我成佛道之時,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yán)。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也沒有緣覺乘,只有發(fā)菩提心的大乘菩薩,其數(shù)目無有限量。一切眾生清凈無垢,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dāng)中,總持一切諸佛法藏。我們這些誓愿如果真實不虛,應(yīng)當(dāng)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當(dāng)二位童子說完如是偈頌之后,實時大地普遍震動,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演奏發(fā)出和諧優(yōu)雅的樂音。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旋轉(zhuǎn)地從天上降落下來,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其所散發(fā)的香氣普遍地流溢熏染開來,歡喜愉悅了眾生的心。當(dāng)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那就是我釋迦牟尼是也,而那時的兩位童子,就是現(xiàn)今的觀世音、以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此二位大菩薩,于金光師子游戲如來之處,初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將來無量久遠(yuǎn)不可計數(shù)時劫之后,阿彌陀佛當(dāng)入涅盤。入涅盤后,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后,所度化的眾生,其數(shù)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入涅盤后,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念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阿彌陀佛示現(xiàn)滅度之后,極樂世界一切寶物,流水浴池各色蓮華,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仍然恒常演說法音,與阿彌陀佛親身說法沒有差異。

          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后,于當(dāng)夜過中夜分,明相現(xiàn)前時,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結(jié)跏趺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而然七種寶物,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國土世界莊嚴(yán)美妙的情景,即使諸佛世尊,經(jīng)過如恒河沙數(shù)的時劫,也沒有辦法說得窮盡。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純粹都是發(fā)菩提心的大菩薩,充滿了整個國土,這個國土世界名稱為『眾寶普集莊嚴(yán)』。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yǎng)不相遠(yuǎn)離,乃至于到入涅盤時。入涅盤后,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正法滅盡之后,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他的國土世界、所放的無量光明、所具的無量壽命,以及諸菩薩眾的數(shù)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

          如同上面兩部經(jīng)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于因地初心所發(fā)起的本愿功德,及攝取凈土莊嚴(yán)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fā)心,了無差別。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凈莊嚴(yán),是如此的殊勝、如此的殊勝啊!其它如三十二種因應(yīng)眾生苦難的隨類應(yīng)化身,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完備的描述就像《楞嚴(yán)經(jīng)》、《法華經(jīng)》,及其它諸經(jīng)所說的,現(xiàn)在并不全部引用節(jié)錄。

          又《大悲經(jīng)》言:佛在補陀落伽山,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yán)的道場之中。此時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說明自己于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xué)習(xí)『大悲心大陀羅尼』,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yīng)時具足千手千眼。由于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恒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觀世音菩薩發(fā)誓愿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凈國土者,我即發(fā)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觀世音菩薩說完之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此觀世音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于他的大悲愿力,為了發(fā)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yè)故,仍然示現(xiàn)為菩薩。你們大家應(yīng)當(dāng)常常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專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無量的福德,可滅無量的罪業(yè),臨命終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據(jù)這段經(jīng)文,應(yīng)當(dāng)可以知道恭敬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以及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此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者,與那些一向?qū)D畎浲臃鸬娜耍瑯佣寄軌蛲鷥敉粒硕吒;酃麍蟠舐允窍嗤模5律聘蚕嗟龋堉T位修行者深思之。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梵語稱「摩訶那缽」,現(xiàn)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根據(jù)《悲華經(jīng)》的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zhuǎn)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dāng)時寶藏如來幫轉(zhuǎn)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后,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說:「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yè)清凈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愿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于當(dāng)時首先請佛大轉(zhuǎn)法輪。隨著彼佛說法度眾生所經(jīng)歷的時間,于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盤之后,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后,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dāng)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凈莊嚴(yán),以及入涅盤后,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

          那個時候?qū)毑厝鐏砀嬖V第二王子:「你今日所愿攝取的清凈莊嚴(yán)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愿。你將于如是最殊勝的清凈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于你發(fā)愿攝取廣大殊勝清凈莊嚴(yán)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jié)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yīng)當(dāng)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愿,經(jīng)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yuǎn)離,乃至莊嚴(yán)凈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首楞嚴(yán)經(jīng)》所陳述的念佛法門,尤其懇切重要:大勢至菩薩稟白佛言:「在我記憶中,于過去恒河沙數(shù)時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位如來,于一劫之中相繼成佛,最后一位佛陀名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兩個人,一人專心憶念對方,而另一人則專門遺忘對方,如此兩個人,有時相遇有時不相遇,或者相見或不相見。如果如是兩個人都彼此互相憶念,兩個人互相憶念的心思很深,那么如此乃至于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連,不相違背遠(yuǎn)離。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慈悲憐憫思念眾生,就好象慈母憶念最親愛的獨子一樣。如果孩子要遠(yuǎn)離逃走,那么慈母雖然思念孩子又有什么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親思念孩子一樣時,母親與孩子雖然經(jīng)歷多生,也不會互相違背遠(yuǎn)離。若眾生的心中,憶想佛陀思念佛陀,或者現(xiàn)生或者將來,必定能夠親見佛陀,離佛不遠(yuǎn)。不必假藉其它的方便法門,只要專心憶佛念佛,自然可以真心開顯徹見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氣,這個則叫做「香光莊嚴(yán)」﹝以佛的法身香、智能光,莊嚴(yán)自心本覺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念佛之心,入于無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攝受念佛修行的人,導(dǎo)歸于西方極樂凈土。佛陀問我證得圓通的法門,我沒有別的分別選擇,只是一起收攝六根,凈念不斷一心念佛,而達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念佛法門實在是最殊勝方便、最為第一。」大勢至菩薩,以念佛法門入于佛道,乃至修菩薩行,度化眾生,都不離開這個念佛法門。修行凈土法門的人,應(yīng)當(dāng)知道要學(xué)習(xí)效法啊!

