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力自超然,身亡同坐禪。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溪白葬時雪,風香焚處煙。
世人頻下淚,不見我師玄。
——唐·清 尚
詩一開頭寫亡僧的形象,雖去世而端坐如平日誦經坐禪時一樣,可見其修行多年,道力超群。據說只有高僧才能預知死期,到時沐浴焚香,凝神端坐,平靜而毫無痛苦地去世。這就是“坐化”。
詩中所哭的這位亡僧即坐化。三四兩句說僧人坐化,如同江河中的水流入大海,進入永恒狀態;也好像月亮雖然看起來落下去了,卻沒有離開天上,仍在空中運行,這是佛教的生死觀。根據佛教的理念,普通人死后,根據生前所行善惡,會分別進入六道(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世代在此六道中輪回。修行到家的高僧死后,進入不生不滅的永恒中,不再墮入六道輪回。
五六句則寫安葬時景象。僧人亡后,一般都先焚化,然后將燒剩的骨灰埋葬。重要的僧人則建佛塔于埋骨之處。“風香”是說焚化時發出的香味隨風飄散。傳說中,經常有高僧死后出現祥云、異香、紫光等。這里的“風香”,一是指焚燒用的松木柏木發出的香味,二是說僧人道行很高,亡后有異香散出。“溪白”,是安葬骨灰時,下起雪來,溪水兩邊成了一片白色。好象老天也特意為葬禮送來白紗,以示哀悼。這兩句寫葬禮非同一般,也就是進一步寫亡僧乃非凡之人。