        普賢菩薩

          普賢,梵語稱「邲輸跋陀」。在《悲華經(jīng)》的記載中,當(dāng)阿彌陀佛為轉(zhuǎn)輪王時,普賢菩薩當(dāng)時為第八王子「泯圖」,在寶藏佛前,發(fā)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樣不清凈的國土中,修菩薩行救度眾生。更應(yīng)當(dāng)修治莊嚴(yán)十千不凈世界,使其莊嚴(yán)清凈,就如同「青香光明無垢世界」。同時要教化無量的菩薩,令他們心地清凈,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這種發(fā)大心的菩薩都充滿他所化度的國土世界。寶藏佛即為他將「泯圖」這名字,改號為「普賢」,并授記他未來在北方「知水善凈功德世界」,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號為「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普賢行愿品》說:普賢菩薩稱贊如來殊勝功德之后,告訴所有的菩薩及善財童子說:「善男子,若要成就如此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者,應(yīng)當(dāng)修習(xí)十種廣大無邊的行愿: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yǎng),四者懺悔業(yè)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zhuǎn)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xué),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如果一切的菩薩于此廣大行愿,能隨順地趣向進入,則能圓滿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yè),則能隨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道,則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一切的廣大行愿海。如果有人能夠以甚深不疑的信心,于此十大愿王,受持讀誦,乃至只是書寫一段四句的偈頌,便能急速地滅除五無間地獄的罪業(yè)。

          人若臨命終時,最后的一剎那,色身所有的諸根器官,全部都散失敗壞,只有此十大愿王,永遠(yuǎn)不曾舍離,于一切的時刻里,時時在此人之前引導(dǎo)方向,一剎那中,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后,立刻就可見到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這些大菩薩們,顏色相貌端正莊嚴(yán),一切的功德具足圓滿,往生者即刻由阿彌陀佛,以及如是等諸大菩薩所共同圍繞。此人見到自己化生于清凈的蓮華之中,親蒙阿彌陀佛授記成佛。

          被授記成佛之后,經(jīng)過無數(shù)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之中,普遍地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的無量世界,以通達無礙的智能力,隨著一切眾生的根器心念而行利益眾生之事。不久之后必當(dāng)坐于菩提樹下清凈道場,降伏一切魔王眷屬,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轉(zhuǎn)動不可思議微妙法輪。能令如一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shù)的眾生,發(fā)起廣大的菩提心,隨著他的根機個性,給予適當(dāng)?shù)慕袒钏删头鸬馈D酥猎诒M于未來廣大如海的時劫之中,都能廣大普遍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偈頌曰:「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xiàn)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根據(jù)這段經(jīng)文,如果真心想要長養(yǎng)菩提心的根苗,實踐殊勝的行愿,而卻不知道要回向極樂世界,發(fā)愿往生西方凈土的,就好象倒退著走而卻希望能夠前進一樣。

          至于普賢菩薩所開示的念佛三昧,別見于《如來不思議境界經(jīng)》,經(jīng)典里面說:當(dāng)時世尊入于三昧,此三昧名為「如來不思議境界」。普賢菩薩告訴德藏菩薩:「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了追求無上菩提之道,發(fā)心要證得這個三昧的,這個人必須要先修習(xí)智能,因為這個三昧,是要由智能才能夠得到的。凡是要修智能的人,首先應(yīng)當(dāng)要遠(yuǎn)離妄語綺言,以及種種令人散亂無利益的事。到精舍之中,仔細(xì)觀看佛的形像,金色的身形相好莊嚴(yán),或者觀想佛陀由純金所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具足,無量無數(shù)的化身佛,在佛清凈圓滿的光明之中,次第一一而坐。

          然后就在佛像前,頭面接足恭敬禮拜,作如是的思惟:我聽說十方無量的諸佛,現(xiàn)今仍然在世說法度眾生的,有所謂的一切義成佛、阿彌陀佛、寶幢佛、阿舳佛、毗盧遮那佛、寶月佛、寶光佛等,只要在這些現(xiàn)在佛當(dāng)中,隨著我心念所喜好愛樂的佛世尊,我心中所尊仰敬重的佛國世界,生起絕對廣大的清凈信念,想象面前這尊佛的形像,把他當(dāng)作是那個我所喜好愛樂的佛世尊的真實形像,內(nèi)心恭敬尊重,就如同此佛現(xiàn)今在我面前被我見到一樣,以這種方式上上下下仔細(xì)地觀察佛的形像,令一心專注而不散亂。然后到空閑寂靜的地方,正身端坐靜靜思惟,就好象佛顯現(xiàn)在我面前一個手臂長的距離之前一樣,心中常常系住意念,不要讓他散亂忘失。

          如果一旦暫時忘記了佛的形像,應(yīng)該再回到精舍去觀看佛像。在作如是觀看、觀想思惟時,應(yīng)當(dāng)生起極為尊重虔誠恭敬的心,好象佛的真實之身,就現(xiàn)在我的面前,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細(xì)看觀察,不要再把他當(dāng)作只是形像而已。作這種思惟觀察之后,應(yīng)該在此佛前,以美麗妙好的華鬘、末香涂香,并恭敬右繞,以種種的方式來供養(yǎng)佛。凡是想要修智能的人,應(yīng)當(dāng)如此專一心意系念不忘,常常如同佛世尊顯現(xiàn)安住在我的面前一樣。諸佛世尊是一切都能明見,一切皆可聽聞,一切事情皆知的圣者,應(yīng)當(dāng)完全了知我虔誠的心意。

          如是地反復(fù)思惟想象,像這樣的想象觀察之后,再回到空閑寂靜的處所,將佛的形像專注系念在面前,不再令他散亂忘失,一心專注精勤修習(xí),滿三七二十一日之后,若有大福德的人,即可見到如來顯現(xiàn)在他的面前。若有累世造種種惡業(yè)有所障礙,而不能見到佛現(xiàn)前的人,如果能繼續(xù)具足信念,一心專注精勤思惟而不退轉(zhuǎn),更不起其它妄想,還是可以很快地見到佛現(xiàn)前。

          這是什么緣故呢?如果有人為了追求無上菩提之道,于一個法門中,專心修行學(xué)習(xí),沒有不能夠達成的。譬如有人,在大海水中,用雙掌隨意捧取海水來喝,即是已經(jīng)飲用了閻浮提世界中的一切河水。菩薩如果能修習(xí)這個菩提大海中的一門,則是已經(jīng)得了一切三昧、一切諸忍、一切諸地、一切諸陀羅尼。是故應(yīng)當(dāng)常常精進修行無有懈怠,遠(yuǎn)離于放逸,專注心念一心一意,要令自己必定于今生現(xiàn)前見佛。

          如果經(jīng)過這種修習(xí)之后,一旦見到佛時,應(yīng)該要如是思惟:這是真的佛嗎?或者只是形像呢?經(jīng)過思惟后知道所見的佛像,是由自己自心想象所生,甚至于在廣大的虛空中,或者于一毛端微小之處,其中所現(xiàn)的一切真佛,也都是由自心想象所生。就如同虛空一樣,平等無差別,都是自心作佛,離開心外沒有別的佛。乃至三世一切諸佛也是這樣的,同樣是了不可得,唯是依著自心的想象所顯現(xiàn)。菩薩若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以及種種的一切法,都是唯心現(xiàn)量,如果能于這個義理隨順忍可,或者可以頓時悟入初地菩薩的階位,可以即刻舍身往生東方妙喜世界,或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常可以親見如來,親自奉事供養(yǎng)。」按照此經(jīng)的經(jīng)文,可以與《觀無量壽佛經(jīng)》互相比較發(fā)明,修行凈土法門的人,希望不要輕易忽略了。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之間,將要入涅盤之時,為諸天、眾人說種種法之后。又告訴阿難:「在我滅度之后的未來世里,北印度國里,將會有一個比丘,名叫『祁婆迦』,出生于這個世間。此人曾經(jīng)于過去無量百千諸佛之前,培植了種種的福德善根,供養(yǎng)恭敬禮拜諸佛,對佛法具足甚深信心,安住于大乘的菩提道中。為了要慈悲憐憫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之緣故,發(fā)起追求無上正覺的廣大菩提心。智能多聞受持菩薩法藏,稱頌顯揚大乘佛法,顯示發(fā)明大乘義理,興起建造如來無量的形像,以及種種塔廟,能令諸天、人民,心中生起信心喜樂。

          彼祁婆迦比丘,修習(xí)無量種種最殊勝的菩提善根之后,臨命終后,往生于從此過西方百千億諸佛國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于彼阿彌陀佛之處,培植一切的福德善根。又經(jīng)歷親近八十億諸佛如來之處,修習(xí)種種清凈梵行,以這些無量無邊的善根,于未來世過九十九億劫之后,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號為:『無垢光如來』。世界名為:『一切功德莊嚴(yán)』。

        馬鳴尊者

          馬鳴。梵語『阿濕矩沙』,東印度桑岐多國的婆羅門種族,從夜奢尊者之處獲得傳法。曾著作《大乘起信論》,文章最后勸人求生凈土。其文曰:「眾生生長在這個濁惡的娑婆世界,自己恐怕不能常常遇到諸佛如來,親自禮敬承事供養(yǎng),畏懼自己對于大乘佛法的信心難以成就,想要退失菩提心的人。應(yīng)當(dāng)知道佛陀有最殊勝的方便法門,可以攝受護念眾生對菩提道的信心。那就是以專一心意憶佛念佛的因緣,就可以隨愿往生他方的佛土,可以常常得見諸佛如來,永遠(yuǎn)超離惡道的痛苦。如同經(jīng)典所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往昔所修習(xí)的種種福德善根,回向發(fā)愿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得往生西方凈土,并且由于時時見佛的緣故,終究可以不退轉(zhuǎn)于菩提之道。若能觀照彼阿彌陀佛的真如法身,常常精勤修習(xí)思惟,必定終究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因為思惟真如法身住于決定不退轉(zhuǎn)的緣故。」馬鳴尊者后來傳法于迦毗摩羅尊者之后,即進入『龍奮迅三昧』,飛身到虛空當(dāng)中,如同日輪光明照耀之相,然后還歸到本位,而入于涅盤。

        龍樹尊者

          龍樹。梵語『那伽曷樹那』,南印度國婆羅門種族的后裔,從迦毗摩羅尊者之處得到傳法。龍樹菩薩在未聽聞大乘佛法之前,本想要自創(chuàng)教派自立門戶度化眾生,當(dāng)時大龍菩薩慈悲憫念,即以大神通力,將龍樹菩薩接入龍宮,開七寶經(jīng)函,出示種種大乘方等經(jīng)典,龍樹菩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龍樹在龍宮九十日中通達徹悟許多大乘經(jīng)典之后,大龍菩薩就將龍樹菩薩送出龍宮,回到印度之后,廣大地宏揚大乘佛法,曾經(jīng)著作《毗婆沙論》,論中有稱揚贊嘆阿彌陀佛的偈頌,大略如下:「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彌陀,應(yīng)時為現(xiàn)身,是故我歸命。彼佛本愿力,十方諸菩薩,來供養(yǎng)聽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諸菩薩,具足諸相好,以自莊嚴(yán)身,我今歸命禮。彼諸大菩薩,日日于三時,供養(yǎng)十方佛,是故稽首禮。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凈者,華開則見佛。十方現(xiàn)在佛,以種種因緣,嘆彼佛功德,我今歸命禮。其土具嚴(yán)飾,殊彼諸天宮,功德甚深厚,是故禮佛足。」

          又作《大智度論》,開示修行念佛法門:「念佛三昧,能除種種一切煩惱,以及先世的罪業(yè)。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卻不能除瞋恨。有的能除瞋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癡,而不能除淫欲及瞋恨。有的雖能同時除去貪瞋癡三毒,卻不能除掉過去世的罪業(yè)。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以及先世罪業(yè)。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夠度脫眾生。如果有菩薩想要救度眾生,其它的三昧,沒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樣,能夠迅速消滅一切罪惡。又佛陀為法王,菩薩為法將,菩薩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諸佛世尊,是故應(yīng)當(dāng)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別蒙受皇上的恩寵護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的君主。菩薩也是這樣,知道一切種種的功德,無量無邊的智能,都是從佛陀身邊得來的,因為知道如來恩德極重的緣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又說:「如果時常發(fā)愿想要不離諸佛如來的人,那么此菩薩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常常可以遇到諸佛。」

          有人問:「菩薩應(yīng)當(dāng)度化眾生,怎么還想要時常親近諸佛呢?」回答:「有些眾生尚未進入菩薩位,尚未達到不退轉(zhuǎn)之地,還沒被授記成佛的緣故,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遠(yuǎn)離諸佛,便會敗壞種種福德善根,沉沒在煩惱大海當(dāng)中。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脫,如何能夠度化他人。就好象是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時,突然破損敗壞將要沉沒,這時如果想要救度他人,反而讓自己先沉入水中,彼此兩者都無利益。又如以少許的熱水,潑在大冰池上,雖然暫時消融了一點點的冰塊,但是很快地反過來被凍結(jié)成冰。

          菩薩尚未進入佛法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諸法實相,如果想要遠(yuǎn)離諸佛,以自己少許的功德,又沒有智能方便之力,就想要度化眾生,雖然有些微少的利益,卻反而更加地墜落。聲聞辟支佛二乘圣人,雖然有涅盤的功德利益,但是并不具足一切智能,因此不能教導(dǎo)發(fā)菩提心的大乘菩薩。諸佛世尊由于證得一切種智的緣故,具有無量的智能方便,所以能夠教導(dǎo)菩薩。就如同大象陷沒在爛泥之中,唯有同樣具有雄力的大象才能救出,不是其它小動物能救的。菩薩如果進入錯誤的道路,只有諸佛如來才能救他,因為只有諸佛才是與菩薩同一菩提大道的。

          其次,菩薩要常常如是想:我尚未獲得究竟的佛眼,就如同盲人一樣,若是不經(jīng)由佛陀來引導(dǎo),則不知趣向,就會錯入其余二乘外道的路途之中。縱使能聽聞佛法,但是卻離開佛陀到別處修行,那么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受什么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實踐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薩若能見佛,如果能夠親眼看到佛,那么就可以心地清凈。若是親自聽聞佛的法音,那么心中則會喜愛好樂佛法,得大智能。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脫。有以上種種親近如來的無量無邊功德利益,怎么可以不一心一意想要見佛呢?

          就好象嬰兒不應(yīng)該讓他離開母親,遠(yuǎn)行的道路中不可沒有糧食。大熱天里離不開涼風(fēng)和冷水,極寒的天氣里不能沒有火的溫暖,渡過深水不能沒有船只,病人不能遠(yuǎn)離好的醫(yī)生。而菩薩修行佛法不能夠離開諸佛如來,比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父母、親屬、善知識、人、天、國王等,都不能像佛陀一樣地給我們那么大的利益安樂。如來能夠廣大的利益一切菩薩,使菩薩遠(yuǎn)離種種痛苦煩惱之處,進升安住于諸佛如來的究竟圓滿之地。因此菩薩常欲見佛、不離于佛。」

          有人問:「如何才能夠不離諸佛?」答:「眾生有無量劫以來的罪業(yè)因緣,雖然也修福德善行,但是智能淺薄稀少。或者雖有智能,但福德善根微薄不足。菩薩上求佛道時,要行生忍和法忍。為了行生忍的緣故,要在一切的眾生之中,發(fā)起大慈悲心,因而可以滅除無量劫來的罪業(yè),獲得無量的福德善根。為了行法忍的緣故,必須破除對種種一切法的無知無明,如此便可獲得無量的智能。如是生忍、法忍兩種行同時和合并修,生生世世即可不離于佛。

          另外,菩薩由于常常喜愛好樂念佛的緣故,每在臨終舍身再度受生的生生世世當(dāng)中,恒常可以親近諸佛。例如有些眾生習(xí)氣貪欲心較重,舍生之后獲報淫鳥的身體。瞋恨心較重的,生在毒蟲之類當(dāng)中。菩薩并不執(zhí)著貪戀轉(zhuǎn)輪圣王和人天的福報享樂,唯獨一心憶念諸佛的智能功德,因此可以常不離佛,一切眾生都是隨著他心念所偏重的一方,而必然感應(yīng)受報得到相應(yīng)的身形。

          其次,菩薩因為常常喜好修習(xí)念佛三昧的因緣,所生的地方常常可以見到諸佛。如《般舟三昧經(jīng)》中所說,菩薩進入此般舟三昧之后,即現(xiàn)生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龍樹菩薩傳法給迦那提婆尊者之后,入于三昧,然后如蟬脫殼無所掛礙地解脫生死。按照《入楞伽經(jīng)》的經(jīng)文:佛告大慧菩薩:「大慧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如來入涅盤之后,在未來世將有能奉持我甚深佛法的人,此人是南印度國中,有大威名大德行的比丘,其名號為『龍樹』,能破有宗、無宗這兩派,在此世間開顯我無上甚深的大乘妙法,證得菩薩初地歡喜地,往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從世尊入涅盤后七百年,龍樹菩薩出現(xiàn)于世,正好符合佛陀預(yù)先的授記。(傳燈錄。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天親論師

          天親。梵語『婆藪盤豆』、印度富婁叉國人。出家之后喜好聽聞小乘法,常常毀謗大乘經(jīng)典。后來聽到他哥哥無著菩薩誦《十地經(jīng)》,聽到之后非常感動,才了悟到大乘佛法的慈悲偉大,以及無上甚深的智能,由于后悔以前所造毀謗大乘的惡業(yè),因此想要自斷舌根以表示懺悔。哥哥無著菩薩阻止他說:「過去以口舌毀謗大乘經(jīng)典,今天以口舌贊嘆大乘佛法,補償過失改過自新,這才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斷了舌根無法言語,那又有什么利益呢?」天親于是更加精進研究博學(xué)審思大乘佛法,他所著作的大乘論典,總共有一百多部,都廣泛流行于當(dāng)時。他所寫的《無量壽經(jīng)論》,開示念佛求生西方凈土,建立五念法門。第一禮拜門,第二贊嘆門,第三作愿門,第四觀察門,第五回向門。首先以偈頌曰: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阿彌陀如來),愿生安樂國。我現(xiàn)今依照甚深經(jīng)典及如來真實功德相,以發(fā)愿往生偈頌的方式來總攝受持《無量壽經(jīng)》,以便用來與釋迦世尊所教導(dǎo)的凈土念佛法門相應(yīng)。首先,眾生應(yīng)當(dāng)觀察了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種種清凈莊嚴(yán)相貌,遠(yuǎn)遠(yuǎn)勝過濁惡三界一切的清凈安樂,極樂凈土究竟解脫猶如無礙的虛空,廣大莊嚴(yán)含容一切萬法,而無邊際。由于阿彌陀佛無上菩提的平等大道,以及無緣同體的大慈悲心,而令一切眾生成正覺的出世善根得以生起。極樂世界的清凈光明充滿了整個國土,如同無垢的明鏡,又如同光明照耀的日月。阿彌陀佛以具足種種珍美寶藏的心性,成就了美妙莊嚴(yán)的依報世界。以心地?zé)o垢無染而熾盛的本具光明,清凈明亮地照耀一切世間的眾生。由自性寶藏柔和喜悅所生的功德草,柔軟隨順地左右旋轉(zhuǎn),令一切接觸的眾生生起殊勝的喜樂感受,超過此世界最柔軟的迦旃鄰?fù)硬荨?/FONT>

          極樂世界無數(shù)美妙的寶華,漂覆所有的水池流泉之中,每當(dāng)微風(fēng)吹動華葉時,各種寶華的亮麗色彩與池水流泉晶瑩的光明,交錯回旋眩人眼目。一切的宮殿樓閣莊嚴(yán)而高廣,猶如明鏡可以觀望十方世界無有障礙,眾寶所成的行樹呈現(xiàn)出繽紛多姿的色彩,七寶的欄桿周遍地盤旋圍繞。由無數(shù)珍寶交結(jié)成的重重羅網(wǎng),遍滿于虛空當(dāng)中,種種鈴鐘樂器清脆悅耳的音聲,宣吐出和樂微妙的法音。天空中如雨般落下種種香華、衣服及各式的莊嚴(yán)資具,其所散發(fā)的各種芬芳香氣普遍熏染了十方世界。

          阿彌陀佛無礙的智能就如同清凈耀眼的陽光,能照破滅除世間眾生的愚癡黑暗。阿彌陀佛清凈無垢的名號音聲能令眾生聞?wù)撸蛉胄男员咀郧鍍舻纳钸h(yuǎn)佛法,其名聲普遍微妙地流傳于十方世界。無上正等正覺的阿彌陀佛,是現(xiàn)在正在西方極樂世界,以種種善巧方便住持佛法的教主法王。如來清凈海眾的眷屬,皆是在阿彌陀佛心中平等正覺的清凈蓮華中化生,往生的眾生都能深心愛樂佛法妙味,以禪定三昧為食糧。恒常遠(yuǎn)離身心一切的苦痛煩惱,而所受的歡喜快樂卻從不間斷。眾生生者皆是甚深大乘勝善的根器,同是究竟平等一乘,沒有執(zhí)著權(quán)巧方便而令人譏嫌的名號。女人、以及身體諸根器官殘缺不全、和不發(fā)廣大菩提心的二乘人,都是極樂世界蓮華中不會化生出來的。一切眾生所期愿樂求的,在西方凈土中都能滿足實現(xiàn),由于如是的殊勝美妙,因此我祈愿往生阿彌陀佛清凈莊嚴(yán)的極樂國土。

          自性含藏?zé)o量珍寶的阿彌陀佛法王,以種種微妙凈潔的蓮華為臺座,具足無量相好莊嚴(yán)、圓滿的光明照耀了三千大千世界,如此殊勝的顏色形像超過了一切的眾生。阿彌陀如來微妙的音聲,清徹響亮普遍名聞于十方世界。其究竟的智能和慈悲的教化,就如同地水火風(fēng)及虛空一樣,平等普遍地利益施予一切眾生,而沒有分別國土眾生的高下、善惡、是非、好壞。

          極樂世界諸天人民皆是不退佛道的大菩薩,都是從如來清凈智能的大海中所生出。個個如須彌山王高大堅固,其殊勝高妙不是一般世界眾生所能相比的。極樂世界就是由如是的諸天人民、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的眾生,恭敬圍繞而誠心瞻仰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無量相好。

          觀察阿彌陀佛因地本愿四十八大愿的愿力中可知,凡是能聽聞彌陀名號照觸其光明或見阿彌陀佛的,必定獲得無上利益,絕對沒有空過而無利者,阿彌陀佛能令眾生迅速圓滿一切愿求,證得一切功德無上正等正覺之至寶。極樂世界的國土安樂清凈,日夜常轉(zhuǎn)無垢離染的無上法輪,阿彌陀佛的化佛及諸大菩薩的化身,常常遍至十方世界、如同太陽一般以智能的光明照耀度脫一切眾生,而其清凈的法身報身仍然安住本性如如不動,就如同須彌山一樣堅定而不動搖。極樂世界諸大菩薩無垢莊嚴(yán)的光明,能以一念之際普及于一切時間,遍至十方普照諸佛世界,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并于同時雨落各色寶華、衣服,演奏種種悅耳的天樂,以各種微妙好香等資具供養(yǎng)十方諸佛,并以清凈的言詞音聲贊嘆諸佛的智能功德,而于種種凈穢國土中善惡的眾生不起分別之心。

          如果有那一個世界沒有佛法僧三寶功德,愿我皆能到彼國土往生,示現(xiàn)成佛常轉(zhuǎn)法輪如同諸佛如來之所為。我作無量壽經(jīng)之論議并說偈頌,以此回向發(fā)愿親見阿彌陀佛,普愿與十方一切的眾生,一同往生極樂世界清凈國土。」

          按照此論,明確地發(fā)揮指出極樂凈土的莊嚴(yán)利益,是一切諸論中最詳細(xì)分明的。元魏時代的曇鸞法師,曾為此論作批注,極為高妙,修習(xí)凈土法門的人,應(yīng)當(dāng)詳細(xì)地閱讀。

        覺明妙行菩薩

          覺明妙行菩薩。明朝崇禎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生于江蘇吳縣一帶,一直到清代順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以往昔與眾生有因緣之故,應(yīng)眾生根機而為說法,開示宣揚凈土法門。首先說偈頌:

          「諸佛甚深的法要,微妙深密而不可思議,佛法究竟之處是無法用分別心去思量、不可以言語去論議,因此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人能夠窮盡地宣揚說明。釋迦牟尼佛是一切眾生的大慈父,因為憐念一切苦難眾生的大悲心,宣說了一切人所不能說的大法,導(dǎo)引教化今世后世的眾生,趨向菩提涅盤之道。更以最殊勝特異的方便法門,顯揚開示極樂世界的安樂凈土,令所有的眾生發(fā)愿往生西方世界,而橫超三界種種痛苦濁惡的惡道。極樂世界乃是由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愿慈悲攝受一切眾生而圓滿成就的,凡是聽聞阿彌陀佛名號而能深信受持發(fā)愿求生者,決定可以往生凈土,這是毫無疑惑的。如果是發(fā)大心有大愿力的人,時時專念阿彌陀佛常令一心不亂,即可成就甚深三昧,于現(xiàn)前當(dāng)下也可以見佛。今日我依循佛陀的教誨,將要廣開化度引導(dǎo)眾生的法門,憫念你們的無知昏迷妄想顛倒,明確地指出正當(dāng)?shù)男扌型緩健_@不是時常可以遇到的一般因緣,你們應(yīng)當(dāng)生起難遭難遇之想,雖然說西方世界離此有萬億國土的距離,但只要具足一念堅定的深切信心,即能往生極樂世界。」

          又說:「我所開示的凈土法門,決定真實不虛,是一切諸佛的心宗,是一切人天趨向菩提涅盤最直捷的道路。今天你們雖然也求往生西方,但如果發(fā)愿不夠深切,就如同入于大海而不獲寶珠,徒然勞苦卻毫無益處。記得我過去在東晉明帝時,受身為窮苦人家的孩子,由于生活貧窮困苦,因此發(fā)大誓愿:『我以過去宿世的因緣業(yè)力,遭受到如今貧苦的果報。如果我今日,不能親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一切殊勝功德,縱使喪身失命,終不退失此念佛求往生的心志。』既發(fā)此大誓愿之后,七日七夜,專一精進憶佛念佛,便得心開徹見本性,實時見到阿彌陀佛,具足無量無邊的相好光明,遍照于十方世界,我當(dāng)時即在佛前親蒙阿彌陀佛授記。后來于年七十五歲時坐化度脫,直接往生極樂世界。

          然而因為度化眾生的愿力深重,又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隨眾生的因緣根器,化現(xiàn)種種身形而救度之。或者示現(xiàn)為比丘、或示現(xiàn)為居士、或示現(xiàn)為國王、或為大臣宰官、或為女人、或為屠夫、乞丐、或用隱秘的方式、或用明顯公開的方式、或示現(xiàn)順境、或示現(xiàn)逆境,皆隨順眾生的因緣根器而為說法,教化引導(dǎo)各類眾生歸于佛道。今天則又為你們顯明辨別邪正之分,宣揚開示凈土法門。你們應(yīng)當(dāng)一心一意,堅持修行此念佛法門,若能依法修行,決定不會誤了你們。你們?nèi)绻軌蛐闹緦R粓孕挪灰疲槐氐却齺硎劳鷥敉粒褪窃诂F(xiàn)前當(dāng)下就可以親見阿彌陀佛。有偈頌曰:『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有人問:「念佛不能一心不亂,應(yīng)當(dāng)以何種方便才能達到一心?」覺明妙行菩薩答:「你只要放下分別妄想、定下心意的攀緣思慮,穩(wěn)定而慢慢的念下去。要使念佛的音聲合乎你信愿的心,使你的心念隨著專注于念佛的音聲,念久了之后,自然可讓種種妄想的思緒澄清下來,然后達到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皆不可得而又了了分明,如此即能證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日必須多念佛,從千句到萬句,心無間斷,若能如此,則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以意識心強迫要他一心,終究反而不能一心。」

          又說:「心念生起的同時,念念無住、無相,當(dāng)下寂滅時,即是諸佛本來具足常住不變的真心。心念流注生起時,念念妄想執(zhí)著境界為實有,而生起取舍愛憎的分別時,即是眾生流轉(zhuǎn)生死業(yè)緣的妄心。其間的分別只在一念之間,不可有絲毫的差錯。如果你們能夠相續(xù)不斷地微細(xì)觀照,凈念念佛努力用功,使這個心沒有一點生起妄念的空隙,這才有幾分的相應(yīng)。不要稍微念佛用功半年十個月,便自稱我能吃苦能堅心修道,不知道這正是障礙修道之處,切切要小心謹(jǐn)慎。又工夫雖然稍有進步,如果心念未能如銅山鐵壁一樣,到了推不倒、移不動的地步,仍然還不是打成一片的階段。千萬不要只見到一點點境界或幻象,便自我滿足停頓不前不再用功,這是半途而廢,必定荒廢了從前用功所得的工夫,絲毫沒有利益,這又是學(xué)佛修行人的一種毛病,不可不知。要知道佛法的深奧猶如大海,愈是涉入愈知道他的深不可測,決定不是以淺薄的知識見解就可以窮盡的,應(yīng)當(dāng)要盡形壽深入修習(xí),以登峰造極的佛果為目標(biāo),千萬不可作淺近容易之想。」

          顧定成向菩薩求教,菩薩開示曰:「善男子,自性本來清凈無念,念是隨妄想而生。此顛倒妄想是虛幻不實的,眾生由此妄想執(zhí)著而流轉(zhuǎn)生死不得解脫。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當(dāng)下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從妄想所生,不因起心動念而有,不住內(nèi)心不著外物,沒有形體相貌,當(dāng)下即斷盡一切顛倒妄想,與諸佛如來清凈微妙真如實際的法身,不一不異,無二無分別。若能如是念佛,則煩惱本空不用斷除,一切塵勞亦不能系縛,當(dāng)下只是本不生滅本來具足清清凈凈的常住真心。必須了知這個真心,才能叫做執(zhí)持名號,才能稱為一心不亂。如此則凈土功業(yè)圓滿成就,直趨凈土上品往生。你今天應(yīng)當(dāng)要發(fā)大信愿,誓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后以至誠深摯恭敬懇切之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必定使音聲緣于信愿之心,使心念專注合于念佛的音聲,如此音聲與愿心相依不離念念真切,如貓捕鼠專注不移。如果能久久而不散失,則能進入正憶念三昧。若要更上一層更進一步,則應(yīng)當(dāng)廣參善知識,廣博請教詢問高明的大德,自己了悟即心是佛的真諦。」

          開示無朽曰:「大概來說修行凈土的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一切時刻都要面向西方,則眾生與佛容易感應(yīng),根器境界容易成熟。室內(nèi)只要供奉一尊佛一部經(jīng),一個香爐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張椅子,不可以放一些多余的事物,庭院中也要打掃干凈清潔,使經(jīng)行時通暢無障礙。要讓心里沒有絲毫一點的牽掛,一切思慮的念頭都忘掉,空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界,并且也不知道我今天所作的是修行的事。若能如此則與佛道日日接近,與世間生死愈來愈遠(yuǎn),這樣才可以算是趨向凈土的修行。如果你生前能夠放下、舍棄得干干凈凈,拋得干干凈凈,在念頭上不要存有一點點的執(zhí)著掛礙。那么臨終大限到來時,即能灑灑脫脫自由自在,不作兒女情長顧戀色身家庭子孫的情態(tài),如此才是大丈夫的舉動氣慨。所以希望你一心一意地修行,別無一點的掛礙執(zhí)著,就是為了這個臨終生死的大關(guān)鍵啊!

          至于修行凈土的方法,不出『專勤』兩個字,『專』則不再心意不定而去做別的事,『勤』則不虛耗浪費一點時間。你現(xiàn)在每天早上起來,即誦《阿彌陀經(jīng)》一卷,持阿彌陀佛佛號一千聲,然后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因為此文言詞簡單而含意完備,這就是一個時段的功課。如果初發(fā)心的,或者身心尚未安定寧靜的人,每天只作四個時段。身心稍微安定寧靜,可以增到六個時段,然后再增加到十二個時段,合計總共十二部經(jīng),佛號一萬二千聲。更在回向時禮佛一百拜,也可以分作四個時段禮拜,這就是每天固定的功課。其它的功課則不必計數(shù),或默念或出聲念,只要收攝心思,真實仔細(xì)地念即可。又持名念佛之方法,必須要字字句句,使念佛的音聲與信愿的心相依不離,不可夾雜分毫的世俗妄念,久久之后自然成熟,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坐寶蓮華直登不退轉(zhuǎn)之地,大家要努力!努力!」菩薩說法共二十四會,弟子常攝等,集錄菩薩的法語為《西方確指》,刻版印刷發(fā)行于世。(西方確指)

          論曰:「《維摩詰經(jīng)》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于群生。』大乘菩薩,無不以菩提心為根本,即無不以清凈國土為菩薩悲智行愿的莊嚴(yán),若不如此,則無法圓滿普賢菩薩廣大無邊的行愿。因此《華嚴(yán)經(jīng)》 入法界品 說『諸大聲聞,從本以來不贊嘆稱揚十方佛土清凈功德,從來不贊嘆稱揚諸佛世尊種種化度眾生的神妙變化,從本以來不曾證得莊嚴(yán)清凈佛土的神通智能,因此在說明華藏世界的華嚴(yán)會上,如聾如啞不聞不見。』

          由此可知一般的凡夫,只要能夠發(fā)清凈心,回向諸佛無上菩提,即勝過未發(fā)心聲聞的所有功德百千萬億倍,決定能夠疾得悟入華嚴(yán)不可思議境界。至于《華嚴(yán)經(jīng)》中文殊師利菩薩,令善財童子遍參善知識,首先于德云比丘之處,聽聞念佛法門。而最末后,普賢菩薩教善財童子以十大愿王,導(dǎo)歸極樂世界。以一念圓融無礙,頓時周遍十方微塵佛土,廣行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大事因緣。佛法中一切的修行軌則,無過于念佛法門的直捷方便、圓融殊勝。而那些只證得偏空境界,高談無佛無凈土的人,其智能果真能夠超越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嗎?請深思之!」

        上一篇:闡揚凈土教法之圣眾第二02
        下一篇:凈宗初祖慧遠(yuǎn)大師
        我要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guān)閉窗口
        Copyright 地藏蓮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蓮社    粵ICP備11035149號    QQ:5981951
        網(wǎng)址    www.avtt2299.com    www.dizh.net
        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技術(shù)支持:易點內(nèi)容管理系統(tǒng)(DianCMS)
        日本黄色大片免费,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欧美精品video,永久免费看黄在线播放
            • <input id="60gqq"><em id="60gqq"></em></input>
            • <abbr id="60gqq"></abbr>
            • <s id="60gqq"><em id="60gqq"></em></s>
              <pre id="60gqq"></pre>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真实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tube6xxxxxhd丶中国|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亚州无吗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爱情岛讨论坛线路亚洲高品质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九九视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h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精品小视频|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久久一本色系列综合色| xxxxx日本人|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波多野结衣在线女教师|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最近中字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18禁美女裸体无遮挡网站| 欧美极品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网站大全黄免费| 成人嘿嘿视频网站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8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